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源二氧化碳主要去向哪裡

工業源二氧化碳主要去向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01 09:54:26

㈠ 地球上每天都在燃燒煤炭,那麼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裡

光合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植物呼吸產生二氧化碳植物中的有機物被動物吸收,並在體內氧化產生二氧化碳動植物殘渣中的有機物通過微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在地下長期反應,生成煤、油、天然氣,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這是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環,全球25%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工業過程。例子在許多工業生產過程包括二氧化碳的生產、生產和排放中,使用包括鋼鐵和化學品在內的化石燃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化石燃料的固碳過程大家都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積累碳,最終形成巨大的凍結碳森林。逐漸埋藏在地下後,經過復雜的地質變化,最終以化石燃油、煤炭或天然氣的形式形成。如何固定岩石圈中碳?如上所述,碳酸鹽是岩石圈的主要類型,有兩種成因,一種是外源性的,海洋沉積物可以形成大范圍的碳酸鹽沉積岩,另一種是內部的。形成原因,如火山沉積物和岩漿侵入(來自超阿拉伯岩漿的岩漿碳酸鹽結晶或來自鹼性和超最佳岩漿的富含CO2的熱液岩石或深海相群的形成)。

㈡ 每天燃燒汽油煤炭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裡

全球每一年耗費的石油大約在40多億噸上下,2019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則為330億多噸,所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並並不是所有來源於石油燃燒,那僅僅一部分而已!每日產生那麼多二氧化碳,都到哪裡去了呢?

二氧化碳都是來源於什麼行業的?

在大夥兒的印象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應當基本上都來源於石油產品的燃燒,但即便 全部的石油都是燒毀的,也沒法做到330億多噸的經營規模,所以這每一年330億多噸的二氧化碳中,石油產品例如汽油和柴油的燃燒只佔一部分,那麼其他的二氧化碳來源於什麼行業呢?

還有一個較為有趣的是農牧業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焚燒秸稈等個人行為,它是大家看獲得的,也有飼養羊牛等排泄物及其羊牛等產生的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汽體!

家畜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容小覷

在畜牧業中牛羊肉和牛奶的生產製造過程溫室氣體排放是最大的,佔比農牧業排放佔比的65%之上,生豬肉生產製造佔比9%,雞肉禽蛋8%,別的食草動物佔6%。

這種二氧化碳都到哪裡去了?

綠色植物會消化吸收二氧化碳,排出來氧氣,所以要倡導多種多樣樹消化吸收二氧化碳,這並沒有錯,但地球上消化吸收二氧化碳數最多的卻並不是陸上上的森林,而是海洋中的藻類植物,他們釋放出來的氧氣佔了地球大氣層氧氣的70%之上,所以諸位想當然的地球之肺亞馬遜有點言過其實啊!

㈢ 二氧化碳主要來源於哪裡

主要來源於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其次是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另外動植物屍體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也會釋放二氧化碳。研究簡史
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在生活實踐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把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種殺生而不留痕跡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種物質。[10]
3世紀時,中國西晉時期的張華(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志》一書記載了一種在燒白石(CaCO3)作白灰(CaO)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便是如今工業上用作生產二氧化碳的石灰窯氣。[10]
17世紀初,比利時醫生海爾蒙特(即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80年-1644年)發現木炭燃燒之後除了產生灰燼外還產生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並通過實驗證實了這種被他稱為「森林之精」的二氧化碳是一種不助燃的氣體,確認了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還發現燭火在該氣體中會自然熄滅,這是二氧化碳惰性性質的第一次發現。不久後,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即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年-1742年)對被他稱為「礦精(spiritus mineralis)」的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研究,首次推斷出二氧化碳水溶液具有弱酸性。[10]
1756年,英國化學家布萊克(即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個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稱為「固定空氣」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在此後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固定空氣」。[11]
1766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即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810年)成功地用汞槽法收集到了「固定空氣」,並用物理方法測定了其比重及溶解度,還證明了它和動物呼出的和木炭燃燒後產生的氣體相同。[12]
1772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即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1794年)等用大火鏡聚光加熱放在汞槽上玻罩中的鑽石,發現它會燃燒,而其產物即「固定空氣」。同年,科學家普里斯特利(即約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年-1804年)研究發酵氣體時發現:壓力有利於「固定空氣」在水中的溶解,溫度增高則不利於其溶解。這一發現使得二氧化碳能被應用於人工製造碳酸水(汽水)。[12]
1774年,瑞典化學家貝格曼(即托貝恩·奧洛夫·貝格曼,Torbern Olof Bergman,1735年-1784年)在其論文《研究固定空氣》中敘述了他對「固定空氣」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對石蕊的作用、被鹼吸收的狀況、在空氣中的存在、水溶液對金屬鋅、鐵的溶解作用等的研究成果。[11]
1787年,拉瓦錫在發表的論述中講述將木炭放進氧氣中燃燒後產生的「固定空氣」,肯定了「固定空氣」是由碳和氧組成的,由於它是氣體而改稱為「碳酸氣」。同時,拉瓦錫還測定了它含碳和氧的質量比(碳佔23.4503%,氧佔76.5497%),首次揭示了二氧化碳的組成。[10] [11]
1797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即史密森·坦南特,Smitbson Tennant,1761年-1815年,[13] 又譯「台耐特」[14] 等)用分析的方法測得「固定空氣」含碳27.65%、含氧72.35%。[10]
1823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即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1867年)發現加壓可以使「碳酸氣」液化。同年,法拉第和戴維(即漢弗里·戴維,Humphry Davy,1778年-1829年,又譯「笛彼」)首次液化了「碳酸氣」。[15] [16] [17]
1834年或1835年,德國人蒂羅里爾(即阿德里安·讓·皮埃爾·蒂羅里爾,Adrien-Jean-Pierre Thilorier,1790年-1844年,又譯「蒂洛勒爾」、「狄勞里雅利」[18] 、「奇洛列」[19] 等)成功地製得乾冰(固態二氧化碳)。[20] [21]
1840年,法國化學家杜馬(即讓-巴蒂斯特·安德烈·杜馬,Jean-Baptiste André Dumas,1800年-1884年)把經過精確稱量的含純粹碳的石墨放進充足的氧氣中燃燒,並且用氫氧化鉀溶液吸收生成的「固定空氣」,計算出「固定空氣」中氧和碳的質量分數比為72.734:27.266。此前,阿伏伽德羅(即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於1811年提出了假說——「在同一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化學家們結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氣」中氧和碳的原子個數簡單的整數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羅於1811年提出的假說為依據,通過實驗測出「固定空氣」的分子量為44,從而得出「固定空氣」的化學式為CO2,與此化學式相應的名稱便是「二氧化碳」。[11]
1850年,愛爾蘭物理化學家安德魯斯(即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1813年-1885年)開始對二氧化碳的超臨界現象進行研究,並於1869年測定了二氧化碳的兩個臨界參數:超臨界壓強為7.2MPa,超臨界溫度為304.065K(二者在2013年的公認值分別為7.375MPa和303.05K)。[22] [23]
1896年,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即斯萬特·奧古斯特·阿累尼烏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1927年)通過計算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可使地表溫度上升5~6℃。[24]
1950年-1952年間,蘇聯的柳巴夫斯基(K. B. Любавский)、諾沃日洛夫(H. M. Новожилов)與日本的關口春次郎分別研究了一種在二氧化碳保護氣體中使用的焊絲,並提出了焊接鋼材的新的冶金方案。[25] 隨之,1953年,柳巴夫斯基等人發明了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26]
分子結構


CO2分子結構[27]
CO2成鍵過程[28]
CO2分子形狀是直線形的,其結構曾被認為是:O=C=O。但CO2分子中碳氧鍵鍵長為116pm,介於碳氧雙鍵(鍵長為124pm)和碳氧三鍵(鍵長為113pm)之間,故CO2中的碳氧鍵具有一定程度的叄鍵特徵。
現代科學家一般認為CO2分子的中心原子碳原子採取sp雜化,2條sp雜化軌道分別與2個氧原子的2p軌道(含有一個電子)重疊形成2條σ鍵,碳原子上互相垂直的p軌道再分別與2個氧原子中平行的p軌道形成2條大π鍵。[27]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溶於水和烴類等多數有機溶劑,其相關物理常數如下表:
性質 條件或符號 單位 數據
熔點
攝氏度(℃)
-56.6
沸點
527kPa
攝氏度(℃)
-78.5
相對密度
-79℃,水=1
1.56
展開全部
(參考資料:[2] )
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種無機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燒,低濃度時無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屬於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處於碳元素的最高價態,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無還原性,但氧化性不強。[29]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1.和水反應
二氧化碳可以溶於水並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而不穩定的碳酸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9]
1-2.和鹼性氧化物反應
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能與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如:

。[29]
1-3.和鹼反應
①與氫氧化鈣反應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碳酸鈣沉澱(此反應常用於檢驗二氧化碳),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當二氧化碳過量時,生成碳酸氫鈣:
第一步: ;
第二步: ;
總方程式: 。
由於碳酸氫鈣溶解性大,長時間往已渾濁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發現沉澱漸漸消失。[29]
②與氫氧化鈉反應
二氧化碳會使燒鹼變質,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當二氧化碳過量時,生成碳酸氫鈉:
第一步: ;
第二步: ;
總方程式: 。[29]
2.弱氧化性
2-1.碳單質還原
高溫條件下,二氧化碳能與碳單質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9]
2-2.鎂單質還原
在點燃的條件下,鎂條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29]
2-3.氫化還原
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發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應,其中幾種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0] [31]
2-4.電化學還原
二氧化碳的電化學還原是一個利用電能將二氧化碳在電解池陰極還原而將氫氧根離子在電解池陽極氧化為氧氣的過程,由於還原二氧化碳需要的活化能較高,這個過程需要加一定高電壓後才能實現,而在陰極發生的氫析出反應的程度隨電壓的增加而加大,會抑制了二氧化碳的還原,故二氧化碳的高效還原需要有合適的催化劑,以致二氧化碳的電化學還原往往是個電催化還原過程。這個過程的簡單機理為:⑴電解池陰極:在初始階段,二氧化碳被吸附在陰極催化劑表面,形成中間產物(反應式①);然後電子在兩個電極間電勢差的作用下發生轉移,轉移數可能是2、4、6、8、12,還原產物隨電子轉移數的不同而可能是一氧化碳、甲酸根、甲酸等(反應式②-④)。⑵電解池陽極:水溶液中發生析氫反應,產生氫氣(反應式⑤、⑥)。[32] [33]

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反應
3.與過氧化物反應
二氧化碳能與過氧化鈉(Na2O2)反應生成碳酸鈉(Na2CO3)和氧氣(O2),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9]
4.與格式試劑反應
在酸性條件下,二氧化碳能和格式試劑在無水乙醚中反應生成羧酸,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說明:式子中R為脂肪烴基或芳香烴基,X為鹵素,Etheranhydrous表示無水乙醚。[34]
5.與環氧化合物的插入反應
二氧化碳可以和環氧化合物在電催化作用下可反應生成環狀碳酸酯,[35] 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的插入反應
6.製取金剛石(置換反應)
在440℃(713.15K)和800個大氣壓(約808MPa)的條件下,二氧化碳可與金屬鈉反應生成金剛石,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6]
7.光合作用暗反應
二氧化碳參與了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其參與的反應過程被稱為「二氧化碳的固定」,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說明:式子中C5為1,5-二磷酸核酮糖,2C3為2分子3-磷酸甘油酸。[37]
產生途徑

自然界中碳循環示意圖
二氧化碳氣體是大氣組成的一部分(佔大氣總體積的0.03%-0.04%),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其產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有機物(包括動植物)在分解、發酵、腐爛、變質的過程中都可釋放出二氧化碳。②石油、石臘、煤炭、天然氣燃燒過程中,也要釋放出二氧化碳。③石油、煤炭在生產化工產品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碳。④所有糞便、腐植酸在發酵,熟化的過程中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⑤所有動物在呼吸過程中,都要吸氧氣吐出二氧化碳。[39]
制備方法
2.3萬次播放07:01
紀錄片對抗全球變暖有妙方,冰島把二氧化碳永久封入石頭
工業制備
煅燒法
高溫煅燒石灰石(或白雲石)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經水洗、除雜、壓縮,製得氣體二氧化碳:
。[2]
發酵氣回收法

㈣ 地球上燃燒汽油煤炭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都會去哪裡

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人類發現了地球上存在著很多煤炭以及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後來,人類就開始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在日常生活中,現在的人們都會通過燒一些煤炭以及天然氣來做飯。而我們知道燃燒這些煤炭和天然氣,它很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那麼有人可能就會好奇了,在地球上燃燒這些煤炭以及天然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一般都會去哪裡呢?其實我們知道,人類地球上燃燒的煤炭以及天然氣會產生的二氧化碳,而有些二氧化碳會被植物吸收,而有些二氧化碳會釋放到我們的地球大氣中。

三、結論

煤炭、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去向非常多。

㈤ 每天燒掉那麼多汽油、煤炭和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去哪了

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大約在40多億噸左右,2019年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則為330億噸,所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並不是全部來自石油燃燒,那隻是一部分而已!每天產生那麼多二氧化碳,都到哪裡去了呢?

2017年12月2日,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在波蘭卡托維茲召開,195國仍然在討論執行細節,當然這個龐大的減排計劃並不那麼容易就被執行下去,因為這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面臨減產或關閉的化石燃料工業應該安排轉型,能源轉型過程中還要兼顧勞工權益等等,未來將面臨問題將非常嚴峻!

2020年4月29日,《自然·通訊》期刊發表了《盤點各國氣候政策以評估的執行情況》,當前各國執行的到2030年減排目標,僅只有《巴黎協定》中設置目標的1/3!所以關於全球氣候變暖這個沉重的話題,到現在為止仍然非常不樂觀!

㈥ 地球上燃燒煤炭、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去哪裡了

關於我們現在人類所生活的地球,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在這個星球上面有我們人類所生活下去的一些條件,例如其中的水,食物,空氣,氧氣等等兩若我們人類缺少這其中的之一的話,那麼我們人類就不可能生活在這美麗的地球上面,因為我們人類想要能夠生活下去的條件,水是必要的,食物也是必要的,氧氣更是必要的。但是氧氣被我們人類吸入之後,排放的就是二氧化碳。那麼地球上燃燒的這些煤炭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去哪裡了?這其中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二氧化碳最後被植物所吸收。

最後一點就是關於二氧化碳到最後還是被植物所吸收,因為植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原料就是我們人類或者各種天然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植物把這些二氧化碳吸入進去之後,排放出來就是我們人類所需要的氧氣。

㈦ 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哪裡

這個在全世界都一樣。
排放進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源於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主要是工業生產和燃油車輛的尾氣排放。
另外,動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會排放二氧化碳,但不是主要的。

㈧ 二氧化碳主要來源於是城市,還是農村或者是城鄉結合部

二氧化碳主要來源於城鄉結合部,源頭如下:

1、汽車尾氣的排放是二氧化碳釋放的主要源頭。在城市中汽車多的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遍地都可以聽得到馬達的轟鳴聲。汽車的動力主要依靠石油,而石油在燃燒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說在城市中二氧化碳釋放的主力軍依然是汽車。

2、天然氣和煤氣的燃燒也會釋放二氧化碳。在城市裡因為空間的限制,大多數人做飯的主要方法就是依靠天然氣或者煤氣進行加熱,在這個時候天然氣的燃燒會釋放出一部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源頭遠不止這些 ,一些冶煉工廠他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會更多。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化學式CO2。是空氣中主要成分之一,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

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含量豐富,為大氣組成的一部分,約佔0.03%,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二氧化碳也包含在某些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中以及碳酸鹽形成的礦石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氧化碳

㈨ 工業源co2的主要去向是哪裡

Will you pick me up at my place?

㈩ 二氧化碳從哪來

在沒有人類活動影響時,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源是海洋和地幔以及大氣中的化學反應,主要匯是陸地植物.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人和動物的呼吸,陸地植被的破壞及生物體燃燒等.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還有土地利用造成二氧化碳凈排放量增加,主要因為森林砍伐和草地變成耕地.總之,人為活動已經對二氧化碳的源和匯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影響.由於大量CO2被排放,其吸收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的吸收是最主要的匯.現今,由於其多種性質的應用,工業自身對CO2的需求量增加,望日後自產自銷得以實現.
在沒有人類活動影響時,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源是海洋和地幔以及大氣中的化學反應,主要匯是陸地植物.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人和動物的呼吸,陸地植被的破壞及生物體燃燒等.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還有土地利用造成二氧化碳凈排放量增加,主要因為森林砍伐和草地變成耕地.總之,人為活動已經對二氧化碳的源和匯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影響.由於大量CO2被排放,其吸收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的吸收是最主要的匯.現今,由於其多種性質的應用,工業自身對CO2的需求量增加,望日後自產自銷得以實現.

與工業源二氧化碳主要去向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工商與浙江工業哪個好 瀏覽:821
往上開門的賓士多少錢 瀏覽:421
賓士哪個e系最好 瀏覽:638
芷江羅舊工業園在哪裡 瀏覽:564
賓士s300輪胎怎麼卸 瀏覽:928
老式汽車打蠟多久一次合適 瀏覽:960
工業企業如何分配生產費用 瀏覽:935
什麼是汽車生產平台 瀏覽:413
魏橋工業園幾個廠區做什麼的 瀏覽:775
賓士e3004萬公里做哪些保養 瀏覽:308
賓士車主都用哪個模式開車 瀏覽:489
21款寶馬五系後視鏡怎麼加熱 瀏覽:430
工業豉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431
汽車去污劑有哪些 瀏覽:139
汽車停放多久啟動電瓶沒電了 瀏覽:752
蔚來如何設計汽車 瀏覽:384
哪些寶馬使用了中規主機 瀏覽:227
汽車被雨淋如何曬 瀏覽:818
奧迪a3國6的機艙里加的是什麼 瀏覽:861
大連市工業區有哪些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