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哪裡才能找到工業燃氣鍋爐安全管理內容
《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G0001-2012
第八章 使用管理
8.1 基本要求
8.1.1 使用登記
鍋爐的使用單位,在鍋爐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後30日內應當按照規定到質監部門辦理使用登記手續.
8.1.2 鍋爐安全技術擋案
鍋爐的使用單位應當逐台建立安全技術擋案, 安全技術擋案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鍋爐出廠技術文件及監檢證明;
(2)鍋爐安裝、改造、修理技術資料及監檢證明;
(3)水處理設備的安裝調試技術資料;
(4)鍋爐定期檢驗報告;
(5)鍋爐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6)鍋爐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及測量調控裝置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7)鍋爐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8.1.3 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
鍋爐安全管理人員、鍋爐運行操作人員和鍋爐水處理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持證上崗,按章作業。
B級及以下全自動鍋爐可以不設跟班鍋爐運行操作人員,但是應當建立定期巡迴檢查制度。
8.1.4 鍋爐使用管理制度
鍋爐使用管理應當有下列制度、規程:
(1)崗位責任制,包括鍋爐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運行操作人員、維修人員、水處理作業人員等職責范圍內的任務和要求;
(2)巡迴檢查制度,明確定時檢查的內容、路線和記錄的項目;
(3)交接班制度,明確交接班要求、檢查內容和交接班手續;
(4)鍋爐及輔助設備的操作規程,包括設備投運前的檢查及准備工作、啟動和正常運行的操作方法、正常停運和緊急停運的操作方法;
(5)設備維護保養制度,規定鍋爐停(備)用防腐蝕內容和要求以及鍋爐本體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自動儀表及燃燒和輔助設備的維護保養周期、內容和要求;
(6)水(介)質管理制度,明確水(介)質定時檢測的項目和合格標准;
(7)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防火、防爆和防止非作業人員隨意進入鍋爐房的要求、保證通道暢通的措施以及事故緊急預案和事故處理辦法等;
(8)節能管理制度,符合鍋爐節能管理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
8.1.5 鍋爐使用管理記錄
(1)鍋爐及燃燒和輔助設備運行記錄;
(2)水處理設備運行及汽水品質化驗記錄;
(3)交接班記錄;
(4)鍋爐及燃燒和輔助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5)鍋爐運行故障及事故記錄;
(6)鍋爐停爐保養記錄。
8.1.6 安全運行要求
(1)鍋爐運行操作人員在鍋爐運行前應當做好各種檢查,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啟動和運行,不應當任意提高運行參數,壓火後應當保證鍋水溫度壓力不回升和鍋爐不缺水;
(2)當鍋爐運行中發生受壓組件泄漏、爐膛嚴重結焦、液態排渣鍋爐無法排渣、鍋爐尾部煙道嚴重積灰、爐牆燒紅、受熱面金屬嚴重超溫、汽水質量嚴重惡化等情況時應當停止運行。
8.1.7 蒸汽鍋爐(電站鍋爐除外)需要立即停爐的情況:
(1)鍋爐水位低於水位表最低可見邊緣時;
(2)不斷加大給水及採取其它措施,但是水位仍然繼續下降時;
(3)鍋爐滿水,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經過放水仍然不能見到水位時;
(4)給水泵失效或者給水系統故障,不能向鍋爐給水時;
(5)水位表、安全閥或者裝設在汽空間的壓力表全部失效時;
(6)鍋爐元(部)件受損壞,危及鍋爐運行操作人員安全時;
(7)燃燒設備損壞、爐牆倒塌或者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其它危及鍋爐安全運行的異常情況時。
8.1.8 鍋爐檢修的安全要求
鍋爐檢修時,進入鍋爐內作業的人員工作時,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進入鍋筒(鍋殼)內部工作之前,必須用能指示出隔離位置的強度足夠的金屬堵板(電站鍋爐可用閥門)將連接其它運行鍋爐的蒸汽、熱水、給水、排污等管道可靠地隔開;用油或者氣體作燃料的鍋爐,應當可靠地隔斷油、氣的來源;
(2)進入鍋筒(鍋殼)內部工作之前,必須將鍋筒(鍋殼)上的人孔和集箱上的手孔打開,使空氣對流一段時間,工作時鍋爐外面有人監護;
(3)進入煙道及燃燒室工作前,必須進行通風,並且與總煙道或者運行鍋爐的煙道可靠隔斷;
(4)在鍋筒(鍋殼)和潮濕的爐膛、煙道內工作而使用電燈照明時,照明電壓不超過24V;在比較干槽的煙道內,有妥善的安全措施,可以採用不高於36V的照明電壓;禁止使用明火照明。
8.1.9 鍋爐水(介)質處理
8.1.9.1 基本要求
使用單位應當按照《鍋爐水(介)質處理堅定管理規則》(TSG G5001)的規定,做好水出來處理工作,保證水汽質量。無可靠地水處理措施,鍋爐不應當投入運行。
水處理系統運行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保證水處理設備及加葯裝置的正常運行,能夠連續向鍋爐提供合格的補給水;
(2)採用必要的檢測手段監視水汽質量,能夠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3)嚴格控制疏水、生產返回水的水質,不合格時不能回收進入鍋爐。
8.1.9.2 鍋爐的水汽質量標准
工業鍋爐的水質應當符合GB/T1576《工業鍋爐水質》的規定,電站鍋爐的水汽質量應當符合GB/T12145《火力發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或者DL/T912《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水汽質量標准》的規定。
8.1.10 鍋爐排污
鍋爐使用單位應當根據鍋爐鍋水水質確定排污方式及排污量,並且按照水質變化進行調整。蒸汽鍋爐定期排污時宜在低負荷時進行,同時嚴格監視水位。
8.1.11 鍋爐化學清洗
鍋爐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安排化學清洗。從事鍋爐化學清洗的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鍋爐清洗,並且接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的鍋爐清洗過程監督檢驗。
8.1.12 停(備)用鍋爐及水處理設備停爐保養
鍋爐使用單位應當做好停(備)用鍋爐及水處理設備的防腐蝕等停爐保養工作.
8.1.13 鍋爐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
鍋爐使用單位應當制定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包括政治方案、責任制度、報警系統及緊急狀態下搶險救援的實施方案。
…………………………
⑵ 燃氣鍋爐操作流程
首先,使用燃氣鍋爐之前,我們需要做一些准備工作,第一項就是檢查壓力是否征程,閥門是否存在泄漏問題,開關是否到位等等。在燃氣報警系統、軟化水系統、鍋爐、除污器閥門開關等都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才能開機使用。
02
其次,開機了,接通電源開關,檢查各個部位是否正常,如有故障需要及時處理。當燃燒器進入系統,開始自動清掃、點火的時候,機器就開始工作了。在壓力升到一定程度時,我們需要進行一次排污處理。法羅力工業鍋爐,義大利設計研發,全球知名品牌,涵蓋熱水行業全產業鏈。
03
再次,在燃氣鍋爐運行過程中我們還要做一些巡查工作,比如監視鍋爐是否正常運行,火焰狀態如何,各部件運轉是否正常。還要觀察鍋爐升溫狀況,大小火轉換控制的是否正常等,當然壓力的穩定和天然氣流量的范圍正常也是一項重要的巡查工作.
04
最後,當出現事故需要停止運轉,我們要及時按下緊急斷開鍵,出現故障的情況有很多,包括鍋爐本體的、給水泵的、電力燃料方面的等,當這些危害鍋爐或人身安全的情況出現時一定要及時的採取措施。
⑶ 燃氣鍋爐的主要組成都是什麼
鍋爐整體的結構包括鍋爐本體和輔助設備兩大部分。鍋爐本體 鍋爐本體由汽水系統(鍋)和燃燒系統(爐)組成,汽水系統由省煤器、汽包、下降管、聯箱、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等組成,其主要任務就是有效的吸收燃料燃燒釋放出的熱量,將進入鍋爐的給水加熱以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溫度和壓力的過熱蒸汽。鍋爐的燃燒系統由爐膛、煙道、燃燒器、空氣預熱器等組成,其主要任務就是使燃料在爐內能夠良好燃燒,放出熱量。此外鍋爐本體還包括爐牆和構架,爐牆用於構成封閉的爐膛和煙道,構架用於支撐和懸吊汽包、受熱面、爐牆等。輔助設備較多,主要包括通風設備、燃料運輸設備、制粉設備、給水設備、除塵除灰設備、煙氣脫硫脫硝設備、水處理設備、測量及控制設備等。
⑷ 鍋爐運行管理要點
(一)鍋爐啟動時的安全要點
鍋爐啟動指鍋爐由非使用狀態進入使用狀態,一般包括冷態啟動及熱態啟動兩種。冷態啟動指新裝、改裝、修理、停爐等鍋爐的生火啟動;熱態啟動指壓火備用鍋爐的啟動。這里介紹的是冷態啟動。
由於鍋爐是一個復雜的裝置,包含著一系列部件、輔機,鍋爐的正常運行包含著燃燒、傳熱、工質流動等過程,因而啟動一台鍋爐要進行多項操作,要用較長的時間、各個環節協同動作,逐步達到正常工作狀態。
鍋爐啟動過程中,其部件、附件等由冷態(常溫或室溫)變為受熱狀態,由不承壓轉變為承壓,其物理形態、受力情況等產生很大變化,最易產生各種事故。據統計,鍋爐事故約有半數是在啟動過程中發生的。因而對鍋爐啟動必須進行認真地准備。
1.全面檢查
對新裝、遷新和檢修後的鍋爐,啟動之前一定要進行全面檢查,符合啟動要求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為防止遺漏,啟動前的檢查應按照鍋爐運行規程的規定,逐項進行。主要內容有:
檢查汽水系統受熱、受壓元件的內外部,看其是否處於可投入運行的良好狀態;
檢查燃燒系統的各個環節是否處於完好狀態;
檢查汽水系統和燃燒系統的各類門孔(包括人孔、手孔、看火門、防爆門及各類閥門)、接板是否正常,並使之處於啟動所要求的位置;
檢查安全附件是否齊全、完好並使之處於啟動所要求的位置;
檢查鍋爐構架、樓梯、平台等鋼結構部分是否完好;
檢查各種輔機特別是轉動機械是否完好,轉動機械應分別進行試運轉;
檢查各種測量儀表是否完好等。
2.上水
為防止產生過大熱應力,上水水溫最高不應超過90~100℃;上水速度要緩慢,全部上水時間在夏季不小於1h,在冬季不小2h。冷爐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時應停止上水,以防受熱膨脹後水位過高。
3.烘爐
新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其爐膛和煙道的牆壁非常潮濕,一旦驟然接觸高溫煙氣,就會產生裂紋、變形甚至發生倒塌事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鍋爐在上水後啟動前要進行烘爐。
烘爐就是在爐膛中用文火緩慢加熱鍋爐,使爐牆中的水分逐漸蒸發掉。烘爐應根據事先制定的烘爐升溫曲線進行,整個烘爐時間根據鍋爐大小、型號不同,一般為3~14d。烘爐後期可以同時進行煮爐。
4.煮爐
新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在正式啟動前必須進行煮爐。煮爐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在烘爐後期和烘爐一道進行。
煮爐的目的是清除鍋爐蒸發受熱面中的鐵銹、油污和其它污物,減少受熱面腐蝕,提高鍋水和蒸汽的品質。
5.點火與升壓
一般鍋爐上水後即可點火升壓:進行烘爐煮爐的鍋爐,待煮爐完畢,排水清洗後,再重新上水,然後點火升壓。
點火後,隨著燃燒過程的進行,煙氣與受熱面之間的傳熱過程也開始進行,加入鍋爐的水不斷被加熱,至飽和溫度後即開始產生蒸汽。
鍋爐產生蒸汽後,即開始升壓。同時,爐水的飽和溫度也不斷升高。由於鍋水溫度的升高,汽包和蒸發受熱面的金屬壁溫也隨之升高,需要注意熱膨脹和熱應力問題。由於汽包的壁厚較厚,在升溫中的主要問題是熱應力,同時也應考慮其整體熱膨脹。對於受熱面管子,由於長度很長而壁厚較薄,在升溫中的主要問題是整體熱膨脹,同時也應注意其熱應力。當管子沿軸向的膨脹受到限制時,熱應力會增大到很大的數值。在升溫升壓過程中,汽包存在著沿壁厚的溫差及上下壁面間的溫差(卧置鍋筒),即內壁溫度高於外壁,上部壁面溫度高於下部情況。
為了防止產生過大的熱應力,鍋爐的升壓過程一定要緩慢進行。
點火升壓過程中,鍋爐的蒸汽參數、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狀況在不斷變化。為了防止異常情況及事故出現,要嚴密監視各種儀表指示的變化,通過調整控制壓力、溫度、水位等工藝參數在允許范圍之內,同時也考核各種儀表、閥門等控制設施的可靠性、准確性。另外,也要注意觀察各受熟面,使各部位冷熱交換溫度變化均勻,防止局部過熱,燒壞設備。
6.暖管與並汽
所謂暖管,即用蒸汽緩慢加熱管道、閥門、法蘭等元件,使其溫度緩慢上升,避免向冷態或較低溫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熱應力過大而損壞管道、閥門等元件。同時將管道中的冷凝水驅出,防止在供汽時發生水擊。
冷態蒸汽管道的暖管時間一般不少2h;熱態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為O.5~1h。暖管時,應檢查蒸汽管道的膨脹是否良好,支吊架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現象,應停止暖管,查明原因消除故障。
並汽也叫並爐、並列,即投入運行鍋爐向共用的蒸汽總管供汽。並汽前應減弱燃燒,打開蒸汽管道上所有疏水閥,充分疏水以防止沖擊;沖洗水位表,並使水位維持在正常水位線以下;使啟動鍋爐蒸汽壓力稍低於蒸汽總管內汽壓(低壓鍋爐低0.02~0.05MPa;中壓鍋爐低0.1~0.2MPa);之後緩慢打開主汽閥及隔絕閥,使所啟動鍋爐與蒸汽總管聯通。
單台運行的鍋爐,在暖管之後即可向用汽設備供汽,其操作注意事項與並汽相似。
⑸ 鍋爐運行前的檢查內容有哪些
點火前的檢查准備包括以下四點
1.檢查全部閥門、管道及儀表是否齊全完好,起閉是否靈活,各檢查孔封閉良好,如有失靈或損壞應及時更換或維修。
2、檢查鍋爐用煤、引火材料和各種工具是否齊全。
3、打開主汽閥和分汽缸排污閥,開始向爐內進水,速度要緩慢,檢查無滲漏後可繼續進水至正常水位線上20-30㎜為宜。
4.檢查爐門、清灰門、出渣門開關是否啟動靈活、嚴密可靠。
⑹ 燃氣鍋爐主要由哪些部件組成
燃氣燃燒器構造由以下5個系統組成:送風系統送風系統的功能在於向燃燒室里送入一定風速和風量的空氣,其主要部件有:殼體、風機馬達、風機葉輪、風槍火管、風門控制器、風門檔板、凸輪調節機構、擴散盤。點火系統點火系統的功能在於點燃空氣與燃料的混合物,其主要部件有:點火變壓器、點火電極、電火高壓電纜。較為安全的一種點火系統稱為電子脈沖點火器,被卓益節能等燃氣鍋爐廠家所廣泛使用。其方便省時,只需用手指按動就可以,並且安全性高,不會出現因意外熄火出現的安全事故,一旦出現熄火的狀態,控制系統能及時關閉電磁閥,關斷燃氣通路。監測系統監測系統的功能在於保證燃燒器安全、穩定的運行,其主要部件有火焰監測器、壓力監測器、溫度監測器(如下圖)等。燃料系統燃料系統的功能在於保證燃燒器燃燒所需的燃料。燃油燃燒器的燃料系統主要有:油管及接頭、油泵、電磁閥、噴嘴、重油預熱器。燃氣燃燒器主要有過濾器、調壓器、電磁閥組、點火電磁閥組然、燃料蝶閥。電控系統電控系統是以上各系統的指揮中心和聯絡中心,主要控制元件為程式控制器,針對不同的燃燒器配有不同的程式控制器,常見的程式控制器有:LFL系列、LAL系列、LOA系列、LGB系列,其主要區別為各個程序步驟的時間不同。超大全中文液晶顯示屏,內置白熾夜光燈,無論黑夜白天,屏幕內容清晰可見。圖像動畫顯示水位狀態、加熱狀態、泵閥狀態、報警狀態,鍋爐運行一目瞭然。CPU智能中央處理器,所有程序集中在一個數字晶元上,擴展性強,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功能強大。具備時間設定、溫度設定、泵閥設定、連續設定、定時設定、壓力設定等多種控制功能,任意設置工作狀態。具備水位極低報警(防干燒功能)、水溫超高報警、壓力超高報警等多種報警功能和連鎖保護能力(停機),杜絕安全隱患。詳細自診、記錄、檢查維修方便。
⑺ 鍋爐的工作流程有哪些
鍋爐是特種設備,主要由鍋和爐兩大部分組成,其工作流程分別是:
1、鍋的流程主要就是汽水系統的流程,不管蒸汽鍋爐還是熱水鍋爐,都是:
水泵向鍋爐供水→ 爐水經過省煤器進行初級加熱 → 到水冷壁之類的換熱面吸收熱量→ 加熱後的汽水集中到鍋爐頂部的的汽包→ 向外供出熱水或蒸汽。若是供出過熱度較高的蒸汽,則再到→ 過熱器加熱之後→ 供給熱用戶。
鍋爐水質要求較高,一般是經過化學處理,達到要求才能供給鍋爐使用。
2、爐是指鍋爐的燃燒系統,包括燃料供給和除灰系統,其流程是:
燃料系統向爐膛供給燃料,(煤、天然氣、木材、燃料油之類等等)→ 到爐膛內燃燒,產生熱量,加熱爐水,→ 灰渣等廢料由除渣系統和除塵系統排出。排出的物質應符合環保要求。
⑻ 鍋爐運行人員主要任務和工作內容是什麼
鍋爐運行人員主要任務對鍋里維護、排污、清洗。
主要內容為:
一、維護
1、壓力表、水位表(見右圖)、安全閥、排污裝置、給水閥、蒸汽閥等,檢查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其他的閥門開關狀態是否良好。
2、自動控制裝置系統,包括火焰檢測器、水位、水溫檢測、報警裝置及各種聯鎖裝置、顯示控制系統等性能狀態是否符合要求。
3、給水系統,包括儲水水箱的水位、給水溫度、水處理設備等狀況是否符號要求。
4、燃料燃燒系統,包括燃料的儲備量、輸送線路、燃燒設備、點火設備、燃料切斷裝置、油泵等狀況是否符合要求。
二、排污
排污前鍋爐水位處於正常高水位,鍋爐壓力在0.1-0.2MPA時進行,本著「勤排、少排、均勻排」的原則(每天至少一次),短促間斷進行,即排污閥開後即關,關後再開、如此重復數次,待水位處於正常低水位即可。切記不得將鍋爐排空。
鍋爐的壓力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應定期校驗以保證其可靠性(壓力表每半年至少一次,安全閥每一年至少一次)。
卧式燃油(氣)鍋爐連續運行12個月後要打開煙箱門清理爐膛或煙管內的積灰,檢查煙箱水泥是否脫落,並對脫落處進行修補。
三、清洗
每年至少對底座等外露件的浮銹清理掉並油漆一次。
鍋爐經過長時間運行,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水垢、銹蝕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由於垢的產生,使得傳熱性變差,以致鍋爐效力降低。
故很難達到額定的蒸發量;並且由於傳熱性變差,使得金屬過熱,在鍋爐壓力作用下,爐管發生鼓包,甚至爆炸;傳熱性變差,使得燃料消耗增加,運行費用上升,鍋爐壽命縮短。因此,鍋爐結垢後,應採取必要的方法除垢。
(8)燃氣工業鍋爐運行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常見事故及原因
1、燃燒不完全
由燃料組分過重而導致燃料燃燒不完全,使GAH挾熱面上積聚可燃物。
鍋爐以外購渣油、裂化殘油和抽余C4燃料為多,它們的組分較重,黏度較高,自燃點低,燃燒時易析碳,蒸汽霧化燃料時破碎能力也很差,大分子油滴含量高,油槍噴嘴易堵塞,因此經常影響燃油的霧化質量和燃燒效果。
運行時如果燃燒調整不當,風量不足或配風不合理以及工藝工況波動時,就會來不及使炭黑燃燒完全而產生黑煙。爐瞠內沒有完全燃燒的油粒被煙氣帶到鍋爐尾部GAH換熱面上開始沉積。
2、頻繁吹掃點火
頻繁吹掃點火為鍋爐沉積可燃物著火提供了充足的復燃條件。
鍋爐點火過程中煙氣流速低,燃燒系統空間的含氧量又較正常運行時高得多,像B爐當時曾連續幾次點火吹掃,因此便使尚具余熱的未燃盡可燃物因具備了充足的過剩氧量而復燃。
⑼ 燃氣鍋爐的工作原理
1、水系統,自來水從冷水管進入,冷水管上設有冷水電磁閥、單向閥、閘閥和旁通閘閥。冷水電磁閥的作用是自動控制進冷水,當冷水電磁閥打開時,冷水經過管道進入燃氣鍋爐;當冷水電磁閥關閉時,管道被截止,冷水停止流動。單向閥的作用是防止熱水倒流和冷水混合。旁通閘閥是當冷水電磁閥失靈時,作為臨時進冷水的備用通道。
2、燃氣通道系統,燃氣通道設有壓力表、球閥、過濾器、減壓閥、流量計、燃燒機閥組等。燃氣作為燃燒機的燃料,燃料在燃氣鍋爐的爐膽內燃燒,高溫煙氣沿爐膽向後先經回燃室進入第一煙道管束,再經壓迫式前煙箱轉折180°進入第二煙道管束,最後經過對流換熱後進入尾部煙道,通過煙囪把煙氣排到大氣中。常壓熱水鍋爐在本體上安裝有與大氣相通的排汽管,不承受任何壓力,這是它和高壓鍋爐的最大區別。當熱水燒到設定的溫度時,冷水電磁閥打開,利用冷水的壓力把鍋爐內燒好的熱水通過上循環管壓到保溫水箱內。燃氣鍋爐內的熱水流到保溫水箱的同時,冷水從冷水管重新加註。保溫水箱接有熱水管道提供熱水,該管上裝有熱水電磁閥,作用是可以提供用戶按時間選擇性供熱水。電磁閥旁邊的旁通閘閥可以跳過熱水電磁閥直接接通管道作為長期供水。保溫水箱上裝有液位探頭,當水箱的水裝滿以後鍋爐自動停止燒水。水箱內裝有溫度探頭,當水溫下降到設定溫度的時候,通過下循環管的循環水泵把熱水抽到鍋爐內重新燒熱。
3、電氣控制系統,該燃氣鍋爐採用自動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是整個燃氣熱水鍋爐系統的控制中樞,用戶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來調節熱水鍋爐系統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