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英國國防工業有哪些

英國國防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8 14:25:45

A. 英國的主要工業城市有哪些

歐洲的英國主要工業城市有:
1、伯明翰(Birmingham)是僅次於倫敦的英國第二大國際化城市,人口與面積均僅次於倫敦,地處英格蘭中心、在倫敦至利物浦的鐵路干線上,交通四通發達。大伯明翰地區是擁有歐洲最年輕人口的地區,已經連續三年被全球美世生活指數排名為英國最佳生活質量城市,擁有世界級公司、研發中心、世界知名大學和創新企業家,是一個擁有超過1900個國際公司的充滿活力的繁榮商業地區。
為全英主要製造業中心之一。工業部門繁多,以重工業為主。世界最大的金屬加工地區,有黑色冶金、有色冶金(銅、鋅、黃銅、鋁、鎳),機床、儀表、車廂、自行車、飛機、化學、軍工等工業也很重要。汽車工業規模很大,有「英國底特律」之稱。伯明翰是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業區。 英國25%以上的出口產品是在伯明翰區域製造的,目前經濟正向第三產業轉移,金融業和旅遊也發展相當迅速。伯明翰是現代冶金和機器製造工業的創始地,同時也是全國主要鐵路、公路干線和運河網的交匯點。
2、愛丁堡是英國著名的文化古城、蘇格蘭首府,位於蘇格蘭中部低地的福斯灣的南岸。面積260平方公里。1329年建市,1437—1707年為蘇格蘭王國首都。造紙和印刷出版業歷史悠久,造船、化工、核能、電子、電纜、玻璃和食品等工業也重要。隨著北海油田的開發,又建立一系列相關工業與服務業。重要的運輸樞紐,航空港。
3、格拉斯哥(Glasgow),人口60萬,是蘇格蘭最大城市,英國第三大城市。位於中蘇格蘭西部的克萊德河(R. Clyde)河口。行政上,格拉斯哥屬於格拉斯哥市(City of Glasgow)的管轄范圍,是蘇格蘭32個一級行政區(稱為統一管理區)底下的一個,長年以來一直是英國工黨的執政領域。大格拉斯哥地區擁有人口230萬,占蘇格蘭總人口的41%。格拉斯哥的製造業曾是該城市的中心產業,克萊德河畔的造船業更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格拉斯哥逐漸發展成為歐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眾多蘇格蘭企業總部設於此。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B. 各國的軍工業介紹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美國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之一,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於1995年合並而成,目前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1/3的訂貨,控制了40%的世界防務市場,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成為世界級軍火「巨頭」。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秘密「臭鼬工廠」始建於1943年,隱藏在伯班克的一片平原上,其車間一度在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的幫助下偽裝成居民區。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於1995年合並而成,目前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1/3的訂貨,控制了40%的世界防務市場,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成為世界級軍火「巨頭」。
圖:世界上第一種第四代戰斗機F-22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

創新制勝

2l世紀初,現代國防工業面臨著眾多挑戰,洛·馬借鑒了日本半導體行業在動盪時期的創新發展戰略,著手核心業務上的競爭力,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一舉成為美國國防部、能源部、國家宇航局三大關鍵政府部門的頂級供應商,不僅在人造衛星製造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更在航空太空梭發射方面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對以航空、宇宙和國防工業為主的洛·馬來講,通過每年高達9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其中包括15%用於基礎性如納米技術、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究,以確保其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把握未來20-30年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正因如此,公司在降低產品成本、減少製造和產品維護時間等方面制定了非常積極的目標。例如為了達到這些目標,F一35項目小組使用達索系統公司的CATIA和DELMIA解決方案把設計和製造環節集成在一起,從而使其擁有了開發出業界最完善、頂級技術的過程優化工具和航空專業模塊,大大促進其保持技術領先優勢的能力

洛·馬2005年度報表尚未公開,但從 2004年355億美元的銷售總額分析,航空系統的產值是1 18億美元,占整個公司總銷售額的33%;電子系統97億美元,佔27%;太空系統64億美元,佔18%;信息技術服務、綜合集成系統則各為38億美元,分別佔11%而其中約180億美元來自和政府簽署的合同。

如今,洛·馬的業務定位已調整到以 IT產品,而不是航空產品支撐公司的發展,正如副總裁鮑勃·特里斯所說:「我們非常自豪被稱為『平台倉庫』,但我們也希望人們意識到,我們公司有50%以上的產品和平台沒有任何關系,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和IT產品上。」事實上,13萬雇員中有2萬人是IT方面的專業人員,密切關注著國防和情報部門、國土安全部門以及聯邦政府機構的需求。

很少有人知道,洛·馬每年所編寫的軟體代碼數量甚至超過了微軟公司。為此,微軟公司和洛·馬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一些美國政府國防項目上進行合作,如美國海軍下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軟體和國防部信息安全系統等,幫助美國空軍對其位於北美的某大型空間指揮和控制中心進行技術升級,以及共同開拓利潤豐厚的聯邦政府機構技術服務市場。引領變革與其說洛·馬以技術更新引領著軍事變革的潮流,不如說其技術貯備和研發能力給予其更多贏戰機會,特別是「網路中心戰」的戰略轉移,使洛·馬在本世紀初這場由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領導的軍事變革中穩操勝券。「網路中心戰」的終極全景將各類武器平台通過全球信息網路構成一個整體,在指揮中心,人們能夠看到一幅無縫連接的全球范圍內的敵我態勢圖,這就要求軍工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同時滿足多種需求的武器平台能力。為此,洛·馬成功地在戰場實驗室里研製的感測器、數據鏈、系統等會在第一時間里被加裝到原有的武器平台上,憑著這種技術滲透促成其新的武器平台研發出現了螺旋式發展的趨勢。

與此同時,洛·馬將每年研發預算的 50%撥給涵蓋全公司的科研發展部門,使其得以與桑地亞國家實驗室保持平等的研發夥伴關系,從而介入最尖端的機器人技術和納米技術的研究中,而這些在今天還沒有充分為人們所認識的技術很有可能是公司未來的立身之本,並使其在技術領先的狀態中影響著武器平台的變革。

近期,洛·馬高層傳出聲音:「我們不可能在某天晚上醒來後突發奇想地說要進軍某個領域。我們需要用良好的表現來贏得客戶的信任,必須事先具備必要的能力,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不久, CEO鮑勃·史蒂文斯簽署了一項內部投資計劃,對所謂的「突破性技術」進行廣泛的投資,因為這些技術隨時可能成為企業的新增長點,就像上個世紀60、70 年代的微處理器技術一樣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公司對外報道非常謹慎,但通過詳細分析研究,可以看到除納米技術和機器人外還包括特超聲學、生物測定學、持續偵察技術(特別是近太空,即20-120千米內太空的利用)、信息融合、無人和自動系統等。

臭鼬工廠

談論洛·馬,不得不提及其具有傳奇色彩的「臭鼬工廠」(SkunkWorks),素以研製隱形飛機和偵察機而聞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F-117隱形戰斗機,以及美軍絕密航空研製計劃,如U-2、SR-71等。

臭鼬工廠創建於1943年,即航空分公司的預研小組,承載著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初建時洛克希德公司正為美國空軍生產第一批實戰型噴氣式戰斗機XP-80,後來,該團隊在高空偵察機和隱形戰斗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10年前,其工作重點還集中在洛·馬的航空部門,並將研發重點放在傳統業務上,即為美國防部生產先進戰斗機原型和高度保密的航空器平台。如今,洛·馬十分清楚,臭鼬工廠從事的創新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勞動,而是一種高投入、高風險的創新,打破條條框框、摒棄默守陳規的行為准則使那裡成為富有創造力的精銳人才充分發揮能力實現夢想的天堂,驚人的科研成果不斷送往得克薩斯的沃斯堡和喬治亞的瑪麗埃塔兩個製造中心,一次次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震撼。例如,正在研究的如何將隱身塗料與飛機耐高溫材料有機融合的成果,將用於不久問世的F-35生產型飛機上。

目前,在臭鼬工廠位於加利福尼亞帕爾姆達爾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新型全球遠程打擊平台的研製,以支持美國空軍現役中程和遠程打擊能力的不足,最終將替代B-lB、B-2A和B- 52。其它在研項目還包括替代C-130的新一代隱形戰術運輸機,用於遠程運輸和偵察的新一代飛艇,無人航空器和無人戰斗航空器等。其中,新一代飛艇將 「開創飛行史上的新紀元」,能夠攜載1814千克的多任務有效荷載在約2萬米的高空近似於靜止軌道上運行,它的巡航時間遠比目前使用的無人機要長:計劃研製的原型飛艇在太空的巡航時間為幾個月,而基於原型飛艇的作戰型飛艇巡航時間則可能長達1年。當然,這種飛艇與衛星最大的不同在於能返回基地完成維修,並可進行任務裝備更換。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臭鼬工廠與洛·馬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導彈和火控部門首次合作獲得了AGM-158(JASSM)項目合同,從而使公司成功進入了國際巡航導彈市場。2001年,這一戰略合作不但贏得了美國防部的F一35項目,更給公司帶來了歷史上最豐厚的回報。

為此,研發人員充分利用研製F-22 等戰機的經驗,使F-35除了借鑒其包括傾斜的雙垂尾、塗覆的座艙蓋和遮蓋起來的噴氣管等技術,在減小雷達與紅外線特徵方面更技高一籌,別看它體型不大,重量只有10噸左右,卻能攜帶5噸彈葯和6噸燃料,續航能力超過1000千米;既能像F-16戰斗機進行空中格鬥,又能像F-18戰斗機成為航母上的主力;而它可以垂直起降的性能使其裝備部隊後,將取代目前美國空軍使用的F-16和A-10戰斗機以及現役的F/A-18和AV-8B鷂式戰斗機。正因如此,F-35不僅性能優越,可靠性好,同時降低成本,相對於F-22戰機上億美元的高價,其單機價格僅為2800~3000萬美元贏得了世界范圍的巨額定單。

隨著洛·馬從以平台為中心業務向系統合成、IT領域和傳統業務相結合的新型國防企業轉變,臭鼬工廠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作為核心競爭力,使公司具備了從平台到系統、從傳統到「網路中心戰」為主的任何國防項目投標的能力。

網路中心戰

進入新世紀,隨著「網路中心戰」明顯滲入到軍事中的每個領域,特別是美軍在自身轉型中將核心方向定位在全球信息柵格(GIG),洛·馬便大力加強「網路中心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並針對未來美國防部采辦的所有物品將必須能夠組成網路並與GIG兼容,選擇在國防部作戰開發指揮中心和研究中心附近的南弗吉尼亞成立了「全球視景綜合中心(GVIC)」,為國防部「網路中心戰」提供測試網路的「基地」。

該中心擁有4645平方米,建築與基礎設施均考慮到既便於與外界包括政府、工業部門和研究院校的聯合,又保護競爭者或政府部門之間的秘密合作,因此它不是一個孤立體,而是能夠與洛-馬和美軍的安全計算機網路連接,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保證「網路中心戰」各項測試任務順利進行。目前,GVIC作為「網路中心戰」這艘「旗艦」的節點,與公司的20 多個站點實現了連接,將客戶和合作夥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承擔的業務逐步擴大到進行網路中心戰分析、聯合能力認證以及綜合評估工作。

由於洛·馬是全球范圍內唯一採取如此有針對性的大膽投入,公司對GVIC的應用運行寄予厚望,要求他們能夠根據用戶和合作夥伴的需求調整工作方向。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美軍對「網路中心戰」的武器裝備需求,洛·馬正在進行具有長航時、大負載和大空間的無人機開發。現在使用最廣泛的無人機例如美國空軍的「捕食者」、陸軍的「獵人」、海軍的「先鋒」以及英國的「不死鳥」等,都必須預先編定任務程序或由控制中心遙控指揮。而由洛·馬領導的武裝戰斗旋翼無人機(UCAR)集團在2005年9 月完成了可用於UCAR感測器的機載和地面演示試驗,旨在演示能夠與有人/無人地面/空中系統自主協作的旋翼無人機系統的可行性,一旦這個項目進入實用階段,其軍事用途以及使用價值將遠遠超過目前使用的各類無人機,成為「網路中心戰」更為優秀的戰場「節點」。

創新中心

嘗盡創新甜頭的洛·馬在臭鼬工廠基礎上於2005年4月,選擇薩福克成立了「創新中心」,專為美國執行軍事任務和國土安全建立作戰概念和「網路中心戰」提供解決方案。正如中心首席執行官羅伯特 ·J·斯蒂芬森所說:「有了創新中心,我們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客戶面對復雜而不可預測的全球環境,我們可以通過發展綜合系統和網路中心戰解決方案,幫助形成美國的反應機制。」

創新中心初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快速原型製造,聯合試驗,深入分析先進的指揮、控制、通信和信息戰,聯軍規劃、後勤、監視和偵察,導彈防禦以及國土安全等,通過一系列的模型和模擬技術重點研發 「網路中心戰」的解決方案,向指揮官、政策制定者、作戰人員、分析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合作環境,用於評估和試驗新的作戰概念。同時,還負責洛·馬的 C4ISR技術開發,就C4ISR和信息化作戰、聯合部署、後勤保障、本土防禦和安全等方面進行超前研究。

該中心緊臨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美國訓練及教學司令部、美國宇航局、美國空軍司令部和美國海軍的軍事設施,通過洛·馬內部的全球視頻寬頻網路與其它中心的27個節點相連,以便使所有子公司都能分享這一個創新中心帶來的技術進步。

創新中心已進行的「全球遠程打擊」的模擬向人們展示了其目前所能提供的用於全球遠程打擊的武器平台的設計原型,包括「全球遠程打擊」所涉及的指揮與控制、戰場空間感知、聚集後勤、戰場保護,而這一切又通過「網路中心戰」加以融合。中心負責人說:我們將戰場感知和情報融合成全球態勢感知圖,從而使美國軍隊進入了信息化作戰的時代,所顯現的全球到達、實施重點目標的攻擊、動態目標跟蹤和全戰場巡邏的巡航導彈等態勢,明顯有助於美國國防部決定其究竟需要怎麼樣的打擊能力,以取代美國空軍古老的轟炸機群。

創新中心目前擁有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和B-2A模擬環境,2006年還將再建造F/A-22和F-35的模擬環境。科研人員們在這里所進行的實驗並不是為了找出能力的差距,而是讓客戶能夠真實地體驗新的武器平台的綜合性能,從而幫助其作出適當的決定。

正是這種不斷獲取最新的技術和公司內部的技術水平移植,使洛-馬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各種技術進行整合,將它們應用到產品中去。除了最具代表性的F-35項目外,瀕海戰斗艦(LCS)的定單,同樣展示了洛·馬利用其技術優勢的制勝法寶。在此之前,洛·馬從來沒有進行過整船的建造,但它在系統整合方面的技術優勢使它能在獲得合同後的很短的時間里,就根據美國海軍的要求提出了設計方案,並最終在2005年正式與美國海軍簽署了生產LCS瀕海戰斗艦的合同。

LCS瀕海戰斗艦和F-35項目向人們顯示了軍火商和美國軍方在商業運作方式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軍方需要在預算和獲取作戰能力間找到一種平衡,它希望能花有限的資金獲取能夠在不同作戰環境里完成多種任務的武器平台。洛·馬正是充分發揮了自身技術優勢,提高研發速度,降低成本,創造了適應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此外,洛·馬還為美海軍提出了隱身高速攻擊偵察艇(CHARC)概念。該艇將攜帶一系列武器,執行小型艦船防禦、瀕海反潛作戰、掃雷、將特種作戰部隊投送到熱點地區等任務。C H A R C採用小水面線雙體船(SWATH)設計,其前駕駛艙人員為2人,採用了現代直升機設計技術,其前部安裝一挺20毫米速射機槍,船體前部兩側有4個內置武器艙,每個側艙內可安裝1枚AGM-114「海爾法」導彈或「聯合通用導彈」。該艇還可以洛·馬新研製的「網火」系統,該系統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

與此同時,洛·馬正在將長11米和12米兩種CHARC推銷給海軍和美特種作戰司令部,該艇將主要與LCS配合使用,首艘美海軍瀕海戰斗艦「自由」號目前正在建造之中,預計於2006年底交付美海軍使用。

縱觀全球市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目前正處在一個不敗的地位,除了可出產更多F-16飛機,手中已掌握的美國和英國近2600架F-35飛機的訂貨承諾,使這種低成本、多用途戰斗機有著光明的未來,並有著豐厚的利潤回報,整體上甚至會趕超F-16家族。與此同時,依靠其在海軍武器平台、太空情報偵察技術、C4ISR和導彈防禦方面的技術優勢,公司被認為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系統整合廠商。當我們看到近幾年洛·馬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多項成功時,有誰能否認其世界級軍火巨頭的地位與能力呢? 文/沈巍崗 杜浩田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 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於1995年合並而成,目前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 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1/3的訂貨,控制了40%的世界防務市場,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成為世界級軍火「巨頭」。

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 The Power Franchise)作為矽谷的創立者和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與集成電路的發明者,是在 1957年是由著名的仙童儀器科學家Robert Noyce 和 Gordon Moore 創建的,著名的半導體公司Inte,AMD和National Semiconctor等就是從仙童半導體公司分離出來的。
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 The Power Franchise)是全球首屈一指針對多元終端市場提供高性能功率產品的供應商。該公司銳意開發尖端的產品,以配合今日以至未來的電子器件對功率的最小化、轉換、分配和管理的需要。仙童的組件廣為計算機、通信、消費、工業、自動汽車及航天等應用系統所採用。
美國仙童半導體全球共有10,000 名員工,從事設計、製造和推廣功率半導體、模擬及混合信號、介面、邏輯及光電子產品的工作。這些產品都是美國仙童半導體在美國緬因州南波特蘭市、猶他州WestJordan、賓西法尼亞州 Mountaintop、韓國富州市及新加坡的晶元廠所製造。公司同時在菲律賓宿霧、馬來西亞檳城及中國蘇州設有組裝及測試工廠。仙童半導體總部在南波特蘭市,製造半導體的歷史,是全球最悠久的。
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於2001年4月在蘇州注冊成立快捷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快捷半導體」,首次投資總額為1億美金,2004年7月增資至10億美金,員工人數目前已達千餘人,未來3年將達到3500人。快捷半導體公司坐落於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首期開發區內蘇桐路1號,是集團1997年重組後首家興建的工廠,2003年6月開始正式大規模投產。主要從事分立功率器件的封裝和測試,產品類別達數千種,被廣泛運用於微電子應用領域,包括汽車、通信、電腦、外圍設備、工業及消費品應用。並於2004年9月建成國際一流的自動化倉庫,將成為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在亞太地區重要的倉儲配送中心。
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一直把人才視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重要財富,在全球設立了六個技術創新中心(美國、德國、上海、深圳、台北、韓國)。重視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公司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員工海外培訓的機會,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台,使員工與工廠一起成長。

C. 全世界哪個國家有國防工業體系

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均有完整海陸空天核體系。

D.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擁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

目前世界上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有中國、美國、歐盟(不算國家)、俄羅斯(三分之二個)。

那麼什麼是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呢?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加法來簡單的進行講解:

武器裝備形成戰力=材料+設計+裝備軍隊

軍事工業體系=原材料開采加工能力+研發部門武器研發+生產部門規模生產+運輸部門運力充足+足夠裝備軍隊

從上面看,答案顯而易見了嘛,

這只是簡單的加法,而軍事工業體系不僅僅是加法,某一方面的不成熟就會拖累整個體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很多國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呢?歸根結底大約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國土幅員不夠遼闊,資源匱乏並且用地緊張。

2.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軍事工業。

3.地緣政治環境較差,大國壓制。

4.文化觀念也會有影響

世界上真正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就2個美國和俄羅斯(中國還不夠資格)

E. 英國軍事力量

英國建軍時間約在17世紀中期。女王為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 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必要時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列席會議。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也是五個核大國之一,擁有獨立的核力量。

英國國家戰略的核心是: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依靠和藉助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來保衛歐洲和英國本土的安全,並擴大英國在歐洲的影響;積極加強與英聯邦國家的聯系,保護其廣泛的海外利益。

英國部隊在全球各地例如:北愛爾蘭、塞普勒斯、德國、直布羅陀、汶萊、及福克蘭群島等均有基地。

軍力

英國軍事工業發達,武器裝備的現代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軍事工業規模可觀、種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獨立研製包括戰略核武器在內的各種大型武器裝備的能力,某些技術和裝備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國,主要出口類別包括軍用飛機、戰術導彈、作戰艦艇和軍事電子設備。

英國皇家海軍是由水面艦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潛艇部隊組成,擁有四大艦隊。擁有水面艦艇121艘。2014年7月4日,英國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的現役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正式下水。

英國陸軍經常被部署至海外,參與地面戰斗部隊、多國聯軍,或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相關行動。

英國皇家空軍為英國軍隊的空中武裝部門,創始於1918年4月1日,自此之後於英國軍事史扮演重要角色,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伊拉克戰爭等沖突扮演要角。英國空軍有450架以上飛行器,及200000位常備兵員。

軍費

英國有世界上第三的軍費開支。2010-2011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約為369億英鎊(約合590億美元),政府估計,國防部今後10年將面臨380億英鎊(608億美元)預算赤字。

兵種

陸軍:英國陸軍的數量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軍隊部署快、行動靈活、戰鬥力和應變能力強。

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以上數據為2004年狀況)。

F. 英國的國防是什麼

英國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MoD)是英國負責履行政府防務政策的政府部門,也是英國武裝力量的總部。英國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擁有獨立的核力量。

冷戰結束以後,被察覺到的與其它國家的直接的常規軍事對抗的威脅被恐怖主義代替。理查德·丹納特爵士預計英國部隊為可預見的未來,在他說的「持久沖突的時代」陷入與「掠奪性的非國家角色」的戰斗中。他告訴享有很高聲望的智庫漆咸樓對抗基地組織和其它好戰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的斗爭「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戰斗」。理查德·丹納特爵士批評一種殘留的「冷戰心理」以及基於保持對抗直接的常規戰略威脅的能力的軍事開支;他說目前編入2003年至2018年的國防部裝備計劃只有10%將被投入「陸地環境」——此時英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陸基戰爭。國防委員會—第三次報告「國防裝備2009」為一篇來自金融時報網站的文章做定位,表示國防裝備主任凱文·歐多諾格爵士上將通過內部便箋指示國防裝備和後勤局的職員重新區分批准程序的優先次序,以集中支持接下來三年的行動、與計劃相關的障礙、體現契約性或國際性國防職責的事務,和被簽署了生產合同的計劃。報告也為對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預算的潛在削減的顧慮、在國防預算程序中的膨脹里的不適當預算的意義、對裝備計劃提供資金不足,和對短期議題(現時行動)的恰當處理的普遍關心以及失敗的長期後果做定位,以在未來的戰斗中為未來英國國防能力輸送進行投入。國防國務大臣國會議員鮑勃·恩茲沃斯閣下加強了對現時行動議題重新區分優先次序,並且不排除對國防開支的「重大變動」。在同一文章中第一海軍大臣兼海軍職員隊伍主任馬克·斯坦霍普爵士上將,皇家海軍,承認國防預算中沒有足夠的錢,而且正在為艱難決定和削減的潛在性做准備。依照由倫敦晚間標准報披露的數字,2009年國防預算「至少超支10%」(數字不是無誤的),而該報述說這導致戈登·布朗說國防開支必須被削減。

G. 英國的主要產業

乳畜業。

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歐盟國家5%的平均水平,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

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歐盟國家中最大捕魚國之一,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量。

(7)英國國防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英國每年4月1日開始新的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開支)、支付債務利息和財務調整。財政預算收入含直接稅、間接稅和國民保險稅收入三項。

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擁有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

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外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重要船貸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並擁有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倫敦金融城從業者近40萬人,共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閱讀全文

與英國國防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東區工業用地多少錢一畝 瀏覽:653
汽車被人刮擦如何理賠 瀏覽:997
安溪汽車經銷商有哪些 瀏覽:940
我的世界工業高級合金怎麼獲得 瀏覽:997
奧迪q5l後窗雨刷片怎麼下 瀏覽:446
深圳什麼工業最出名 瀏覽:946
汽車如何避免車內高溫 瀏覽:349
汽車打鐵線什麼作用 瀏覽:15
寶馬新車車險多少錢 瀏覽:187
汽車部件在招商算什麼類別 瀏覽:997
2年汽車保養更換什麼 瀏覽:788
賓士p擋怎麼解鎖拖車 瀏覽:552
寶馬x6的4驅開關在哪裡 瀏覽:628
jem汽車隔熱防爆膜多少錢 瀏覽:792
合江翻重慶汽車要多久 瀏覽:185
汽車下冰爆怎麼辦 瀏覽:525
專業工業平板電腦要多少錢 瀏覽:706
我的世界工業2作物怎麼種 瀏覽:351
福建省龍岩有哪些工業產業 瀏覽:404
汽車靠什麼電來發火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