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廣饒工業產值多少

廣饒工業產值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20 12:36:32

Ⅰ 廣饒鎮的發展簡介

強根固本求穩定。該鎮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先後開展了「雙提高」、「雙爭雙帶」、「雙向決策」等多項有針對性的活動,實現了村務的事後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後公開轉變,實現了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做到了幹部放手,群眾放心。同時該鎮狠抓農村幹部素質教育,提高幹部市場駕馭能力和依法執政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增強基層幹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為民辦實事的能力,進一步融合了干群關系,夯實了群眾基礎。並對村幹部的工資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突出對實效工資的獎罰,為幹事創業的幹部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半年來,全鎮31個村共決策重大村務70餘件,化解村級遺留問題近百件,擴大了村級民主,規范了村級事務,共舉辦培訓、會議、座談40餘次,大大提高了幹部隊伍素質,塑造了一支適應新形勢,能夠幹事業的幹部隊伍。擴展改造創新城。擴展新城建設,搞好舊村改造,廣饒鎮圍繞城市建設、鄉村道路、新村規劃、綠色村莊等建設,先後進行了生態工程、凈化美化工程和光明工程等基礎性設施建設,城市鄉村功能日趨完善。2004年投入480多萬元,對縣城內及周圍特別是濰高路兩側的不規范建築進行了拆遷,配合縣城改造,徵用、租用土地1000畝,保證了義烏商城、北水南調、淄河綠化等縣城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同時,對通往城區的各大主次幹道進行了全面的「凈化、綠化、亮化」,新增沿路綠化帶39000平方米,亮化道路2100米。自2003年以來,先後投資600餘萬元,大力實施綠化工程,植樹100餘萬株,全鎮生態效果明顯提升,2004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同時該鎮依託區位優勢,積極進行舊村改造,對濰高路、辛河路及城中路兩側的三村、四村等20多個村莊,進行了改造開發,建設了沿街商品樓20多萬平方米;九村、十六村等20多個村位於城區腹地的村莊抓住城區改造的有利時機,進行商品住宅樓開發,共建設別墅60餘套、多層戶型居民樓60棟,8萬多平方米,入住農戶843戶,實現了村莊向城區靠攏,村民向市民過渡。增二活三促發展。增強第二產業,做活第三產業,「四業」、齊進發展做活「城」字文章。工業骨幹企業建設實現新突破,華龍、馳中兩大集團及魯泰、澳亞、瑞升、聖通、亞升等五大公司的9個新上項目已紛紛建成投產,全鎮已有4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商流業紅紅火火,為了增強商品集散能力,廣饒鎮集中力量建設市場,先後建成了五金、建材、機車批發市場等大型綜合批發市場7個,各類專業市場一大批,其中僅汽車銷售公司就有3家,使這一帶成為廣饒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餐飲業不斷提升,為了提升城市消費品位,做大餐飲業,廣饒鎮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投資發展中高檔酒店,富麗華、樂安食府等一系列大型高檔次酒店先後開業,各種地方名吃紛紛落戶廣饒。城郊農業日益壯大,廣饒鎮發揮城郊優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重點建設生豬、蔬菜、花卉、水果、水產五類優質農產品基地,大力培育扶持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該鎮已建成多個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其中特菜基地1個、胡蘿卜基地1個、肉牛基地5個、生豬基地12個,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縱橫交錯的柏油公路兩側布滿「綠色車間」,特色養殖小區星羅棋布「綠色空間」,民營企業機聲轟鳴通上了「綠色通道」,廣饒鎮三大產業如不盡春潮撲面而來。和諧發展暖民心。廣饒鎮始終把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實現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實打實地辦好八件實事,著力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贏得了民心:2004年投資280餘萬元,全面完成了國家級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開發項目,新打機井85眼,埋設輸水主管道22.6公里,新建維修生產橋83座,建成綠色蔬菜示範基地10000畝;投資210餘萬元對部分學校的基礎設施進行了修繕並建立了「扶貧教育基金會」,已籌資16餘萬元幫助50餘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政府加大投入,使全鎮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6.8%;投資290餘萬元加大了城區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同時,對全鎮26個村的中心大街及主要生產交通道路進行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順民心、得民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才能凝聚和激勵群眾共同前進。這就是廣饒鎮能夠贏得群眾支持和信任的法寶,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最可寶貴的經驗。

Ⅱ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2)廣饒工業產值多少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Ⅲ 廣饒縣志的縣志說明

廣饒(樂安)縣志纂修始於明代,至民國時期共修過8部志書,其中明代3次,清代3次,民國2次。即:明成化十五年(1479)至成化十九年(1483)間,知縣沈清主編《樂安縣志》(已失傳);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縣王本固主修續修《樂安縣志》(已失傳);萬曆三十一年(1603)知縣孟楠復修《樂安縣志》。清康熙六年(1667)知縣歐陽焯《重修樂安縣志》;雍正十一年(1733)知縣李方膺主修《樂安縣志》;光緒初年優貢宋蘭芳主修《樂安縣志》(已失傳);光緒十年(1884)景可輔、曲龍章、王永貞主修《樂安縣志》(已失傳) 。民國7年(1918)知事李傳煦、李同善主編重修《樂安縣志》;民國24年(1935)王寅山主編的第一部《續修廣饒縣志》。
新編《廣饒縣志》 於1982年著手編寫,搜集文獻資料1800萬字,口碑資料100餘萬字及大量的實物、照片等資料。1995年出版。志書上限原則上至1840年,部分內容適當上溯;下限迄於1985年。全書除序、概述、大事記、附錄、編後記外,共設36編,依次為:建置區劃、自然環境、人口、農業、漁業、水利、鹽業、鄉鎮企業多種經營、工業、交通、郵電、電業、商業、糧油、工商·物價·計量、財政·稅務、金融、科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人民生活、政黨、群眾團體、政權、軍事、公安·司法、民政、勞動人事、文化、文物古跡、教育、衛生、體育、方言、風俗·宗教、人物、雜志。
廣饒縣地處魯北平原,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的南部。東臨壽光市,南接青州市和臨淄區,西抵博興縣,北連東營區。廣饒縣秦代屬齊郡,西漢始有廣饒之名。隋代改稱千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改千乘為樂安,屬益都府,歷元、明、清至民國初年,縣名及境域均無變更。1913年樂安縣屬膠東道。1914年復稱廣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於1983年8月30日劃歸東營市。1985年,全縣轄3鎮15鄉、551個行政村,總面積1137.54平方千米。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型氣候特徵,四季分明。 人口44.25萬人。
廣饒縣地勢平緩,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海濱廣斥,饒有魚鹽」的美稱。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鹵水、煤,初步探明的油氣資源總分布面積51萬平方千米,石油儲量為6628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57億立方米,此外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廣饒縣有11.86千米的海岸線和3萬公頃的灘塗,貝類資源豐富,水產資源種類繁多,魚類有20餘種。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等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萊種類有40餘種。各種樹木93種,主要有楊、柳、槐、桐等,經濟樹有蘋果、棗、桃、杏、葡萄、山楂、梨等28種。水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葦、蒲、藕等。 廣饒為農業大縣,以糧棉為主。1978年以後,農業生產得到了持續、穩定的發展。1985年, 全縣農機總動力168340千瓦,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87萬公頃,旱澇保收田27.1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195800噸,棉花總產14890噸。198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29577萬元。 廣饒工業經濟整體較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業生產有所發展。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9721萬元。第三產業的興旺,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帶來了市場的繁榮。
1985年, 全縣社會商品零售額16465萬元。外貿出口商品不斷增加,1985年,出口商品有48種,出口總值為616.3603萬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1985年,全縣職工人均工資976元; 全縣農民人均佔有糧食473千克;人均收入達374元;城鄉儲蓄額6381萬元。 廣饒縣歷史悠久,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縣境內已經發現的古文化遺址達141處。 縣境內古跡和人文景觀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位於縣城的廣饒關帝廟大殿是山東省保存最完整,且年代最早的宋代木構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官鄉草橋村有春秋時期齊國樂安城遺址。廣饒縣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25年先後建立的中共延集、 劉集支部分別是全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現珍藏於縣博物館的《共產黨宣言》是全國最早的中文譯本,為國家一級文物。至1985年,全縣有普通中學50所, 有職業學校2所,有小學449所,幼兒園231所。縣城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廣播電視台、電影院,各鄉鎮均建有文化站;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392人,縣級學會7個,會員725人,全縣共取得科技成果69項。 廣饒夏代已有鹽業生產,漢代置鹽官。新編《廣饒縣志》特設鹽業編,重點記述鹽業機構及制鹽、存貯、運銷、緝私等。廣饒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所以本志也特設漁業編,記述水產養殖、海水捕撈、水產加工和漁政管理等。
新編《廣饒縣志》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Ⅳ 山東糖酒會為什麼放在廣饒

因為是廣饒縣承辦的。

廣饒縣情簡介

廣饒縣位於黃河三角洲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地處山東半島城市群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位置。全縣轄12個鄉鎮、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49萬,面積1138平方公里,海岸線11.8公里。廣饒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孫武出生地、呂劇發祥地、齊筆原產地,孕育了兵聖孫武、漢相倪寬、西漢經學創始人歐陽生等一批歷史名人,孫武文化、古齊文化、呂劇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文化古跡和人文景觀眾多,至今已有5800多年歷史的傅家、五村遺址是大汶口文化魯北型的發祥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大殿是山東省保存最完整且年代最早的木構建築;春秋時期齊國樂安故城遺址柏寢台被稱為「齊魯第一台」。廣饒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流傳和保存了全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中共延集、劉集支部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農村黨支部之一。
近年來,在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對接黃河三角洲開發戰略,確立了「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的發展定位和「五年跨入全國50強」的奮斗目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構築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三次產業」聯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22億元,增長19.2%;地方財政收入14.4億元,增長39.6%;農民人均純收入6985元,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0元,增長17.9%。綜合實力在全省30強和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的位次穩步前移,連續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入闈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並先後榮獲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科技進步優秀示範縣,「平安山東」建設模範縣、省級園林城市、全省對外開放先進縣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2009年第一季度,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3.53億元,同比增長13.7%;1-5月份,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4億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3765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2元,增長14.5%。
一、深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核心戰略,以增加投入帶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為主線,著力提升二產、優化一產、壯大三產,構築起了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結構合理的縣域經濟產業體系,經濟運行質量、速度、效益同步提高。一是強化主導,扶優促強,工業經濟總量持續膨脹。堅持圍繞主導產業持續上項目,培植壯大了造紙、橡膠輪胎、化工、紡織印染、機電、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主導優勢產業,形成了年加工機制紙200萬噸、原油850萬噸、子午胎2780萬套、剎車片3200萬套、紡織110萬紗錠的能力。新聞紙年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子午胎生產能力接近國內份額的20%,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摩擦材料研發製造基地和中國橡膠輪胎出口基地。2008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堅持把抓項目、抓投入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共實施投資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64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7.9億元,帶動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18億元,同比增長21.5%。加大對骨幹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強企名企。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29個,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0家,擁有上市企業3家,3家企業入闈中國企業500強,5家企業入闈中國最大1000家企業集團,6家企業進入中國製造業500強。二是以工帶農,工農聯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以工業化成果反哺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9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4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06家,全縣直接為企業配套生產的農民達到10萬人,人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同時,扎實推進「三網」綠化工程,植樹造林1108萬株,全縣林木覆蓋率比「三網」工程實施前提高了4.5個百分點。三是立足長遠,培植優勢,推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建設大市場,發展大物流,構建起二三產業協調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大力實施「商貿興縣」戰略,相繼建設了廣饒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機車市場等八大市場,在新區與舊城之間規劃建設了中心商務區,全縣市場建設面積達到169萬平方米。同時,依託工業優勢,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規劃建設了廣饒物流園區1個物流樞紐、天源物流和金豐物流2個棉花物流基地,培植壯大了華泰國際物流等4個重點物流企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經濟,打造旅遊載體,規劃建設了孫子文化旅遊區,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廣饒•孫子國際文化節,帶動了人流物流,提升了文化軟實力。2008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億元,增長24.1%;實現進出口總額17.8億美元,增長39.1%,其中實現出口總額9.2億美元,增長36.8%,實際利用外資2932萬美元,增長18.1%。2009年1-5月份,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億元,增長19.1%;實現進出口總額5.2億美元,其中實現出口總額3.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3.8萬美元。
二、分類培育典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分類指導,實施分層創建,突出抓了「四個一批」,即:依託城鎮聚集一批,對園區村、城郊村和城中村,直接納入城鎮建設管理,逐步社區化、現代化;依託企業帶動一批,引導企業有序兼並村莊,實現「村企合一」、「村市合一」;依託重點村轉化一批,限制空心村、弱小村無序發展,加速農民向重點村轉移;依託創建活動提升一批,結合小康文明村創建活動,推動農村環境面貌、基礎配套水平和群眾生活質量同步提高。去年又以我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為契機,對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統籌運作,整合文化、衛生、社會保障、「兩進」工程等各方面資源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創建新農村示範區4個、示範村35個、示範社區15個、市級小康文明村30個,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整體上水平。
三、提升基礎環境承載力,建設現代宜居城市。牢固樹立「抓城建就是抓經濟、抓發展」的思想,突破「縣城」的概念和定位,加快城市規劃、建設、改造與提升,構築了「一軸兩片四組團」的城市發展大框架。著眼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編制完成了城鄉一體化規劃、城市風貌規劃等規劃,縣城規劃面積達到25.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到達到17.5平方公里。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生態縣和全國衛生縣城等創城活動為抓手,以創促建,全面實施了概算總投資超過22億元的7大類45個具體城建項目,基礎環境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堅持依法行政、陽光操作、和諧拆遷,積極穩妥地推進了濰高路、河辛路兩側拆遷改造、樂安大街兩側改造整治、縣屬工業企業「退二進三」等環境整治工程,共完成拆遷20萬平方米,建築物立面改造15萬平方米。重點實施了體育館和綜合館、樂安公園等一批開發建設工程,樂民小區二期、經濟適用房一期等一批住宅開發工程,新增房屋建築面積23.6萬平方米,推動了新老城區有機融合。實施了園林綠化提升工程,新增綠地75萬平方米,城市功能與形象、品位全面提升。我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被推薦為「全國文明縣城」,成功創建為全省第二個國家衛生縣城,在全省率先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考核驗收。
四、高度關注民生,「和諧廣饒」建設扎實推進。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社會事業發展,更加關注民生,更加關注區域統籌發展,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大力推進財政資金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在全省縣級率先實現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率先實行鄉鎮教師工資縣級統籌,落實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對鄉鎮衛生院上劃縣級管理。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全縣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6%;按每年200萬元的標准設立了縣級大病補償專項資金,城鄉群眾的基本生活和身體健康得到了更好保障。去年從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出發,先後完成總投資近4億元的12件便民實事,使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加強了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農村安居房120套、經濟適用房1750套,建立並推行了廉租房制度,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重點領域和企業監管,依法取締污染嚴重的土小企業,完成了9個重點環保治污項目建設,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高度關注社情民意,拓寬表達渠道,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深入推進平安廣饒建設,大力開展以確保奧運安全穩定為重點的「百日行動」和交通秩序、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今年5月份,廣饒縣被首批命名表彰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五、著力鞏固執政基礎,新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全面加強。以加強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全縣上下大力弘揚「一個導向」、「五種風尚」。即進一步明確幹事創業的幹部隊伍導向,大力倡樹用心幹事、用力幹事、立說立行、團結幹事、廉潔從政「五種風尚」,充分調動了全縣上下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爭當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排頭兵」活動,引導全縣上下在「領導幹部必須出政績」、「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職,爭不到第一就是落後」上統一思想、深化認識。不斷深化「三級聯創」活動,積極創新基層黨建活動載體,組織開展了以「縣級領導幹部聯系重點項目、縣直部門和企業黨組織聯系村黨組織、縣直部門和鄉鎮機關黨員聯系戶,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主要內容的「三聯一促」活動,為基層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構築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築牢拒腐防變的堅強防線。研究制定了《廣饒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先後開展了「勤廉雙評」、廉政談話和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監督活動,健全完善了政府投資項目全程審計監督等三項規范性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避免了腐敗問題的發生。去年我縣被省委表彰為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
下一步工作中,將緊緊圍繞「把廣饒建設成為經濟更加繁榮、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具有持久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城市」的發展定位和「五年跨入全國50強」的奮斗目標,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解放思想為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農村改革發展,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力爭「十一五」時期,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2010年達到47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0%,2010年達到2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到2010年累計完成89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2010年達到8500元,實現富民強縣的新跨越。

Ⅳ 東營廣饒經濟條件怎麼樣啊是富還是窮啊

全國百強縣啊當然富了

經濟總量快速膨脹,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是2005年的3.2倍,按可比價格年均增長20.6%,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68位。工業集群效應凸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5年的94家發展到256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29家發展到155家,4家企業入闈中國企業500強、9家企業進入中國製造業500強,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7億元,比上年增長28%,是2005年的5.4倍,年均增長40.2%,建成了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全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和摩擦材料研發製造基地、國家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棉紡織基地。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去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0.7%,是2005年的4.3倍,年均增長3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6.7億元,比上年增長32%,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08億元,比上年增長30%,是2005年的6.4倍,年均增長45%。投資、消費拉動能力明顯增強,去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比上年增長28%,「十一五」累計投資85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3倍;去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長19.3%。金融運行良好,去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84.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7.8億元,比2005年末增加237億元;存款余額274.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6.2億元,比2005年末增加180億元。

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發展質量明顯提高。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1.7:68.7:19.6調整為6.8:73:20.2。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去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622億元,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新能源、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快速起步;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0.4%,五年提高20.8個百分點;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4個骨幹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成投用,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27家,省級以上知名品牌達到65個;主導產業實現優化提升,高檔銅版紙、高性能子午胎等一批產業改造提升項目竣工投產,造紙、橡膠輪胎、化工、紡織、汽車配件等產業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現代服務業快速突破,孫子文化旅遊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商務區、億豐國際時代廣場等項目順利實施,每年一屆孫子國際文化旅遊節和首屆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覽會成功舉辦,文化、旅遊、會展、賽事「四位一體」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3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17家,帶動建設優質標准化生產基地70萬畝、漁業養殖面積20萬畝、規模化畜牧養殖場區295處,農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財稅金融創新成效明顯,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商業銀行改制全面完成,中小企業擔保、貸款機構快速發展,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教育資源得到整合優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穩步推進,縣鄉機構改革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圓滿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去年進出口總值達到32億美元,躍居全省縣市區第3位,比上年增長81.3%,是2005年的5.6倍,年均增長41.4%;其中出口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5.6%,是2005年的7.4倍,年均增長49.2%。招商引資成效顯著,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項目落戶廣饒,去年引進縣外固定資產投資29.1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五年累計引進縣外固定資產投資79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

來源:《廣饒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Ⅵ 廣饒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廣饒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1994年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9年成功跨入省級開發區30強,被評為「山東十大最具經濟活力的園區」和「山東省十佳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28億元,實現利稅53.5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7億元,完成進出口總額4.83億美元。

Ⅶ 金宇輪胎怎麼樣

「世界 輪胎 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輪胎看東營,東營輪胎看廣饒。」這句話在整個輪胎行業家喻戶曉,東營也被冠以輪胎之都的名號。據了解,山東有300多家輪胎企業,占國內輪胎企業的3/5,大部分聚集在東營、廣饒等地。

3月中上旬,東營市統計局發布《東營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工業生產繼續加快,橡塑製品製造業增長16.6%;在重點產品中,子午線輪胎10527.59萬條,增長14.9%。

東營廣饒短短20年發展成為輪胎之都,真的很神奇。

輪胎行業的逆勢崛起,也成為中國百強縣廣饒激發新動能的縮影。從金宇輪胎、興源輪胎、恆豐橡塑到永盛橡膠、山東華盛橡膠...優秀輪胎企業的集聚效應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今,在新型工業化的推動下,廣饒正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這個城市輪胎工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野蠻生長,邁向自主擴張的蝶變之路

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廣饒橡膠製品生產的歷史基礎,輪胎行業開始蓬勃發展,一大批優秀企業相繼出現。因為輪胎企業的可復制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設立輪胎廠,東營輪胎行業迎來了自主擴張的時代。

所謂「復制」,一方面是投錢建廠,藉助資本和政府支持加入輪胎生產行業;另一方面要求和規范被收購企業根據自身的模式、風格和管理方法,使企業在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上符合自身要求,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障。

21世紀初,中國化工部提出「節能環保向子午線輪胎工藝邁進」的目標,市場進入轉型期,廣饒輪胎迎來了現代化。

2002年以來,廣饒縣提出了「工業強縣」的戰略方針。在此指導下,輪胎行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子午線輪胎。隨著眾多企業同時開始投資建設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廣饒橡膠製品業從默默無聞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子午線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和最大的橡膠產業集群。

2009年,廣饒縣規模以上橡膠輪胎企業37家,總資產194億元,產業體系較為完整,形成了廣饒縣獨具特色的子午線輪胎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被評為山東省首批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而且廣饒國際輪胎及汽車零部件展的舉辦,也發揮了輪胎產業集聚效應,加快了山東乃至中橡膠輪胎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拓寬了中國輪胎產品走向世界的路徑,搭建了國際交流合作的大舞台。

由於政府不斷「壯大產業集群」的導向,積極為企業創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環境,山東輪胎投資不斷攀升,輪胎產能日益擴大,為廣饒輪胎產業集群和近三十年積累沉澱形成的區域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競爭加劇,直面重組轉型

瘋狂擴張的背後,也造成了輪胎行業嚴重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加上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輪胎行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中國輪胎長期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以低價獲取市場份額的商業模式也需要創新。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東營部分民營輪胎企業破產或被兼並重組,東營輪胎也進入洗牌模式。

回顧廣饒輪胎行業的發展,體現了眾多製造業共有的特點,從無序到有序,從盲目擴張到規范管理。這是一個不斷波瀾、不斷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以更高的效率將資源配置到用戶手中」的過程,正如廣饒縣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領導曾說的那樣。

市場和時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沒有核心技術的輪胎廠必然會面臨整合或者倒閉的後果。輪胎行業更好的發展離不開轉型升級,廣饒也加快了步伐。

對此,廣饒縣工信局副局長於君曾表示,百年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是廣饒橡膠輪胎產業不得不奮起直追的原因,整合重組是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饒輪胎也迎來了下一個起飛窗口。

新動能轉換,劍指轉型升級

隨著中國輪胎工業的發展,中國已經占據了世界最大輪胎生產國和世界最大輪胎出口國的位置。要想成為輪胎世界強國,轉型升級智能製造迫在眉睫。

變化,一般規律,時間長。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重點和突破。東營的輪胎產業正因為新舊動能的轉換而呈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日前,東營發布《東營市重點產業鏈長制實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著眼於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明顯的比較優勢,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指出了六大重點產業的主要目標。其中,橡膠輪胎產業的主要目標是:突出整合升級、品牌建設,培育3-5家旗艦企業,打造全國一流的高端橡膠產業基地。到2023年,年工業產值達到700億元。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製造方式由傳統向智能化轉變,聚焦價值鏈高端即技術創新和品牌提升,最終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已成為東營輪胎產業的新藍圖。

近年來,廣饒縣也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9年以來,針對「輪胎產業集中度低、品牌弱」等問題,廣饒也加快了橡膠輪胎企業兼並重組和產能整合的步伐。今年年初,2021年山東省東營市重點項目春季開工。據介紹,2021年,廣饒縣決定實施23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324.7億元。

山東省啟動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出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隨著賽輪(東鷹)輪胎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實施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智能製造項目和眉佳(山東)橡膠有限公司500萬條/年高性能綠色智能製造子午線輪胎項目,廣饒輪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行業話語權和競爭力逐步提升。

截至目前,廣饒橡膠輪胎行業擁有興源輪胎「魯花」、金宇輪胎「陸金」、恆豐橡塑「雙峰」等6個中國馳名商標,38個山東省名牌產品。擁有廣饒研究院、國家輪胎技術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市級技術中心和1個省級行業技術中心。隨著R&D能力的不斷提升,技術的不斷升級,R&D成果的不斷創新,廣饒已經趕上了輪胎智能製造的「快車道」。

此外,政府還陸續出台了很多政策,引導輪胎轉型提純,淘汰劣質產能,設立100億元產業基金,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和產能整合,提高輪胎產業集中度。

目前,我國整個輪胎行業正呈現出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龍頭企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局面。隨著輪胎產業自身的升級迭代,廣饒也實現了華麗轉身,正在向大企業集團的產業集群發展。以恆豐橡塑、華盛橡膠為代表的六家重點企業的綜合產能幾乎佔到廣饒縣橡膠輪胎總產能的70%。

涅槃鳳凰,浴火重生。如今,中國正在從「輪胎大國」向「輪胎強國」轉變,曾經的「輪胎之都」也在以轉型升級、激發新動能的方式,為中國製造不斷做出貢獻。

Ⅷ 2019年山東濱州三大產業產值分別是多少

濱州支柱產業是紡織、化 工、機械、輕工四大行業 :
(1)紡織工業。全市生產棉紗144萬噸,各類坯 布24.31億米;服裝5682萬件。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0.02億元,同比增長34.19%;利稅136.42億元,同比增長58.15%; 利潤94.1億元, 同比增長72.26%;完成工業增加值288.99億元,同比增長5.12%。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4.19%;37.7%;39.3%;31.41%。
(2)機械冶金工業。全市機械工業產品銷售收入410.72億元,增長62.55%,實現利稅31.7億元,增長117.58%, 實現利潤24.99億元,增長133.84%,經濟指標增幅名列全省第一。濱州活塞榮獲全國質量最高獎, 成為國內活塞行業惟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3)化學工業。全市規模以上石化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15.1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913.65億
元, 利稅107.23億元,其中利潤70.56億元。2010年,全市18家重點化工企業銷售收入過十億元的有11家, 其中濱化集團、魯北企業集團、京博石化3家企業過百億,為全市石化工業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4)輕工業。全市規模以上輕工企業達到555家, 總資產535.8億元,全部從業人員8.1萬人,完成增加值198.5億元,增長5.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61.7億元, 增長22.7%,利稅55億元,增長43%,利潤37億元,增長39.3%,出口交貨值30.6億元,減少6.1%。
以上為2010年數據。

閱讀全文

與廣饒工業產值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香氛怎麼取出香水 瀏覽:93
汽車燈殼壞了用什麼膠粘好 瀏覽:493
黃浦廣州工業園有哪些廠 瀏覽:860
寶馬車沒到一萬公里多久需要保養 瀏覽:84
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664
中國重汽車子電瓶在哪裡啊 瀏覽:360
飛機和汽車哪個最重 瀏覽:555
江西吉安奧迪4s有哪些車 瀏覽:691
賓士稀缺車源怎麼樣 瀏覽:770
04年奧迪a6手剎桿右邊旋鈕是什麼 瀏覽:265
汽車空調查漏打哪個壓 瀏覽:216
汽車自己過戶需要怎麼操作 瀏覽:612
rs7和寶馬哪個同一級別 瀏覽:661
樂清市有哪些汽車站 瀏覽:835
南通汽車什麼時候恢復營運 瀏覽:1002
寶馬一系車損大概多少錢 瀏覽:135
汽車方向盤自噴漆深灰多少錢 瀏覽:200
寶馬3系香檳色的材料是什麼 瀏覽:542
拍攝工業園區拍哪些內容 瀏覽:173
汽車雨刷抖動異響是什麼原因 瀏覽: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