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城工業園的介紹
開城工業園區,位於朝鮮平壤南約170公里,在開城以南8公里,距離南北軍事分界線僅1公里。開城是600年前高麗王國的都城,歷史上盛產人參。韓國現代集團(Hyundai Group)創始人鄭周永(Chung Ju Yung)於1999年跟朝鮮方面簽署協議,在距朝韓邊境僅幾公里的朝鮮境內興建了這座佔地6,400公頃的工業園。韓國和朝鮮2003年開始合作建設開城工業園,由朝鮮管轄,其主旨是吸引韓國企業投資。開城工業園區的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仁川機場和仁川港很近,3小時內可抵達東京、台北等地。2005年,工業園開始正式運營,2013年4月曾一度關閉,2013年9月16日,開城工業園區重新啟動試運行,30日,開城工業園韓朝共同委員會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 南韓村鎮工業區是在南韓村鎮嗎
南韓村鎮工業區是在南韓村鎮轄區。
3. 韓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建立了哪兩個出口加工區
馬山出口加工區
總面積79萬平方米,是韓國國家級工業區。在成立之初,出口加工區就致力於為外國企業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向入駐園區的外企提供稅務減免、低廉租金、設施支援等各種優惠政策
4. 韓國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哪三個地區
工業首先向原有京(漢城)仁(仁川)工業區集中,並沿著京釜高速公路和鐵路向東南沿海延伸,形成韓國工業的南北兩極。①京仁工業區:指京仁及周圍地區,輕重工業發達,是最重要的工業區。②東南沿海工業區:以釜山為中心,北起迎日灣、南達光陽灣,呈沿岸帶狀分布,是第二大工業區。重工業發達。釜山是最大港口和重要工業中心。新建工業城:浦項(鋼鐵)、蔚山(石化、造船、汽車)、昌原(機械)、巨濟和忠武(造船)、麗水(煉油,石化),馬山(機械、紡織)和里里(紡織)是自由出口貿易區。內陸有大田(紡織、機械)、大邱(紡織)、龜尾(電子)等工業城。目前區域開發重點已轉向西海岸
5. 韓國工業和分布
工業首先向原有京(漢城)仁(仁川)工業區集中,並沿著京釜高速公路和鐵路向東南沿海延伸,形成韓國工業的南北兩極。①京仁工業區:指京仁及周圍地區,輕重工業發達,是最重要的工業區。②東南沿海工業區:以釜山為中心,北起迎日灣、南達光陽灣,呈沿岸帶狀分布,是第二大工業區。重工業發達。釜山是最大港口和重要工業中心。新建工業城:浦項(鋼鐵)、蔚山(石化、造船、汽車)、昌原(機械)、巨濟和忠武(造船)、麗水(煉油,石化),馬山(機械、紡織)和里里(紡織)是自由出口貿易區。內陸有大田(紡織、機械)、大邱(紡織)、龜尾(電子)等工業城。目前區域開發重點已轉向西海岸,韓國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6. 開城工業園的歷史背景
開城是600年前高麗王國都城,盛產人參。開城工業園區的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仁川機場和仁川港很近,3小時內可抵達東京、台北。
2000年6月15日,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訪問平壤,同當時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舉行了首次南北首腦會晤,並簽訂了歷史性的《南北共同宣言》,也就是「6·15共同宣言」,象徵著南北統一的美好願望。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
韓國現代集團(Hyundai Group)創始人鄭周永(Chung Ju Yung)在1999年跟朝鮮方面簽署協議,在距朝韓邊境僅幾公里的朝鮮境內興建了這座佔地6400公頃的工業園。
2004年4月8日,韓國統一部長丁世鉉表示,韓國已耗資1600萬美元,租用348公頃土地,開發位於朝韓邊境的開城工業園區。韓國現代集團和韓國政府所屬的韓國土地開發公司將合作開發開城工業區。
2004年6月,第一批5至10家韓國公司進駐開城工業區。
7. 中國、韓國和日本最大的工業基地分別在哪
中國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還有東北重工業基地,不過已經有些舊化了;韓國的應該分布在漢江流域,也就是首都首爾附近,那裡居住和工作的人佔到韓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日本則分布在所謂的「三灣一海」周圍,分別是京濱,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和瀨戶內海
8. 韓國有哪些工業城市
工業首先向原有京(漢城)仁(仁川)工業區集中,並沿著京釜高速公路和鐵路向東南沿海延伸,形成韓國工業的南北兩極。①京仁工業區:指京仁及周圍地區,輕重工業發達,是最重要的工業區。②東南沿海工業區:以釜山為中心,北起迎日灣、南達光陽灣,呈沿岸帶狀分布,是第二大工業區。重工業發達。釜山是最大港口和重要工業中心。新建工業城:浦項(鋼鐵)、蔚山(石化、造船、汽車)、昌原(機械)、巨濟和忠武(造船)、麗水(煉油,石化),馬山(機械、紡織)和里里(紡織)是自由出口貿易區。內陸有大田(紡織、機械)、大邱(紡織)、龜尾(電子)等工業城。目前區域開發重點已轉向西海岸,韓國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9. 韓國和朝鮮的工業區叫什麼名字
滿意答案
開城工業園區位於平壤南約170公里,在開城以南8公里,距離南北軍事分界線僅1公里。開城是600年前高麗王國的都城,歷史上盛產人參。
開城工業園是韓國金大中總統與朝鮮金正日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簽署「6·15共同宣言」的產物,象徵著南北統一的美好願望。
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建設南北經濟統一的實驗平台。工業園區的總面積為65.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為2.2億美元,遠景規劃容納2000家企業,計劃分三期開發。第一期開發面積約為3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2年至2007年,主要吸引韓國的中小企業,以生產服裝、鞋類、化妝品等為主。二期工程開發面積為8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6年至2009年,其中工業園區為490萬平方米。二期工業園區為技術集約型,主要生產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三期工程開發面積為1815萬平方米,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工業園區將發展成為以信息通信等尖端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園區。將配套建設商業區、生活區、旅遊區、物流中心,甚至還要建設3個高爾夫球場和4個主題公園,最終使整個開城地區成為一個地區經濟中心。到那時,進駐的企業將達到兩千多家潮方工人將達到17萬名,年產值將達到兩百億美元從而為北南共同發展和民族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韓國總統李明博上台後,轉而奉行強硬半島政策,引起朝鮮強烈不滿。2008年10月朝鮮警告全面終止朝韓關系後,11月軍方調查團進入開城,使得企業正常經營面臨巨大困難。開城工業園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2009年4月,朝韓就開城工業園問題進行接觸對話,朝方提出提高園區公人工資,提前支付土地租金,等要求,朝方並宣稱通過開城工業園項目反而蒙受了損失,表達希望解救開城工業區的困難局面。
近4萬名朝方工人工作在開城,大多數為女工,據朝鮮官員稱,這些工人自主決定領取現金工資或實物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