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會昌縣西江鎮有哪些工業

會昌縣西江鎮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2022-09-02 00:29:01

① 江西省會昌縣怎麼樣

概況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南部,武夷山余脈西,南嶺余脈北端。東經115.19度至116.02度,北緯25.09度至25.55度。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縣域境內東西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總面積2722.18平方千米。總人口4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文武壩鎮。郵編:342600。代碼:360733。區號:0797。拼音:Huichang Xian。

一、年號

會昌(841年正月—846年十二月)是唐武宗李炎的年號,共計6年。

會昌六年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沿用。

二、地名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現轄19個鄉鎮,44萬人口,國土面積2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萬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

會昌是革命老區,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擔任第一任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毛澤東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贊「風景這邊獨好」,現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址。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鹽、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鹽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蘊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錫金屬、氟化鹽、螢粉、水泥、會昌米粉、會昌醬乾等產品頗有特色,其中米粉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農業以水稻、制種、煙葉、生豬、臍橙為主。

會昌城市、交通等發展明顯加快,城區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里,境內有323、206國道和贛龍鐵路穿過,成廈、濟廣高速會昌段正在擬建。

2005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185249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789萬元、利稅6386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824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568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68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

「十一五」期間,我縣將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會昌」發展戰略,堅持以民為本,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爭一流,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線,突出新農村建設、招商興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治理等重點,把工業做大、農業做優、財政做富、城市做美,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把會昌建成開放的會昌、生態的會昌、和諧平安小康的會昌。

2006年,我縣堅持大開放的主戰略,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統籌的理念,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按照「五新一好」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村扶貧開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十大體系」建設。從會昌的實際出發,完善政策法規、技術標准、社會保障、產權交易、金融服務等體系的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招商興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錫深加工、氟鹽化工、水泥、旅遊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貢江流域開發等重點項目招商;招商引資又以主攻工業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五大工業集群,做強錫、鹽、螢粉、水泥、米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

四是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降低門檻,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服務業。強勢推進旅遊業發展,做好毛澤東舊居、文武壩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鄧小平舊居等紅色景點和漢仙岩、會仙溫泉自然景觀的開發利用,同時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

五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功能,穩步推進市政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園林城市的創建,打造山水靚縣,彰顯山水特色。

六是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全縣上下將進一步認清形勢,調整好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轉變工作作風,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努力奮斗。

會昌縣位於中國江西省南部,歸贛州管轄。面積2722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342600。縣人民政府駐文武壩鎮。

行政區劃

轄7個鎮,13個鄉:

鎮:文武壩鎮、筠門嶺鎮、湘江鎮、庄口鎮、西江鎮、麻州鎮、周田鎮。

鄉: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庄埠鄉、白鵝鄉。

② 會昌在哪個市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

③ 會昌縣的經濟

國民生產總值由1986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35.5億元,增長32.27倍;財政收入由818.81萬元增至2009年的4.04億元,增長49.34倍,農民人均收入由325元增至2687元,增長8.25倍。
2005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18.5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789萬元、利稅6386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824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568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68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
2006—2008年,會昌連續三年獲得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綜合先進,2008年評為全省強農惠農先進縣,2009年被贛州市委、市政府評為2005—2009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綜合先進縣。2006年以來,會昌先後獲得全省「加快工業發展加速工業崛起先進單位」、全省「工業發展年度貢獻獎」和贛州市「年度工業發展先進縣」等榮譽;先後榮膺「江西十佳魅力新城」、「江西省衛生縣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先進縣」 和「贛州市第一屆文明城市」。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GDP)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19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41億元,增長14.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8:42.7:33.5調整至21.9:44.2:33.9。
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2億元,財政總收入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2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44萬美元,出口總額2872萬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99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8元。 1986~2009年,基礎教育得到鞏固和發展。1986年,會昌有幼兒園47所,在園幼兒1909人,有完小178所,初小229所,教學點84個,小學在校學生58809人,有初中24所,完中4所,中學在校學生10249人。1998年,小學入學率達100%,畢業率為99.2%,初中入學率95.1%,畢業率98.2%。當年10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通過省政府檢查驗收,會昌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7年秋開始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同時興辦特殊教育學校,填補特殊教育空白,創辦珠蘭示範學校,成為中國農村教育改革試點學校。2008年,投入1.5億元,動工興建新會昌中學。2009年,會昌有幼兒園257所,在園幼兒12678人,有完小96所,初小99所,教學點56個,小學在校學生71249人,有初中23所,高中4所,初中在校學生16629人,高中在校學生7228人。小學入學率為100%,初中入學率99.9%,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4%。高中考取大專院校學生數2005年突破4位數,2009年為1661人。
1986~2009年,教師隊伍得到充實。1986年,全縣教職工總數3111人,有小學專任教師2115人,中學專任教師460人,職業學校專任教師40人。2009年,全縣教職工總數4335人,比1986年增1224人。其中有小學專任教師2481人,中學專任教師1579人,職業學校專任教師54人。全縣有高級職稱教師201人,中級職稱教師1265人,初級職稱教師1985人。
1986~2009年,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1986年,學生人均教育經費僅49.9元,2009年增加到3153.3元。2005年後,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2009年,4年累計投入7.8億元,是1986~1999年14年總和的5.3倍。1986~2009年,累計投入校建資金31471.51萬元,新建校舍32.148萬平方米,改建校舍26.851萬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4.56平方米。 會昌有二條高速公路(廈蓉高速、濟廣高速)、二條國道(323國道、206國道)、二條鐵路(贛龍鐵路、規劃的鷹(潭)瑞(金)汕(頭)鐵路)穿越全境東西、南北方向,另有會武線(會昌至福建武平)、省道會杉線、周版線(會昌周田至安遠縣版石)構成境內主要交通干線。會昌縣實現了鄉鄉通水泥路,縣內路網縱橫,交通便利,交通優勢日益顯現。
贛龍鐵路(贛州-龍岩)在本縣設有西江站(客運站)。 1986年,會昌縣有縣屬醫療機構4個,鄉鎮衛生院21所,村衛生所272個,廠礦、學校醫務室9個,有病床329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10張。1986年後,全縣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門診大樓,新建縣中醫院,兩所醫院均已成為贛州市內縣級一流醫院。先後投入資金7809萬元,購置1000元以上先進設備1313台(件),縣、鄉醫療機構均配有救護車,醫療、檢驗條件大為改善。2009年,全縣有縣屬醫療機構4個,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所397個,廠礦、學院醫務室7個,個體診所29個,有病床672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14張。有衛生技術人員919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9人,中級技術人員250人。縣、鄉醫療機構重視醫技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新技術成果的推廣,先後派出縣、鄉兩級衛生技術人員1096人次到省級以上醫療機構進修學習,或到外地醫學院校培訓,先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37項,全縣醫技人員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機構的救護水平顯著提高。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的治癒好轉率均達到97%以上。
衛生防疫工作成績顯著。全縣貫徹落實「預防為主」方針,落實各項衛生防疫措施,加強地方病、傳染病防治,取得成效。24年間無重大疫病流行,地方病、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加強衛生監督管理,進行改水、改廁和污水治理工作。2005年後,每年投入100餘萬元用於改廁,投資300餘萬元用於改水。2006~2009年,先後投資1.5億元用於縣城街道油路改造和下水道改造,投資5100萬元改造垃圾填埋和無害化處理工程。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日處理污水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至2009年,全縣城鄉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2009年底,會昌縣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鄉村文化活動由鄉鎮文化站組織、指導。每逢節日喜慶,鄉文化站都會組織各種文

化娛樂活動。在鄉村,一批優秀民間藝術得到弘揚。各地民間燈彩(龍燈、馬燈、獅燈、香火龍等)、民間舞蹈(花鼓)、民間演藝(木偶戲、帳子戲等)、民間劇團等活躍在民間,以其淳樸的鄉情、熱烈的氣氛、吉祥的祝願、生動的故事感染著萬千群眾。會昌為客家人聚居縣。千百年來,客家人勤勞、勇敢、敦厚、朴實之風,代代相傳,其獨特的風情民俗,大多得到保存沿襲。改革開放後,大批青壯年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區和全國各大中城市,或務工、或經商,並在異地他鄉的生產生活中感受文明新風。1986~2009年,縣委、縣政府著力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宣傳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縣內民情風俗有明顯的變化。

④ 西江鎮的介紹

西江鎮位於會昌縣北部,西鄰小密鄉、白鵝鄉,南鄰庄口鎮,東鄰瑞金雲石山鄉。全鎮轄:西江居委會、西江村、蘭陂村、火星村、背坑村、牛睡村、見潭村、西坑村、段腦村、河背村、餅丘村、紅星村、蓮石村、石門村、壩子村、千工村、灣興村、西源村、大田村、南星村、石逕村、豐龍村、南山村 2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村小組383個。面積196.4平方千米,耕地1560公頃,森林覆蓋率80.6%。總戶數15959戶,人口63674人。其中,農業人口58101人,非農人口5573人。2012年,西江鎮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5.62億元,較上年增長12%,根據統計數據預期2014年底西江鎮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額將達7億。2015年西江也將成為贛州十八縣市區首個擁有動車停靠的非城關鎮。

⑤ 有誰知道江西省會昌縣的,介紹一下會昌縣!

會昌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粵、閩「三省通衢」。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建縣,至今年有1027年的歷史。全縣轄19個鄉(鎮),243個村(居)委會,3121個村民小組,人口46萬,土地面積2722平方公里,耕地26萬畝。南來的湘江和東來的綿江,在縣城交匯成貢江

⑥ 哪個鄉鎮是會昌的第二城

筠門嶺鎮2010年鑒 【綜述】位於縣城南端,距縣城56千米,南與尋烏縣澄江鄉、羅珊鄉交界,東與福建省武平縣東甾鄉接壤,西與清溪鄉交界,北與周田鎮相連,東北與中村鄉交界。是閩、粵、贛三省通衢之地,素有「贛南四大名鎮」之美譽。全鎮轄盤古、龍頭、黃坌、竹村、湖塅、元興、榮田、芙蓉、門嶺、州場、學子、黃埔、上增、白埠、石久、半照、長嶺、小照、黃陂、大照、羊角、營坊、竹子壩、楠木、學形、下陽等26個村和東街、西街居委會,總面積29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725公頃,山地面積2201公頃,森林覆蓋率80.26%。總戶數11229戶,總人口44232人,其中農業人口39955人,非農人口4481人。有畲族等少數民族人口916人。2010年,該鎮以建設「工業強鎮、旅遊名鎮、邊貿重鎮、活力新鎮」為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奮力拚搏,有力地推進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鎮農民服務中心被省紀委、監察廳評為全省優秀便民服務中心;鎮黨委被贛州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新農村建設、信訪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鄉鎮。目標管理綜合考核考評工作、黨建工作、財稅工作、開放型經濟工作、精神文明建設、臍橙產業發展、油茶產業發展、民生工程等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鄉鎮。該鎮全年實現生產總值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9036萬元,同比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27萬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7838萬元,增長8.3 %;第三產業增加值12971萬元,增長7.1%。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31.3萬元,同比增長35.2%。財政支出3351萬元。工業總產值3165萬元,同比增長8.2%。主要工業產品錫、瑩石、鹽。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227萬元,同比增長9.5%。主要農產品有稻穀14199 噸、臍橙18750噸、花生60噸、煙葉6100擔。農民人均純收入3871元,同比增長0.65%。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1.35億元。主要旅遊景點有漢仙岩、盤古山、車心溫泉、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羊角古城。主要礦產有螢石、石膏、稀土等,地方特產品主要有茶油、生豬、臍橙、烤煙。

⑦ 贛州會昌縣西江鎮並丘村有多少人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4

⑧ 會昌各鄉鎮經濟排名

1.文武壩,2.門嶺 3.西江 4.麻州 5.周田

⑨ 會昌縣有多少個鄉鎮

會昌鎮共有19個鄉鎮。

分別是文武壩鎮、筠門嶺鎮、西江鎮、周田鎮、麻州鎮、庄口鎮、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庄埠鄉、白鵝鄉。

共有26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

(9)會昌縣西江鎮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會昌縣政區劃分變遷:

1995年9月29日,撤銷周田鄉、麻州鄉、庄口鄉,設立周田鎮、麻州鎮、庄口鎮。1997年1月14日,撤銷文武壩鄉,設立文武壩鎮。

2000年,全縣轄7個鎮、15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湘江鎮、庄口鎮、西江鎮、麻州鎮、周田鎮、長嶺鄉、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鳳凰崠鄉、庄埠鄉、白鵝鄉。

2001年10月22日,撤銷湘江鎮,劃歸文武壩鎮。

2003年10月21日,撤銷鳳凰崠鄉,分別劃歸西江鎮、文武壩鎮、庄口鎮管轄;撤銷長嶺鄉,成建制劃歸筠門嶺鎮管轄。

⑩ 大禾坑是西江那裡

摘要 西江鎮位於會昌縣北部,東臨瑞金市雲石山鄉,南靠文武壩鎮,西連小密鄉,北毗瑞金市萬田鄉。全鎮土地面積263347畝,其中耕地面積22450畝,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83個村小組,總戶數11879戶,總人口51289人。

閱讀全文

與會昌縣西江鎮有哪些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做賬和工業做賬哪個難 瀏覽:559
收入多少可以買寶馬5 瀏覽:457
吉利繽越汽車保養怎麼復位 瀏覽:755
汽車上釉是什麼 瀏覽:659
賓士底線在哪裡 瀏覽:858
工業企業人員歸哪個科 瀏覽:874
賓士mp3用什麼格式 瀏覽:919
買賓士c如何談價 瀏覽:594
奧迪車怎麼刷 瀏覽:783
賓士超靜音的是什麼車 瀏覽:842
賓士一對車燈多少錢 瀏覽:808
雪地賓士困難模式難在哪裡 瀏覽:946
唐山哪裡有賣純電動汽車 瀏覽:869
賓士全車氛圍燈怎麼裝 瀏覽:56
賓士c180k的皮帶是多少條 瀏覽:768
長安汽車有哪些分廠 瀏覽:742
福建工業區哪個好 瀏覽:786
奧迪q3遮陽板怎麼裝上 瀏覽:842
寶馬x5充電樁怎麼樣 瀏覽:805
工業搖籃指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