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南省大型水泥廠有哪些 詳細些
雲南東駿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大板橋鎮康朗
昆鵬建材廠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碧雞
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春雨路
昆明市西山高翔特種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蔣凹
昆明西區特亞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蔣凹
雲南水泥有限公司 王雲華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蔣凹村
昆明威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龍泉路578號
昆明白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龍泉路576號
昆明市復興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大板橋鎮復興辦事處
昆明市福海水泥製品廠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廣福路口處
昆明安寧廣明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太平鎮塘房村
雲南華雲實業總公司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連然鎮郎家莊洛陽地
雲南昆鋼嘉華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連然鎮三煉鋼
雲南華雲西麟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草鋪鎮下麒麟
富民金銳水泥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沙鍋村
昆明東晟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縣吳家營鄉白龍潭
昆明立宇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上蒜鄉石將軍
易門縣東源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龍泉鎮
雲南易門大椿樹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龍泉鎮大椿樹
雲南省易門縣中瑞(集團)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六街鎮柏樹
楚雄奕標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金山鎮官場
祿豐縣水泥廠 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羅川鎮松石
祿豐縣玉溪水泥廠 方 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中村鄉下村
祿豐縣中村鄉河西水泥廠 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中村鄉河西
元謀土林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老城鄉貿應
永仁縣耀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楚雄州永仁縣永定鎮板橋箐67號
昆明市駿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崇德鄉地多
武定亞龍水泥粉磨廠 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近城鎮上舊城
雲南武定滇武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近城鎮老乾箐
嵩明縣嵩陽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東門外
昆明市嵩明東風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山腳
嵩明縣圓山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東北街
雲南省四營煤礦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四營鄉小岩頭
嵩明縣水泥廠 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小街鎮董官營
昆明市宜良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南北村
蓬萊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蓬萊鄉匯東橋上游
宜良縣紅光建材包裝廠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蓬萊鄉蓬萊
宜良縣永興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蓬萊鄉段官村
雲南省明良煤礦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湯池鎮可保村委會
宜良縣盤江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
雲南官房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北大村鄉北大村
彌勒縣天橋華貿總公司水泥廠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縣竹園鎮白沙波
彌勒縣河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縣新哨鎮新發
瀘西縣中樞水泥廠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中樞鎮
瀘西縣建材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中樞鎮江頭村
澄江華業建築工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鳳麓鎮仙湖路東29號
澄江吉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龍街鎮蘿卜村
澄江縣西浦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龍街鎮西龍潭後龍洞
江川縣鳳凰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縣大街鎮擺寨村
雲南江川翠峰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縣江城鎮茨桐鋪
雲南省江川縣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縣路居鎮螺螄鋪村
雲南省通海秀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楊廣鎮鎮海村
通海縣解家營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解家營
通海鉷泰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河西鎮石山嘴村委會
通海縣海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四街鎮海東村
雲南省通海縣三義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九街鎮三義村
雲南省通海縣元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九街鎮元山
通海縣里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里山鄉里山鄉落水洞
雲南華寧珠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鎮
華寧縣盤溪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盤溪鎮樂士堂村公所大遠倉村
雲南省玉溪市劉總旗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春和鎮劉總旗
雲南省玉溪市東前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東前村委會
雲南省玉溪市白鳳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李棋鎮薛井
雲南玉溪南蓮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
玉溪市北城水泥廠三分廠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刺桐關多依樹
玉溪市玉龍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
玉溪市北城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
玉溪市蓮池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
玉溪市北城青龍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北城
雲南省玉溪市大營街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鎮
玉溪市龍潭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鎮
玉溪市研和太標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研和鎮
峨山縣宏峰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鎮八街窩
玉溪市峨山龍盛特種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鎮紅山腳
雲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塔甸水泥廠第一分廠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塔甸鎮塔甸大寨
元江縣棟梁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澧江鎮江東熱水塘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阿籠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澧江鎮大水平阿籠
元江縣永發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澧江鎮江東漫林
新平魯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揚武鎮大開門
新平寶山水泥廠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戛灑
昆明滇北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碧谷鎮龍潭村委會
昆明市東川東廈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碧谷鎮橋北社區居委會
雲南會澤芳華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鍾鎮仙龍
金源建材有限公司金鍾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鍾鎮以禮村
雲南會澤縣林峰集團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者海村委會
建水縣石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西湖
紅河州紫燕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東村
巧家恆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新華鎮
墨江縣水泥廠 雲南省思茅市墨江縣雙龍鄉班茅
曲靖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鎮張家營
曲靖市麒麟區越州水泥粉磨廠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越州鎮越州
馬龍縣龍盛工業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舊縣鎮集鎮
尋甸縣雙龍水泥廠 李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城關鄉大發古村
雲南尋甸金石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金所鄉哨上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三月三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城關鄉建設村委會
昆明奕標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金所鄉哨上
尋甸縣東山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羊街鎮清水溝
尋甸縣倘甸鎮馬街水泥廠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倘甸鎮魯嘎
沾益縣沾益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天生路3號
沾益縣珠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天生路61號
沾益縣益寧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沾益鄉玉光
雲南省宣威市虹橋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月牙
宣威市宇恆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鳳凰村
雲南省曲靖市宣峰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新文
宣威市進發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龍華居委會
宣威市龍頭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龍場鎮
雲南宣威雄業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落水鎮落水村委會
富源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中安鎮外馬房沖155號
富源縣勝利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老廠鄉拖竹
陸良縣磊奉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中樞鎮西橋村
雲南省陸良縣遠東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中樞鎮窯上
陸良縣馬軍營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板橋鎮
陸良縣三岔河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三岔河鎮小羅依村
雲南雲達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
陸良縣富強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小龍潭
陸良縣大西實業公司水泥二廠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
雲南省陸良縣宏國工貿有限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大龍潭
陸良縣大西實業公司水泥三廠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大莫古鎮
雲南大東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芳華鎮龍潭
雲南師宗宏華師能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丹鳳鎮建新路31號
雲南師宗明豐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丹鳳鎮北門
羅平縣板橋鎮玉馬水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板橋鎮玉馬
雲南省羅平縣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羅雄鎮以閣村
羅平縣阿崗鄉三海水泥廠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阿崗鎮崗德
昭通市建築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南大街28號
雲南省魯甸縣昊龍公司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茨院鄉茨院
雲南省魯甸縣大水井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大水井鄉大水井
魯甸縣大水井鄉江底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大水井鄉江底
鎮雄縣天源建築建材總公司南台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烏峰鎮上街
鎮雄縣廟山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潑機鎮廟山
鎮雄縣板橋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赤水源鎮洗白
鎮雄縣新場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堰塘鄉新場
永善縣溪洛渡利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團結鄉
大關縣壽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壽山鄉
鹽津石特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鹽井鎮黃葛槽
彝良縣洛澤河鎮金石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洛澤河鎮洛澤河
綏江縣浙浦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新灘鎮石溪村
綏江縣雙河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板栗鄉雙河
威信縣麻園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麻園
威信縣雙河鄉水泥廠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雙河鄉雙河
個舊市雞街水泥廠 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雞街鎮老虎山沖
蒙自瀛洲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蒙自縣草壩鎮碧色寨
雲南省個舊市水泥總廠 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大屯鎮新瓦房
河口縣紅河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縣南溪鎮南溪
金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金河鎮雙金橋
開遠水泥廠勞動服務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開遠市市西南路
雲南開新建材實業有限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開遠市市西南路
雲南省開遠水泥廠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開遠市市西南路
雲南開遠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開遠市市西南路
開遠市羊街水泥粉磨站 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羊街鄉開遠市卧龍谷
雲南省石屏異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異龍鎮陶村大瑞城
紅河州元陽紫燕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南沙鎮人民路
雲南壯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開化鎮螺峰路
硯山縣宏華水泥廠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江那鎮羊街村旁
硯山縣遠大紅河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遠鎮松毛坡
雲南省銃卡三七葯材場水泥廠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江那鎮銃卡農場
丘北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錦屏鎮新興
廣南縣廣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東北郊
富寧縣富州水泥廠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板侖鄉板侖
富寧縣富港經貿有限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睦倫鄉睦倫
西疇縣疇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西灑鎮
文山新興水泥有限公司 楊 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鎮
馬關興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李 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馬白鎮向陽村
思茅建峰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翠雲區南屏鎮整碗村
思茅市翠雲區接力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翠雲區陸順鄉官房村
攀龍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普洱縣寧洱鎮裕和
雲南普洱天壁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普洱縣寧洱鎮裕和
瀾滄拉祜族自縣萬向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瀾滄縣竹塘鄉募乃
西雙版納紅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江北路55號
西雙版納勐養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養鎮
西雙版納勐醒水泥廠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侖鎮勐醒
勐臘縣勐遠野牛洞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關累鎮勐遠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成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景谷縣永平鎮景臨公路55公里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泰裕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景谷縣正興鎮勐乃村高橋社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水泥廠 雲南省思茅市鎮沅縣者東鄉者整
雲南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海東鎮上登工業區
大理紅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鎮紅山飛來寺
大理水泥(集團)有限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鎮紅山
大理市華營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鎮華營
大理市雲浪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鎮雲浪
大理市正華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鎮雲浪
大理市上和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海東鎮上河
洱源縣天琪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
大理市江尾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關鎮沙坪
劍川縣上蘭建材水泥粉磨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老君山鎮杉樹
劍川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劍陽鎮梅園村198
蘭通水泥廠 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鎮
賓川縣金鑫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金牛鎮東四居委會
祥雲縣水利水電三台坡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祥城鎮三台坡
祥雲縣建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祥城鎮清華洞三台坡
祥雲縣清華洞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祥城鎮清華洞梨園村288號
祥雲縣太鼎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劉廠鎮大波那686號
巍山縣滇西安廈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
巍山縣五里坡水泥粉磨站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五里坡12號
巍山縣高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大倉鎮
雲龍縣巍龍水泥廠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漕澗鎮周東坪
瀘水縣水泥粉磨有限公司 雲南省怒江州瀘水縣六庫鎮江東
怒江州水泥廠 羅廷明 雲南省怒江州瀘水縣老窩鄉銀坡
紅河州經偉實業有限公司水泥製品廠 雲南省怒江州瀘水縣大興地鄉自扁王基
麗江金虹水泥廠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義尚居委會文林村
麗江市水泥廠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黃山村
麗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金山鄉漾西行政村
麗江永保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滿官
永勝縣六德水泥廠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大田
寧蒗縣鋒磊水泥廠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紅旗鄉
香格里拉宏達水泥廠 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尼史居委會
迪慶州經濟開發區大祥金江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三家村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水泥廠 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永春鄉則那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華茂水泥廠 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永春鄉則那
華坪縣高源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大興鎮興泉
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楚雄水泥廠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東瓜鎮華家山
雙柏縣煤礦水泥廠 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大庄鎮
姚安縣楚安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棟川鎮西教場11號
雲南彌渡龐威有限公司 任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彌城鎮文筆北路5號
南澗縣無量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南澗鎮得勝大澇箐
南澗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南澗鎮得勝
雲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愛華鎮草皮街社區黑箐村
雲縣漫灣磨粉站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忙懷鄉邦六村委會214線旁
鳳慶縣習謙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勐佑鎮勐佑鎮習謙村
鳳慶縣順寧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順寧水泥廠 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郭大寨鄉郭大寨鄉大立色村
景東金泰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思茅市景東縣錦屏鎮
臨翔市河底崗水泥有限公司臨滄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鳳翔鎮臨勐公路2.5公里處
雙江自治縣水泥廠 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沙河鄉允俸村委會
滄源縣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懂鎮勐懂
耿馬紅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耿馬鎮
臨滄地區河底崗紅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勐永鎮
雲南永德縣松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德黨鎮德黨松山
鎮康際通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
雲南博聞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漢庄鎮水泥場
保山西庄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西庄
保山市正興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羊邑
昌寧映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達丙鎮映山洞
施甸縣建材有限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甸陽鎮張家
德宏州三象通用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法帕鎮壩莫
潞西市城郊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城郊鎮芒晃村西北角
潞西市法帕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法帕鎮法帕鎮芒里村
雲南省潞西市遮放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鎮戶拉村委會遮煥村小組
德宏州潞西市隴遮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鎮戶拉
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康達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芒棒鄉芒棒鄉芒另村
雲南省瑞麗市雲湖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莫里分場
瑞麗市瑞群聯營建材廠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姐勒鄉姐勒
瑞麗市瑞鑫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姐勒鄉姐勒村委會
騰沖縣奕標水泥有限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曲石鄉江南村
騰旭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曲石鄉江南村
盈江縣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蓮花山鄉隴中
盈江縣允罕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允罕巷
盈江縣芒桑水泥廠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姐冒鄉邊府
② 湘西有哪些工業
成規模的工業主要有:電解錳,電解鋅,硫酸,釀酒,生物制葯,水泥.
③ 德宏州梁河縣消費水平,哪個地方最好,主要產業是什麼城市建設怎麼樣
那我就照葫蘆畫瓢的告訴你了:
梁河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經98°06′-98°31′、北緯24°31′-24°58′。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市、隴川縣毗鄰,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境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國土面積1159平方公里。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經潞盈路122公里,經騰龍線160公里。全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民委員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傣、阿昌、景頗、德昂、僳僳、佤、漢等民族。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7萬人,占總人口的89.4%,少數民族人口5.19萬人,占總人口的32.77%。
2004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8006戶,總人口16.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萬人,非農業人口1.7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300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佔21.9%;阿昌族12577人,佔7.84%;景頗族1727人,佔1.07%;德昂族775人,佔0.48%;僳僳族1193人,佔0.74%;佤族743人,佔0.46%;其他少數民族865人,佔0.53%。
縣人民政府駐遮島鎮,郵編:679200。代碼:533122。區號:0692。拼音:Lianghe xian。
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1℃;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0.9℃。1957年至2004年平均年降雨量為1403.8毫米
梁河屬半山半壩縣。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龍江和蘿卜壩河,較大的壩子是遮島壩、蘿卜壩和勐養壩。境內地勢由南向北漸低,最高點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頂,最低點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養鄉老芒東。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氣溫18.3℃,年均日照時數2385.5小時,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僅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而且天然資源豐富。有蓄積豐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葯材類、芳香類、竹類等野生經濟植物55科、101屬、400多種,有錫、鐵、硫、煤、鋁、鋅、鈾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錫和煤的儲量較大,有龍窩寨、熱水塘等17處地熱溫泉,極具開發潛力
梁河歷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國「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但由於社會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進程十分緩慢。直到新中國成立時,壩區傣族還處於從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階段,山區少數民族經濟仍從屬領主經濟,景頗族還保持著較多的原始公社特點,只有漢族地區基本屬於地主經濟並兼有一點小規模的工商業,因而生產力十分低下,經濟文化極其落後。加之土司、地主、糧商的剝削壟斷和匪患橫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貧困交加的苦難深淵中。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漢時屬益州郡不韋縣,東漢時屬永昌郡哀牢縣。從元置南甸軍民總管府起,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政區。明設南甸宣撫司。清襲明制。民國時期土流並治,先後設置八撮縣佐和梁河設治局。從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設軍民總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歷史長達661年。
1950年5月,梁河解放。這標志著各民族進入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時代。從此,全縣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使梁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0年至1956年,經過禁種大煙、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梁河的經濟出現了劃時代的進步和發展。1956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由1952年的705萬元增至1107萬元,增長57%;糧食總產達4509萬斤,比1949年增62%,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糧食自給。1957 年至1966年,全縣各族人民認真貫徹執行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這期間,全縣各項事業在曲折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於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這樣那樣「不要錢」,生產上搞「大兵團」作戰,既違背了經濟規律,又嚴重挫傷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1959年,糧食跌了200多萬斤,加之搞「以糧為綱」,很多地方翻茶種糧,茶葉面積減少2696畝,群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1962年以後,經過調整,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各項事業穩健向前發展。1965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9 年增長2200萬斤,茶葉發展到8561畝,增加4907畝。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也給梁河造下了嚴重惡果。直到1978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只有6956萬元,財政收入僅189萬元,「兩個吃不飽」(農民糧食不夠吃,梁河糖廠吃不飽)嚴重困擾著梁河經濟的發展,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在貧困線上生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一系列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縣委、縣政府切實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改革 為發展動力,不斷解放思想,從縣情出發,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經濟發展的思路、目標、戰略和措施,調整生產關系,梁河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1989年以 來,又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開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使全縣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7714萬元,比1978年增長1.98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54元,增1.1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分別達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1982年,全縣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在農村發生深刻變革的20多年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實施滇西南農業綜合開發、糧食自給工程等項目,加快了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科技覆蓋率和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使全縣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1984年,結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調的歷史。1989年,全縣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受到國務院嘉獎。1991年,解決了「兩個吃不飽」的難題。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樺為主的綠色產業初具規模。200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9424萬元,比1978年增長2.74倍;糧食總產38401n屯,增8.47%;甘蔗總產40萬噸,增10.9倍;茶葉總產542.6噸,增1.23倍;肉類總產4180噸,增2.71倍;奶蛋、水產品有大幅度增長。全縣糧食自給有餘,肉奶蛋、水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林業工作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森林資源培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時致力於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化建設,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態破壞,使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蓋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 60.2%。水利工作圍繞「兩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進行,並取得明顯成效。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資9951.6萬元,完成各類工程595件,改 善灌溉面積8.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萬人和36471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工業從無到有。解放前,梁河無工業企業,僅民間有零星分散的匠鋪。新中國成立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以輕工業為基礎,蔗糖業、錫業為主導,有電力、機械、煤炭、林產品加工、制葯、造紙、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個門類的工業體系。199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1170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51%,形成了工農業總產值並駕齊驅的新格局,從而根本改變了梁河歷代以農為主的狀況。200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7045萬元,比增長22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解放前,梁河無公路,無電。電訊極其落後,僅曩宋和曩宋芒東有2處農村電話。經過50多年的建設,至2002年,全縣通車里程已達764.63公里;縣鄉公路實現了柏油化和彈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電。特別是經過2001年至2002年的農電體制改革和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農 村供電質量和安全可靠性明顯提高,電價明顯降低,每千瓦時平均電價降低了0.33元,預計全縣每年減輕農民負擔223萬元。市內電話實現了程式控制化,農村電話實現了自動化;全 縣電話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話普及率36.28部/百人, 農話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幾年來,還相繼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縣油路、縣城城區改造、第二水廠、農貿市場等建設工程,為今後梁河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金融業平穩運行。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萬元(含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628萬元和上劃中央所得稅228萬元),增長20.5倍。各項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415.7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萬元,增長93.56倍,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76.82萬元增加到29461萬元,增384.6倍。鄉鎮企業發展迅速。1978年全縣僅有鄉鎮企業117個。至2002年末,全縣已有鄉鎮企業1904個,增長15.27倍,從業人員6696人,總產值10730萬元,營業收入14130萬元,上繳稅金418萬元。不但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
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2002年末,全縣有個體工商戶1840戶,從業人員2278人,注冊資金1575萬元;有私營企業42戶,投資人數135人,僱工人數276人,注冊資金3018 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梁河新的經濟增長點。扶貧攻堅成效顯著。「九五」期間,積極開展小額信貸、易地開發、扶貧攻堅鄉、溫飽試點村、科技示範村、部門掛鉤等扶貧活動,共投入扶貧資金4044.3萬元,使全縣貧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萬人降至2.2萬人。
1950年5月,梁河解放。1952年始設為縣。195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梁河縣,並入騰沖縣。1961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梁河縣建置。全縣轄7區、1鎮、61個鄉。1969年4月,改區鄉為公社、大隊,全縣轄7個公社、43個大隊。(出處)
1984年4月設區建鄉體制改革結束後,全縣轄1個縣轄鎮、9個區、9個鄉級鎮、52個鄉(含7個民族鄉)、2個辦事處。
1988年1月,撤區建鄉體制改革結束後,全縣轄9鄉(含兩個民族鄉)、1鎮:遮島鎮、九保阿昌族鄉、河西鄉、曩宋阿昌族鄉、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札木寨鄉、芒東鄉、勐養鄉。共有61個行政村(含7個民族行政村)、2個辦事處。
2000年,梁河縣村級體制改革結束後,63個行政村、辦事處改為63個村委會。全縣轄1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50985人,各鄉鎮人口: 遮島鎮 14009 平山鄉 14818 小廠鄉 9378 大廠鄉 8372 杞木寨鄉 7263 九保阿昌族鄉 14147 曩宋阿昌族鄉 21970 河西鄉 18243 芒東鄉 25778 勐養鄉 17007
2001年,梁河縣轄9鄉(含2個阿昌族鄉)、1鎮、63個村委會、381個自然村、601個村民小組、672個合作社。
2002年,省政府批准勐養、芒東2個鄉撤鄉設鎮。至此,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委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遮島鎮、勐養鎮、芒東鎮、九保鄉、小廠鄉、大廠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九保阿昌族鄉、杞木寨鄉。2002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6321戶,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7萬人,非農業人口1.6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1948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7%,其中傣族34467人,佔21.74%;阿昌族12289人,佔7.75%;景頗族1633人,佔1.03%;德昂族773人,佔0.49%;僳僳族1153人,佔0.73%;佤族747人,佔0.47%;其他少數民族886人,佔0.56%。
2003年,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民委員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7141戶,總人口15.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2萬人,非農業人口1.7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5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231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81%,其中傣族34620人,佔21.7%;阿昌族12419人,佔7.8%;景頗族1685人,佔1.1%;德昂族775人,佔0.5%;僳僳族1172人,佔0.7%;佤族746人,佔0.5%;其他少數民族894人,佔0.6%。
2004年,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6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社區4個),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
2005年,梁河縣撤銷杞木寨鄉。調整後,梁河縣轄遮島鎮、勐養鎮、芒東鎮、九保鄉、小廠鄉、大廠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九保阿昌族鄉
梁河縣轄3個鎮、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遮島鎮、芒東鎮、勐養鎮、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九保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
民族風情
梁河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地中的峽谷地帶的民族邊疆縣,居住著漢、傣、阿昌、景頗、德昂、僳僳、佤等20餘種少數民族,人文景觀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文化歷史悠久。
阿昌人民的慶典——梁河縣阿昌族阿露窩羅節
2001年末,梁河阿昌族人口為12093人,佔全縣總人口157532人的7.7%。屬中國兩個阿昌族聚居區之一,全國有3個阿昌族自治鄉,僅梁河就占兩個,即九保和曩宋阿昌族自治鄉。據史書記載,阿昌族是最早活動在青海、甘肅高原的氐羌民族,其中一部分很早就遷徙於川西至滇西一帶。約於公元十三世紀開始有一部分沿雲龍、保山、騰沖遷陡,最後定居於梁河地區。
古代阿昌族就是一個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的歌聲清亮,阿昌族的舞蹈莊重凝朴。阿昌族最隆重最富於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是「窩羅節」。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正式決定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為「窩羅節」。1995年改為「阿露窩羅節」,節慶時間定於每年的3月20日,節日標志為弓箭和青龍白象。
為了感謝傳說中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創世之功和多次挽救人類的大恩大德,每年的初 春或桑建花開的時候,阿昌人都要舞獅舞象,跳著阿露窩羅舉行祭祀活動表示紀念。
阿露窩羅節
阿露窩羅節活動首先是選神樹。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選一棵標直的栗樹作為神樹,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後,才將該樹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無數條繩子栓著樹身,由全體參加人員拖到寨子。其次搭建祭台。再次開始祭祀,神靈附體的大活袍(巫師)將五穀茶酒和鮮花水果擺上祭壇後,便揮舞起鷹尾大扇高聲頌經,傳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創世史詩,贊頌人類始祖的大恩大德。接著獅子舞隊和大象舞隊,一齊參拜神座,向創世始祖致敬。之後,全體村民身著節日盛裝,手持鮮花綠葉,蘸著清清泉水,圍著神座唱起則勒歌,跳起阿露窩羅舞,表示對祖先深深的謝意。
節日活動可以持續幾天至半月,這期間是阿昌姑娘充分展示自己美麗和聰明智慧的時節,也是男青年追求恩愛伴侶的大好時光。由此演繹出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愛情故事,成就了無數美滿的姻緣。
德昂族(原稱崩龍族),主要居住在梁河的勐來村「二古城」和勐宋村「白露頭」兩個自然村,位於亞熱帶半山區,住房多為竹木結構樓房。澆花節(也稱潑水節)是德昂族的傳統節日,於清明節後五至七天開始,歷時三天。澆花節與傣族「潑水節」內涵相同,但活動內容差異較大。「澆花節」的來源傳說有多種:一種是古代時,天庭有七個仙女下凡,在湖水中沐浴,被崩龍人發現,即飛回天庭,仙女臨飛時,告訴崩龍人說:若是思念她們,可塑佛像,每年替她們潑水沐浴;一種是釋迦牟尼為關懷天下民間疾苦,見老天久早不雨,便告之崩龍族每年在堆沙節,各信徒提一桶水,潑於佛身,天即降甘露以拯救百姓;一種是釋迦牟尼佛飛回天庭時,留下經書,要求崩龍族百姓每年舉行堆沙節,便給佛潑水,佛會保佑崩龍人民清吉平安,五穀豐登.德昂族的「澆花節」便這樣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節日前,德昂人民准備豐富賧品,做糯米糖粑粑,造旋轉噴水筒、搭小佛寺,趕制新服飾。過節時,全村男女,前往山中採摘鮮花,青年們敲著象腳鼓、芒鑼在前引路,將鮮花採回,插滿小佛房,表示獻給神,然後男女集體舞蹈,節日還邀請各民族大聯歡,增進了解,互相交流。潑水開始,人們手拿竹筒、水桶齊集小佛房前,聽佛爺誦完經之後,用清水洗滌佛寺佛像和神壇,然後將清水倒入水龍槽內使水轉動旋轉花筒,將水噴灑於四周小佛像,人們喝口洗佛的清水,曰「吉祥水」。潑水儀式後,男女間即可互相潑水祝福,廣場中鑼鼓之聲不絕。
潑水節
清明節後七天,既是迎新送舊的日子,又是傣家人民富有歷史意味和浪漫色彩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的來歷有「小洗血跡」、「紀念穆姑」、「浴佛」等不同的傳說,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互相潑水祝福。傣家人認為,水是聖潔的,它能沖刷一切污穢、驅走一切妖魔怪、消災除病,給人以吉祥幸福。
潑水節是歡樂、隆重的節日。節日前夕,許多傣家人都要做「潑水粑粑」送人,表示歡迎。節日前一天,人們修繕佛寺,建龍亭,組織萬人採花隊伍,敲起象腳鼓,穿著節日盛裝到野外採花。采來鮮花,插在龍亭四周。老人、中年婦女送來潑水粑粑和鮮果,安放在龍亭四角。節日期間,城鄉各地處處水花飛濺,互相潑水祝福,成為水的世界;村村寨寨,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笑語連天,一片歡騰。節日期間,還舉行賧佛、堆沙、丟包、跳孔雀舞、「嘎央」 舞、象腳鼓舞、放孔明燈、唱傣戲、民族武術比賽等文體活動和經貿活動。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定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日為節慶之期。梁河的景頗族主要以浪速(羅俄)支系為主。目瑙縱歌(浪速語稱迨臧歌)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也即「萬人之舞」。節日盛會於廣場中央,高豎目瑙柱,人們排成長長的隊伍,由頭戴兜鍪、用孔雀羽毛為頂飾的男子在前領舞,男人邊跳舞邊揮大力,個個英姿颯爽,女人抖動著彩帕和扇子,身上裝飾的銀泡和銀鏈唰唰響、閃閃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開屏;舞蹈排列成陣,隊形變換有序,時如彩練漫卷,時而似瑞靄輕飄;人數眾多、規模盛大,氣勢壯闊,舞步剛健明快,在木鼓、芒鑼、「洞巴」、笛子等樂器的伴奏下,「哦熱啊」的歌唱旋律飛向高空,響遍景頗山鄉
④ 雲南昆明工業產品有哪些,要有詳細介紹
工藝品有白族銀器,玉石雕刻都不錯,工業那肯定是雲銅,雲錫,昆明鋼鐵廠,雲天化總的來說冶煉比較多
⑤ 盈江縣太平鎮芝允工業園離盈江縣有多遠
盈江縣太平鎮 盈江縣 13公里。
⑥ 怒江州的主要工業產品有哪些
鉛、鋅錠,錫,銅硅的初級產品。
⑦ 問雲南「普洱市」及「西雙版納」有哪些工業
朋友!雲南省的「普洱市」及「西雙版納州」主要的支柱產業是以熱帶經濟農業和旅遊為主的!工業嘛據我2008年到2010年在那邊出差所看到的,很少的!
造紙廠:肯定是有,因為普洱不但是盛產茶葉,同時有大量的林木產品,鋼鐵:鋼鐵廠是沒有的,不過西雙版納州勐臘有一個鐵礦,水泥廠:「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也有,但生產規模不大的,礦業不太清楚,應該說多吧!化工、紡織廠、煤業沒有聽說過!詳細的地址及電話,那就愛莫能助啦!
⑧ 德宏州有哪幾個縣
截至2019年6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下轄3個縣、2個縣級市,分別是:隴川縣、梁河縣、盈江縣、瑞麗市、芒市。
1、隴川縣
傣語稱「勐宛」,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隸屬雲南省德宏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阡陌相連,國境線長50.899公里。截至2019年6月,隴川縣轄4個鎮(章鳳鎮、隴把鎮、景罕鎮、城子鎮),4個鄉(護國鄉、清平鄉、王子樹鄉、勐約鄉),1個民族鄉(戶撒阿昌族鄉),1個農場(隴川農場)。
2、梁河縣
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市、隴川縣毗連,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690千米;距州府芒市,經潞盈公路114千米。
截至2019年6月,梁河縣轄3個鎮(遮島鎮、芒東鎮、勐養鎮),6個鄉(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九保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62個村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397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
3、盈江縣
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總面積4429平方公里,佔全州國土面積的38.4%。
截至2019年6月,盈江縣轄8個鎮(平原鎮、太平鎮、舊城鎮、弄璋鎮、昔馬鎮、那邦鎮、卡場鎮、盞西鎮),7個鄉(銅壁關鄉、油松嶺鄉、新城鄉、芒章鄉、支那鄉、勐弄鄉、蘇典傈僳族鄉),兼轄1個農場(下設4個分場)。政府駐平原鎮。
4、芒市
位於東經98°05′-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西長約71公里,南北寬約62公里,總面積2987平方公里,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國境線長68.3公里;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樞紐。
截至2019年6月,芒市轄1個街道(勐煥街道),5個鎮(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5個鄉(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五岔路鄉),1個民族鄉(三台山德昂族鄉)。
5、瑞麗市
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毗鄰。地處橫斷山脈高黎貢山余脈的向南延伸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陸路距省會昆明752公里,距州府芒市103公里,為東起上海西達瑞麗的320國道終點。
截至2019年6月,瑞麗市轄3個鎮(勐卯鎮、畹町鎮、弄島鎮),3個鄉(姐相鄉、勐秀鄉、戶育鄉),11個居民委員會,29個村民委員會,229個村民小組,283個自然村;兼轄2個國營農場(瑞麗農場、畹町農場);有姐告邊境貿易區、畹町經濟開發區、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經濟開發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