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陝西蘇區的一個工業中心
吳起縣是陝西蘇區的一個工業中心。吳起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位於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邊靖邊縣,西南毗鄰甘肅華池縣。其中石油工業是吳起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道路建設和養護工作獲得兩個全市第一。
地貌屬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海拔在1233—1809米之間。境內有無定河與北洛河兩大流域,地形主體結構可概括為「八川二澗兩大山區」。
② 陝北蘇區的工業中心在哪裡
陝北蘇區的工業中心是現在的吳起縣!
吳起鎮是陝西蘇區的一個「工業中心」,它之所以突出,讀者不久就會知道,並不是由於在工藝學方面有什麼成就使底特律或曼徹斯特不能等閑視yy6080白屏之,而是因為居然有它的存在。因為在它方圓數百英里之內都是半牧區,人民住在窯洞里,完全同幾千年以前他們的祖先一模一樣,許多農民仍留著辮子,盤在頭上,馬、驢、駱駝是最新式的交通工具。這里用菜油點燈,蠟燭是奢侈品,電燈聞所未聞,外國人象愛斯基摩人在非洲一樣罕見。yy6080白屏在這個中世紀的世界裡,突然看到了蘇區的工廠,看到了機器在運轉,看到了一批工人在忙碌地生產紅色中國的商品和農具,確實使人感到意想不到。我知道在江西的時候,盡管由於缺乏海港和敵人封鎖造成的障礙,切斷了共產黨同現代化大工業基地的聯系,他們還是建立了好些繁榮的工業。例如,他們所經營的鎢礦是中國最豐富的,每年生產一百多萬磅這種珍貴的礦物,秘密地賣給陳濟棠將軍在廣東的鎢壟斷企業。在吉安的中央蘇區印刷廠有八百名工人,印刷許多書籍、雜志,還有一家「全國性」報紙——《紅色中華》。在江西還有紡紗廠、織布廠、機器車間。這些小型工業生產足夠的工業製成品可供簡單的需要。共產黨自稱一九三三年「對外出口貿易」超過一千二百萬元,yy6080白屏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南方敢於冒險的商人進行的,他們闖破國民黨封鎖大獲其利。但是大部分製造業是手工藝和家庭工業,產品通過生產合作社出售。
③ 江西蘇區工業和西北蘇區工業發展的特色
摘要 你好,蘇區指的是江西贛南蘇區。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中國第一個蘇區誕生於1927年11月。南昌起義失敗後,彭湃分別在廣東的陸豐縣、海豐縣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④ 蘇州工業區在哪裡…
1.
億迪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金山路3號 2.
金楓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玉山西路58號 3.
木建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孫庄路17號 4.
吳中富民工業區
蘇旺路318 5.
金月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南湖路125號 6.
藝迪工業區運河路3號 7.
何山工業區
金山路108號 8.
新華民營工業區
蘇州市金山路附近 9.
蘇州新區金庄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何山路352號10.
板陽民營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揚清路39號 11.
路橋村綜合工業區
金山路12.
蘇州工業區跨春工業坊
蘇州市春輝路附近 13.
蘇州工業園區民營工業區...三星路金雞湖畔 14.
金楓南路天靈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金楓南路218號 15.
木瀆金橋珠江路工業區
江蘇省蘇州市珠江中路159 16.
天靈大富閣民營工業區蘇州市靈天路附近
⑤ 贛南蘇區是什麼地方
贛南蘇區范圍是在贛南、閩西、粵北。中央蘇區,位於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贛西、贛南特委的領導下,賴經邦、李文林、古柏等領導贛西南地區武裝起義,開創了東固、橋頭等革命根據地。
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鄧子恢、朱積壘、張鼎丞等領導閩西地區武裝起義,創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據地和地方工農武裝。贛南、閩西的這些小塊紅色割據區域,奠定了中央蘇區的基礎。
後世紀念
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位於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鎮八一路雙清橋巷。由革命舊址和歷史陳列廳兩部分組成。舊址有180多處,在葉坪有臨時中央政府及所屬部委和中央局舊址,在沙洲壩有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毛澤東參加挖掘的水井。
歷史陳列廳建於1979年,展出文物50多件,輔以大量照片等資料,系統地介紹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鞏固、發展等全過程,再現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期間戰斗、工作和生活的風貌 。
⑥ 蘇州工業園區在哪裡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區東部,東接崑山市,南連吳中區,西靠姑蘇區,北隔陽澄湖與常熟相望;行政區劃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
⑦ 蘇州工業園區在哪裡
查得目前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東邊,轄婁葑、斜塘、唯亭、勝浦街道及湖西、湖東、東沙湖、月亮灣社工委。
⑧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是什麼其中的支柱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主要內容:去前線的路上本篇記述了斯諾去甘肅邊境和前線時的所見所聞,一開始文章記述了與農民的談話,探訪蘇區工業,以及他對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接下來,斯諾記述了很多關於蘇區工業的內容,包括蘇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包括手工業、油井等等。
最後,文章描寫了普通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籃球賽、免費醫療、社會保險、讀書寫字、唱歌等等,並將其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對比。最後總結為一句話:他們即使缺乏社會主義工業的物,卻有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8)蘇區工業在哪裡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⑨ 紅星照耀中國中西北蘇區採用了哪三種經濟模式
經濟模式:
1、農業經濟:靠合作社 傅承認合作社沒有紅色的碗,但是說,他們有不少糧食、布匹、煤油、蠟燭、針、火柴、鹽
2、工業經濟:蘇區工業是手工業,有保安和河連灣(甘肅)的織布廠、被服廠、製鞋廠、造紙廠,定邊(在長城上)的制毯廠,永平的煤礦,所產的煤是中國最便宜的,還有其他幾縣的毛紡廠和紡紗廠——所有這些工廠都計劃生產足夠的商品供紅色 陝西和甘肅的四百家合作社銷售。
3、貿易經濟:國營企業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寧夏邊境長城上的鹽池的制鹽工業和永平、延長的油井,那裡生產汽油、煤油、凡士林、蠟、蠟燭和其他副產品。鹽池的鹽是中國最好的,所產的鹽色白如晶,產量很大。
拓展資料
《紅星照耀中國》電影劇組創作靈感及素材就取自同名報告文學——美國記者斯諾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影片主要講述的是1936年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冒險來到中國紅色革命區域的的親歷見聞,在采訪和見證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導人,以及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的風采之後,斯諾以飽含激情的生動文筆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該書出版後轟動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時艱苦抗戰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
《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於1937年10月在倫敦首次出版,於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1] 作品真實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了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