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的微生態制劑最好
哪的微生態制劑最好|哪的微生態制劑好|微生態制劑哪的最好
微生態制劑(Probioties),也叫活菌制劑(Bigone)或生菌劑,是指運用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無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長物質,經特殊工藝製成的制劑。目前微生態制劑己被應用於飼料、農業、醫葯保健和食品等各領域中。在飼料工業中廣泛應用的有植物乳桿菌、枯草芽抱桿菌等,在食品中廣泛應用的有乳酸菌、雙歧桿菌、腸球菌和酵母菌等。近幾年來,家禽家畜養殖業中微生態制劑已經在逐步地取代傳統的添加劑。在未來,微生態制劑作為遵循生態環境自然循環法則的無公害制劑,將是添加劑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微生態制劑的好壞在於:不同菌株在宿主腸道內的分布和存活狀態存在較大區別,宿主性較差的菌株在宿主動物的腸道內停留時間短、定殖能力差,尤其是所應用的芽孢菌株,在不同動物腸道內的萌發率、分布部位和停留時間更是存在著較大的區別。
濰坊一家做的不錯,你可以參考下。
2. 國內哪個城市或地區的醫葯工業(制葯)比較發達
以下為2009年醫葯工業前100排名,可以此為依據分析地區的醫葯工業情況
排名企業名稱
1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揚子江葯業集團上海海尼葯業有限公司)
2哈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哈葯集團三精製葯有限公司)
3修正葯業集團
4石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石葯集團中諾葯業(石家莊)有限公司,石家莊制葯集團歐意葯業有限公司,石葯銀湖制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士力帝益葯業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現代中葯資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7華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華北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制葯集團制劑有限公司)
8東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葯廠有限公司 ,太極集團綿陽制葯有限公司,西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葯廠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中葯二廠,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浙江東方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四川天誠制葯有限公司)
10北京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萬輝雙鶴葯業有限公司,西安京西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山西晉新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北京雙鶴現代醫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11華潤三九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葯業有限公司)
12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
13齊魯制葯有限公司(包括:齊魯制葯(海南)有限公司,齊魯天和惠世制葯有限公司,齊魯安替制葯有限公司)
14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葯廠,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維生素廠)
15珠海聯邦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倫制葯有限公司,江西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倫葯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葯業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葯有限公司,遼寧民康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葯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葯品包裝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用包裝有限公司,吉林科倫康乃爾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壽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上海朝暉葯業有限公司,重慶凱林制葯有限公司,桂林南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
19瑞陽制葯有限公司
20輔仁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開封(制葯)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輔仁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葯有限公司)
21山東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魯南貝特製葯有限公司,山東新時代葯業有限公司,魯南厚普制葯有限公司)
25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27麗珠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麗珠集團麗珠制葯廠,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珠合成制葯有限公司,上海麗珠制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利民制葯廠,麗珠集團新北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達葯業有限公司)
28山東新華醫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9杭州默沙東制葯有限公司
30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32華潤東阿阿膠有限公司
33浙江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南京先聲東元制葯有限公司,南京東捷葯業有限公司,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壽光富康制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葯(包括: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
38山東魯抗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
39江中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蘇濟川制葯有限公司
41山東羅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蘇康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星葯業有限責任公司,連雲港康貝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和興堂中葯材飲片加工廠)
43秦皇島驪驊澱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天心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明興制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光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百特僑光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45山東淄博山川醫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莊以嶺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羅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奧集團
50安徽豐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葯業有限公司
52山東綠葉制葯有限公司
53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漢人福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貝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東仙河葯業有限公司
57山東魯抗辰欣葯業有限公司
58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蘇奧賽康葯業有限公司
61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62天聖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龍江省珍寶島制葯有限公司
64江蘇蘇中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華蘭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華東制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達葯業有限公司
69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葯業有限公司)
70悅康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團桂林三金生物葯業有限責任公司,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72寧夏啟元葯業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亞葯業有限公司
75江蘇恩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龍江葵花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魯安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78菏澤睿鷹制葯集團有限公司
79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葯有限公司
80貴州益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灕江制葯有限公司,海南長安國際制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葯有限公司
82迪沙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3江蘇聯環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4江蘇亞邦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蘇亞邦愛普森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強生葯業有限公司)
85橫店集團康裕葯業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寶葯業有限公司
87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
88山東天力葯業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鋒葯業有限公司
94咸陽步長制葯有限公司
95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6遼寧諾康生物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葯有限公司
99山東新華醫械集團
100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為行業發展趨勢:
最近一年,國內醫葯行業頻現巨頭整合,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葯集團」)與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集團」)的醫葯板塊率先實現合並成立新上葯;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國葯集團」)繼去年合並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生集團」)之後於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組了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醫工院」)成立新國葯;就在這之前的10天,華潤集團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正式將北葯囊入懷中,成立新華潤。至此,隨著國內醫葯三大巨頭的兼並重組完成,2009年以來醫葯行業的並購交易金額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峰,醫葯市場的競爭格局明顯發生了改變,中國醫葯行業正式步入三國時代。新國葯、新華潤、新上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後的行業大佬們浮出水面,近期國家要求的在國內形成幾個醫葯領袖集團的設想已初步實現。
新國葯
中國醫葯行業內當仁不讓的老大仍是新國葯集團。4月12日,醫工院整體並入國葯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27戶調整為126戶。醫工院整體並入對國葯意思重大。雖然國葯集團作為國內醫葯行業的絕對龍頭,但在其利潤構成中,80%來自於國葯控股代表的醫葯企業,即便重組的中生集團生物製品有持續高利潤貢獻,也始終難掩國葯在醫葯工業上的明顯短板。更迫切的問題在於,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葯穩踞華東,央企另一巨頭華潤集團一直從未停止收購的野心和腳步,在新醫改基層下沉的推動下,各地區域龍頭也並不甘示弱,紛紛結盟對抗。「內憂外患」之下,醫工院之於國葯,已經是必須拿下的一張王牌。
在中國醫葯研究領域,醫工院一直是一個驕傲的存在——作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醫葯行業科研院所,醫工院曾先後隸屬於中央企業工委、國務院國資委。滬深股市醫葯板塊中有30餘家上市公司以其輸出的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產品,2010年目標營收15億元,主業是創新葯物的研發、葯品生產、銷售,研發力量全國首屈一指。盡管其年營業收入不足10億元,但它強大的科研力量,成為國葯集團的產業發動機和裂變器。醫工院下屬的兩家工業企業,現代制葯和上海現代葯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業績均很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甚至很難估價。
4月22日,中國醫葯集團與山西威奇達葯業(以下簡稱「威奇達」)在山西大同簽署協議,國葯集團正式開始對威奇達的重組工作。國葯集團承諾將通過股權收購和增資擴股的方式,對威奇達實現控股。這是國葯集團在醫葯工業領域展開自主並購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國葯實業化進程,同時並購威奇達之後,國葯肯定會在山西打開一個突破口,將其他業務引入這一區域。威奇達是國內醫用中間體7-ACA的主要生產商,該中間體的直接下游產品就是頭孢曲松鈉。中國是抗感染葯品使用大國,全國抗感染類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長,2009年全國抗感染類葯品的市場規模已超過400億元。頭孢曲松鈉一直是抗生素中銷售金額排名首位的葯物。2008年,中國葯學會曾對全國22家醫院進行統計,頭孢曲松鈉用葯金額達到2.6978億元,遠超其他葯品。石葯集團和福州抗生素集團是7-ACA的生產大戶,年產能為1600噸左右。威奇達列第三位,約1000噸,健康元等企業年產能都在800噸以下。在重組協議中,國葯集團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威奇達的產能,實現1200噸7-ACA和300噸克拉維酸的生產規模。並計劃到2015年,實現威奇達的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
作為國資委整合醫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醫工院與威奇達之前,國葯集團已經於2009年9月16日將中生集團收入囊中。中生集團攜獨家壟斷的疫苗業務和血液製品業務,化入國葯集團龐大金剛之身,對國葯具有絕對重要意思。中生集團彌補了國葯集團欠缺的血液和疫苗業務。此舉在醫改近萬億大工程之中,與國資委將國葯集團打造成貿科工一體化運營的大型醫葯集團的長期戰略不謀而合。中生集團成為國葯集團的第八個業務板塊——此前中生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疫苗和血製品生產供應商,主要從事疫苗、血液製品、診斷試劑三類生物制劑的製造銷售,中國90%的計劃疫苗出自中生集團,其2008年收入49億元。
目前,按照國葯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設想,2010年底前國葯集團銷售排名要擠進前40,進入中央提出的「30~50傢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中的前30位。2009年,國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50億元、實現利潤36.3億元,位列醫葯行業國內第一,在129家央企中,兩項指標分別排名第50位和38位。今明兩年,國葯對銷售收入的目標分別設定為800億和1000億元。國葯集團遠期目標是在2015年進入世界500強。而根據國葯集團的預測,屆時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就銷售收入而言大約是1600億元左右。
新華潤
華潤醫葯集團是國資委「打造央企醫葯平台」的另一手牌。華潤在重組央企華源集團、三九集團醫葯資源的基礎上,成長為大型葯品製造和分銷企業。華潤醫葯年營業額逾270億元,旗下擁有北京醫葯、三九醫葯、華潤東阿阿膠等知名醫葯企業,直接或間接控股三九醫葯、東阿阿膠、雙鶴葯業、萬東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醫葯產業與消費品、電力、地產並列為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華潤已經在醫葯板塊占據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場,區域布局相對成型。在醫改去年出台的葯物基本目錄利好下,在OTC和中葯制葯方面具有品牌優勢的三九醫葯,無疑又給華潤注入了新的活力。華潤和北葯已於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增持北葯股份可能鎖定在5%~10%之間。戰略協議的簽署,使華潤集團成功完成排名三進二的轉變。
此次華潤重組北葯意義重大。2006年12月,華潤20億元現金收購華源持有的北葯50%股份,成為北葯集團第一大股東後,華潤其實一直未介入北葯集團的經營管理,幾年來其進一步增持的願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確表態。同時,隨著國葯集團重組中生集團、醫工院宣布完成,華潤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葯,將被對手甩開。同時,國資委重新確定國葯集團為央企醫葯平台,華潤很有壓力,希望通過這次整合,旗下的華潤醫葯集團的醫葯資產與北葯集團合並,而華潤將很可能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華潤新醫葯集團的平台,重新獲得在央企醫葯界中的地位。重組北葯後,華潤控制的醫葯資產將包括北葯、華潤三九、東阿阿膠,涵蓋中葯、保健品、醫葯流通與醫療器械領域。不僅可以使華潤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一個全新的華潤醫葯集團平台,還可以形成「上有北葯」、「下有三九」的醫葯格局,整體規模也超越新上葯而位居國內第二位。北葯2009年銷售收入269億元,在中國醫葯企業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葯,則華潤醫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億元,超過新上葯,在規模上排名國內第二位。
新上葯
新上葯集團雖然已經跌至行業第三,但謀求整合壯大實力的動作很早就開始了。2009年10月,上葯集團旗下上海醫葯通過吸收合並、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對上實集團和上葯集團的醫葯資產進行整合,一個新上葯浮出水面,成為上海國資旗下的醫葯產業資源整合平台。2010年伊始,新上葯又一口氣收購四家外地醫葯企業,與廣州中山醫葯有限公司、山東商聯生化葯業有限公司和常州亞邦葯業3家公司簽訂收購框架協議。
2009年,新上葯總資產從80億元躍升到223億元,銷售收入從230億元躍升到300億元,實現凈利潤8.8億元,成為當時僅次於國葯集團的國內第二大醫葯集團,而如今則已經被華潤甩在身後。雖然不屬於央企序列,但重組後的新上葯集團的醫葯商業銷售規模已穩居華東地區第一。上葯方面的規劃是,2012年收入達500億元,2013年過億的品種超過35個,2015年收入達到800億元
3. 丹麥有什麼優勢工業
丹麥的加工業,特別是其養豬和豬肉加工產業在全球享有盛譽。
丹麥的大約5000個農場每年養殖出約2800萬頭豬。其90%的豬肉產品用於出口,占該國農產品出口的一半,以及總出口的5%。
近年來,隨著全球有機農業的升溫,丹麥大力發展有機豬養殖,在該領域的表現可謂獨樹一幟。丹麥農業及食品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丹麥獲得有機生產認證的農場占所有農場的7%。
該國2017年養殖的有機豬占總數量的1%,約為17.5萬頭。為了大力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實現至2020年有機養殖面積和有機產品銷售額翻番的目標,丹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有機農業的補貼政策。僅在有機豬養殖領域,預計未來數年間產量將提高15%-20%。
(3)哪個國家的制劑工業最好擴展閱讀:
丹麥有機豬養殖要求
1、有機豬必須在戶外大自然中(母豬和豬仔)或有露天的豬欄中養殖(成豬);
2、每隻豬包括其戶外活動的平均空間不低於2.3平方米(相當於常規豬養殖空間的兩倍)。
3、有機母豬必須在有牧場的戶外臨時豬舍產仔,產仔後母豬與豬仔同住,直至至少七周後豬仔斷奶。
4、必須為母豬提供在戶外泥浴的條件,因為在天熱時,在泥水中打滾來降低體溫是豬的天性;
5、在豬欄中養豬時,必須給豬提供戶外跑動的空間以及大量稻草。
參考資料:中國經濟網——丹麥如何養殖有機豬
4. 哪個國家制葯技術發達
小日本最發達,我單位組織去參觀過,都他媽用機器人,全自動的,沒幾個工人.所以學制葯將來越來越沒出息,我是學葯物制劑的,很難混呀!
5. 中國制葯工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制葯業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特性,已經決定了其必須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因為制葯企業只有盡一切可能盡快在全球范圍內佔有最大的市場,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收回投入成本並開始贏利。但是,以往中國的制葯企業大多習慣於小成本、低投入,在有限的范圍內惡性競爭。可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制葯也註定要在世界舞台上表楊一番了。
走向世界適逢其時
中國化學制葯工業協會高級顧問俞視文為記者分析說,中國制葯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現在是比較好的時機。
首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全球葯品的需求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增民的趨勢。1991年全球的葯品需求是2058億美元,預計到2006 年,全球的葯品需求將達到4006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8%。
其次,當前及今後的一段時期,跨國制葯公司在全球范圍進行結構大調整,紛紛把原料葯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或是直接向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葯,這一趨勢給中國制葯業帶來了機遇。中國的制葯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擴大國產原料葯的國際市場份額,並通過提升制劑工藝水平,在國際上確立中國不涉及專利的普通葯品生產基地的地位。如果能達到這一目標,將大大提高我國在全世界制葯產業鏈上的地位。
第三,我國是化學原料葯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原料葯的生產和出口有一定的基礎。2000年出口22.5億美元,在世界化學原料葯市場上佔有較大份額,目前我國有60多種化學原料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新加坡中國醫葯保健品經銷商會的林再欽會長認為,傳統的中醫葯走向世界,現在也是不可錯失的良機。由於化學葯品導致的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而研製生化葯品成本又太大,所以,人們日益希望用天然葯物和綠色植物來治療疾病和進行保健,目前全球草葯的年銷售額已達到160億美元,並且將以10%-20%的速度遞增。從北美、西歐等國家草葯市場的興起到「世界傳統醫葯日」的確定,都表明一個有利於中葯發揚光大的全球環境正日漸形成。中國作為中草葯生產大國,目前卻僅佔世界植物葯市場份額的3%,潛在發展能力非常巨大。加入WTO後,根據自由貿易協定,WTO各成員間的關稅壁壘和人力限制將被逐步取消,中國中葯可以憑借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價格優勢進入各國市場參與公平競爭,這為中國中葯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出口現狀有喜有憂
俞觀文認為,目前我國原料葯已經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了一席之地。2002年,我國 24類原料葯(扣除葡萄糖)出口11.5萬噸,占總產量的 34.3%:出口金額165.2億元,占銷售收入的10.76%。今年上半年原料葯出口7.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53%。在我國生產的原料葯中,青黴素(包括工業鹽)和Vc,已經分別佔到世界總產量的 60%和50%,成為重要的出口產品。
此外,在一些原料葯的生產中我國已擁有比較先進的製造工藝。例如Vc,我國的兩步發酵工藝有成本、技術、環保等優勢;地塞米松由於製造工藝先進,不僅把曾經佔領國內市場的外國公司擠出中國市場,並且佔有了50% 的亞洲市場;VE解決了三甲氫醌和異植物醇的配套,年產量已達12000噸;廣濟葯業將基因工程菌技術用干VB2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一年出口600噸;我國用新工藝生產生物素,成本僅為世界先進水平的1/3;鏈黴素、VB12等產品我國也具有比較優勢。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有利於行業的發展,敦促企業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還可以通過激烈的國際競爭,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例如中國的Vc生產企業,就是通過殘酷的競爭,從20多家企業分散生產逐步集中到只有4 家技術先進的大企業生產。
俞觀文認為,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首先,我國醫葯出口的結構不合理,目前仍以中、低檔原料葯為主,制劑不足葯品出口額的 10%,出口葯品的經濟效益比較差;其次,我國葯品出口大多是企業分散經營,不是統一對外,而且出口多數是通過中間商,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比較大;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國某些品種生產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這方面,印度已經成為我國原料葯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
記者在一次中國中葯國際化發展高層論壇上獲悉,中葯的國際化發展也有一些必須逾越的障礙:一方面,我國在中葯種植、生產、有效成分測定、毒理葯效檢測、質量檢測、包裝貯存等方面尚缺乏統一的標准,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葯的出口;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對中葯知識產權的重視,中葯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致使一些有價值的古方、驗方、祖傳秘方以及蒙葯、藏葯等特殊品種長期流落民間,有的甚至被外商低價買走。同時,一些外商還利用我國在知識產權管理上的缺陷,無償侵佔中葯資源而賺取巨額利潤。目前,日、韓兩國搶佔了國際中成葯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向我國出口「洋中葯」,我國中葯進、出口已出現逆差;此外,由於傳統的中葯煎熬方法非常講究,且對中葯的療效有較大的影響,西方人很難掌握其煎熬過程和火候,這對於中葯國際化發展也極為不利。
積極應對揚長避短
俞視文認為,面對中國葯品出口中遇到的問題,應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揚長避短,促進中國制葯業的國際化進程。
首先,應調整出口葯品結構,除了傳統的產品外,要努力增加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葯出口,提高制劑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由基本原料中間體向深加工發展。在提高出口產品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要降低成本,做好售後服務,要創造知名品牌。
其次,要重視國際標准,企業不僅要通過GMP認證,還要通過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 認證。環保壁壘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壁壘,ISO1400認證證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 「綠色通行證」。
第三,在有條件的基礎上,可繞過中間商,尋找大宗出口產品的直接用戶。例如山東新華就與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建立了長期的供求關系。這樣一來,新華出口的咖啡因有了穩定的市場和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也有了質量可靠的原料供應商,對雙方都有利。以後條件成熟了,還要力爭走出去,在國外辦貿易公司,直接了解國外市場的需求,以利於擴大葯品出口。
第四,要重視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性發展戰略。「轉移生產」的品種往往數量大,需消耗較多的能源,並且有一定的污染。國內企業要通過科技革新,搞好清潔生產,盡力節約能源和資料。
第五,努力降低成本,抵消退稅率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六,要重視人才培養。擁有一批懂技術、懂貿易、懂法律、外語熟練、熟悉WTO規則和相關國家葯品和貿易規定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中國葯品出口向高水平發展的保證。
對於中葯國際化發展策略,參加中國中葯國際化發展高層論壇的專家一致認為,一方面國內的中葯企業要努力建設符合國際通行標准要求的生產基地,以保證葯品安全有效和穩定;另一方面,要注意中醫葯知識產權的保護,防止文化遺產的流失。此外,中葯企業還應大力推進中成葯劑型改革,向具有三效(速效、長效、高效)、三小(毒性小、不良反應小、用量小)、三便(貯存方便、攜帶方便、服用方便)的現代化劑型發展。
6. 世界最知名的酶制劑公司有幾家
諾維信酶制劑公司,全球最大的酶制劑公司。公司產品佔有中國50%的工業酶制劑市場。總公司位於丹麥,在天津有它的生產基地,並在全國都有分廠和合作工廠。
世界第二大酶制劑公司genencor
德國AB酶制劑公司
比利時BELDEM
7. 為什麼加拿大的人參皂苷是最好的
由於人參皂苷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很多有防癌抗癌需求的人群都會選擇服用人參皂苷產品。但是現在市場上的人參皂苷產品非常多,既有中國生產的,也有韓國、加拿大生產的,到底哪裡的人參皂苷是最好的,人參皂苷應該怎麼選呢?
從目前人參皂苷產業的發展來看,加拿大的人參皂苷是最好的。現在國內生產的人參皂苷產品主要是以人參皂苷Rh2和Rg3為主,而且都是單一成分,即只含有一種人參皂苷。而加拿大生產的人參皂苷產品,已經開始使用人參皂苷Rk2、aPPD、Rh3、aPPT等,這些人參皂苷的抗癌活性高於人參皂苷Rh2和Rg3。並且加拿大生產的人參皂苷產品大多是多組分人參皂苷產品,即產品裡麵包含多種高活性的人參皂苷,不管是從抗癌效果,還是從技術難度,都已經遠遠超出國內的人參皂苷產品。
中國是人參的故鄉,而人參皂苷是從人參中提取出來的,為什麼加拿大能夠在人參皂苷上超出中國呢?原因主要有3方面。
1、加拿大是人參皂苷優質原材料的最大產地
人參皂苷是從五加科植物中提取出來的,除了人參,西洋參也是生產人參皂苷的重要原料。而加拿大,是世界上西洋參產量最大的國家。
加拿大領土面積為998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三千萬,是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大片的土地,讓加拿大的農業非常發達。加拿大最大的西洋參產地是南安大略省,由於該地區冬夏巨大的溫差,獨特的沙質土壤,清潔的自然環境,政府對農業化學的嚴格監管,這里生產的西洋參品質出眾,口味甘甜,營養成份最高。
因此,加拿大不僅是世界上西洋參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西洋參最優質的國家。
植物葯的生產與原材料有很大的關系,高質量的西洋參,為生產優質人參皂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加拿大擁有最先進的人參皂苷制備技術
大批量工業化生產人參皂苷具有非常高的技術難度,從西洋參中提取人參皂苷,尤其是高活性的人參皂苷,一直是制約人參皂苷抗癌應用的瓶頸,加拿大擁有發達的制葯產業,加拿大制葯企業先後攻克人參皂苷工業化生產難題和多種人參皂苷復配製劑的技術難題,生產出了含有多種高活性人參皂苷的產品。而國內的人參皂苷產業還停留在人參皂苷Rh2和Rg3的單一成分階段。
3、加拿大政府對人參皂苷產品的嚴格檢測制度
加拿大政府衛生部門對葯品和保健品的質量監控是非常嚴格的。對於人參皂苷產品的檢測,加拿大有嚴格的檢測標准和程序,包括多項細菌檢測、重金屬檢測、農葯殘留檢測,總共多大70多項檢測。因此加拿大生產的人參皂苷產品,在質量上是非常可靠的。
優質的人參皂苷原材料、先進的人參皂苷制葯技術以及政府嚴格的檢測制度,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加拿大的人參皂苷產品領先於其他國家,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