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
95%的工業區都不是上規模的,比如某個村有一家或幾家中小型企業,他們都會稱為工業區,比如我有個朋友
在村裡辦了個工廠,注冊資金100萬
而村同規模的工廠大概還有4家,他們就把這撐為
某某工業區
上規模的工業區
以柳市為主,比如
東風工業區,後岩工業區等等
大概有4個較大的工業區,且都挨的很近。
規模較大的工業區
應該屬
鹽盤的經濟開發工業區
和白象的
白露嶼工業區
這個個工業區,都有過百家中型以上企業
總的來說,如果大小工業區都算上,樂清地區有超過100個工業區
虹橋的工業區
主要以
電子元氣件為主
柳市的工業區
主要以
高低壓電器為主
白象的工業區
主要以
儀器儀表標准件為主
鹽盤的工業區
主要以
醫用設備,以及配套設備為主
但總的來說
沒個工業區的分布都不同,同個工業區都有生產各類產品的
⑵ 泉州有幾個工業區具體都有什麼工廠廈門有幾個工業區具體都有什麼工廠
泉州市區及近郊:
1.泉州北峰工業區——位置在泉州豐澤區 2.泉州雲谷工業區——位置在泉州豐澤區 3.泉州成洲工業區——位置在泉州豐澤區4.泉州清蒙工業區——位置在泉州鯉城區5.泉州火炬工業區——位置在泉州鯉城區6.泉州江南工業區——位置在泉州鯉城區 7.泉州萬安塘西工業區---位置在泉州洛江區 ,主要以電子廠,輕工業,還有一些化工企
廈門工業區
1、象嶼保稅區 (湖裡) 2、火炬高新技術產業區 (湖裡)3、廈門出口加工區 (海滄) 4、集美台商投資區 (集美)5、海滄台商投資區(海滄) 6、杏林台商投資區 (杏林)7、城東工業區 (同安) 8、廈門石材工業區 (同安)9、廈門銀鷺食品工業區 (同安新圩)10、廈門機電工業區 (灌口)11、同安城南工業區(同安) 12、航空工業區 (湖裡)13、廈門市輕工食品工業區(同安) 14、巷北工業區 (同安馬巷)15前埔工業區(何厝) 主要是電子廠,食品廠,
⑶ 青田溫溪鎮意爾康鞋廠在什麼工業區
青田溫溪鎮意爾康鞋廠在僑鄉經濟開發區意爾康工業區
企業名稱:青田意爾康鞋業集團有限公司
通訊地址: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溫溪鎮僑鄉經濟開發區意爾康工業區
經營范圍:皮鞋、運動鞋、涼鞋。
經營性質:製造商 貿易商
⑷ 浙江溫州鹿城區黎明工業區有哪些廠
工業區內有一家幼兒園一家超市,一個大菜場(貴)有三四家網吧,一家醫院,二家賓館
有程宏鞋廠,宏順
鞋廠,幾家眼鏡廠,百瑞達針織,博大文具,還有幾家五金廠,工業區不大,20分鍾就可以走一圈
⑸ 閔行有哪些工業園
閔行工業園有好幾個,不知道你說的哪個哦
目前,我區工業園區的分布特點是「3+2+4」,即3個國家級園區,2個市級園區,4個區級園區。截止2004年底,9個工業園區規劃面積達5800公頃,其中實際征地面積2831公頃,已開發面積 2619公頃,累計引進內外投資800億人民幣,實現工業生產總值74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56.8%。
1、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區(包括漕河涇出口加工區)
產業定位:微電子、信息通訊、封裝軟體、新材料等四大產業。
發展趨勢:以發展微電子產業群為主。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內的英順達、英業達、英源達以及英華達科技這四家高科技企業產能規模龐大,有極強的輻射力。成為上海一座舉足輕重的微電子產業基地。2004年產出140億元。
2、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產業定位:開發區佔地350公頃,在發展中已形成三大主導產業:以軌道交通、電站設備為代表的機電產業;以血製品、常用葯物為代表的醫葯、醫療產業;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輕工產業。
產業特點:開發區項目引進的特點體現為「四高」:企業層次高——世界著名跨國公司有40餘家;投資金額高——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有52個;技術含量高——有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29家,在國內市場同類產品中市場佔有率位居前列的企業40家;出口比例高——產品出口型企業佔全部企業數的50%,出口金額占銷售收入70%的企業有近30家,2004年產值為274億元。
3、、紫竹科學園區
產業定位:紫竹科學園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研發與生產、軟體開發、光通訊、新材料及生物醫葯技術等產業。
發展趨勢:第一,以集成電路產業群為主。打造研發與設計→製造、測試→封裝的完整產業鏈,形成巨大的集成電路產業群。第二,發展軟體產業群。已有微創軟體、和勤軟體等企業,正積極引進微軟亞洲工程院等重量級項目。第三,發展納米產業群。第四,發展生物醫葯產業。已有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基因科技等企業落戶。
4、莘庄工業區
產業定位:工業區經過十年的發展,已基本形成微電子通訊、機械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等三大支柱行業。隨著工業區招商引資工作的不斷深入,莘庄工業區重點發展光顯示、微電子和航天研發裝備三大主產業。
發展趨勢:第一,重點發展光電子產業群為主。第二,發展微電子通訊產業群。第三,發展機械(交通)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群。第四,發展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產業群。 第五,推進航天研發裝備產業鏈。
5、閔北工業區
功能定位:閔北工業區作為閔行區工業集聚基地。
產業定位:電子、機械、醫葯生物、現代物流。
發展趨勢:以電子、機械製造、醫葯生物、現代物流為主,逐步形成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的產業集聚。
6、閔東工業區
功能定位:作為國家級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區的配套區與輻射區。
產業定位:高科技軟體、先進製造業和IT產業。
發展趨勢:以信息安全技術為支柱產品的維豪科技已率先落戶園區,相關關聯企業也將相繼落戶園區;國家863軟體孵化器基地落戶園區後,目前已有6家軟體研發企業落戶園區,軟體孵化器基地已初見雛形;必翔科技、斯圖爾特、愛登堡等高新技術企業先後落戶,高新技術生產製造業呈快速發展態勢;紡織、成衣製造業呈現規模生產的發展態勢,顯示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7、向陽工業區
功能定位:成為紫竹科學園區研發項目的產業點和國際保稅物流中心。
產業定位:微電子、現代通信設備業、先進製造業、保稅物流中心。
發展趨勢:以現有的 微電子、航天行業、食品加工為基礎,逐步接受紫竹園區輻射、成為其配套區以及大力發展保稅物流產業。 4
⑹ 寧波有哪些工業區,具體有哪些企業。
寧波的每個區都有工業區,比如:杭州灣產業集聚區,餘姚經濟開發區,寧波國家高新區,江北工業區,東錢湖工業園區,奉化市濱海新區等等,每個區的發展側重點各有不同,因而主要的企業類型也不一樣。具體的企業就不詳細說明。
拓展資料:
寧波工業的主要門類為石油化工、紡織、機械、冶金、電子、建材等。其中,化工、紡織服裝、機械為寧波工業的三大支柱。寧波化工主要以石油化工、化工原料、橡膠、塑料和染料的生產為主。位於鎮海區的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侖區的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榭開發區是寧波重要的化工基地。寧波紡織和服裝工業較為發達,區域集中度較高。毯類、針織、服裝輔料生產規模在中國大陸位居前列。
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地圖
⑺ 廣東東莞塘廈有幾個工業區
東莞塘廈主要有6大工業園區。
分別是:第一工業區,128工業區、宏業(138)工業區、高麗工業區、高科技工業區、科苑城信息產業園。
6個工業區詳細介紹:
1、宏業工業區,於1991年由鎮府投資動工開發,總面積193.74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5億元。1992年,宏業工業區投入使用。1992年,成功引進了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企業38家,其中有世界500強企業華強三洋馬達有限公司。
2、高麗工業區,佔地面積51.6萬平方米,1992年由鎮政府投資建成。高麗工業區是塘廈南部的工業基地,主要是電子、電腦、家用電器生產企業。1996年後,一批大型電子企業,如國巨電子(東莞)有限公司、智寶電子(東莞)有限公司、童園玩具廠(生產電子玩具)等大型企業先後落戶該工業園區。
3、科苑城信息產業園,是塘廈鎮規劃面積最大、建設檔次最高、配套設施最完善、引資功能最齊全、產業輻射功能最強、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現代化產業園區。科苑城產業園區於1996年由塘廈鎮政府投資動工興建,經過逐年建設,逐年完善,至2000年初具規模。
4、塘廈第一工業區,是最早改革開放後興建的第一個工業區,屬於最老的工業區。
5、塘廈128工業區,在廣東省改革開放之後,相應國家號召,於80年代創建的工業區。
6、高科技工業區,位於塘廈鎮四村高科技工業路,靠近大屏障國家森林公園,是最晚建設的工業區。新世紀以來,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創建智慧科技城市成為了時代必須的重任。
(7)溫溪7號工業區有哪些廠擴展閱讀:
建國初期,塘廈手工業仍佔主要地位,但其規模不大,設備簡陋,發展緩慢。1953年,工業總產值僅有3.5萬元。到1978年,塘廈公社先後建成規模較大的工廠有:塘廈石灰廠(日產石灰5噸)、塘廈糖廠(日榨量200噸)、紅磚廠(機制)、塘廈糧食加工廠、營盤水力發電站(600千瓦)、塘廈農機站(維修農機和出售農機零件);各大隊建有磚瓦廠15家,糧食加工廠16家。
全年(含各大隊)工業總產值258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塘廈外源型工業開始發展。1979年9月,港商首次在塘廈圩內解放街辦起塘廈毛織廠。
1982年4月,塘廈成立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負責外資企業引進和管理。其後各村也陸續利用「三堂」(會堂、祠堂、飯堂)做廠房,引進「三來一補」外資企業。到1985年,先後引進一批毛織廠、制衣廠、鞋廠等企業共52家,全鎮工業總產值1743萬元,比1978年258萬元增長5.7倍。
1994年5月,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改稱為塘廈鎮對外經濟辦公室。1999年,鎮工交辦公室改稱為鎮財經辦公室,統管全鎮商貿、鎮辦、村辦以及個體私營等內資企業。1999年年底,全鎮共建成高麗工業區、宏業工業區等6個鎮級工業區和28個村級工業區,總面積達2183公頃。
2004年,全鎮利用外資221宗,協議利用外資額3.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總量排全市第四位。2004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4368家,總產值218.18億元(當年價),有從業人員24.57萬人,實現利潤12.72億元。
至2005年,共引進外資企業1083家,總產值267.3億元,民營製造業總產值25億元,鎮屬工業0.7億元(當年價,統計范圍為年產值5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05年工業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83.77萬倍。
2011年,全鎮全年實現生產總值約202.54億元,比2010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19億元,比2010年增長3.2%;各項稅收35.47億元,增長15.6%;鎮級一般預算可支配收入13.43億元,增長18%;社區居民人均純收入25726元,比2010年增長15.9%;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0.5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0.97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2.1%。
園區建設_陽光塘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