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金昌市工業總產值全年多少億

金昌市工業總產值全年多少億

發布時間:2022-09-02 21:37:23

❶ 2020年GDP百強城市出爐:6城首入GDP萬億俱樂部,深圳人均GDP全國第一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 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站上百萬億元,達到101.6萬億元,同比增長2.3%,是去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與此同時,全國31個省區市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GDP也相繼出爐。盡管,較2019年各地市GDP增速均有所下滑,但與去年一季度經濟罕見地大幅下降相比,絕大部分城市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並逐季加速度增長。

從地域方面來看,隨著我國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不斷推進,中西部城市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小,增速恢復較快,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也全部脫貧摘帽。

相較之下,受海外疫情持續、貿易進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城市經濟恢復較緩慢,有的甚至低於全國增速。

因此,我國的城市經濟格局與發展趨勢也有了新的變化。


GDP萬億俱樂部增至23城,南京首入GDP十強


隨著江蘇南通、安徽合肥、陝西西安、山東濟南、福建泉州和福州先後披露2020年GDP突破萬億元的經濟數據, GDP萬億俱樂部得以迅速擴容,猛增至23座城市,新增城市數量為史上最多。

據時代數據統計,這23座GDP萬億俱樂部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38.36萬億元,佔中國GDP總量的37.76%,接近四成。 從所在省份來看,江蘇省擁有的GDP萬億俱樂部城市最多,達到4座,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其次是廣東,分別是深圳、廣州和佛山。

從省會方面來看,在2020年新增濟南、合肥、西安、福州4座省會城市後,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省會城市數量已激增至11城,「強省會」區域發展格局的越趨明顯。其中,成都已是西南地區的經濟龍頭,與重慶一起協同發展;西安則是整個西北地區的經濟支柱。

從單個城市GDP來看,一線城市依然占據榜單前四;天津GDP相對出現了「縮水」,掉出榜單前十;南京則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GDP實現4.6%的中高速增長,首次闖入GDP全國十強。

此外,重慶2020年GDP首次突破2.5萬億元,與一線城市廣州的經濟總量僅差16.32億元;蘇州2020年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GDP2萬億+城市擴容至6城。


深圳人均GDP首超克拉瑪依列全國第一


從城市人均GDP方面來看,以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量計算, 深圳人均GDP繼續保持正增長,由2019年的20.04萬元增至20.59萬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瑪依成為全國第一 ;克拉瑪依人均GDP則下滑至19.18萬元,位列全國第二;來自江蘇的無錫、蘇州、南京分列三至五位。

此外,內蒙古煤城鄂爾多斯人均GDP也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17.27萬元降至16.93萬元,掉出人均GDP全國前五;廣州人均GDP達到16.35萬元,進入全國前十;上海人均GDP增速減緩,掉出全國前十。


舟山GDP增速領跑全國,西部增速普遍較高


從城市經濟增速方面來看,浙江舟山GDP增速繼續領跑全國,達到12%,並創下12年來新高。 作為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型城市、面朝太平洋,區位優勢明顯。藉助浙江自貿區以及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優勢,舟山加快石油貿易及其全產業鏈的發展,其中,石油化工業、機械製造業、船舶修造業和水泥及製品業等4個行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32.8%、24.3%、21.7%和14.1%,合計產值約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

其後, 甘肅金昌和廣西梧州是為數不多全年增速達到8%的兩座城市,2020年GDP增速分別為8.7%和8%。 金昌市地處我國西北地區,鎳資源豐富,素有中國鎳都的美譽,並圍繞現有資源大力推進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工業增加值逐年遞增,其下轄永昌縣原為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已於2018年10月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梧州市地處廣西東部,位於潯江、桂江、西江三江交匯處,是廣西的東大門,也是西部大開發12個省市區中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最近的城市,工業發展迅速,主要圍繞冶金新材料產業,加快鋼鐵管材、不銹鋼、再生資源、陶瓷、鈦白、石材、林木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並興建產業園區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其下轄龍圩區、蒙山縣、蒼梧縣、藤縣4個國家級貧困縣也全部脫貧摘帽。

此外,經濟增速較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西部地區。在經濟Top21座城市中,除浙江舟山、山西晉城、福建寧德和廈門4城均來自中西部地區外,其餘均來自西部地區,單廣西就有6座城市增速在6%以上。


江蘇13城全數進入GDP百強名單


盡管中東部地區經濟增速趨緩,但中東部地區城市GDP依舊強勁,在GDP百強城市佔據較大比例。其中, 江蘇下轄的13座城市GDP均超過3200億元,全部進入GDP百強城市 ;山東有11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廣東有10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

同時,中部經濟強省河南有9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東部經濟強省浙江有8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此外,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均入圍;海南、寧夏、青海、西藏4個省市區無一城市進入。


2020年GDP百強城市總榜


總體上來看,2020年GDP百強城市與2019年的百強城市名單相差無幾,但排名變動較為明顯的是廣東東莞、河南焦作、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包頭。 其中,廣東東莞排名下滑5位,跌出20強;河南焦作下滑39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包頭分別下滑6位和3位,跌出100強。此外,雲南曲靖上升13位進入百強城市;福建龍岩及四川宜賓分別上升8位和7位進入百強行列。

據時代數據統計,GDP百強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72.05萬億元,佔中國GDP總量的70.82%,超過七成。 同時,2020年GDP百強城市的入圍門檻也有所提高,從2019年的第100位2705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第100位2802.12億元。



❷ 大冢知道甘肅金昌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嗎

就我個人知道的一些告訴你,這個企業是金昌的市屬國企,是甘肅省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在甘肅省金昌市的河西堡鎮(甘肅工業第一鎮),擁有西北最大的合成氨裝置,是甘肅省重點扶持的13個大型企業,年產值在20-30億左右吧,不過企業常年虧損,近兩年有所好轉,依靠金昌的循環經濟試點,給予了重點投資,上馬了很多新項目,再細致的我也不太了解了,就這么多

❸ 甘肅省金昌鐵業集團怎沒樣啊那位大哥知道詳情

金昌鐵業集團是金昌 的重點經濟支柱企業,到這兒來不是工資要開多少,關鍵是你可以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
公元2006年12月18日,金昌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了。這是河西堡鐵廠發展歷史上的一件盛事。此時此刻,每一個鐵廠人內心都激盪著無限情思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始建於1966年的金昌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名酒鋼公司河西堡鐵廠),是在原東大山鐵礦和東方紅鐵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國有中型企業。鐵廠的發展歷程,是一段不斷克服困難,不懈奮斗進取的歷史。40年來,鐵廠人歷經磨難不言棄,幾番風雨終成果,企業經歷了一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曲折歷程。

建廠初期,由於工藝裝備不配套,技術落後,生產規模小,生產效率低下,企業發展舉步維艱。1969年至1981年間共產鐵50萬噸,累計虧損6822萬元。1987年,鐵廠劃歸蘭州鋼廠管理,在蘭鋼的支持下,擴建高爐,新上燒結裝備,煉鐵能力逐步增大,企業得到了初步發展,但由於基礎生產條件沒有根本改善,企業仍然持續虧損。1992年,劃歸酒鋼公司管理後,酒鋼的技術和管理給鐵廠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藉此機遇,鐵廠強化管理,深化內部改革,積極推進生產技術革新,依靠自己的能力先後對兩座高爐進行了改造性大修,對燒結機實施了三次擴容改造,工藝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各項技術指標大幅度提升,效益逐年增長,企業從此摘掉了長達27年虧損的帽子,煉鐵能力翻了兩番。

2004年,根據省政府的決定,鐵廠劃歸金昌市管理,掀開了發展歷史上的嶄新一頁,逐步發展壯大的鐵廠開始主動迎接市場的挑戰和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戰略的指引下,鐵廠人信心百倍,迎難而上,奮起直追,進行技術創新,實施技術改造,幾年間,先後投入資金近億元實施了2號高爐技改項目、燒結節能技術改造等重點工程,進一步提升了生產裝備和工藝水平,煉鐵能力由20萬噸提高到40萬噸,初步實現了再造一個鐵廠的宏偉目標。

經過40年的發展,如今的金昌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形成采、選、燒、煉、鑄造以及水泥、免燒磚集一體的生產體系。擁有年自采鐵礦石15萬噸、處理原礦50萬噸、產燒結礦75萬噸、球團礦20萬噸、生鐵40萬噸、鑄鐵管0.5萬噸、硅酸鹽水泥8萬噸、免燒磚3000萬塊的生產線以及相應配套的風、水、電、氣、機械加工、汽車運輸等輔助設施。主要產品鑄造生鐵、煉鋼生鐵遠銷河北、上海、安徽、山東等十多個省、市;圍繞生鐵的深加工形成的延伸產品鑄鐵管、井壁管、鑄造件、鑄鋼件等在省內贏得了廣泛的市場;消化吸收工業廢料廢渣所開發的水泥、免燒磚等產品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金昌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金昌市骨幹企業和利稅大戶。截至2005年末,企業擁有總資產2.84億元,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5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8億元,利稅4768萬元,其中利潤1008.9萬元,排名「甘肅工業100強」第42位。

展望未來,金鐵人將繼續埋頭奮進,以「水平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信譽一流」為目標,全力打造一個現代化冶金企業,力爭「十一五」末,年產生鐵能力達到1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為金昌經濟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❹ 永昌電廠的簡介

1991年6月18日,自1965年首台機組投產發電以來,幾代永電人立足河西,艱苦創業,經歷了荒漠創業、連續11年孤立發供電生產、長期滿發滿供、整治老化腐蝕的設備、集資電廠的建設、安全文明生產達標等奮斗歷程,以頑強拼搏的精神,為我國鎳都金昌的建設與發展做了不朽的業績。創建了省一級企業,實現了安全文明達標,獲榮了國電公司雙文明單位,西北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甘肅省「環境保護先進企業」,「花園式工廠」等等殊榮。
在改革開放的沐浴下,永昌電廠黨政領導帶領全廠職工開拓進取、以改革促發展、向管理要效益,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曾創造了安全生產1003天的長周期記錄,根據西北電力的需求,我們對1—5機組進行了技術改造,探索出了一條老廠增效的新路子。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廠區面貌煥然一新,先後被省電力公司和金昌市政府授予雙文明單位和花園式工廠。
永昌電廠一千八百多名職工精神振奮、豪情滿懷,為創建一流發電企業,為確保甘肅的工農業生產用電不懈地努力著。
在原永昌發電廠改制的基礎上。注冊資本4000萬元人民幣,由甘肅電投永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股權75%)與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股權25%)共同出資組建。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2007年,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實施了甘肅節能減排「第一爆」,關停了五台高耗能、高污染的小機組。「上大壓小」2×33萬千瓦改擴建工程正在穩步推進。
永昌電廠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年發電能力約20億KWH。首台機組於1965年8月投產發電;第二期3×25MW機組於1970年4月投產發電;永昌電廠2×100MW改擴建工程於1990年6月21日立項,總投資4.3億元。 299MW(2×12MW+3×25MW+2×100MW)歷史沿革分三期建成。
一期工程2×12MW機組於1959 年勘測,1960年9月動工,1965年8月23 日第一台12MW汽輪發電機組投產。隨之進行二期3×2.5MW機組建設。1970年2月5台中溫中壓、總容量9.9MW的中型發電廠建成。自投產後,永昌電廠為發電、供電及調頻的孤立發電廠,至1976年7月並入蘭州電網,成為甘肅電網西端的支撐電源點。
公司1991年6月18日,由甘肅省與國家按照集資辦電政策合資擴建了二台100MW燃煤機組,其中中央投資24.13%,甘肅地方(省投資公司)投資75.87%,總投資48297萬元的2×100MW機組建設投產,裝機總容量達到了299MW,由甘肅省電力公司作為直屬電廠進行經營管理。
省電力投資開發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簽訂協議,將永昌電廠改制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電投集團公司佔75%的股權為控股公司,大唐集團公司佔25%的股權為參股公司。
2007年5月1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下達了起爆拆除1~5號機組冷水塔的命令後,運行長達42年累計發電221.68億千瓦時,創造工業總產值14.57億元,
從1965年首台12MW機組投產發電至70年代相繼建成2×12MW+3×25MW,共五台機組。在「立足河西、獻身電業、安全經濟、開拓求實」的創業精神感召下,永電人紮根戈壁,克服重重困難,邊創業邊生產,集發、供、調為一體,孤立運行達十一年之久,為甘肅河西走廊工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90年代初我廠又完成了2×100MW機組的改擴建工程並網發電,至此,一座現代化的中型火力發電廠崛起在河西走廊中部。
2002年12月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實施,永昌電廠劃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管理。2004年9月,省電力投資開發 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簽訂協議,2004年12月10日,甘肅電投永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由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管理。6、7號機組因投貸不分,產權不清等原因,截至2004年底負債率達340%,整體虧損6億多元。
改制後的永昌發電公司面對負債率高、虧損嚴重、機組容量小、人員多等嚴峻形勢,永昌公司領導班子在甘肅電投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體員工認真貫徹落實董事會各項決議,按照省委、省政府「改革抓企業,發展抓項目」的方針,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求生存」,確立了扭虧增盈和進行三項制度深層次改革的奮斗目標,樹立了「數字說話、程序辦事、制度管人」的企業理念,制定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目標,喊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動發展」的呼聲。
在企業內部通過不斷深化勞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6S」精細化管理,大力開展節能降耗、雙增雙節活動,以及「倡導精細化管理,推行低成本運營」等多種有力的措施和辦法,管理水平和持續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對外 千方百計有效溝通謀求發展,使永昌公司在2004年虧損6390萬元的基礎上,2005年減虧5001萬,2006年實現了盈利1159萬元,2007年盈利突破3120萬元,一舉甩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創造了「一年減虧,兩年盈利」的驕人業績,被集團公司授予「改革創新獎」光榮稱號。同時,全體員工翹首期盼的「上大壓小」金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330MW級)改擴建工程取得了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項目建設進入規范程序,為永昌公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永昌發電公司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號召,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根據省委、省政府「十一五」節能減排計劃部署,2007年4月18日,率先關停了能耗高、污染嚴重的永昌電廠#1-5機組,並於 5月16日爆破拆除了#1-5機組的三座冷水塔,打響了甘肅「節能減排」第一爆。#1-5機組關停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300多噸、煙塵排放量900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3200噸、廢水排放量320萬噸、節約標煤22.5萬噸、節水1000萬方,對於環境污染嚴重和水資源嚴重缺乏的金昌地區意義重大。
1~5機組總裝機容量9.9萬千瓦,截至關停日,5台機組已累計發電221.68億千瓦時,創造工業總產值14.56億元。此次關停拆除是西北地區關停小火電機組中規模最大的機組,充分體現了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永昌發電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堅決關停和拆除小火電機組的決心。
1~5機組關停拆除後,公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每年節約新鮮水1000萬m3,由於金昌市是我國21個資源性缺水城市之一,這對改善本地區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局面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同時每年還可節約22.5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300多噸,煙塵排放量9000多噸,NOX排放量3200噸以及減少廢水排放量320萬噸。為改善本地區的環境質量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實施完全依照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范新、改、擴建項目節能設計規范和用能標准來設計,貫徹電力建設的基本方針,認真落實了「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符合國情」的政策和控制工程造價的一系列措施,並積極推廣應用了技術先進、成熟可靠的設計技術。採用了汽輪機直接空冷技術、煙氣脫硫、低氮燃燒、灰渣干排等先進技術,是一個集節水、節能、環保為一體的現代化工程,該工程的實施將實現本地區集中供熱,節能、環保這一目標。符合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要求。
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構建和諧社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5台機組被爆破拆除,成為甘肅省關停小火電機組「第一爆」。永昌發電公司全體員工所做出的無私奉獻,對永昌發電公司全體員工的憂慮、期望和未來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指出了發展的方向。

❺ 甘肅的第二大城市是哪裡

甘肅的第二大城市是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毗鄰關中平原,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

天水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天水市下轄2區5縣,總面積1.4325萬平方千米。

(5)金昌市工業總產值全年多少億擴展閱讀:

天水歷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國在此設立了邽縣和冀縣,是中國歷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地方。境內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169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天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麥積山、伏羲廟、南郭寺、水簾洞、大地灣遺址等著名景點和秦安蘋果、花牛蘋果、甘谷辣椒、天水呱呱、天水撈撈、天水麵皮等特產和美食。

❻ 金昌有多少人口

金昌市 總人口 統計表

發表年份 統計對象 數字 全文快照 來源文獻
1985 金昌市 超過32萬 1984年,全市人口超過32萬,其中城鎮接近12萬。
來源:祖國的鎳都——金昌市,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5年)

1985 金昌市 其中城鎮接近12萬 1984年,全市人口超過32萬,其中城鎮接近12萬。
來源:祖國的鎳都——金昌市,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5年)

1986 金昌市 預計達到44萬 二、金昌市「七五」設想到199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將達到巧億元,比1985年翻一番,地方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億元,年平均遞增14.2%,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1.9億元,年平均遞增25.75%;全市人口預計達到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7萬人;職工和農民收人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農村人均純收入600元,年平均遞增9.2%。

1986 金昌市 21.7萬 二、金昌市「七五」設想到199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將達到巧億元,比1985年翻一番,地方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億元,年平均遞增14.2%,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1.9億元,年平均遞增25.75%;全市人口預計達到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7萬人;職工和農民收人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農村人均純收入600元,年平均遞增9.2%。 查看
來源:飛速發展中的鎳都——金昌,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6年)

1987 金昌市 為352811人 198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52811人,比上年增加7243人,增長2.07%。 查看
來源:明珠鎳都更璀璨——金昌市情況介紹,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7年)

1987 金昌市 比上年增加7243人 198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52811人,比上年增加7243人,增長2.07%。 查看
來源:明珠鎳都更璀璨——金昌市情況介紹,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7年)

1987 金昌市 增長2.07% 198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52811人,比上年增加7243人,增長2.07%。
來源:明珠鎳都更璀璨——金昌市情況介紹, 欄目:金昌市,《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87年)

1993 金昌市 39萬 豐扼河西走廊之「蜂腰」南望祁連雄峰,北顧內蒙富的資源,使金昌獨具發展有色金屬和化工業高原,四周山原丘漠合圍,面積9600平方公的良好基礎,為金昌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得天里,人口39萬.如史料所稱:金昌「面祁連雪獨厚的有利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峰,枕金昌之水,雲川經其西,澗水繞其東。 查看
來源:鎳都金昌——中國西部璀璨的明珠, 欄目:特載,《甘肅統計年鑒》(1993年)

1994 金昌市 40.10萬 [自然概況]位里和面積金昌是甘肅省的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被譽為祖國的鎳都.始建於1981年,現轄一縣一區,即永昌縣和金川區,全市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總人口40.1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0萬人。 查看
來源:自然概況, 欄目:金昌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概述,《甘肅年鑒》(1994年)

1996 金昌市 為416415人 1995年底,全市總人口為416415人,比上年增加83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835人,比上年增加6851人。

❼ 關於甘肅金昌市

金昌市位於東經101°04′35″—102°43′40″,北緯37°47′10″—39°00′30″。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段,祁連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緣。北、東與民勤縣相連,東南與武威市相靠,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相接,西南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搭界,西與張掖市山丹、民樂縣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毗鄰。金昌市人民政府駐金川。 全市總面積8896平方公里。其中:永昌縣5877平方公里,金川區3019平方公里。
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南北更替,相間排列。按特徵可分為三類: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自古就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之說,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餘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行政區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金昌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
金昌市 面積8896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住所地金昌市新華路76號,郵政編碼:737100,電話區號:0935。
金川區面積3017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37103。轄6個街道、2個鎮。
永昌縣面積5879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737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轄6個鎮、4個鄉。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截止2002年底,全市土地總面積1334.3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48.82萬畝,林地面積74.35萬畝,水域面積17.55萬畝,交通用地9.09萬畝,園地面積3.0萬畝,草地面積257.98萬畝,居民點工礦用地26.15萬畝,未利用土地797.43萬畝。
礦產資源:金昌市橫跨兩個地質構造單元,主要以龍首山南側深大斷裂為界,北部為阿拉善台塊,南部為祁連山褶皺帶,地層出露齊全,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00年底,共發現礦產地94處(不含伴生礦)。其中黑色金屬礦產14處,有色及貴金屬礦產20處,各類非金屬礦產49處、能源礦產11處。礦種包括鐵、錳、鉻、鎳、銅、鈷、鉛、鋅、鎢、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硒、碲、硫、磷、石灰岩、白雲岩、硅石、螢石、玉髓—瑪瑙、水晶、粘土、膨潤土、水泥配料黃土、建材花崗岩、岩棉原料輝綠岩、滑石、石膏、煤、石油、稀土和鈾等38種。根據所探明的儲量,有大型礦床14個,中型礦床7個,小型礦床23個,礦點或礦化點50個。鎳礦儲量豐富,規模巨大,僅次於加拿大薩德伯里礦,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位,銅、鈷等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二位。儲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鎳、鉑、鈀、鈷、硒、膨潤土、銅、伴生硫以及花崗岩材等20種。鎳、鉑、鈀、鋨、銥、銠、碲等礦產儲量均佔全省100%,鈷、硒、膨潤土佔全省90%以上,銅佔全省50%以上。
電力資源:有火力發電廠1家,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34.385萬千瓦,年發電量19209萬千瓦小時。
光能資源:金昌屬多日照區,光能資源充足。市區年均日照時數達2963小時,永昌2884小時,南部山區2210.5小時,市區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1380千卡,光資源利用條件優越。
水利資源:金昌乾旱少雨,水資源較為匱乏,199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08個重點缺水城市之一。境內主要河流有東大河、西大河,均發源於祁連山,屬河西內陸河石羊河水系,多年平均徑流量4.76億立方米。現有中小型水庫5座,總庫容21619萬億立方米。為此金昌市與1995年開始建設「引硫濟金」工程,並與2003年初正式通水。「引硫濟金」工程是目前全國海拔最高的引水隧洞工程,該工程的建成通水,有效地緩解了金昌的缺水矛盾。
動植物資源:境內有各類野生動物220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雪豹、淡腹雪雞、藍馬雞3種。屬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有馬鹿、麝、猞猁、石貂、黃羊、鵝喉羚、水獺、天鵝8種。境內有喬灌木,葯用和食用植物及牧草等各類野生植物250多種。其中有名貴中葯材秦艽、麻黃、大黃、鎖陽、雪蓮、甘草、蓯蓉、羌活、黨參等30餘種。食用類植物有發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蔥等10餘種。主要樹木有雲杉、松、柏、柳、榆、槐、沙棗等。果木有梨、蘋果、桃、李、杏等。頗具經濟開發價值。 旅遊資源金昌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文物古跡繁多,已發現200餘處。有新石器時代的鴛鴦池、二壩遺址;有西漢時期的驪靬遺址,漢、明長城及為數眾多的漢墓群;有唐代聖容寺塔;有被譽為「河西中天一柱」的明代永昌鍾鼓樓;有以北海子塔為主的古建築群等風景區,有雪山、草原、松濤、水波相映成趣的西大河風景區,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氣候概況金昌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南北海拔差達3000多米,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地勢平坦,乾旱少雨,炎熱乾燥,日照豐富;南部山巒疊加,海拔高而潮濕多雨,氣候寒冷,終年無夏。呈現以大陸性沙漠乾旱氣候為主和南部祁連山高寒氣候為輔的特徵。金昌自然降水由東北向西南遞增。北部市區平均降水量為119.5毫米,淺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210.4毫米,南部高山區年平均降水為300毫米以上,降水量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造成年度和時段乾旱常有發生。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6—8月,佔全年的65%,5月佔8.5%,9月佔11%,10月至次年4月只佔14%。金昌年均氣溫隨著海拔增高而遞減。1市區平均氣溫9.3度,最高年份10.4度,最低年份8.5度;永昌縣年平均氣溫5.3度。市區最高氣溫42.4度,永昌縣35.1度;市區最低氣溫-28.3度,永昌縣-28.3度。無霜期市區為175天,永昌縣為135天。 科技發展金昌建市以來,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協同各方力量,認真組織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強化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工作,全面提高各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快科技進步步伐,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 科技計劃順利實施。該市科技計劃是以科研、科技攻關、星火、火炬、成果推廣和軟科學研究等六大計劃為主而進行組織實施的。由於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不斷優化科技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科技發展運行機制,為科技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使科技計劃工作能夠順利、有效地實施。建市以來,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91項,其中農業項目179項,工業項目124項,醫療衛生項目26項、軟科學研究項目53項,其它項目9項,其中「九五」實施項目 l43項;共完成264項,這些科技項目的實施,有效地引導、促進了國民經濟各產業的調整和優化,不斷提高了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科技成果碩果累累。科技成果是科技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建市以來,已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165項,其中農業98項,工業37項,其它30項,其中「九五」期間55項。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勵項目 l13項,其中「九五」獲獎30項。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6項,以《沿山冷涼灌區油菜豐產栽培試驗示範》、《平川灌區噸糧田試驗示範》、《糧食作物綜合增產技術試驗示範》、《節水灌溉試驗示範》、《日光溫室蔬菜栽培技術試驗示範》、《年20萬畝沿山冷涼灌區糧食作物大面積畝產超千斤試驗示範》為主的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的實施完成,推進了該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以《以二次氫氧化鈷為原料生產硫酸鈷試驗》、《年產4萬噸低鹽重質鹼技術開發》、《高濃復混肥生產技術開發》為主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和向生產的轉化,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有效地促進了工業結構的調整,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 科技試驗示範廣泛開展。科技試驗示範工作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有效途徑。通過科技試驗示範,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成果進行組裝配套應用於科技試驗示範點,進行試驗示範和推廣、發揮示範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有力地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速度,促進了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建立科技示範鄉3個(雙灣鄉、東寨鄉、水源鄉),科技示範村6個(金川區的尚家溝村、九個井村、油籽窪村、永昌縣的方溝村、三溝村、勝利村),農業科技示範基點3個(金川公司四號果園、永昌縣清河制種場、駐金某部日光溫室);科技先導型示範企業3個(金化集團、市鋼管總廠、昌興碳化硅有限公司)。
—— 科技投入明顯加大。「九五」以來,市委、市政府重視並加大了科技投入,市財政共安排科技三項費撥款430萬元,比「八五」期間的234萬元增加了近一倍。
—— 「科教興市」八大工程成效顯著。「九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為了把科教興市戰略實施落到實處,組織實施了「科教興市」八大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共組織實施子項目102項,投入科技三項費293.3萬元;其中已經完成的項目68項,新增產值約2.69億元,新增利稅約1.2億元,為該市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產業化和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 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建市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全社會對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強,「科教興市」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有效地促進了科技進步與發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七五」末,該市的科技貢獻率為24%左右,「八五」末達到32%左右,「九五」末達到40%左右,其中農業方面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 民營科技發展方興未艾。「九五」以來,民營科技企業象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全市已發展民營科技企業50餘家,建立民營科研機構18家。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 科技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是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紐帶,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目前,全市科技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科技服務網路,並逐步向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隨著政府上網工程的實施,現代科技信息網路已在全市建立,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饋、服務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科技成果推廣、技術開發與改造等已通過科技開發與服務系統直接進入工農業生產領域;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建立本著「鞏固提高縣一級,充實加強鄉一級,延伸發展村一級」的原則,抓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三個環節,形成了農技推廣、科技示範、科技培訓、病害防治等10大服務體系,為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保證。 教育事業建市以來,該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協同各方力量,大力發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
全市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重點,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大力加強素質教育,不斷加大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教學質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2001年全市有小學174所,在校學生45403人,有專任教師1969人,小學畢業升學率達95.9%,其中,永昌縣達95.1%,金川區達97.3%。全市有普通中學33所,在校學生32291人,專任教師1847人;普通高校報名2580人,統考上線人數1805人,上線率為69.96%,被各類高校錄取1608人,錄取率為62.33%。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1115人,專任教師12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70人,專任教師24人;學校佔地面積973016平方米,當年新增面積13636平方米。

❽ 中國地級市有多少

地級市293個

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城鄉建設統計公報》:2016年年末,全國設市城市657個,比上年增加1個,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93個,縣級市360個。據對656個城市和2個特殊區域統計匯總,城市城區戶籍人口4.03億人,暫住人口0.74億人,建成區面積5.43萬平方公里。

參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網頁鏈接

地級市,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在中國,行政地位屬於地級行政區,因其行政建制級別與地區相同,故稱「地級市」。自1983年11月5日開始,在國家行政機構區劃統計上作為行政區劃術語固定下來,取代之前的專級市之稱。

歷史前身:地級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的"州",和明清時期的"府",下領縣和散州(相當於今縣級市)。它是一種省與縣之間的二級行政單位,由一級行政單位的省(元明清時期稱省,唐宋時期稱道或路)所直領。民國初期,廢府存縣,各省置道,原府所轄各縣劃歸於道,改省、府、縣三級制為省、道、縣三級制,1927年廢道,改為省、縣(市)二級制,並在原府治所在的母縣分出縣城設市,地位與縣平級。

形成過程:1932年,中華民國開始於省與縣之間設置「行政督察區」,屬於准行政區劃單位,其管理機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機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改行政督察區為專區,1971年又改專區為地區,1980年代,地區與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為今日地級市之肇始。市管縣體制最早源於20世紀50年代早期。1950年,旅大行署區改為直轄市旅大市,管轄金縣、長山縣(1953年改名長海縣),改制為遼寧省轄市後,繼續管轄金縣和長海縣。1951年,浙江省將省直轄的杭縣劃歸杭州市管轄。1958年,河北省撤銷「天津地區」,將武清、靜海等12個縣劃歸省轄天津市領導。1959年9月17日,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治縣的決定》,對市管縣體製作出了法律上的規定,直接推動了市管縣體制的發展。1960年,全國已有52個市領導243個縣,約佔全國縣建制總數的八分之一。這次市管縣體制產生的契機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缺乏客觀的經濟文化基礎,隨之很快降溫。1961年以後隨著經濟調整和整頓的開始,大量市管縣縣恢復原有體制,河北省恢復了全部專區和專員公署。至1966年全國管轄縣的市降至25個,管轄的縣數量不到1960年的三分之一,至此市管縣體制經歷了第一次大起大落。直到此時,省轄市的轄區范圍內,仍以非農業人口為主,且多為省會城市或重要工業城市。1979年,國務院財經委員會派一批專家調研四川省產業結構問題,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所所長劉明夫明確提出了「中心城市」的概念。1982年,中共中央第51號文發出了「改革地區體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通知,首先在江蘇試點1983年在全國試行。隨後中央又發出《關於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試行地、市合並」,並把此作為1983年地方政府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至此市管縣體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並且在國家的行政區劃序列里,正式將市分為地級市和縣級市。

設立標准:

主要分類:

1、既設市轄區,又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亦代管縣級市等縣級行政區;此類地級市佔絕大多數。

2、只設市轄區,不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亦不代管縣級市等縣級行政區;如烏海市、南京市、廈門市、萊蕪市、武漢市、鄂州市、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海口市、三亞市、克拉瑪依市。

3、既不設市轄區,又不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亦不代管縣級市等縣級行政區;這些地級市下面直接轄鄉級行政區,俗稱「直筒子市」;如東莞市、中山市、三沙市、儋州市、嘉峪關市。

設立類型:就其產生的途徑來說,1983年以後的地級市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即:

❾ 請問200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多少

200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156958億

來自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jdsj/t20100202_402623360.htm

http://www.stats.gov.cn/tjsj/jisj/
要查季度數據

❿ 全國各省地級市

河北省: 石家莊 保定市 秦皇島 唐山市 邯鄲市 邢台市 滄州市 承德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張家口

山西省: 太原市 大同市 陽泉市 長治市 臨汾市 晉中市 運城市 晉城市 忻州市 朔州市 呂梁市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呼倫貝爾 包頭市 赤峰市 烏海市 通遼市 鄂爾多斯 烏蘭察布 巴彥淖爾

遼寧省: 盤錦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鐵嶺市 錦州市 丹東市 遼陽市 葫蘆島 阜新市 朝陽市 營口市

吉林省: 吉林市 通化市 白城市 四平市 遼源市 松原市 白山市
黑龍江省: 伊春市 牡丹江 大慶市 雞西市 鶴崗市 綏化市 雙鴨山 七台河 佳木斯 黑河市 齊齊哈爾市
江蘇省: 無錫市 常州市 揚州市 徐州市 蘇州市 連雲港 鹽城市 淮安市 宿遷市 鎮江市 南通市 泰州市
浙江省: 紹興市 溫州市 湖州市 嘉興市 台州市 金華市 舟山市 衢州市 麗水市

安徽省: 合肥市 蕪湖市 亳州市 馬鞍山 池州市 淮南市 淮北市 蚌埠市 巢湖市 安慶市 宿州市 宣城市 滁州市 黃山市 六安市 阜陽市 銅陵市

福建省: 福州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三明市 龍岩市 莆田市 寧德市

江西省: 南昌市 贛州市 景德鎮 九江市 萍鄉市 新余市 撫州市 宜春市 上饒市 鷹潭市 吉安市

山東省: 濰坊市 淄博市 威海市 棗庄市 泰安市 臨沂市 東營市 濟寧市 煙台市 菏澤市 日照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濱州市 萊蕪市

河南省: 鄭州市 洛陽市 焦作市 商丘市 信陽市 新鄉市 安陽市 開封市 漯河市 南陽市 鶴壁市 平頂山 濮陽市 許昌市 周口市 三門峽 駐馬店

湖北省: 荊門市 咸寧市 襄樊市 荊州市 黃石市 宜昌市 隨州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黃岡市 十堰市

湖南省: 長沙市 郴州市 婁底市 衡陽市 株洲市 湘潭市 岳陽市 常德市 邵陽市 益陽市 永州市 張家界 懷化市

廣東省: 江門市 佛山市 汕頭市 湛江市 韶關市 中山市 珠海市 茂名市 肇慶市 陽江市 惠州市 潮州市 揭陽市 清遠市 河源市 東莞市 汕尾市 雲浮市

廣西省: 南寧市 賀州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玉林市 欽州市 百色市 防城港 貴港市 河池市 崇左市 來賓市
海南省: 海口市 三亞市
四川省: 樂山市 雅安市 廣安市 南充市 自貢市 瀘州市 內江市 宜賓市 廣元市 達州市 資陽市 綿陽市 眉山市 巴中市 攀枝花 遂寧市 德陽市

貴州省: 貴陽市 安順市 遵義市 六盤水

雲南省: 昆明市 玉溪市 大理市 曲靖市 昭通市 保山市 麗江市 臨滄市

西藏: 拉薩市 阿里

陝西省: 咸陽市 榆林市 寶雞市 銅川市 渭南市 漢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延安市

甘肅省: 蘭州市 白銀市 武威市 金昌市 平涼市 張掖市 嘉峪關 酒泉市 慶陽市 定西市 隴南市 天水市

青海省: 西寧市

寧夏: 銀川市 固原市 青銅峽市 石嘴山市 中衛市

新疆: 烏魯木齊 克拉瑪依市

(10)金昌市工業總產值全年多少億擴展閱讀:

地級市,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是中國的第二級地方行政區,屬地級行政區,因其行政建制級別與地區相同,故稱「地級市」。自1983年11月5日開始,在國家行政機構區劃統計上作為行政區劃術語固定下來,取代之前的「專級市」之稱。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大陸地區地級市數量逐漸穩定下來,截至2017年10月2日,在總計334個地級行政區中,其中有294個地級市、30個自治州、7個地區、3個盟,地級市數量約佔地級行政區總數的88%,地級市已逐漸取代地區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體。

閱讀全文

與金昌市工業總產值全年多少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汽車開鎖哪裡招學徒 瀏覽:949
2009款寶馬x6藍牙怎麼連接 瀏覽:438
寶馬x5國產什麼時候可以預定 瀏覽:401
汽車都有哪些新技術 瀏覽:564
奧迪q3怎麼開近光燈 瀏覽:350
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哪個貢獻大 瀏覽:777
北京賓士220價格多少錢 瀏覽:66
廣州從化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633
買輛奧迪a6需要多少錢 瀏覽:560
汽車南站到溫州多久 瀏覽:22
工業機器人工程就業怎麼樣 瀏覽:471
汽車噴漆可以檢測多久 瀏覽:639
工業設計室怎麼推廣 瀏覽:229
青海汽車零配件公司都有哪些 瀏覽:77
奧迪a4雙離合和q3哪個好 瀏覽:216
100目工業不銹鋼篩管怎麼選 瀏覽:134
汽車公司如何復課 瀏覽:623
汽車轉向節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753
汽車的操控哪個好 瀏覽:76
賓士c調音響怎麼找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