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察萊茵河沿岸的城市和工業區的分布,談談萊茵河的航運價值
萊茵河(Rhine)為歐洲第三大河,全長1320公里,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流經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法國、荷蘭等6個國家,在荷蘭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流域面積22.4萬平方公里,居住著4種不同語言的民族。萊茵河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歐洲之河。
萊茵河自古以來就是西歐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流域內降雨豐沛,水量充足,而各河段高水位出現的時期不同,使河流水位比較穩定,為航運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盡管後來出現了各種現代化運輸方式,但萊茵河的運輸量日益增長,現在萊茵河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國際河流。萊茵河通過多條運河與多瑙河、塞納河、羅納河、易北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達的水上航運網,覆蓋了西歐最重要的工商業地區。
萊茵河從河源到瑞士的巴塞爾為上游。萊茵河有2個源頭,分別被稱為前萊茵河和後萊茵河,兩河交會之後自南向北奔流,流入西歐最大的淡水湖博登湖(Bodensee),再向西流出後,有阿勒河匯入,流到瑞士西北邊境城市巴塞爾。巴塞爾是萊茵河上重要的港口,是瑞士這個內陸國唯一的海運港口。萊茵河上游穿行於山地高原之間,地形崎嶇,坡陡谷深,水流湍急,瀑布眾多,水力資源豐富,干支流河水主要靠山地冰川融雪補給。沙夫豪森小城(Schaffhausen)附近的萊茵瀑布(Rheinfall),寬150米,落差高達23米,在洪水季節,每秒流量超過1000立方米,景象甚是壯觀。萊茵河上游沿岸風景如畫,遍布高山、雪峰、草場、森林,建有許多風景區。
從巴塞爾到德國的波恩(Bonn)為中游。根據水文特點和流域狀況,中游又可以分為上萊茵低地和萊茵河谷兩段。
巴塞爾到德國的賓根,是聞名的上萊茵低地,水流在寬廣的階狀谷地穿行,河道彎曲,有內卡河(Neckar)和美因河(Main)等支流匯入。從賓根到波恩之間,稱為萊茵河谷,兩岸山巒重迭,河道曲折狹窄,流速增加,左岸有萊茵河最大的支流摩澤爾河(Mosel)匯入。這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尤以葡萄種植業聞名。
中游地區從美因茲(Mainz)到波恩之間的19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風光最美的河段,也是德國葡萄酒最有名的產區。萊茵河兩岸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期,是羅馬人把葡萄種植和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帶到了萊茵河兩岸。
在這一河段中,從呂德斯海姆(Rüdesheim)到科布倫茨(Koblenz)50多公里的河段最能代表萊茵河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這里幾乎在每一處山坡、高地上都能看到一座座傲然屹立的古城堡。在中世紀的德國,貴族豪強、教會主教群雄割據。為了向萊茵河上的船隻徵收巨額稅金,各派力量蜂擁而至,占據險要並建造城堡。於是就有了今天俯瞰萊茵河的古堡建築群。當年過往船隻不得不一路交稅。
值得一提的是高爾郝善(St. Goarshausen)附近的羅雷萊巨岩(Loreley)。相傳美麗的女妖羅雷萊夜裡常坐在這塊萊茵河畔的巨岩上,梳理著她長長的金發,並用動聽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引得船夫忘記駕船,最後觸礁而船毀人亡。當年確實有許多船隻在這里失事,當然並不是因為女妖。海涅的詩歌「不知緣何我竟如此悲傷,古老傳說始終縈繞心上……」更增添了女妖傳說的神秘色彩和悲劇美的力量。
萊茵河從波恩至入海口為下游。河水流經北德平原和比荷低地,地勢低平,河面寬闊,水流平緩。進入荷蘭境內之後,與馬斯河、斯凱爾河共同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幹流分為幾個支流,在鹿特丹(Rotterdam)和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之間流入北海。萊茵河也換了稱號,其中兩條主要支流分別為瓦爾河和勒克河。
萊茵河下游地區,人口眾多,城市密集,擁有現代化的工業和農業,是經濟重心地帶,當年歐洲大陸最著名的工業區幾乎都建在了這里。地跨萊茵河右岸支流魯爾河(Ruhr)兩岸的魯爾區,曾是德國的工業中心,也是西歐重要工業區之一,被稱為「歐洲的引擎」。魯爾河在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流入萊茵河,交匯地區已經建成了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萊茵河下游地區還有比利時的沙城工業區、法國的洛林工業區等,這些大工業區都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萊茵河三角洲是歐洲海運最繁忙的水域,在邊上是世界第一大海港鹿特丹,鹿特丹作為萊茵河的門戶,實際上是歐洲對外的港口。但三角洲地區卻是一派田園景象,花田連綿,草場如茵,奶牛成群,風車林立,河渠縱橫。萊茵
萊茵河下游沿岸有兩座文化名城值得一提。波恩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誕生地,二戰後是西德的首都。科隆擁有百萬人口,舉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就矗立在萊茵河畔。萊茵博客
萊茵河作為一條大河的地位非同一般,但在人類文明史中更有著光耀而顯赫的地位。萊茵河同世界上孕育了人類文明的大河一樣,是成就歐洲文明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有人說,是萊茵河塑造了歐洲的兩個偉大民族,德意志和法蘭西。法國文豪雨果曾經這樣寫道:「我最愛的河流是萊茵河。這條河,映照著整個歐洲的歷史。
德國
1、歐洲大陸的「十字路口」——水陸交通便利
2、地形與農業——南北差異
3、發達的工業——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1)主要工業部門:機械製造、化學、採煤、鋼鐵、紡織
(2)發展條件:煤炭、鉀鹽;水陸運輸;科技力量
(3)萊茵-魯爾工業區
條件:豐富的煤炭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陸交通;巨大的消費市場
污染與治理:
(4)新興工業——向南發展:慕尼黑
4、黃金水道——萊茵河
5、城市建設和發展——柏林、漢堡、法蘭克福
看看成不?子含兄Or妹~
2. 萊茵河附近工業區
你問的應該是德國魯爾工業區。其綜合整治措施主要有:(1)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A.減少煤炭、鋼鐵企業數量,但單位生產規模擴大 B.新建和遷入以技術精良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多種工業部門(2)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 A.鋼鐵工業日益集中於本區的西部,就近獲得法國、鹿特丹港的鐵礦 B.將一部分煉鐵高爐建於荷蘭海邊(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4)發展科技,繁榮經濟(5)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3. 萊茵河經過德國什麼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也就是德國註明的工業區,工業區內有各種大中型工業城市,
例如波恩,科隆,杜塞爾多夫等等,是德國經濟工業重鎮
4. 萊茵河流經的最大工業區是
德國魯爾區
5. 萊茵河在哪個國家
萊茵河不單屬於一個國家,其流域覆蓋多個國家。
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232千米,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869公里(540哩),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
(5)萊茵河連接哪個工業區擴展閱讀:
萊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里程達886公里;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多瑙河、羅訥河等水系連接,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
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里程碑,上面標注著公里數。
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里。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6. 萊茵河流經捷克斯洛伐克
萊茵河不流經捷克斯洛伐克
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沿途的列字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古萊茵河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865公里,流域面積佔德國總面積的40%,是德國的搖籃。從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
7. 簡述歐洲兩大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的地理位置和航運意義
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320公里,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全長1,390公里(865哩)。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869公里(540哩),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Rheinfelden)。流域面積(包括三角洲)超過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哩)。萊茵河是德國最長的河流, 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865公里,流域面積佔德國總面積的40%,是德國的搖籃。
萊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里程達886公里;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多瑙河、羅訥河等水系連接,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里程碑,上面標注著公里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里。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多瑙河在歐洲僅次於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長河,被人贊美為「藍色的多瑙河」,像一條藍色飄帶蜿蜒在歐洲大地上。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林山的東坡,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經10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蘭、義大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捷克以及斯洛維尼亞、摩爾多瓦等7國,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全長2850km(1,770哩),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s,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8.09'~29.51', 北緯42.04'~50.11'。
多瑙河流域分布圖多瑙河幹流從河源至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匈牙利門為上游,長約965.6km(從烏爾姆至匈牙利門,長度為708km,落差334m);從匈牙利門至鐵門峽為中游,長約954km,落差94m;鐵門峽以下為下游,長約930km,落差38m。
多瑙河幹流為自由通航的國際航道。原來有些河段坡陡流急,水淺彎多。航運是多瑙河幹流開發的首要任務。在改善航運的同時開發水電。
卡特拉克塔峽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運的最大障礙。汛期過峽流量通常在6000m3/s以上,水面比降達到0.54‰,最大流速達5.5m/s,船隻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鐵門峽的土爾努一塞維林附近,一塊巨大的礁石橫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難危險。1830年就開始對該河段進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當時的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及奧匈帝國在柏林會議商定在鐵門河段開辟一條航道,渠道長15km,底寬60m,在最低水位時保證水深為2m,兩端修築縱向導堤,以便將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內。通航渠道繞開了鐵門瀑布,但工程很艱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並開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難。
除德國境內上游18級是單純發電工程外,多瑙河幹流上其餘27級都是航電結合的綜合利用工程,規定都要建雙線船閘。德奧境內上中游20級船閘;每線閘室寬24m,長230m,檻上水深2.7m,可容納11m*80m歐洲通行的駁船4艘和推輪1艘,一次過閘能力5000t。
下游鐵門水電站水頭34.5m,兩岸各建一線兩級船閘,每個閘室寬34m,長310m。鐵門2級為雙線單級船閘。加布西科福和納古馬羅斯水電站,各建雙線單級船閘。
多瑙河的貨運量1950年為973萬t,1978年增至1.12億t,增長了11.5倍。此外,德國在多瑙河上游凱爾海姆向北跨過分水嶺,建170km長的運河和一系列船閘,與萊茵河支流美因河相連,構成多瑙一美因一萊茵運河,東南至黑海,西北至北海,貫穿歐洲大陸。還擬從多瑙河中游布拉迪斯拉發向北經捷克、波蘭與易北河上游拉貝河和奧得河相連的大運河,通往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