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子產品知名品牌有什麼
電子產品知名有以下
1。ACER(宏碁)
2。TRENDMICRO(趨勢科技)
3。ASUS(華碩電腦)
4。HTC(宏達電)
5。SYNNEX(聯強國際)
6。ZYXEL(合勤科技)
7。TRANSCEND(創見資訊)
8。ADVANTECH(研華科技)
9。D-LINK(友訊科技)
②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子公司
1、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韓國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及電子組件製造商,亦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2017年,三星電子在Interbrand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連續第六年進入世界品牌前十強。
截至2016年3月,三星電子共有156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在韓國17家、美國33家、歐洲41家、中東與非洲地區13家、亞洲(除韓國和中國大陸外)22家以及中國大陸30家。2015年,三星電子旗下17種產品的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一,居全球企業之首。
2、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台灣所說的「鴻海科技集團」即大陸所說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成立於1974年,鴻海科技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在台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更囊括當前台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2015年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排名第31名,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
3、日立(HITACHI)
日立(HITACHI),是來自日本的全球500強綜合跨國集團,1979年便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日資企業的事務所。日立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約150家公司的企業集團。
事業領域涉及能源系統、保障人們安全舒適出行的鐵路等交通系統,運用大數據進行創新的信息系統,以及通過健康管理、診斷、醫療技術等提供健康生活的醫療保健等等。
4、索尼(SONY)
索尼公司是源自日本的跨國綜合企業,以研製電子產品為主要事業,經營領域橫跨消費電子產品、專業性電子產品、電子游戲、金融、娛樂及養老院等,擁有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
其最早前身為1946年5月創立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由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與擅長公關、營銷的盛田昭夫共同創辦。總部位於東京都港區港南的索尼城(Sony City)。
5、松下(PANASONIC)
Panasonic的中文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開始逐步更改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統一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業,發展品牌產品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而享譽全球;
該企業品牌躍入《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松下於2012年10月31日宣布2012財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並最終損益(按照美國會計標准)預期從盈利500億日元下調為虧損7650億日元。
6、LG電子(LG Electronics)
LG電子(LG Electronics)是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移動通信產品和家用電器領域內的全球領先者和技術創新者,擁有雇員84,000多名,分布在全球81個分支結構在內的112個網點。
LG一直致力於提升LG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實現盈利增長最大化。LG電子尤其注重在移動通信產品和家庭娛樂產品領域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增長,以鞏固其在IT行業的領先地位,同時LG也會提高家用電器、空調和商用解決方案的市場佔有率。
③ 電子元器件品牌有哪些
消費類電子類: 家電業 玩具業 時尚電子
主要應用品牌 是比較便宜的 來自日本 韓國和台灣的品牌
如 東芝 日立 NEC 富士通 台灣的 華邦 和秦 韓國的 三星 現代
和工業電子類 主要是美國 TI 摩托羅拉(非思卡爾) 愛特梅爾 ST
英特爾 微電子 仙童 以及 荷蘭的 飛利浦 德國的 西門子(英飛凌)
④ 電子行業有哪些
電子行業包括:
1、投資類產品工業,如電子計算機、通信機、雷達、儀器及電子專用設備,是國民經濟發展、改造和裝備的手段。
2、電子元器件產品及專用材料工業,包括顯像管、集成電路、各種高頻磁性材料、半導體材料及高頻絕緣材料等。
3、消費類產品工業,包括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等,主要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⑤ TDK公司主要是做什麼產品的
TDK是一個著名的電子工業品牌,一直在電子原材料及元器件上佔有領導地位。主要生產的產品如下:
1、電容器
片狀陶瓷電容,高壓陶瓷電容,高頻陶瓷電容,安規電容,溫度補償電容
2、電感
高頻電感,功率電感;電源線用,訊號線用
3、變壓器
電源供應器用,脈沖變壓器,ISDN用變壓器,Modem用變壓器,FL用變壓器
4、射頻器件
帶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雙工器,平衡變壓器,雙向合成器,隔離器,電壓控制變壓器,RF前端模塊
5、光學器件
激光二極體,偏振感應器,光隔離器,光磁場感應器
6、電磁干擾抑制器件
磁珠,三終端濾波器,差模/共模扼流圈,可變電阻器,EMC濾波器,鉗位濾波器,磁芯,扼流圈,屏蔽器件,無線電 波吸收器,消音器件
7、電源模塊
AC-AC轉換器,DC-DC轉換器,DC-AC轉換器,太陽能電池
8、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溫度感測器,電子感測器,機械感測器
9、磁芯
電源供應部分用磁芯,低損耗磁芯,大功率信號用,音頻,視頻用磁芯.
(5)電子工業包括哪些品牌擴展閱讀
TDK的磁帶至今仍是全球總銷量第二的磁帶。TDK的磁帶生產技術、磁材權威、微米科技、薄膜技術,以及與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TDK磁頭/光頭的共同研究開發關系等優勢,使TDK得以開發各種磁性與光學紀錄媒體。
TDK的數據存儲磁帶、DV攝像帶、DVD與CD光碟、以及次時代大容量光碟的blu-ray光碟等記錄媒體,都延續TDK的高質量,高可靠性的信念。
憑此信念,TDK為全球的家庭用戶,企業與文化工作者提供高質量記錄媒體,讓重要的數據,美好的音樂與影像,或難忘的歷史與回憶,都得以世代相傳與分發共享。
作為世界著名的電子工業品牌,TDK一直在電子原材料及元器件上佔有領導地位。其產品廣泛應用於資訊,通訊,家用電器以及消費型電子產品,如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DVD/HDD錄影機,平面顯示器,汽車及其導航系統等。
成立於1935年的TDK,早於上世紀60年代已在台灣建立合資企業,其後在香港設立銷售網路及生產線。從80年代開始,TDK正式踏足中國大陸,20年來分別在華東及華南多個地區相繼建立生產基地,業務擴展全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TDK
⑥ 中國前10大電子廠
2007年度中華電子企業品牌價值評議報告
--------------------------------------------------------------------------------
http://finance.qq.com/ 2006年07月09日09:41 閱讀次數:498
由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主辦,中華品牌網(www.brcnd.com)和北京正蘊奇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電子企業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今天在北京揭曉。海爾公司品牌價值從去年的第二位,一舉超越聯想,奪得第一名,品牌價值從去年的680.93億元上升到721.26億元。聯想名列第二,品牌價值為705.25億元,台灣宏基名列第三,品牌價值為695.27億元。從第四到第十的分別是中國移動集團,鴻海科技集團,台灣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普天集團和趨勢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價值排行榜請見附件1。在品牌價值發布會上,頤高集團宋冰晨、創維集團張錫鵬等眾多企業代表,也發表了生動的演講,他們深刻地講述了中國品牌建設的一次次新探索,一個個新輝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和中國電子質量協會領導出席了會議。並為獲獎企業頒獎。
本次品牌價值排行榜有兩大特點:一是免費。主辦單位免費測評了近400個企業的品牌價值,現公布200個位於前列的品牌價值。二是港澳台品牌首次納入本次排行榜的范圍。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八周年,兩岸四地人民迫切期望祖國統一之際,主辦單位測算並公布了中華電子品牌200強,入選的香港品牌有15家,入選的澳門品牌有1家,入選的台灣品牌有17家。具體入選企業如下:
香港企業 品牌價值(單位:億元)
電訊盈科有限公司 487.10
偉易達集團 277.98
德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10.86
王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55.70
冠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47.95
數碼通電訊集團有限公司 42.32
精電國際有限公司 28.01
金山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3.39
先思行控股有限公司 22.07
晶門科技有限公司 19.69
威雅利電子(香港)有限公司 18.97
香港時捷集團 18.41
全智集團 17.89
蜆殼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12.62
金寶通國際有限公司 12.49
澳門
澳門電訊有限公司 126.42
台灣企業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695.27
鴻海科技集團 495.30
台灣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488.19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462.21
趨勢科技 378.50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75.30
華碩計算機 366.74
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6.22
奇美集團 234.85
明基友達集團 213.50
聯華電子有限公司 156.73
合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48
技嘉科技有限公司 73.15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63.28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58.87
台灣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34.22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29.65
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公布了2007年度十大中華電子最具活力品牌,他們是電訊盈科、鴻海、海爾、頤高、方正、創維、長城、天通、飛虹、科信。八個上榜的大陸品牌特點是,品牌價值與上一年度相比,在增長上居於前列。並且他們在本行業中,2006年的表現相對活躍,較好的品牌傳播效果不僅表現在了當期業績中,也意味著有他們較大的潛力。鴻海和電訊盈科是經由專家推選進入十大之列。
品牌 2006年品牌價值(人民幣億元) 2007年品牌價值(人民幣億元) 增幅(%)
電訊盈科有限公司 487.10
鴻海科技集團 495.30
海爾集團 680.93 721.26 5.9
北大方正集團 102.03 121.92 19.5
創維集團 76.83 91.98 19.7
頤高集團 42.35 49.68 17.3
浙江飛虹通信集團 32.36 39.73 22.8
長城計算機公司 23.38 28.45 21.7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7.96 10.32 29.6
廣東科信實業有限公司 1.98 3.82 92.9
在本次品牌價值排行榜的評選、測算過程中,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發現以下特點:
一、中華電子企業品牌已經成為全球領導品牌
華人電子產品在全球電子行業中,佔有主導地位。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已經超過全球銷量的90%。監視器、主機板、電源供應器、鍵盤、滑鼠、音效卡、視訊卡、掃描儀等多項信息產品,其世界佔有率均在60%以上。在一些大宗電子商品中,華人產品優勢不言而喻。多年以來,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產品的產量一直居於世界首位。當然,一些小家電實際上也佔有絕對優勢地位,只是因為這些市場容量本身不大,不為大家所熟知。此前有觀點認為,我們的產量大,品牌不強。研究院認為,品牌在企業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企業品牌、事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在企業品牌層面,華人電子品牌已經為全球所接受,成為全球領導品牌。華人電子品牌正處於從企業品牌向產品品牌延伸階段。很多企業以前只做代工,所以只有企業品牌價值,沒有產品品牌價值,如現在的台積電。然後部分企業開始兩條腿走路,一邊代工,一邊推出自己品牌,如方正。還有部分企業逐步過渡到全部以自主品牌作為產品品牌,如海爾。
二、港澳台企業與大陸聯系越緊密,品牌成長性越好
通過本次排行榜工作發現,兩岸四地的電子品牌有相互融合,共同做強的趨勢。中國網通斥資77.6億港元購入香港第一電子品牌電訊盈科20%的股份,便於雙方共同拓展內地及國際業務。台灣的各上榜電子品牌企業,在業務上與其他華人品牌,有深刻的聯系。如鴻海集團,在大陸就有多家子公司。1988年,鴻海成立14年後,已是略有基礎,營業額突破10億元的企業。這一年鴻海的深圳廠開幕,成為當年少數突破兩岸政治風險,正式進軍大陸的台商之一。正是他們及早地進入大陸,擁有了極大的成本空間和市場空間,所以成為代工之王。我們發現,與大陸聯系更加緊密,更加直接的品牌,品牌成長性更好。如台積電,2003年在上海設廠,2004年收入和利潤就大幅增長。
究其原因,第一,大陸是最佳的成本中心。香港電子企業熟知的「前店後廠」就不說了,現在全世界都把成本中心向中國大陸轉移,說明大陸強大的成本優勢。第二,大陸也是成長最快的消費市場,對多數企業來說也是最大的。香港王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的收入來源可以佐證,在全部收入37.13億元中,以大陸為主的亞洲市場(不包括香港市場)收入的比重為47%。
另外台灣廣達電腦的收入來源也可以證明這點。以銷售地結構來看,美國市場約佔三成、歐洲市場近三成、中國大陸約佔一成、日本近一成、台灣5%左右,亞太市場(不含大陸、台灣、日本)約佔一成,其它地區較少。
三、電子行業品牌作用明顯但不強大
電子行業是產業集中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很多產品已經向龍頭品牌聚集,市場存活的品牌很少,都是知名品牌,說明電子行業中,品牌作用明顯,小品牌、新品牌的生存難度很大。
如此高的市場集中度說明,很多品牌的知名度已經達到充分知名度的程度,對於一個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知道的,眾多人選用的,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品牌。而對於小品牌、新品牌來說,如果要在這些大宗電子商品中生存,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需要有極大的實力、精力和天賦。也就是說,有極高的門檻。
但是,這些品牌的作用雖然有效阻礙了新品牌的進入,抬高了進入門檻,但是並沒有提高產品利潤,主要原因是,產品和銷售方式都非常雷同,而品牌的作用除了有很高的知名度外,並沒有在消費者心中產生認知區隔,為什麼要買A品牌而不買B品牌呢,獨特的購買理由不充分。所以,電子行業品牌作用雖然明顯,有效提高了競爭門檻,但是隨著知名品牌產能的增加,這些企業的贏利能力並沒有提高,利潤率在逐年下滑。平均2%的利潤率,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稍有閃失,很可能就變成虧損。企業太大,鏈條太長,要維持每個環節完整,高效,才能收獲微薄的利潤,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大幅虧損。比如長虹,就是在應收帳款上出了點問題,TCL和明基只是在國際化道路中走急了點,就遭遇了大幅虧損。
通過電子行業品牌作用明顯但不強大說明,品牌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還做得遠遠不夠,品牌提升的空間非常大。
四、品牌成長的兩道坎
當前電子品牌的威脅主要是面對兩道坎:
一是企業領導的更替。倪潤峰、黃宏生等領導的更替,多少讓品牌戰略不太連貫。顧雛軍的下台更是直接導致了科龍系被海信收購。柳傳志交班的軟著陸,讓很多人懸在心裡的石頭落了地,現在大家又眼巴巴地看著海爾,是否將來能順利過度?
其次是國際化。在國際化過程中,我們絕大多數企業顯然以國內的經營思路在實現國際化的夢想。國內的經營狀況是什麼呢?1,大家勢均力敵,共同主導市場,都有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2,質量大都沒有問題;3,知名度充分。我們的企業都經過了產品質量階段和營銷創新階段,現在存活的電子品牌,基本上質量沒有太大問題。從長虹的降價大劍首度祭起後,營銷方式雖然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但非常可惜的是,競爭對手復制的很快。大家憑借充足知名度,在市場上大致維持了市場份額的穩定。
到了國際市場後,1,市場份額極低,處於艱難生存階段;2,全球出品的產品基本都沒有質量問題;3,沒有知名度或極低。也就是說,優勢都已經消失,劣勢卻非常明顯。這時,國際化戰略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外虛內實,一派是外實內實。海爾屬於外虛內實派,先小步試探,設立代表處,首先的目的是通過高調宣傳國外的成就,提高品牌在國內的形象,提升國內消費者心中海爾的知名度、美譽度,實現牆外開花牆內香。海爾在實施全球化的每一個環節時,都對國內銷售起到了很大的拉升作用。海爾的「三個三分之一」計劃,「先難後易」戰略,都在國內掀起了銷售高潮。能夠進一步把海外市場做實做透,當然最好,即便做不太好,因為投入資產總量不大,也不會對公司整體產生較大負面影響。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坐一望二,比較保險,謹慎。當然海爾在經過較長時間試探後,現在也基本把一些重要市場做實了,也許這與張瑞敏先生一貫奉行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有關。但是,可以肯定,這是一條經過驗證,正確的道路。第二派是外實內實派,典型的是TCL、聯想、明基。海外大舉進軍,贏則大成,輸則大損。聯想通過收購IBM的PC部分,如果成功,就會順利快速地實現國際化戰略;如果失敗,則可能動搖根基。但是我們認為,即便是遭受慘痛失敗,這種切膚的經驗,仍然是重大的財富。豐田也曾在美國市場一敗塗地,後來吸取教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供應商。不管是外實內實派,還是外虛內實派,我們需要思考,走出去的必備要素是什麼?品牌!必須考慮到品牌形象問題,我們的市場在哪裡?這些消費者有什麼特點?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他們哪些需求?我們的特點或特長是什麼?我們的哪些品牌特點是購買的重要誘因?很多品牌,在國內的品牌特點就不明顯,在大家都不太明顯的時候,還可以生存,只是利潤低了點。但是到了國外,如果不能盡快給消費者一個理由,虧損就在所難免。
五、海爾品牌價值超越聯想品牌的原因
去年的排行榜中,聯想品牌價值第一,海爾第二,今年海爾成長為第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海爾的利潤遠遠超過聯想。我們的品牌價值測算體系為:品牌價值=超額利潤*品牌實力*品牌狀況,具體指標請見附件2。可以看出,利潤在本體系中,佔有較高的比例。從2006年的情況看,海爾的利潤率為1.39%,利潤總額為15億元;聯想的利潤率為0.3%,利潤總額為4億元。
2,海爾的品牌定位比聯想明確。海爾是中國極少把品牌形象確立的企業,我們說什麼是品牌呢,簡單地說,品牌就是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或標志。海爾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真誠、服務、質量,這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與其他品牌明顯的差異,沒有企業能夠達到海爾的服務標准,雖然海爾的服務也不是十全十美。聯想的品牌形象讓人摸不著頭腦,形象散亂。聯想廣告里,是隨時變換的明星,和重點突出的英特爾科技,聯想自己在哪裡就不知道了。一輪輪的降價和活動做得很熱鬧,但是核心形象,很少有人清楚。曾經聯想做過品牌咨詢,把品牌核心歸結為「容易、科技」。顯然,所有賣電腦的公司,都是科技型公司,並沒有看到聯想在電腦上使用了超越其他電腦的科技。「容易」是因為聯想曾經做過一鍵上網功能,當時它讓人操作更加容易,顯然這個技術用於今天,就很過時了。現在聯想的產品使用起來,並不比別人容易。
3,海爾的品牌架構比聯想清晰。海爾的母子品牌架構相對清晰,雖然在子品牌體系中,偶爾有沖突的地方,但是大體系中,是清楚的。海爾是母品牌,是 真誠、服務、實力的象徵,為所有子品牌提供支持。「大王子」,「小海螺」是子品牌,表現了具體產品系列的特點。聯想急需解決的事情,是IBM、ThinkPad和聯想的關系問題。以前在中國人心中,聯想是個中檔品牌,不太好,也不太壞;不太貴,也不太便宜。IBM是個高檔品牌,最早的PC企業,美國貨,國人對泊來品牌往往高看一等,ThinkPad是IBM的子品牌,也是很高檔的,那時用IBM筆記本電腦,覺得比用聯想電腦高幾個檔次。現在人們拿著ThinkPad,心裡覺得怪怪的,到底是高檔,還是低檔呢?說低檔吧,這產品一直不錯的;說高檔吧,國產貨。在品牌架構上,聯想要打消費者心中的疑慮。美國市場大幅下滑,可能和這個認知矛盾有關,是合適的老朋友,還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新產品?
附件1: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的品牌價值測算框架。
V=(P1+P2) * F* S
品牌價值=利潤*品牌實力*品牌狀況
利潤包括利潤率超額收益和市場份額超額收益
品牌實力來源於以下六個方面:
a) 企業性質, 主要判定是壟斷型企業還是市場化企業。品牌是市場產物,壟斷企業品牌價值較低。
b) 行業性質,主要區分上游企業,中游企業,下游企業。與消費者聯系直接的快速消費品,品牌價值較高。
c) 領導地位,市場份額。
d) 穩定性,品牌存續時間決定。
e) 國際性,海外收入和出口國家或地區的多少。
f) 發展趨勢,主要分為行業趨勢,和公司前景。
2, 品牌狀況,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a) 定位。是否引人注目和真實。
b) 架構。是屬於何種品牌架構,品牌架構是否清晰。
c) 傳播。知名度,美譽度,當年重大事件。
d)管理。商標注冊保護情況,企業管理組織、職能和流程,品牌資本化情況。
根據專家和企業的觀點,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的這個品牌價值測算體系,在全球來說是相當先進的。與《商業周刊》所使用的品牌測算體系相比,有明顯的先進性,科學性。最獨特之處在於,首次提出了品牌狀況的衡量標准,讓品牌價值測算更加理性、科學。
附件2:還原品牌本色――中華品牌網
以中華品牌網承辦的「2007年度中國電子企業品牌價值排行榜發布會暨全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該網站的定位是「還原品牌本色」,力求改變某些網站一味歌功頌德的現象,對好的品牌將熱情歌頌,壞的品牌將得到實事求是的評價。該網站有幾個特色欄目:
一、品牌論壇:為各著名品牌設一個專門的評論地方,評論內容包括:評論企業,評論產品,評論服務,評論價格,評論傳播,給他的錦囊妙計。把對各品牌的評論權交給網民,交給專家。
二、品牌專題:為一些品牌界的重大事件,設專題進行分析、討論。如本次的品牌價值排行榜,以及其他行業的品牌價值排行榜。現在我們還設置了一個「非奧運贊助品牌專題」,即「非奧運贊助,把實惠留給消費者」。有一些企業把贊助費用變成了對消費者的讓利,我們請消費者投票,把這些企業選出來,並大力推廣。
三、品牌經理俱樂部在線討論:中華品牌經理俱樂部每兩周進行一次品牌方面的專業討論,已經進行了15期。以後這個討論內容會全部放入中華品牌網,成為獨家專業內容。
四、品牌研究:主要是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的專家,對一些事件,一些品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分析。
⑦ 南京有哪些知名的電子企業
消費電子產業群崛起在「長三角」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南京
提起家電或電子企業集中的地區,人們往往會把目光投向廣東或山東的青島。的確,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地區逐步聚集了相當多的家電和電子企業,也產生了不少國內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對整個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每年一屆的順德家電博覽會和青島國際電子消費展更是使這些地區名聲大振。
與此相比,地處「長三角」末端的南京,在家電和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知名度似乎更像這座城市街道上的梧桐,雖然已是綠樹成蔭,卻不與鮮花爭艷。提起韓國的LG、日本的夏普、美國的A·O史密斯和歐洲的博世、西門子、飛利浦……哪一個不是全球著名的跨國公司和品牌,而今他們都已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成為南京電子信息產業和家電產業的龍頭企業。記者從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了解到,僅在這個區內,就有世界500強投資的電子信息企業17家,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53家。到今年6月,區內已有電子信息企業307家,投資總額達162.4億元人民幣。
跨國公司為何紛紛來南京投資建立家電和電子企業?為何在南京形成了產業集群?讓我們走近南京,打開問號。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據南京招商服務中心的高翔副主任介紹,南京市共有3個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這個開發區的支柱和特色產業,跨國公司投資的家電和電子信息產業大部分落戶於此。
高翔副主任說,跨國公司在投資建廠前,都是經過多方考察、比較和科學論證的。他們來南京投資主要是看好南京的人才資源和原有的工業基礎。南京的人才優勢十分突出,有48所高校,還有眾多科研院所,這在全國除北京、上海外是不多見的。南京的人才流動相對一些大城市來說比較穩定,而對於企業來講,正希望如此。電子工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曾是南京的優勢產業,這里曾出過熊貓、蝙蝠、玉環、伯樂、青松等知名的家電品牌,還有大量的電子工廠,有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再加上南京的區位優勢,使得外企認為這里最具有信息家電類產品的投資優勢。
據了解,經過10多年的聚集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支柱產業,去年工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佔南京市電子信息產業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開發區內,集中了夏普、日立、富士通、LG電子、LG飛利浦、LG化學、博西、偉創力、飛利浦、賽斯、華新集團、瀚宇彩晶、依利安達、熊貓集團、紫金集團、華電集團、宏圖三胞、新華海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以平板顯示器件為代表的計算機類產品、通信類產品、信息家電類產品的生產基地。由於績效顯著,去年9月開發區被省政府授予「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稱號,今年5月信息產業部授予了「國家(南京)顯示器件產業園」稱號,成為全國首批電子信息產業園之一。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效應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已成為該園區的特色和優勢產業,到2004年底,園內已有平板顯示器件研發、生產企業6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6億美元,去年實現產值351.89億元人民幣。其中,液晶顯示器和電視系列產品已形成了從元器件到終端產品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等離子已形成PDP模組、PDP電視系列產品,技術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
經濟競爭實際表現為產業競爭,而產業競爭要靠龍頭企業的帶動,最終形成區域的競爭力,產業鏈也是圍繞核心企業而形成的。開發區產業集群的形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LG同創是最早進入開發區的合資企業,由韓國LG株式會社與南京同創信息產業集團等合資組建於1997年,主要從事CRT、LCD顯示器及零部件的設計、生產、銷售。
LG同創在前期投資、發展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LG同創的成功,為後來在競爭中引進並成為開發區平板顯示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樂金飛利浦公司打下良好基礎。隨著樂金飛利浦公司落戶開發區,不僅吸引了為平板顯示器件生產配套的幾十家企業相繼落戶開發區,而且還帶動了一批韓資企業入區投資。目前,LG在開發區已形成了加工配套體系,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提升了競爭力。LG同創去年共生產顯示器和電視566萬台,銷售收入達80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A.O史密斯、博西等白電企業近兩年來也加快了投資發展的速度,使開發區逐漸形成了白電、黑電品種齊全的消費電子產業基地。
研發帶動產業升級
通過采訪,我們還了解到,跨國公司不僅在開發區投資建廠,還有一些公司投資建立了研發中心,這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到2004年底,園區內已有南京國顯電子有限公司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大生產技術開發中心和微電子(ASIC)設計中心等3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還有LG同創研發中心、偉創力手機技術研發中心、飛利浦磁性材料中心、南京夏普研發中心、華日液晶顯示技術中央研究院等5個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外企研發中心。今年3月,A.O史密斯也在此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
研發是支撐企業、產品發展的核心,引進了研發,就意味著產業的上游移師中國,這對我國整個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有著重要意義。開發區的同志認為,南京一些老家電品牌的消失,說明缺乏技術核心的產品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技術帶來的產品調整和產業升級,這對我國的家電產業發展是一種推動。
據介紹,目前,開發區的電子信息產業配套環境已經形成,下一步,按照「做強現有,爭取上游,擴大終端」的思路,他們將一方面盡快引進如玻璃基板、液晶、彩色濾光片、IC設計封裝等模組前端高科技項目,另一方面繼續大力引進終端產品項目在開發區加工生產。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使園區形成TFT-LCD從原材料到成品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努力打造出世界級的平板顯示器件生產基地,並最終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的10%;力爭每年至少引進兩個重大項目,爭取到2010年共引進跨國公司研發中心5家、申報國家級科技成果10項、建成電子信息博士後流動站4家;力爭電子信息產業產出規模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
⑧ 十大電器品牌有哪些
對於廚衛用品我們知道是廚房和衛生間的簡稱,也就是說廚房和衛生間的用品有哪些品牌呢。因為我們知道關於廚房和衛生間的用品,是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用得比較多的產品,所以我們在選購的時候要選擇一些品質比較好一些的產品,那麼這樣的用的時候,才會用得時間久一些。那麼廚衛電器的品牌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來為我們大家介紹相關的知識。
1、海爾廚衛
海爾空調相信很多人都知曉,非常知名,除了空調之外,海爾廚衛也有很高的品質,深受市場青睞。成立於1984年的海爾品牌,已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
2、格蘭仕廚衛
格蘭仕廚衛創建於1978年,在家電行業中是屬於較老的品牌了,經過多年的磨礪,在廚衛行業中,格蘭仕廚衛一直處於不敗之地,仍占據市場的生要位置,中國廚衛十大品牌之一。
3、華帝廚衛
中山華帝燃具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雖然創立時間不久,但是華帝品牌名聲已經傳遍了行業內。以燃氣灶具、熱水器、抽油煙機、消毒櫃等等系列產品為主,產品種類豐富也吸引了不少的消費者。
4、美的廚衛
創建於1968的美的集團已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美的品牌相當知名,已位於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廚衛十大品牌等。在國內市場上,美的品牌占據了電器行業的很大市場。
5、老闆廚衛
老闆廚衛是杭州品牌,中國名牌。位於杭州老闆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立於1979年,30年來專注於廚房電器行業,現已成為中國廚房電器行業發展歷史最長、生產規模最大、產品類別最齊全、銷售區域最廣的龍頭企業之一,中國廚衛十大品牌。
6、方太廚衛
方太廚衛是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於1996年。方太廚衛作為較早進軍中國廚衛市場品牌,主打高端市場。多年來,方太廚衛已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廣泛的知名度,產品品質也領先業界。
7、前鋒廚衛
前鋒廚衛是成都前鋒電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以燃氣和電熱水器、灶具、抽油煙機、消毒櫃等為主,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多年來一直名列前茅。前鋒廚衛現已是中國馳名商標品牌、中國廚衛十大品牌、中國名牌。
8、歐意廚衛
歐意廚衛品牌作為中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燃氣具生產基地之一,在行業中一直深受社會和行業的普遍認可,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歐意廚衛產品品質過硬,倍受了消費者的青睞。
9、櫻花廚衛
創建於1978年台灣櫻花廚衛被業界認為是廚衛商品中的精品,以獨特的設計、濃厚的文化因素贏。賴。櫻花廚衛曾獲得:江蘇省著名商標」、「蘇州市知名商標、中國廚衛十大品牌等多項榮譽。
10、萬家樂廚衛
萬家樂廚衛品牌成立於1988年,公司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順峰工業區。以燃氣具為主業,帶動整個廚房、衛浴及生活電器的發展,擁有德國、瑞士、日本、瑞典尖端生產、檢測設備,企業實力雄厚可想而知。
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十大廚衛的品牌有哪些的相關問題,對於廚衛的品牌我們應該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了解了吧。我們以上為大家介紹的一些品牌都是比較知名的品牌,而且多年以來的銷量和口碑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也是值得我們信賴的大品牌。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來選擇廚衛產品話,可以參考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的一些品牌,希望我們的介紹可以幫助大家。
⑨ 電子行業都包括什麼
電子行業包括:
1、投資類產品工業,如電子計算機、通信機、雷達、儀器及電子專用設備,是國民經濟發展、改造和裝備的手段。
2、電子元器件產品及專用材料工業,包括顯像管、集成電路、各種高頻磁性材料、半導體材料及高頻絕緣材料等。
3、消費類產品工業,包括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等,主要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電子工業包括哪些品牌擴展閱讀:
生產管理特點
電子產品生產過程有圍繞產品結構組織生產,也有按專業化特點組織生產,其生產形式既有裝配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批量生產,又有連續生產、混合式生產,大批量生產。
1、裝配生產,是一種流程式產品裝配線。其產品上所需零部件或元器件大都由供應商提供,少量的主要件自行生產,產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裝配整機測試合格出廠。也有的完全按照工藝過程自動流水線裝配成一個標准部件產品出廠。這種裝配生產特點是生產周期短,上市快。
2、大批量生產,是一種典型的備貨生產,生產的產品大都是標准型產品,都屬於大批量生產。產品裝配是按流水線裝配,其生產節拍與工藝裝備都是固定的。這種大批量生產特點是產品製造生產周期短,上市快。
3、混合式生產,是一種既有離散加工生產,又有流程式裝配線。其產品零件從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件,然後將零件和采購件按需分配到流程式裝配線,組裝成產品。這種混合式生產方式被電子、電器、電訊等行業廣泛採納。
⑩ 中國著名品牌的電子工業及其產地有那些
超聲電子
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研製和生產超聲儀器和換能器的廠家,成立於1997年9月5日。
該公司是以電子元器件及超聲電子儀器為主要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事雙面及多層印製電路板、液晶顯示器等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究、生產和銷售,是中國超聲檢測儀器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
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企業、廣東省工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汕頭超聲電子(集團)公司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7年9月5日成立,同年10月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設立時總股本20500萬股,對外公開發行6500萬股,經1998年中期送股、2000年實施配股、2006年股權分置、2006年實施分紅送股以及2007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總股本增至44043.6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