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魯爾工業區的介紹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爾工業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並且它形成於19世紀中葉,是典型的傳統工業地域,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於德國中西部,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內,鄰近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工業區。
㈡ 萊茵—魯爾區的介紹
德國萊茵—魯爾區是德國和歐洲最大工業區,面積佔德國3.6%,人口佔12.6%,卻生產德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鋼鐵和35%的煉油量,並擁有歐洲聯盟15國時期煤產量的1/3、焦炭產量的1/2和鋼的1/5,電力、硫酸以及合成橡膠、軍事工業、重型機械等在德國也占重要地位。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形成於19世紀中葉,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區內煤藏豐富,水陸交通運輸便利,工廠林立,城市櫛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煤炭、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工業,電力、石油提煉、電子、軍火等工業亦占重要地位,是以採煤、鋼鐵、機器製造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是德國和西歐地區乃至世界的重要工業區。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原聯邦德國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
㈢ 魯爾工業區位於哪個國家
德國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魯爾鋼鐵工業區號稱是整個德國的「肌肉源泉」,也是歐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區。
㈣ 德國魯爾區的地理位置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 (RVR). 由城市波鴻Bochum, 波特洛普Bottrop, 多特蒙德Dortmund, 杜伊斯堡Duisburg, 埃森Essen, 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 哈根Hagen, 哈姆Hamm, 海爾納Herne, 慕爾海姆(魯爾河旁)Mülheim an der Ruhr, 奧伯豪森Oberhausen 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 烏那縣Unna, 威塞爾縣Wesel 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魯爾工業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人。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㈤ 魯爾工業區是什麼樣的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區。它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魯爾工業區不像其他工業區,它風景如畫,被人們譽為花園工業區。
㈥ 介紹一下德國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
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魯爾工業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㈦ 魯爾區在哪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魯爾區有著發展工業的優越條件。首先,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就為東西歐往來的「聖路」地帶,也是北歐通向中歐、南歐的捷徑,地處歐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中,又位於歐洲經濟最發達的「金三角」內,西距共同體成員國法、荷、比、盧的工業區很近,北距共同體成員國丹麥以及瑞典南部工業區不遠,東北、南面又鄰近本國下薩克森的經濟重心區漢諾威—沃爾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業區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萊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爾多夫為中心的工業區。便於工業區間以及與歐洲共同體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第二,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地質儲量為2190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3/4,其中經濟可采儲量約220億噸,佔全國90%。魯爾區的煤炭煤質好,煤種全,為優質硬煤田,可煉優質焦炭的肥煤占儲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為3~18%)和硫分(為0.5%~1.5%)都低,發熱量高,其中肥煤的發熱量高達8600大卡/公斤。第三,水陸交通便利。萊茵河縱貫全區南北,從萊茵河口上溯的7000噸級海輪和8000噸的頂推船隊,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從杜伊斯堡到荷蘭邊界的萊茵河段,年均運輸量達1億噸,並可通過河口的鹿特丹港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區內還有溝通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條運河網,總長達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個,河道與港口均已標准化,可通行1350噸的歐洲標准貨輪。同時,魯爾區東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經埃姆登港與海外聯系。所以,雖然魯爾區地處內陸,但由於它有著方便的水運條件,特別是萊茵河通海航運,使得它與沿海地區同樣具有廉價運費條件。鐵路運輸與河運同樣發達。區內鐵路密度非常大,營運里程達9850公里,佔全國近1/5,多東西走向,從巴黎通往北歐和東歐的鐵路,由本區穿過,哈根是德國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是區內及其它工業區聯系的紐帶,從德國西部通往柏林和荷蘭的高速公路均從區內通過。魯爾區公路汽車行駛的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一倍,達每公里55輛。第四,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以魯爾區為核心,方圓100公里內,是德國最大的消費核心,這里集中了5個50萬~100萬和24個10萬~50萬人口的城市。魯爾區生產的70%以上的煤炭和鋼鐵在此范圍內加工、消費。
㈧ 二戰初期,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歸屬德國還是法國
法國和比利時曾於1923年至1925年短期佔領魯爾區,二戰初期這里完全屬於德國。
1923年1月11日,由法國讓·德吉特將軍指揮的包括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的法比聯軍,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由開進魯爾區,對魯爾實行軍事佔領。採取這一行動的目的是:監督這一地區的廠礦企業,迫使德國支付賠款,必要時從魯爾的工業部門扣除德國應付賠款;對德國經濟施加壓力,迫使德國執行符合法國利益的政策。對於這一行動,英國政府拒絕參加,並在照會中宣稱不符合《凡爾賽和約》中條款。
德國政府宣布實行消極抵抗,命令凡佔領軍侵吞或使佔領者得益的企業,一律停工。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9月26日。這樣,所有償付賠款工作即完全中斷。
為了解決德國賠款問題,1924年8月16日,協約國在倫敦召開會議,通過協商,批准了美國銀行家道威斯所提出的賠款計劃,德國接受該計劃,法國在計劃實施一年後從魯爾撤軍。
㈨ 德國的魯爾區是什麼樣的工業區
魯爾區是位於德國西部北萊因-西發里亞邦境內的城市群,它擁有530萬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積。他是萊因-魯爾城市群的一部分,整個城市群一共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和將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
總的來說,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RVR)。由城市波鴻(Bochum),波特洛普(Bottrop),多特蒙德(Dortmund),杜伊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哈根(Hagen),哈姆(Hamm),海爾納(Herne),慕爾海姆(Mülheim),奧伯豪森(Oberhausen)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烏那縣(Unna),威塞爾縣(Wesel)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以下數據顯示了他的管轄范圍.但是,魯爾區並不是一個官方行政概念。其確切的邊界依不同解釋而不同。城市和區域屬於萊因區和威斯特法倫區。
魯爾區不是統一的自然區域,由於復雜的歷史,魯爾區的發展並不像柏林或者巴黎以核心城市為中心,經快速發展而向外圍擴大城市范圍,即與單一中心移民區不同,相反的魯爾區在19世紀德國工業化時期各城市就都已各自獨立成長。魯爾區自1980年代結束工業生產任務後,致力將工業地景改造為休閑、娛樂、展覽、教育等設施用途,復原自然環境,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獎「紅點」也於埃森的關稅同盟12號礦區園設置設計中心,2010年以主要城市埃森為主的魯爾區,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這也是首次由一處地區而非一個城市獲得本項稱號。
㈩ 德國重要的工業區
魯爾區。
魯爾區,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百分之40。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