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房欽州好還是北海好,想聽一下各位意見哪個區好
當然是欽州啦,北海雖然是旅遊城市,但是太近海啦,海風咸對房子不好,而且房價也貴了,差不多比欽州貴一倍,欽州離北海也不遠,想去北海的話一個多小時就能到。
2020年欽州市生產總值為1387.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2.82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90.13億元,同比下降12.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15.01億元,同比增長12.7%。[41]
2016年,欽州市生產總值(GDP)1102.05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1.12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481.89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99.04億元,增長9.4%。
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6%、51%和39.4%,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1%。三次產業增加值的結構由2015年的21.7:40.4:37.9調整為20.1:43.7:36.2,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3.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7個百分點。
2016年,欽州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5萬人,比2015年減少0.2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0.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4%,比2015年末下降了0.46個百分點。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含勞務52127元,比2015年增加5625元。
2016年,欽州市財政收入154.08億元,下降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9.5億元,下降1.7%;稅收收入133.92億元,下降5.8%。一般預算支出200.08億元,增長4.8%。2016年,欽州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947元,比2015年增收1237元,增長9.3%。
欽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0元,比2015年增收2079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172.6元,比2015年增長7.0%。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為35.4%。欽州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9.62平方米。2016年,欽州市全社會綜合能耗550.27萬噸,比2015年增長1.8%。
第一產業
2016年,欽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8.5億元,比2015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165.5億元,增長5.4%;林業產值23億元,增長0.6%;畜牧業產值89.4億元,增長2.1%;漁業產值73.6億元,增長2%;農業服務業產值7.1億元,增長9.6%。
2016年,欽州市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18291公頃,比2015年減少332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337公頃,比2015年增加893公頃;甘蔗面積56431公頃,比2015年增加743公頃;蔬菜面積66260公頃,比2015年增加2550公頃。
木薯面積26647公頃,比2015年增加582公頃;果園面積165568公頃,比2015年增加2595公頃;桑園面積1416公頃,比2015年增加29公頃。
2016年,欽州市全年糧食產量112.8萬噸,比2015年減產0.7%;甘蔗產量402.0萬噸,增產2.7%;蔬菜產量(含菜用瓜)141.2萬噸,增產5.4%;園林水果產量190.5萬噸,增產7.4%;木薯產量23.7萬噸,增產5.6%。全年肉類總產量30.8萬噸,比2015年增長0.5%。其中,豬肉產量11.6萬噸,減少3.7%;禽肉產量17.4萬噸,增加2.6%。
水產品產量56.9萬噸,增長4.6%,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1.0萬噸,增長4.2%。全年木材採伐量169.66萬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2.6%。全年共造林1733公頃,減少47.1%。當年未成林撫育作業面積14933公頃,減少42.1%。欽州市森林覆蓋率達54.21 %。松脂產量7.7萬噸,增長4.3%。
2016年,欽州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90.1萬千瓦,增長3.8%;全年農村用電量6.4億千瓦小時,減少33.0%。化肥施用量(折純)24.7萬噸,減少2.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06萬公頃,減少0.9%。欽州市935個行政村全部通汽車,自來水受益村874個,增加11.2%。[20]
第二產業
2016年,欽州市全部工業總產值1544.41億元,比2015年增長1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24.14億元,增長11.7%;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1%,拉動經濟增長2.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4%。
騰飛的欽州港(10張)
2016年,欽州市規模以上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553.65億元和970.49億元,分別增長17.3%和8.7%。按經濟組織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34.14億元,增長29%;集體企業產值46.74億元,增長2.1%;股份制企業產值1229.14億元,增長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171.26億元,增長6.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42.89億元,增長38.7%。
2016年,欽州市石油加工產值293.33億元,下降15.9%;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174.69億元,增長16.9%;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168.2億元,增長6.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產值165.95億元,增長36.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值94.4億元,增長28.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50.57億元,增長5.1個點。
造紙和紙製品業產值62.96億元,增長15.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92.49億元,增長25.3%;醫葯製造業產值56.62億元,增長14.3%。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56.25億元,增長27.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值33.39億元,增長0.3%。有色金屬礦采選業32.94億元,增長22.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49.71億元,增長54.6%。
2016年,欽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84億元,增長11%;實現利稅總額185.26億元,增長12.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7.5%。
2016年,欽州市建築施工企業62個,完成產值476.16億元,增長29.79%。實現建築業增加值現價118.67億元,比2015年增長14.9%。[20]
第三產業
2016年,欽州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9億元,增長17.4%。其中,國有經濟控股投資271.7億元,增長6.5%;項目投資872.3億元,增長17%;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96.7億元,增長43.1%;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8.57億元,增長22.2%。
2016年,欽州市固定資產投資與內資企業完成921.6億元,增長17.8%;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9.2億元,下降3.2%;外商投資企業完成8.5億元,下降5.8%;個體經營完成11.6億元,增長23.0%。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08.92億元,增長47.9%;第二產業投資365.19億元,增長9.6%。其中,工業投資361.52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投資476.78億元,增長18.2%。
2016年,欽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3.63億元,比2015年增長12%。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20.43億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2億元,增長10.1%。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49.12億元,增長35.7%;零售業零售額304.88億元,增長8.9%;住宿業零售額1.16億元,增長14.4%;餐飲業零售額18.36億元,增長14.1%。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25.41億元,增長16.8%;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6.19億元,增長5.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99億元,下降7.2%;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27億元,增長0.1%;日用品類零售額1.09億元,增長0.4%;化妝品類零售額0.47億元,下降0.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0.49億元,增長4.7%。
2016年,欽州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8.84億元,比2015年增長5.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12.54億元,比年初增長10.9%,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906.42億元,比年初增長10.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00.57億元,比年初增長8.1%,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94.98億元,比年初增長8.7%。
2016年,欽州市貨物進出口總額44.28億美元,下降-23.5%。其中,貨物出口16.15億美元,下降34.8%;貨物進口28.13億美元,下降15.2%。進出口逆差(出口減進口)11.98億美元。年內實施內資項目本年到位資金522.21億元,增長3.1%。實際利用外資(招商全口徑)4.98億美元,增長10.9%。
2. 欽州港有哪些知名的大企業
1.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1000萬噸/年煉油廠)
2.中糧油脂(欽州)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建成後,年糧油加工能力超300萬噸,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上繳國家各類稅收超10億。)
3.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4.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欽州項目
5.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
6.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
……
3. 廣西欽州的經濟怎麼樣
廣西欽州的經濟從總體來看:總體經濟穩中向好,縣域經濟貢獻突出。
2014年,全市GDP總量854.96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全區排名第3位,增幅分別高於全區、全國1.3、2.4個百分點,比2013年提高1.9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193.91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338.94億元,增長13.9%,其中工業增加值250.57億元,增長11.2%。建築業增加值88.37億元,增長27.3%;第三產業增加值332.12億元,增長7%。
從三次產業貢獻率看,工業仍然是主動力。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2%、70.4%和21.4%,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建築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2.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貢獻率下降4.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提高6.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貢獻率提高8.5個百分點,建築業貢獻率下降1.7個百分點。第三產貢獻率下降2.7個百分點。
從三次產業的構成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的結構由2013年23.8:37.2:39調整為2014年的22.7:39.6:37.7,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
從縣域經濟看,縣域經濟貢獻突出。2014年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5.58億元,增長12.1%,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縣域經濟佔全市比重為76.7%,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達到90.5%,拉動經濟增長8.9個百分點。
(二)從生產運行分析看:農業雖受兩次台風影響,但生產穩定;工業經濟形勢總體向好,縣域工業持續實現較快增長;交通物流加快發展
1、農業生產總體穩定。2014年7月份和9月份,全市遭受兩次台風的襲擊,一些農作物、林業、水產品養殖等不同程度受損,特別是沿海水產品養殖受損嚴重。由於早稻生產進度整體提前,有效避過台風影響,特色農業發展較快,家禽養殖市場回暖,荔枝、龍眼、芒果等大棕水果產量實現豐收,木材砍伐量穩定增長等利好因素拉動,農業生產總體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4.19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145.16億元,增長6.1%;林業產值22.37億元,增長1.5%;牧業產值79.1億元,增長0.9%;漁業產值61.87億元,增長4%。
種植業:糧食總產量114.07萬噸,增長1.14%。其中,水稻產量95.89萬噸,增長1.84%;水果產量166.8萬噸,增長7.65%。其中,荔枝產量29.17萬噸,增長15.4%。蕉類產量78.12萬噸,增長3.79%。蔬菜種植面積6萬公頃,增長6.2%。甘蔗種植面積5.69 萬公頃,產量391.47萬噸,增長4.3%。
畜牧業:肉類總產量30.34萬噸,下降1.6%。其中,豬肉產量12.32萬噸,增長2%。禽肉產量16.63萬噸,下降5%。生豬出欄162.95萬頭,增長1.9%;家禽出欄 9872.56萬只,下降5.1%。
水產業:全市水產品產量51.91萬噸,同比增長2.53%。其中海水養殖產品27.42萬噸,下降1.11%;淡水養殖產品13.21萬噸,增長9.14%,其中龜、鱉養殖增長6.7%。
2、全市工業經濟形勢總體向好,縣域工業經濟、非公經濟持續實現較快增長。2014年,全市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積極幫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一些重點企業如中石油、金桂紙機、天恆石化等企業順產達產,全市大部分企業生產正常平穩。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291.44億元,增長13.9%。實現增加值222.03億元,增長12.5%。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全區均排第4位。
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重工業增長趨緩。輕工業實現增加值74.76億元,增長20.8%,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47.28億元,增長9%。
從經濟類型看,各經濟類型企業基本均實現增長,非公經濟發展較好。國有企業增加值4.06億元,下降0.1%;集體企業增加值11.25億元,增長16.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84.52億元,增長13.4%;外商及港澳台商企業增加值18.73億元,增長3.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2.59億元,增長9%。非公經濟發展較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非公企業實現增加值136.23億元,同比增長20.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1.4%。
從主要產業看,除電力產業外,其他產業保持較快增長。石化產業增加值32.64億元,增長16.3%;食品產業增加值18.23億元,增長9.4%;造紙與木材加工行業增加值25.94億元,增長37.1%;建材產業增加值10.75億元,增長18.6%;機械產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94.6%;醫葯產業增加值11.34億元,增長19%;冶金產業增加值18.8億元,增長13.6%;紡織服裝與皮革產業增加值8.58億元,增長11.7%;電力產業增加值16.02億元,下降2.8%。
從縣域看,縣域工業持續實現較快增長。2014年,我市繼續積極實施「縣域工業突破工程」和「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縣域工業經濟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57.85億元,增長33.4%,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50.9%,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9.5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4.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4.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支撐拉動作用。
3、交通運輸、港口物流產業穩步發展。2014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實現增加值57.14億元,增長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
交通運輸方面:2014年公路貨運量10956萬噸,增長7.8%。受高鐵動車的影響,公路客運量1864萬人,下降3.2%。公路客貨運周轉量169.2億噸公里,增長11.3%;水路貨運量2208萬噸,增長2.6%。水路客運量6.7萬人,下降64%。水路客貨運周轉量289.57億噸公里,增長1%。
港口方面:重點港口工程加快推進,建設國投煤炭碼頭基本完成主體工程,30萬噸級支航道、金鼓江航道、金鼓江12-13#泊位開工建設。建成大欖坪北作業區1-3#泊位、永鑫10萬噸級散雜貨碼頭等項目,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69萬噸。2014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413 萬噸,增長6.2%。集裝箱70.2萬標准箱,增長16.8%。
(三)從三大需求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強,消費需求穩定,對外經濟增長強勁
1、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強。2014年,採取強有力措施推進「項目推進和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成功爭取到中石油200萬噸芳烴列入全國石化規劃布局方案,國投燃煤電廠二期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中船修造船一期正式開工建設,華誼煤基多聯產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獲得自治區支持。201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8.97億元,增長17.9%,增幅全區排第4位。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71.21億元,增長29.7%。民間投資392.08億元,增長26.1%,佔全市投資比重59.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6.18億元,增長4.5%。施工項目2222個,增長17.6%。從三次產業看,第一、三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回落。2014年,全市第一、二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31.6億元、279.8億元和34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1%、9.5%和22.2%。
2、消費市場穩定。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3.25億元,增長12.8%,增幅全區排第4位。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1.24億元,增長12.9%;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52.01億元,增長12.8%。一是按經營區域分,鄉村與城鎮同步增長。城鎮實現零售額265.14億元,增長12.7%,城鎮零售額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7.4%,其中,城區實現零售額94.03億元,增長12.8%;鄉村實現零售額38.11億元,增長13.2%。二是分行業看,批發、住宿增長低迷,零售、餐飲增長平穩。2014年,批發業零售額32.45億元,增長1.6%;零售業零售額25.32億元,增長10%;住宿業零售額0.92億元,下降10.2%;餐飲業零售額16.51億元,增長9%。三是汽車類銷售旺盛,傳統類商品增長的勢頭有所放緩。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6%,糧油食品類增長19.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3.8%,汽車增長47.9%。
3、對外貿易增長強勁。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53.34億美元,增長51.1%,其中,出口12.01億美元,增長91.1%;進口33.23億美元,增長34.2%。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12.42億美元,下降9.1%;加工貿易額30億美元,增長188.7%。分貿易夥伴看,對東盟組織進出口額17.25億美元,增長56.6%。對非洲出口額12.53億美元,增長191.2%。對北美洲出口額3.12億美元,下降4.7%。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商務口徑),增長2%
(四)從質量效益看: 財政收入平穩,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企業效益有待提高,能耗水平下降
1、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全市財政收入13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7.64億元,增長6%。稅收收入118.5億元,增長1.5%;非稅收入18.14億元,增長1.8%。一般預算支出141.27億元,增長5.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29億元,下降7.3%;教育支出34.44億元,增長6.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04億元,增長13.4%。醫療衛生支出19.55億元,增長1.9%;農林水事務支出14.65億元,下降5.9%;住房保障支出5.17億元,增長16.9%。
2、居民收入穩定增加。201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25元,同比增長7.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2元,同比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3.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3年的2.94:1 縮小到2.86:1。
3、企業經濟效益有待提高。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223.95億元,同比增長12.4%;實現利潤總額負10.56億元,實現稅金總額93.22億元,增長0.4%;企業虧損總額43.33億元,比上年增長97.9%,虧損企業虧損面為15.9%。
4、能耗單耗水平繼續降低。全市萬元GDP能耗初步核算下降1%,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9%。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58.05萬噸標准煤,增長8.1%。分行業看,石油加工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01.59萬噸標准煤,增長37.5%;電力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1.05萬噸標准煤,下降2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8.51萬噸標准煤,下降19.7%;造紙和紙製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2.99萬噸標准煤,增長24.1%。
(五)從運行環境來看:金融市場運行穩健,物價水平保持平穩
1、金融增長穩健。2014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773.86億元,比年初增長9%。其中個人存款486.94億元,比年初增長13%;各項貸款余額532.51億元,比年初增長3%。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348.57億元,比年初增長5.5%。
2、物價穩定。2014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其中,食品增長4.2%;煙酒及用品下降1.4%;衣著類增長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0.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增長3.5%;居住增長3%。
二、全市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業生產明顯放緩。主要表現:一是工業增長逐月回落。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3.9%,增幅分別比11月、10月、9月、8月回落2.3、2.7、3.1、6.9個百分點。二是工業增長後勁不足。全年新投產的工業企業少、規模小,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力有限。2014年全年新投產企業僅有12家,實現工業產值18.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僅2家),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1.5%。三是中石油公司原油代加工量增加影響較大。四是一些重點企業生產減緩。東油瀝青有限公司因不能加工生產國4標准以上汽油及市場因素的影響,從去年4月1號開始到目前為止仍然停產。火力發電、鐵合金、建材等行業的企業生產下滑。玉柴由於原材料缺乏緣故,生產能力利用率僅達到40%。金桂林漿紙、國投電廠、中糧、大洋等骨幹企業,由於產品市場低迷緣故,生產下滑。五是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262家,其中虧損企業44 家,虧損面達到16.3 %。盈虧相抵後虧損10.56億元,同比增加虧損13.21億元,其中石油加工行業虧損30.89億元,同比增加虧損16.96億元。此外,造紙行業、鐵合金冶煉行業、製糖業等支柱行業的虧損面或虧損額也依然較大。
(二)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後。第三產業內部層次不高,商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服務業所佔比重較大,信息、科研開發、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2014年全市第三產業增長7%,均低於全國、全區 1.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區排第8位。其中,部分三產行業增長持續乏力,房地產、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占我市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的行業增長較慢。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增長10.9%,比去年同期低3.8個百分點;水路客貨運周轉量增長僅0.3%;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增長4.9%;住宿業營業額增長2.7%;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0.2%;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4.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8%、6.3%。
(三)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的壓力加大。一是新開工項目不足,重大項目推進較慢。2014年,全市新開工項目1566個,增長5.5%,增幅比上年下降了80.2個百分點。全市新核准億元以上投資項目84個,但僅57個正式開工建設, 27個仍處於籌建階段,開工率偏低。億元以上項目建設進度較慢,275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完成投資214.9億元,同比下降2.3%。二是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基數越來越大,高增速難以維持。2007-201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平均增速達25%以上,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2000億元,201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增速排全區第一位,比全區增速高13.2個百分點,拉大了基數,保持高速增長壓力加大;三是工業投資增長大幅回落。2014年,工業投資完成279.3億元,同比增長9.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3個百分點,佔全市投資比重的42.4%;四是商品房銷售持續下滑, 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項目減少。2014年,全市入庫統計房地產企業146家,比去年同期減少10家。房地產投資開發樓盤160個,比去年同期減少17個。在160個樓盤中,有60個樓盤完工或到收尾階段,佔全部樓盤的37.5%。其中,有40個樓盤沒有投資額,佔了25%。2014年,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6.2億元,同比增長4.5%,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下降4.1%、7.8%。
三、幾點建議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市的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復雜嚴峻。在新常態下,要確保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確保全年目標順利完成。全市上下要切實抓好中央60條、自治區38條等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要穩定和提升工業、農業增長,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和落實,確保經濟增長後勁。
(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增加居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預警和抗洪、澇、旱災能力。繼續實施「特色農業提升工程」,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技術、資金、項目等要素的投入力度,加大農產品產銷市場信息服務力度,確保農業豐產農民增收。鼓勵保險企業開展農保業務,穩定和增強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信心。
(二)穩定工業,確保經濟持續增長。一是全力做好服務企業工作。要密切跟蹤,新投產的項目確保達產,尤其是要確保去年新投產的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完全釋放產能;計劃竣工的項目確保按時竣工投產、盡早達產,擴大工業經濟總量。針對目前企業在資金、用工、國內外市場開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加大落實力度,進一步加強要素資源保障,並規范和減少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狀況。二是加強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繼續做大以欽州市中石油項目為龍頭帶動產業鏈延伸發展,加快石化產業的輻射和帶動。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積極扶植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發展。三是加快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盡早讓更多企業入園生產,加快推產業集聚發展。四是認真抓好工業企業「進規」工作。指導企業,嚴格按企業入庫相關要求,做好企業進入統計名錄庫。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開拓經濟增長新亮點。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欽州、廣西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舉措。在新常態下,第三產業的增速也將直接影響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加大對第三產業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各項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強化行業主管部門責任,把發展服務業的視同發展工業經濟一樣,對傳統服務如交通運輸服務業、商貿餐飲服務業要抓特色,對現代服務業如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產業要抓突破。同時,要加強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特別是部門統計工作。服務業70%的核算資料取自各部門,部門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事關服務業統計的結果,因此,完善部門統計制度,加強行業統計,全面反映行業發展情況,夯實GDP核算基礎,以客觀、准確反映我市經濟走勢。
(四)加大投資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一是加快投資增長。健全項目推進機制,破解招工、征地、拆遷等瓶頸,加快前期工作,簡化審批手續,強化督促考核,確保項目按進度推進。要繼續加快推進在建項目、續建項目的進度,狠抓保障、狠抓進度、狠抓管理,針對一些重大項目的工程進度緩慢,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的排查,落實措施和責任,進一步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新投資項目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撐當前增長,增強發展後勁。二是繼續加大項目儲備。加強三維招商工作,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取向,圍繞石化、裝備製造、高新產業等產業鏈,積極招商引資,多渠道、深層次、大范圍孵化和引進項目,形成較強的後續項目儲備。三是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挖掘民間投資潛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非競爭領域投資。探索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的有效途徑,推動民間資本參與特許經營交通、能源、水利、市政、重大社會事業等項目建設、運營、管理取得新突破。
4. 廣西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企業
比較大型的有:中國石油廣西分公司、中石油運輸、中石油國際事業、明州原油裝卸、中油六建、東油瀝青、建特瀝青、華特瀝青、中國寰球工程設備製造、金桂漿紙業、玉柴石化、中亞石化、中信大錳、國投欽州發電、中糧油脂(欽州)、欽州市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及一系列其子公司、沿海鐵路、中國國際集裝箱、中國外運、東方資源、欽州臨海工業投資、欽州保稅港區投資等,全港區有數百家企業,僅10平方公里的保稅區內目前就有71家企業。中馬(馬來西亞)產業園區不在欽州港區,而是在欽南區。欽州港區的吉利汽車城、酒類進口貿易中心、整車進口中心、中船集團修造工程等大型項目屬於在建階段,大型的外來施工單位主要是中交一、三、四航局、中交上航局、中鐵四局、八局、廣西建工、廣西一、二、三、四建、中鐵管道局等。
5. 欽州市企業有哪些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6. 欽州本地人請進
我是欽州的,已經出來幾年了。在網上看到大多網友對欽州的批評和數落,我真的很心痛。傳銷已經是客觀的存在,其實不只我們欽州有很多地方都有。對這個東西我們本地人根本沒那些外地來的人清楚,因為頭目本是外地來的。然後讓我們本地人去做這個工作是無法做的,在自己家鄉根本騙不到,到外地去騙更不可能,因為這個騙來騙去都是騙自己親朋好友。本來我想我批評到我們欽州行騙的人,但有些也是受害者,應該批評和指責的是那些頭目。其實前幾年欽州有規模以上的企業不到五百家,能有多少生意可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欽州以前是屬於廣東的,後又劃為廣西。曾經經過幾次的劃分,一下子屬廣西一下子屬廣東,從而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過。最近是隨著國家批下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在大發展,所以非常歡迎外地朋友們同胞們共同發展。但要精靈點不要去搞什麼傳銷,記住把貪字這個去掉什麼風也吹不走你。
7. 有誰知道廣西省各地級市2010年的經濟排名
2010年廣西城市經濟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財政收入74.63億元,比上年增長22.23%。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76億元,增長36.99%;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25億美元,增長2.57%。內外資合同引進資金256.08億元,增長101.15%;實際到位資金122.54億元,增長105.19%。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居住有漢、壯、苗、瑤、侗等48個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2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3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500.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64億元。
3、桂林市(經過空前的城市改造和眾多旅遊新項目及高新科技的發展,排名接近並將超過柳州)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通過擴大投入,使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城市住宅人均居住面積10.42平方米。現在, 玉林市正在以玉林市城區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為紐帶,以北流、容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把玉林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組團式城市群。把玉林建設成為科技、運輸、旅遊、金融綜合發展、區域性的交通樞紐、現代農業中心,工業基地、商貿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旅遊勝地,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八五」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63%。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1.82%,農民人均純收入2240 元。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活力的增長點。
依託地方資源優勢,形成了富有玉林特色的技術力量雄厚的工業格局,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1996年第二 產業增加值60.70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 53.36億元,居廣西前列。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分別增長4.7%、21.5%、10.2%。。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增加值,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達44.21億元,增長23.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4.2%,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2.05億元,增長27.4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 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工業產品結構繼續改善。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46.9%;工業品出口交貨值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47%;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3.9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9.05億元,增長35.13%;工業產銷率95.58%,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61億元,增長28.79%,其中利潤3.22億元,增長59.18%;虧損企業個數減少16個。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
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梧州市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市擁有紡織、化工、食品、機械、電子、塑料、製革、制葯、服裝、造船、輕工、印刷、石材等10多個工業門類。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廣西紅日、中恆集團已先後上市。梧州已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名優產品佔全廣西的14%左右。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大支柱,醫葯工業以生產中葯材及中成葯加工為主。全市還擁有鄉鎮、村辦工業1.94萬個,從業人員13.38萬人,產值達302548萬元。全年實現工業不變價總產值817907萬元,同比增長13.65%,實現工業增加值311021萬元,同比增長12.73%,完成稅金及附加34265萬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共131家,在職職工26932人,資產總額427979萬元,負債總額320593萬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107386萬元。2003年欽州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009元,人均財政收入為302元,工業利稅占財政收入比重為30.4%,城鎮人口佔全市人口比重為11.2%。全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3.8%、24.1%和32.2%,其中工業佔GDP比重為18.41%,工業從業人員佔全市人口比重為7.8%。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至2003年已建成泊位2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地級市成立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市政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極具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城市,成為廣西經濟發展新增長點。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個門類的地方工業體系。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貴港市將繼續加快以現代農業、鄉鎮工業和外向型經濟為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一座現代化內河港口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將在祖國南疆崛起,西江河畔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充分利用加快西部大開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等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項目為中心,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放帶動戰略、項目帶動戰略和工業立市戰略,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產業結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幾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2.99億元,增長34.97%。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把百色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近年來,百色傾全市之力,圍繞鋁工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產業建設,決心奮斗10年左右,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財政收入100億元左右。百色正煥發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百色經濟社會正沿著高速發展的軌跡飛馳。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近年來,賀州市發揮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企業化,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不僅保證了賀州市工農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近年來,賀州市共引進資金20億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大大改善了賀州市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目前,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目前已開工建設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以開放促開發,以開放促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招商引資增加經濟總量。尤其是自治區級開發區旺高工業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3.8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 130多公頃土地的「六通一平」建設及主幹道路的綠化。工業區實行低水費電費,低土地價格。目前已有7家企業落戶工業區,投資總額5.5億元,項目涉及制葯、食品加工、服裝、輕工等行業,另有一批項目也已達成投資意向。旺高工業區正以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優惠的投資政策、高效的管理服務,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
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1985年後,扶貧攻堅戰打響,全地區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中心,以解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實施科技扶貧、對口扶貧戰略。經過十多年奮戰,全地區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規定的目標。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河池撤地設市,這是河池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地級市成立後河池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城市引領,礦電支撐,兩翼齊飛,三化互動,全面發展。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市大力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和進出口加工型工業,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整合現有資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構建優勢明顯、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崇左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科學規劃設計,擴大城市規模,加快新區開發,啟動舊城改造,重點路樓建設,主攻標志工程,突出景觀亮化,注重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經營管理,打造精品城市。要通過銀行融資、國債投資、引進外資、鼓勵社會投資、積極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搞好土地開發等多形式多渠道籌措城市建設資金。今後5年計劃投資35億元,實施城市建設「9610」工程,開工和竣工100個項目,使城市初具規模。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十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一批有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的產業相繼涌現,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登台亮相。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新規劃的工業園區,以"高、新、強"為目標,按照功能齊全、科技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工業園區要求設計,目前已全面啟動。 建市近兩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建設進展突飛猛進,全市正在形成交通綜合配套、水電供應充足、通信發達、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新格局。同時,全市全面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對客商實行"保姆式"服務,為各方投資者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業樂園。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來賓,正成為客商投資置業的一方熱土。
8. 200分高分求欽州生態環境資料!
欽州市已有1400多年歷史,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順之義。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曾一度合並到湛江專區。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1983年10月劃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欽州地區撤地設市,改為地級欽州市建制。
二、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位於北緯21°34'52〃至22°41'29〃,東經108°10′55〃至109°51′24〃。
〔氣象〕欽州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氣候特點。太陽年輻射量104.6~108.8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633.6~1801.4小時,年平均氣溫21.4~22℃,年總積溫7800~8200℃。歷年平均無霜期329~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49.1~2055.7毫米。
〔港口資源〕欽州港建港條件好,水深,水域寬闊,風浪小、泥沙淤積少,具有建設深水大港的諸多條件。深水岸線長68公里,規劃建設5個港區10個作業區,全港可建1~30萬噸級碼頭200多個,建成後可形成億噸以上的吞吐能力。
〔土地資源〕2004年末耕地面積218.76萬畝。全市地勢北高南低,地貌類型多樣,由北往南有規律地分布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大陸海岸線長520.81公里,島嶼岸線長232.9公里,負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灘塗面積286萬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淺海灘塗面積130多萬畝。欽州港沿海至市區一帶荒地荒灘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耕地、村莊少,地基承載力好,易於平整,開發成本低。
〔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產有:陶土、石膏、高嶺土、鐵、錳、鈦鐵砂礦、花崗岩等30多種,其中石膏礦91966萬噸,陶土171萬噸,鉛鋅礦8825萬噸,鐵礦1090萬噸,錳礦591萬噸。
〔生物資源〕欽州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豐富。境內靈山縣、浦北縣和欽南區分別是"中國荔枝之鄉"及"中國奶水牛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大蚝之鄉",欽北區是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授予的"中國黑葉荔之鄉"和"中國果園雞之鄉";全市擁有種子植物150多科,470多屬,1000多種,盛產荔枝、龍眼、香蕉、芒果、甘蔗、蔬菜、八角、玉桂、速生豐產林、蠶桑、茶葉。欽州灣海水幾乎無污染,天然飼料豐富,適合魚、蝦、貝、藻類的繁殖生長,境內近海有海魚蝦貝類5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高的有50多種。對蝦、大蚝、青蟹、石斑魚被稱為欽州灣四大名產。茅尾海是我國最大的天然大蚝采苗基地,每年可采大蚝苗達10億支。
〔旅遊資源〕欽州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三娘灣旅遊景區是北部灣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勝地,"七十二涇"被譽為"南國蓬萊";座落於市區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故居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浦北縣連片22萬畝紅椎林為全國之最;靈山縣古民居大蘆村被譽為"廣西楹聯第一村"。
三、基礎設施
〔港口及配套設施〕目前,欽州港設有國家一類口岸,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4個,千噸級泊位3個,年吞吐能力315萬噸;在建5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已建成3萬噸航道,10萬噸級深水航道正在建設, 2004年欽州港吞吐能力將達800萬噸。
〔鐵路〕南(南寧)北(北海)鐵路、南(南寧)防(防城)鐵路、黎(黎塘)欽(欽州)鐵路、欽州至欽州港鐵路已在欽州交匯。全市鐵路里程達160公里。
〔公路〕桂(桂林)~北(北海)、南(南寧)~北(北海)、欽(欽州)~防(防城港)等5條高等級公路在欽州交匯。全市高速公路里程95公里。全市實現村村通汽車。
〔電訊〕郵電業務可通達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移動通信、無線尋呼、分組交換、DDN、聲訊信息、特快專遞等幾十項服務項目,城鄉通信均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
〔供電〕全市電網由廣西主電網、市地方電廠和企業自備電源三部分構成,現有110kv變電站4座、220kv變電站1座,在建220kv變電站1座。一期4×600MW的欽州燃煤電廠正在建設。
〔航空〕南寧、北海兩個飛機場距欽州均在100公里左右。
〔供水〕欽州市淡水資源總量122.6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104.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為18.4億立方米/年。主要河流有欽江、茅嶺江、大風江、馬江、武利江、武思江。建成水庫397座,總庫容78678萬立方米。市區日供水能力13萬噸,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四、經濟建設
全市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68.66億元(當年價,下同),比上年增長8.71%,其中第一產業73.8億元,增長3.89%;第二產業40.6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54.25億元,增長12.2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033元;一、二、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3.76:24.07:32.17;全市財政總收入10.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9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7元。
〔農業〕欽州市是廣西糧食、水果、水產、甘蔗、畜牧、蔬菜等農產品的主產區之一。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69億元,比上年增長4.05%。
糧食:2003年糧食播種面積317.4萬畝,總產量111.13萬噸,其中水稻面積242.45萬畝,產量95.56萬噸。
水果:2003年水果面積240萬畝,產量91.37萬噸,其中荔枝135.4萬畝,龍眼46.8萬畝,香蕉24.9萬畝。浦北縣、靈山縣分別榮獲國家農業部命名為"香蕉之鄉"和"荔枝之鄉"。全市水果名優品種有三月紅荔枝、靈山香荔、石硤龍眼、靈龍龍眼、香蕉等。台灣大青棗、火龍果、台灣番石榴也頗具競爭力。
水產:2003年海水養殖面積24.3萬畝,淡水養殖面積 21.9萬畝;水產品總量55.3萬噸,其中海水產品43.8萬噸。海水養殖主要品種有對蝦、文蛤、大蚝、鱸魚、臘魚、美國紅魚等,對蝦養殖面積為7萬多畝,大蚝養殖面積為14萬畝。全市現有機動漁船2381艘、44609千瓦,200匹以上大馬力漁船200多艘,2003年海洋捕撈產量為17.3萬噸。欽南區榮獲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組織委員會、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大蚝之鄉"
甘蔗:2003年全市種植 47.2萬畝,產量179.3萬噸。現有糖廠8家。主栽品種為新台糖系列。
畜牧:2003年肉類總產量22.3萬噸,同比增長16.81%,其中生豬出欄127.62萬頭,同比增長9.39%,生豬存欄122.3萬頭,同比增長1.58%。畜禽品種主要有瘦肉型豬、奶水牛、肉雞、麻鴨、海蛋鴨、肉鵝等。
林業:全市森林覆蓋率約為52%。
蔬菜:2003年蔬菜種植面積為93.3萬畝,總產量107.5萬噸。
〔工業〕200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88.9億元,增長12.7%,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9.6億元,增長17.74%。主要產品產量:原煤產量18.9萬噸,中成葯6116噸,水泥105.02萬噸,機製糖21.44萬噸,發電量1.76億千瓦小時,供電量15.1億千瓦小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戶,其中國有企業52戶,集體企業21戶,其他經濟類型企業51戶;大中型企業12戶。主要行業有醫葯、製糖、建材、食品、冶金、機電等行業。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主要有:半宙制葯集團、綠寶石水泥公司、中力機械公司、那彭歐亞糖業公司、欽州港宏基潤滑油廠及瀝青廠等。
〔服務業〕2003年全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6.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65.1億元;欽州港港口吞吐量263.4萬噸。
〔對外開放〕2003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695.05萬美元,其中出口3602.05萬美元,進口109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50萬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757萬美元;引進國內資金12.7億元。
五、社會文化
〔文化藝術〕現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3個,博物館3個,縣城以上公共圖書館3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劇場3個,新華書店3個,農村集鎮圖書門市部62個,鄉鎮文化中心(站)62個,鄉鎮圖書館(室)40個,村級圖書館2個、圖書室246個,縣城專業電影院6個,鄉鎮電影院29個,農村電影隊197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即劉永福故居和馮子材故居)。各級各類文化活動場所面積128萬多平方米。
欽州市歷史悠久,英雄輩出,是鄭和下西洋始發港,是 近代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的故居。
〔教育〕2003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7%,高中畢業生升學率71.62%,青壯年人口非文盲率99.9%。全市現有欽州師專、欽州民族師范學校等10所大中專學校。
〔科技〕擁有欽州市林科所、市農科所等一批科研機構,全市已建立科普基地60個。
〔醫療衛生〕全市現有衛生機構數9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7個,床位數3898張,醫生2000多人,護師、護士1600多人。
〔廣播電視〕全市廣播覆蓋率為100%,電視覆蓋率為96%;無線電視台2座,有線電視台2座,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站810座。
〔體育〕現有欽州市體育場和體育館。群眾性體育和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了廣西第一屆縣處級領導幹部運動會。
六、發展戰略
根據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把欽州市建成臨海工業城市、將欽州港建成臨海工業港的戰略決策,欽州市將堅持實施"以港興市,以市促港,項目支撐,開放帶動,建設臨海工業城市"的發展戰略和"323"工作思路,重點發展臨海工業、工業園區和城市經濟,大力推進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建設,努力實現工業大港、濱海城市和旅遊勝地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