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

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30 03:37:02

A. 貴州支柱型產業有哪些

支柱產業有很多,包括電力工業,旅遊.
電力工業,西部大開發的契機,「西電東送」使貴州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電力強勁拉動經濟增長 ,「黔電送粵」協議簽訂後,貴州當即開工建設「四水四火」共538萬千瓦的電源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2003年進入投產高峰後,由於這批項目不能滿足「十五」期間送電廣東省400萬千瓦、「十一五」期間再增送廣東400萬千瓦和省內用電的需求,全省又開工(或進入施工准備)11個共1584萬千瓦的電源項目,總投資620億元以上。如果加上總數2340萬噸大型煤礦和數百家中小型煤礦建設的投資,全省僅電力和與電力直接相關的煤礦的建設投資就大大超過了1000億元,預計將達1300億元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集中了這么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在貴州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在全國各省、市、區的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旅遊業,從2005年,貴州旅遊收入以49.85%的速度實現前所未有的高增長,全年旅遊總收入達250億元,充分展示了貴州旅遊資源在中國乃至世界的不可替代性,昭示了貴州旅遊業能夠成為黃金產業的燦爛前景。最具閃光點的黃果樹瀑布節、「十一」黃金周、春節黃金周、文化精品「多彩貴州風」,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遊客,成為貴州旅遊的助推器。旅遊業必然成為貴州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產業。實踐證明,旅遊產業是我省的黃金產業,最有條件實現跨越式發展。發展旅遊產業,是我省依託特色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我省建設成為自然風光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大省,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省支柱產業」的總體目標,是從省情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決策,奠定了旅遊業在貴州經濟建設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地位。當前,貴州旅遊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從總體上看,把我省建設成為旅遊大省,時機已經成熟。西部大開發的成效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發展旅遊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國成為旅遊大國為我們提供了機遇,我省旅遊業有了良好的基礎,各級領導對發展旅遊業高度重視。我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遠凝重的歷史文化,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之日漸看好的市場前景,決定了旅遊業必然會成為貴州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產業,完全有希望成為旅遊大省。
旅遊業可以成為率先實現貴州歷史性跨越發展目標的產業。旅遊業在貴州經濟發展中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中,一再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優勢,市場的比較優勢、資源的比較優勢日益彰顯出來。我省旅遊業已連續五年持續穩定地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十五」末年更是達到了35%的高增長,圓滿完成「十五」期間旅遊總收入增長25%的總體目標。旅遊總收入在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增加1.05個百分點。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省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13%,在全國已經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在我省經濟發展中,旅遊業確實具有「吹糠見米」之功效。
觀念創新的程度,決定發展的深度;工作落實的力度,決定發展的高度。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善於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努力實現旅遊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旅遊產業興,旅遊大省立。

B. 江西省經濟發展狀況及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情況

近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市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業是我市七大支柱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五」以來以原油煉化、乙烯加工上規模和化工延伸為主線的大規模改造,使石化工業基本形成了煉油、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化肥、農葯、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等25個行業,27大類400餘種產品,年產量達1463萬噸以上,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基礎。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050萬噸/年,乙烯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年,形成了440萬噸/年催化裂化、120萬噸/年延遲焦化、120萬噸/年催化柴油加氫、6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60萬噸/年連續重整、40萬噸/年芳烴抽提、4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萬噸/年合成樹脂、26.5萬噸/年合成橡膠、58萬噸/年尿素、15萬噸/年濃硝酸、4萬噸/年1—丁烯、2萬噸/年順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新西部維尼龍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優勢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藍星公司20萬噸甲醇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一期1600萬噸特種纖維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團與蘭州石化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共同出資22億元,建設20萬噸/年碳四深加工和6萬噸丁基橡膠項目,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

面向行業的石化產業研發體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專業科研設計院所、13所大專院校,成為石化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台,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達到2萬人,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中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擁有羥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固體潤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個高技術研究中心、六個研發中心和九個聯合實驗室,是國內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化研究院在煉油與石油化工催化劑、合成橡膠、樹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蘭州石化公司技術中心是合成膠乳、精細化工產品領域的研發中心。

2007年石化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

(二)裝備製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電工電器、儀器儀表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基礎和發展實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2007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30.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過實施或建成國債項目蘭石大型加氫反應裝置改造生產線、耐馳螺桿泵生產線異地改造、眾邦公司電線電纜生產線、長虹電焊條、環保設備廠、蘭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大大提升了裝備製造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引進了吉利汽車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實現整車下線,對於整合我市裝備製造業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改善我市裝備製造業整體形象、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裝備製造業加快行業整合重組,蘭州機床廠、蘭州制桶廠、量刃廠等一批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資產重組,煥發新的生機,上海寶象等戰略投資者重組蘭州建通總廠與省化機廠,組建蘭州聯合重工,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將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裝備、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開發了9000米電驅動沙漠鑽機、直升機吊裝鑽機、表面蒸發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計、高溫高壓合金閥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奠定了蘭州依然是國家重要石化裝備基地之一;蘭州電機廠交流調速電機和變頻器填補我國空白,組建風力發電工程中心,研製成功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510所、蘭州真空設備廠自主研發的真空獲得和應用系列設備,與國際同步,空間模擬實驗裝置及低溫液體貯運容器在保障我國神舟飛船發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官產學研合作, 2007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與蘭州理工大學聯合組建了閥門產品研發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閥門產品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這是我市振興裝備製造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我市產學研一體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交大綠色鍍膜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組建成立,蘭石技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裝備製造業已經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電機廠、蘭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研發和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平台。

C. 中國的五大支柱產業是什麼中國的五大支柱產業有哪些

1、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2、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
3、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4、第四產業:是前三大產業的延伸,該產業是指對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共產業。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產業,或者信息產業。
5、第五產業:又稱文化產業,它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統稱。

D. 走進新龍南 徵文

龍南縣位於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省的南大門。地處東經114°23′—114°59′、北緯24°29′—25°1′之間。東鄰定南縣,南接廣東和平、連平縣,西界全南縣,北毗信豐縣。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55.5公里,總面積1640.55公里,成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的地貌格局。105國道從北而南貫穿境內7個鄉鎮,京九鐵路與105國道在龍南交匯穿過境內三鎮一區,並設有龍南火車站。龍南與粵北山水相依,是全國對外開放縣之一。全縣總人口30萬人,勞動力17.86萬人,全縣17個鄉鎮場,其中9個鎮,6個鄉,2個營林林場。屬中緯度偏南地區,比較容易受海洋的調節,是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主要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 18.9℃,無霜期286天,全年日照時數1783小時。
龍南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的文明古縣,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龍南古為南野地,至南唐保大十一年即公元953 年始置縣,因縣城處百丈龍灘和龍頭山之南而名龍南,建縣以來計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已探明的礦物有40多種,主要有稀土、鎢、釔、石灰石、大理石等等。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04139千瓦,可開發量33954千瓦,地下水資源為62.75萬噸/日。境內諸山都為九連山主脈或余脈,屬南嶺山系。地形特徵外高內低,盆地串珠分布。縣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水風光奇特,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景觀遐爾聞名。位於贛粵邊界105國道線的武當山,是集石林丹霞風光和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區內有8大景觀52個景點,九十九座石峰排如劍戟,如天兵天將凌空而立,雄壯渾厚,蔚為壯觀。玉石仙岩風景區被譽為 「洞里乾坤」,位於龍南城北3公里處桃江東岸,平地突兀,奇皎如玉,「飛峙大江邊」;洞中石鍾,石乳,石筍等千姿百態,琳琅滿目,洞壑天成,優幽勝境;明都御史王陽明等歷代文人墨客在此聯袂和韻,鐫刻立志,留下字書石刻43方之多,其內容之豐富,書法之精湛,形式之多樣,保存之完好,堪稱石刻之寶庫。還有龍頭瀑布風景區以及九連山生態旅遊區和龍南客家圍屋等風景區。
主要農副產品,有龍南大蒜、板粟、香菇暢銷省內外,蠶繭花卉,特種養殖有新的發展。工業支柱產業是重稀土;已形成礦產、建材、化工、輕紡、食品、電力、印刷等地方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5大類41種,名、優特產21個,其中國優、部優、地優產品7個,龍南牌高釔氧化稀土產量1600噸,行銷日本、韓國等國家。恆泰花生食品、龍南腐竹、綠珍珠粉、南霸米排粉暢銷全國。絢麗本白、綵線、景光絲襪、棉襪出口東南亞。地方工業產品眾多、質量好,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
龍南綜合經濟不斷增強,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2年增長12.9%;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3年全縣完成財政收入1.59億元。

讓世界了解龍南,讓龍南走向世界.

E. 中國十大支柱產業有哪些

有色金屬產業
汽車產業
鋼鐵產業
裝備製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
紡織業
船舶製造業
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
輕工業

F. 贛州信豐縣各鎮的主要作物是什麼

西牛主種水稻、甘蔗、煙葉、花生、大豆,主養豬、牛、雞、鴨、魚。 鐵石口是江西省工業重鎮、百強名鎮,全國著名的「紅瓜子之鄉」。 萬隆鄉 全鄉土壤肥沃,特產豐富,除生產糧食外,還盛產西瓜、生薑、蕎頭、青梅、柰李、銀杏、桔子等名優綠色農產品。其中西瓜為信豐的主要生產基地,大田種植面積3000畝,年產量9000噸 古陂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具有厚實的農業潛力。近年來,該鎮依託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開發林產業、發展超甜玉米、甘蔗、木薯、西瓜、臍橙等經濟作物;其中玉米、木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信豐縣首位。現全鎮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200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054.26萬元。人均純收入1802元。古陂畜牧業突出;並以豬、牛、家禽為主。生豬生產已初具規模,年生豬存欄達9052頭,生豬出欄15396頭,居全縣第一位,並形成了全縣最大的仔豬專業市場
嘉定鎮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更喜民風淳樸,百姓勤儉聰慧,許多名優土特產品應運而生,農副產品主要以臍橙、蔬菜、煙葉、甘蔗為重點,礦產品以石灰石,稀土、沙石為主,農產品加工以蘿卜、紅瓜子、花生為著名,產品積譽多年,深受消費者青睞,遠銷全國各地。

小江鎮資源豐富,竹木、煤炭、水泥、石灰石、鐵礦石、花崗岩,以及臍橙、草菇、油茶、中葯材等農產品和礦產品全縣聞名。水利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境內建有大小水電站六座,裝機容量超過4.4kw。
大橋擁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鐵礦石等地下資源,是典型的工業鎮。境內擁有11萬伏變電站,依託電力資源、交通等狀況,通過配套設施,分別規劃了以建材、玻璃纖維和塑料製品等為主的工業小區。大橋建材非常豐富,有蘇通岩牌425#和525#水泥獲贛州市免檢產品,以年產萬噸以上的煤礦為龍頭的煤炭採掘業,以飲食服務、集市貿易、農副產品銷售為主的馬路經濟小區,大橋的麥飯石鹹菜和大橋腐竹能保持原汁原味,可以炒、煲、煮、涼拌,色香味俱全,暢銷省內外;大橋無籽西瓜,超甜玉米,「黑美人」西瓜,臍橙等形成農業產業化,品種豐富,以龍井湖水上樂園為主的旅遊小區,總庫容量1440萬平方米,水利資源充沛;以小料加工和竹傢具製造業為主的木材加工等等。

正平是煙草傳統主產區,生產優質烤煙、曬煙,總面積達6000畝,總產達1200擔;同時有臍橙8000畝,總產量7500噸;小辣椒10000畝,總產1000噸。是信豐小辣椒的主要集散地;半夏6000畝,總產4500噸。另外,正平還盛產草菇、土雞、傢具、銀杏及銀杏神茶等名優特產品。

新田屬山區,境內青山含翠、飛瀑流泉,景色宜人。居民為屬客家民系,於近代自廣東梅州、五華、興寧等地遷入,世代聚居,習俗相傳,至今仍有許多居民講「客家話」,稱「客家人」,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新田人民以其開放的胸懷、自信的神情和敢闖敢冒的膽略,使山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初步建立了以林果業、特色種養業、竹木加工業、採掘業、運輸業、建材業為主的工農業產業體系,為新田在新世紀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795元。農業中傳統的水稻種植仍占較大比重,近年高效林果業逐步成為新的產業主體,新造林6.3萬畝,低改毛竹林10000畝,開發臍橙等各類果園3200畝。2001年新開發臍橙園700餘畝,2002年新開發臍橙園3000畝,呈迅猛發展之勢,「興果富民」已成為黨委、政府的廣大群眾的共識。甜玉米、中草葯、西瓜、鹹菜、灰鵝、山羊、月鱧等特色種養業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並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工業以竹木加工業為龍頭,依託本鎮竹木資源優勢,形成了一批傢具、竹簽等成品、半成品竹木製品加工企業,目前初具規模的各類竹木加工企業達15家。 大阿鎮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建成了以下一批名優特產品生產基地和市場:

1、全國最大的以半夏為主的中葯材生產基地,以該鎮禾秋、光明、興禾等村為中心,年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年產半夏等中葯材4500噸以上;其中,大阿以盛產半夏而著名,半夏因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葯用功效而被廣泛用於治療咳喘、惡心嘔吐、眩暈等症,該鎮半夏遠銷皖、遼、粵及韓、日和東南亞地區;

2、江南最大的商品牛交易市場,該鎮以萬頭商品牛養殖基地為依託,以商品牛經紀隊伍為紐帶,以產、供、銷一條龍優質服務和優惠的稅費政策,吸引了粵、閩等地的大批經銷商,年交易商品牛2萬頭以上,並成為粵、閩等地的商品牛主要供應地;

3、江西最大的以草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以該鎮西江、太平圍等村為中心,年生產規模1000萬袋以上,其中尤以草菇最為出名;草菇是歷代帝王貢品菇,有「菇王」之美譽,肉質脆嫩、口味鮮美,是一種具有營養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有消食去熱、滋陰壯陽、發乳肥孩、護肝健胃、祛毒解毒、降膽因醇等葯用價值;該鎮具有年產鮮、乾草菇和金針菇等食用菌2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干菇俏銷滬、粵、港、澳、台等地;

4、贛南最大的優質稻生產示範基地,以該鎮東風、大阿等村為中心,年種植面積1萬多畝,年產優質稻1.5萬噸以上,成為沿海地區優質米的重要供應地;

5、贛南最大的優質荸薺生產基地,以該鎮川風、官洞坑等村為中心,年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年產優質荸薺5000噸以上;荸薺又名馬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塊莖。大阿優質荸薺以其含糖量高、肉質脆嫩、味美清爽、個大均勻而享譽省內外,具有止咳化痰、健胃利尿、嫩白皮膚等功能;

大塘埠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多丘陵。土地富鉀,沙地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度適宜,是經濟作物生長的理想環境,經濟以農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鎮。主中水稻,年產稻穀14792萬噸,又是本縣烤煙、紅瓜子辣椒、、蘿卜、臍橙的主產區之一。煙葉種植面積逾萬畝,總產15000噸,紅瓜子種植面積300畝,年產量達23750斤。蘿卜種植面積4000畝,年產蘿卜超萬噸。境內有中型水庫(白蘭水庫)1座。
崇仙鄉土地肥沃,農特產品豐富。盛產竹木、板栗、杏仁和蠶繭,種桑養蠶是崇仙的一大支柱產業。全鄉蠶桑面積達2000畝,畝均收入2100元。

虎山鄉地處山區,東南高,西北低,呈三角形。一條清秀的虎山河自定南縣龍頭鄉橫川虎山至鐵石口鎮,豐富的水資源以及獨有的山川造就了虎山奇特的自然風貌。全鄉初步形成了以西瓜、臍橙、竹木、水電等四大主導產業以及和其他種養業、採掘業、運輸業為一體的工農業生產體系。 安西鎮位於信豐縣東南部,距縣城29公里,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246.8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1個居委會,人口41698人。該鎮是「中國臍橙之鄉」的發源地,經過30年的發展,馴化、培育出了紐賀爾、朋娜、奈佛里娜、佛羅斯特等優良品系。1976年經外貿部批准,安西臍橙首次出口香港試銷,八十年代贏得了美國、俄羅斯、香港、澳門等專家的青睞。1995年江西省技術監督局頒布的《信豐臍橙》等八個地方標準的全部量化及特徵依據均來自於安西臍橙,被國家技術監督局指定為全國唯一臍橙標准示範區。現全鎮擁有臍橙2.5萬畝,總產量達400多萬公斤。 小河鎮位於信豐縣的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東與大塘埠鎮隔江相望,南與鐵石口鎮相鄰,西接萬隆鄉,北連正平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97個村小組,總人口4.2萬。境內交通便利,信息發達,資源豐富,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正崇公路和正在修建的贛粵高速公路與桃江河平行穿境而過,村組公路晴雨暢通,80%的村組開通了調頻廣播、有線電視、程式控制電話,本鎮常年在外務工人員1.8萬之多,各種熟練工萬人以上,本鎮的稀土、金礦、石骨礦等含量在縣內均佔有相當比重,並部分正得於逐步開發。

G. 衡水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1。第一產業

衡水紅薯、小雜糧、蔬菜、水果、豬、肉牛、油、禽、蛋、奶、速生豐產林、皮革加工、抗蟲棉、種苗等十多種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工業產品。思科。糧食、棉花、石油人均佔有量居全省首位。

是全國和全省的糧食生產基地、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形成了瘦肉型豬、肉(奶)牛、蔬菜、果樹四大主導產業。

2。第二產業

衡水已形成以絲網、玻璃鋼、橡塑製品、取暖鑄造、紡織服裝、化工制葯、金屬製品、汽車牽引配件、食品飲料、工藝美術等十大特色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衡水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三大產業:絲網、金屬製品和紡織服裝。

金屬製品業、橡塑製品業、食品飲料業、紡織服裝業是衡水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3。第三產業

2016年,衡水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5.4億元,比2015年增長10.9%。據銷售單位統計,城鎮居民消費品零售額490.5億元,比2015年增長11.1%;農村居民消費品零售額184.9億元,比2015年增長10.3%。

2016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單位)零售額中,煙酒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76.7%,中西葯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29.8%,生活必需品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29.8%。比2015年增長20.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比2015年增長17.9%,汽車類比2015年增長16.2%,食品類比2015年增長14.6%。


(7)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1。教育

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中等教育強市,境內的河北衡水中學是中國著名的超級中學、中國百強中學和河北省重點中學,在中國8個省有18所分校。

2。科學技術

2016年,衡水共批准省級科技成果17項,市級科技成果88項,其中在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登記成果4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勵3項。全年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7份,技術合同成交額1500多萬元。專利申請2923件,增長23.7%,專利授權1663件,比2015年增長9.1%。

3。醫療衛生

2016年,衡水有醫療衛生機構6202個,其中醫院112個,鄉鎮衛生院1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個,婦幼保健院17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

H. 什麼是江西六大支柱產業

分別是: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

江西六大支柱產業這份概念是在2003年初,為了突出支柱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在對江西經濟發展階段、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點培育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的重大決策。

(8)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選擇六大支柱產業的主要依據是:

一是現有基礎較雄厚,在全國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是具有知名度高、市場前景好、後續爆發力強的核心企業和主導產品;

三是核心企業和主導產品的產業關聯度較大,產業成長性好,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

四是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有助於城鄉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安置;

五是有一批敢有作為、善有作為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六是利稅高,能較大地增加財政收入,有利於擴大出口,能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I. 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有色金屬產業
汽車產業
鋼鐵產業
裝備製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
紡織業
船舶製造業
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
輕工業

正 大力發展四大支柱產業是 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迫切任務 中共十四大提出90年代中國產業發展的戰略方針,即「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四項產業被確定為支柱產業,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而提出來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1994年中國經濟又取得新成績,國內生產總值為438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8%,主要經濟部門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了

J.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0)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閱讀全文

與信豐縣工業支柱產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汽車開鎖哪裡招學徒 瀏覽:949
2009款寶馬x6藍牙怎麼連接 瀏覽:438
寶馬x5國產什麼時候可以預定 瀏覽:401
汽車都有哪些新技術 瀏覽:564
奧迪q3怎麼開近光燈 瀏覽:350
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哪個貢獻大 瀏覽:777
北京賓士220價格多少錢 瀏覽:66
廣州從化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633
買輛奧迪a6需要多少錢 瀏覽:560
汽車南站到溫州多久 瀏覽:22
工業機器人工程就業怎麼樣 瀏覽:471
汽車噴漆可以檢測多久 瀏覽:639
工業設計室怎麼推廣 瀏覽:229
青海汽車零配件公司都有哪些 瀏覽:77
奧迪a4雙離合和q3哪個好 瀏覽:216
100目工業不銹鋼篩管怎麼選 瀏覽:134
汽車公司如何復課 瀏覽:623
汽車轉向節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753
汽車的操控哪個好 瀏覽:76
賓士c調音響怎麼找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