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用地拆遷補償標准明細2021
一、工業用地補償標准與其他的補償有區別,主要地上附著物的標准不一樣,因為工業用地一般地上有建築物,那就要按建築物拆遷的標准來算了,至於地價差額那是政府決定的。
如果這種情況還要繼續辦廠,可以要求政府還一塊等面積的地塊。
二、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
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
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⑵ 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徵收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關於工業用地徵收補償標准規定為:1、一般的補償都包括工業廠房內的機械設施和一些基礎設備的補償費用;2、因為拆遷而導致整個工業產業停止生產停止加工帶來的損失的賠償等其他各種補償。
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的區別主要是拆遷補償的標准不一樣,通常情況下,商業用地的拆遷補償標准要比工業用地要高。當然這種情況不是絕對的。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⑶ 工業用地拆遷應該怎麼賠償
工業用地征地補償標准有哪些
1、獎勵性補償費
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拆建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不得任意更改。
2、廠房重置成新價
廠房重置成新價就是廠房重置後再建起來需要多少錢,被拆遷房屋拆遷時幾成新也有重置成新的問題。實踐中出現的客觀狀態有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物,只要滿足正規廠房的固定形態都應該按照房屋來計算。實踐中由於房屋的結構、寬度、高度都不一樣,補償價格也不一樣。
有一些廠房使用磚木結構臨時搭建的,可能不滿足四面都有牆的要求,但是用於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原則上也應該按照建築物的房屋重置成新價標准來計算。基本上有一種廠房外在固體屬性,那麼就可以按照廠房重置成新價來補償。
3、一次性停產停業損失費
因為拆遷造成企業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費用。一般情況下要滿足有營業執照、納稅登記、納稅記錄、實際經營的行為等等這些才能滿足一個正常的企業廠房進行生產經營的條件,這樣才能獲得一次性停產停業損失費。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在實踐中有很多企業注冊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不一致,這是不行的,注冊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是一致的才能滿足合法的經營主體。
(1)預期利益損失,一年可產生的預期利潤是一百萬,拆遷造成經營中斷,造成三年的停產停業損失,這樣有可能要賠償三年的損失。
(2)違約的損失,企業和客戶簽訂了一百萬的合同,由於拆遷不能按時供貨,一百萬的違約成本是五萬塊,要補償企業的違約損失。
(3)財務成本,向銀行貸款一百萬,每年付財務成本利息,現在由於經營斷了,財務成本是累計增加的,所以財務成本也要納入停產停業損失中。
(3)洛陽市工業用地征地補多少擴展閱讀
補償計算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准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⑷ 洛陽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
一.征地補償費
(一).城市規劃道路征地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副產品補償費),統一按6600元/畝計算;
6600元/97.443(畝)=6431124元
(二).城市規劃綠地征地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副產品補償費),統一按20000/畝計算:
20000元/14.883(畝)=297660元
( 三).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征地補償費,根據統計部門提供的資料,經綜合測算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副產品補償費母均20600元。為使征地後群眾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甲方同意按3萬元/畝的標准進行補償:
30000元/200.702(畝)=6201060元
以上三大項總計6961844元(大寫:陸佰玖拾陸萬壹千捌佰肆拾元整)。
二.地面附屬物補償
乙方被征地范圍內的地面附屬物,由區.鎮.村聯合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按洛政[1997]71號文件及市.區相關補償政策規定的下限計算補償費用。
三.返還土地
為確保征地後被征地村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根據規定,甲方按照城市規劃建設項目征地面積13% 的比例返還給乙方出讓性質的國有土地26。019畝,由乙方按照規劃開發建設。。
,妥善安排村民的生產生活,同時應承擔經濟費用《3萬元/母》和按規定交納的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有償使用費《2.37萬元/母》1401087元。
四.付款方式
(一).甲方應付乙方征地補償費5560757元(6961844元減去返還土地應承擔的1401087元)。
(二)甲方按照城市規劃分批開發利用該宗土地,按照開發建設進度分批付款。待佔用之日起前一周內,甲方按實際佔用面積將征地的70%及地面附屬物補償款支付給乙方,餘款待乙方將土地移交給甲方使用之日起10日內一次性付給乙方。
五.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一)甲方應積極籌款,確保按時支付乙方征地費用。
(二)甲方應確保乙方享有新區開發建設征地拆遷安置的統一優惠政策。
(三)乙方應做好被征地單位和村民的安置工作,並樹立重點工作和新區開發建設的大局意識,按時完成征地范圍內地面附著物清理任務,確保建設工程順利進行。
(四)乙方在接到甲方支付的第一筆征地補償款後,應及時將村民和有關單位應得的補償費用再法支付給村民和單位,並於3日內將土地移交給甲方。
六.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章後生效,雙方共同遵照執行,不得擅自更改協議條款。
七.本協議一式十份,雙方各執五份。
⑸ 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工業用地拆遷補償標准:耕地徵收補償標准。旱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5.3萬元。稻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9萬元。菜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15萬元。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旱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5.8萬元。稻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9.9萬元。菜地的平均補償是每畝15.6萬元。徵用林地和其他農用地的平均補償費為每畝13.8萬元。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徵用庫車集、荒山、荒地、荒灘、荒灘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其他稅費。耕地佔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⑹ 商服用地和工業用地徵收哪種補償多
基本農田被徵收用於工業用地的徵收補償標準是多少?具體徵收補償標准如下:
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3萬元。
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76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64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4.4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64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72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16萬元。
⑺ 工業用地徵收賠償標准
工業用地補償標准由徵收補償方案確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⑻ 國家徵收土地補償標準是多少依據什麼來補償怎麼補償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⑼ 工業用地補償
法律分析: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3萬元。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76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64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4.4萬元。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64萬元。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72萬元。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16萬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⑽ 國家徵用工業用地賠償標准
工業用地徵收補償標準是,工業用地必須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其出讓底價和成交價格均不得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最低價標准。工業項目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