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的學校簡介
星海實驗學校坐落在園區星都街18號,2005年9月經園區工委、管委會蘇園工
[2005]121號文件批准成立,是依託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優質教育資源,以現代化標准建設的新型初中學校。2007年6月,被江蘇省教育廳蘇教法
[2007]4號文件批准為符合「四獨立」 要求改制學校。
學校注重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創辦與國際教育接軌的一流學校。已與加拿大維多利亞中學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韓國華山中學校、丹麥藍山學校等締結了友好合作協議,廣泛開展師生互派中短期修學、課題研究等教育交流活動。自2007年,每年從九年級優秀畢業生中選拔學生赴新加坡深造。
學校以「智慧高效管理,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構建短時高效課堂;大力豐富校園生活,嚴格執行「三項規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雖辦學時間不長,卻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畢業班教學質量連續三年在蘇州市區(含園區、新區)保持領先;以未來工程師教育、機器人教育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教育,以雙語教育為依託的國際交流,以心理健康活動類課程為抓手的陽光教育,以「百家講壇」、「快樂大轉盤」為亮點的綜合實踐活動成績斐然。「健康、陽光、快樂、會學習、懂禮儀、能創新、有潛質,具有廣闊視野、多文化溝通能力」逐漸成為星海實驗學子的共同形象特質。一大批和諧發展、特長鮮明的學生脫穎而出。 校學生會主席朱謝聯同學獲2007年蘇州市中考狀元。2008年屠青誠同學蟬聯蘇州市中考狀元。凌軒哲同學獲得2007年RJC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區選拔賽中學組全國冠軍。在08年全國化學競賽和CCTV全國中學生希望英語大賽蘇州賽區比賽中,三名同學獲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四位同學獲英語大賽前三等獎,其中薛天韻同學名列初中組第一名,獲獎數量都居蘇州市之冠。曹敏同學蟬聯兩年蘇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鐵餅冠軍。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今,在市級以上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及學科綜合競賽中,學校共獲獎224人次。
憶往昔,碩果累累,展未來,豪情滿懷。全體星海實驗學校的師生將不斷追求品味,追求理想、追求卓越,創造更美的未來。
②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的介紹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始建於2003年9月,是一所初中,由原蘇州重點中學蘇大附中分離出來的。學校地處蘇州古城與工業園區接壤之域。東鄰朝陽金柳、優雅靈秀的金雞湖,西傍東環路,南接吳中區,北靠機場路,擁交通和人文環境之利。學校按省教育現代化標准建造,佔地83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 現有34個教學班,學生1400多人,其中初一12個班,初二12個班,初三10個班。一般一年級2個振華班,4個雙語班,其它為普通班。振華班和雙語班,學生成績較好,素質較高。
③ 蘇州工業園區的中學老師待遇怎麼樣三中\星海\星港學校處於檔次還有,外地老師學校有宿舍嗎
三中是四星級學校,三中本部是不錯的,各方面硬體也都可以的,蘇州中學園區分校是新建的,不過老師好多時是蘇州中學本部過去的,園區蘇州大學附屬婁葑中學也還可以,不果原來是所農村的中學,現在屬於蘇大而已,除了硬體還可以外,其他東西是一般。
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和星港學校都是新建的,各方面也應該不錯,另外,工業園區第一中學和園區二中還可以,園區三中,園區四中,園區五中,園區六中,園區七中都一般,反正工業園區的各個學校硬體和待遇都不錯,就是各方面的師資不一樣了。
④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怎麼樣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為園區管委會直屬事業單位位於金雞湖以東,是蘇州工業園區進行二、三期開發的社會事業配套工程。學校設計規模為初、高中12軌共72個班級,總投資1.6億元。學校依照高起點、高標准、超一流的原則,於2003年9月5日破土動工,一期工程於2004年8月竣工,並於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佔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整個校園布局合理,各類設施設備齊全,環境優美,綠草茵茵,有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園區三中擁有一支年齡和學科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敢於創新、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88人,專任教師85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佔76.5%。學校共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江蘇省勞模1名,大市級學科帶頭人3名,縣、區級以上各類榮譽獲得者近50名。
學校的辦學策略是:抓住機遇,自加壓力,堅持超前,滾動發展;建設以和諧、合作、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學校文化。學校還大力推進體制創新,積極實施素質教育,聚精會神抓質量、團結拼搏鑄名校,在學校管理、校園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再上新台階。
秉承教育就是服務的理念,學校通過構建現代化手段、國際化視野、人本化管理、小班化教育、個性化輔導、導師制管理的新型模式,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服務於學生和諧成長、服務於家庭、服務於社會,以弘揚學生個性,成就孩子未來。學校制定了以「親情化教育、零距離溝通」為特徵的「學生成長導師制管理」方案,探索「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養「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強」的新時代中學生。
學校的發展得到了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王榮,蘇州市市長閻立、蘇州市委副書記杜國玲、副市長朱永新、譚穎等曾分別來校視察指導,並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開辦以來,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學校在外語、信息技術、閱讀、藝術、健康等各類競賽中獲獎超100人次, 20多名教師在市、區各類競賽中獲獎,有近百篇論文在《中國教育報》、《語文學刊》等國家級、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或在各類競賽中獲獎。2004年,學校被評為蘇州市「綠色學校」、「安全文明學校」,2005年被評為園區德育先進學校,並順利通過了省二星級普通高中評估驗收。
⑤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怎麼樣
簡介: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前身是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初中部),於星海小學同期建設,2000年9月正式招生。2005年9月開辦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初中),後於2010年2月再次於初中本部合並,成立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初中)。2010年9月正式成立高中部。統稱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位於蘇州古城東隅,毗鄰風光旖旎、碧波盪漾的金雞湖風景區,為園區管委會直屬事業單位,全日制完全中學。其前身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創辦於2000年9月,是園區管委會直屬的、按現代化標准興建的區內第一所九年制公立學校。2005年9月依託星海優質教育資源和成功辦學經驗,創辦星海實驗學校。2010年2月,星海學校小學部脫離母體,單獨建制;初中部與星海實驗學校合並組建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注冊資本:4097.8萬人民幣
⑥ 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的學校簡介
初中每個年級十個班級。
在「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服務」為辦學宗旨,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教師的創造力,不斷形成學校新的生命力與持續發展力。學校以「孩子的未來在於今天的創造」為核心理念,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姿態、全方位的視角關注每位學生,為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創設條件,培養自信心強、視野開闊、個性充分、人格健全的現代人。
園區十中的全體教職員工身膺教育重任,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應和著時代前進的節拍,勵精圖治,奮發有為,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短短一年的發展過程中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光榮的足跡。
學校以省規劃課題《創設「真實而浪漫」的學校文化的時間與研究》為引領,在環境建設、制度管理、師資培養、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多面進行學校「真實而浪漫」的特色文化建設,為全體師生創造一個灑滿七彩陽光的校園生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學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在一年的辦學實踐中,園區十中已初步形成了「和諧 卓越 」的校訓,「進取 拓新」的校風,「博學 慎思 善導」的優良教風,「誠信 合作 敏學」的優良學風。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日見成效。學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狠抓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形成了一支教學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超、教學作風踏實的教師隊伍。
學校倡導全體教師積極研究學生自主性學習,初步形成了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實踐與創新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學校的教學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學校不斷創新拓展德育途徑,整合校內校外各種資源,系統開展德育活動,逐步完善優化德育模式,漸漸凸顯出鮮明的德育特色。學校確立了「初一年級以規范養成教育為主、初二年級以創新發展教育為主、初三年級以勵志理想教育為主」三個德育內容和目標系列,使學生在經歷三年的初中校園生活後,「有志向、長知識、增智慧」,成為「四學會」(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學校立足課堂教學這個德育陣地,結合不同年段學生特點,整合初中學生德育內容,分層設計德育目標,初步形成「課堂教學滲透德育,課外活動生成德育,社團活動融合德育,社會實踐拓展德育」等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網路。
隨著園區教育環境的改善,園區十中將進一步追求高品位、精緻化的管理,在保持學校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內涵。
⑦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的學校簡介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簡稱園區一中)位於蘇州工業園東振路(東環路東側 機場路以南),是一所規模宏大、設施完善的新生的初級中學。2003年9月正式成立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2004年8月新校舍落成。學校佔地83畝,建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布局合理、校園環境幽靜典雅。有建築規模達20軌可容納60個教學班級的教學大樓,體育館設施先進而完備,擁有400米塑膠跑道的標准運動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特長,學校設有美術室、音樂室、藝術體操室、陶藝工作室等。學校建有開放的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計算機網路教育系統,每間教室有彩電、投影儀和多媒體。設有網路教室、多媒體演播室、階梯教室、多功能活動大廳、電子閱覽室和一流的校園智能網路。
學校現有110多名專任教師,教師們業務過硬,方法靈活,教學效果優良。建校三年,中考成績不斷提高,居蘇州市區公辦學校前列,居蘇州工業園區第二。2007年再創新高,中考成績高出省平均分40多分,江蘇省排名第十。
中國——新加坡工業園區是一個中外優秀人士高度融合的「地球村」,是古典與現代完美交匯的生活空間。由於中新兩園均有豐厚的儒家文化傳統,學校依據所處地域特點確立了以儒家文化為底色的「仁人合和教育」辦學理念,目標在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打造蘇州市窗口學校,實現「人文和科學同輝,特色與品牌相映」的學校願景。
建校以來,即以不斷攀升的教學質量、嚴謹規范的校風、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學校先後獲得「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安全文明學校、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工業園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蘇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蘇州市德育示範學校、江蘇省示範初中、蘇州市藝術教育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個學校的風格折射出一個校長的風格。學校建立後,前4年由當地特級名師徐學根做校長。徐校長素有鐵腕作風,他帶領著一群年輕教師,開創了一套新的教學模式,把學校里三四流的學生提升到一二流的成績,使得學校的中考成績一年上一個檔次。但是,這些成就是建立在學校高強度的教學管理和犧牲學生的課余活動的基礎上的。我個人感覺,教育局與學校已開始意識園區一中存在的發展瓶頸,正在尋求突破與發展。今年,徐校長上調至園區星港中學作校長。而星港中學原副校長周洪上調至園區一中任正校長。
周洪校長,一直是建校開路先鋒。他在園區星海中學工作4年、星港中學3年,歷經兩所學校的籌建期到穩定期。周校長來到園區一中,估計在深入了解學校情況後,未來幾年會慢慢做出系列改革,特別是在教學體制與校園管理體制上。周校長今年給學校的定位是:園區一中,第一要堅持傳統主流思想,承認分數是金;第二走素質教育之路,學生全面發展。
⑧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學的歷史沿革
園區二中建校於一九五六年。當時唯亭鎮只有一所完小和數量不多的村小,並且周邊鄉鎮(跨塘、勝浦、斜塘等)也沒有初中,解放初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開始強烈希望能進入初中學習,根據這一情況,當時的吳縣人民政府批准了在唯亭創辦中學,即吳縣唯亭初級中學,當時的學生來源於跨塘、車坊、斜塘、勝浦、唯亭及其他鄉鎮。學校開辦時只有兩個初一班,120名學生,3名教師,1名會計,以後逐漸發展成雙軌制初級中學。到了1969年,當時提出普及高中段教育、讀高中不出鎮的口號,當年3月由角直中學的唯亭籍教師和唯亭籍學生攜帶部分辦學設備,合並到唯亭初級中學,正式開辦了高一班,當時高一隻有17名學生。就這樣園區二中有了高中部的歷史,學校名稱改為「吳縣園區二中」,當時園區二中只有八個班,全校學生共有350人,公民辦教師33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改革開放的路線指引下,國民經濟逐漸得到發展和恢復,學校的教育也得到發展,從82年到84年,唯亭鎮政府先後投資一百萬元,建起了三幢教育大樓,86年建造了一幢四層教職工宿舍樓,在89年建起了一幢三層學生宿舍樓,學校開始有了一定的規模。到93年底,學校已擁有21個初中班,8個高中班,學生人數達1500名,教職工近一百二十人。
1994年4月,由於唯亭鎮初中段和高中段教育的不斷發展,原校址已不能適應中學教育的需要,搬遷到鎮政府投資八百萬元新建的新校址。不久,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動,唯亭鎮劃歸蘇州工業園區管轄,吳縣園區二中改名為「蘇州工業園區第二高級中學」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正確處理好普及和提高的關系,96年園區管委會決定:園區二中要擴大高中部的辦學規模,由原來的三軌制高中發展成六軌制高中,到97年底,全校共有17個初中班,14個高中班,學生總人數達1600多人,教職工142人。
⑨ 星港中學和草橋中學哪個好
當然是草橋實驗中學啦。資歷和師資力量都是草橋實驗中學比較強。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是一所位於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地處蘇州市最繁華的地段。建校於2005年,是一所現代化學校。
蘇州市草橋實驗中學創辦於2000年9月,學校位於干將西路88號(人民路樂橋南堍100米)。是一所經省教育廳批准、依託國家級示範高中、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江蘇省蘇州市第一中學校創辦的全日制國有民辦公助學校。她既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辦學成績卓著的初中名校,又是一所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教育傳承與創新、積極引領潮流、被社會公認為真心實意實施素質教育的窗口學校。學校以鮮明的辦學特色、獨特的育人風格和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而享譽姑蘇。
⑩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始建於2003年9月,是一所初中,因初高中分設,由蘇大附中分離。學校地處蘇州古城與工業園區接壤之域。東鄰金雞湖,西傍東環路,南接吳中區,北靠機場路,交通方便。學校按省教育現代化標准建造,佔地83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 現有34個教學班,學生1400多人,其中初一12個班,初二12個班,初三10個班。學校將一個年級劃出2個振華班,4個雙語班,其它為普通班。
注冊資本:1359.5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