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說一下近代工業體系形成的詳細過程
中國的近代工業起步於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首先以求強為口號引進西方機器生產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金陵製造總局等,為了解決資金、燃料、運輸等困難,又於隨後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開平煤礦、天津輪船招商局等。雖然引用了西方的機器,但是在內部關繫上絕大部分依然是封建的隸屬關系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僱傭關系。
但是洋務運動卻誘導了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伴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發展、壯大,中國的近代工業不斷發展。但是在整個近代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先天不足,後天畸形,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接收了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尤其是在一五計劃期間,我們優先發展重工業,改變了中國工業重工業畸輕的狀況,工業體系初步建立。
B. 中國近代工業是如何起步的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於洋務運動時期。
洋務企業:中國近代工業化的起步
(1)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2)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C.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什麼時候在什麼地區興起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產生興起的。主要地域是天津、上海、武漢(以軍工、鋼鐵為主)、廣東等當時比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
詳細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6/16/8401517_271878484.shtml
D. 為什麼說近代中國工業化起步於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工業化的起步。 洋務派以 「自強」 「求富」 為口號, 創辦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成立海軍、創辦新式學校等。它引進了西方先 進的科學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 發展
E. 近代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是哪一個國家
說到近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自然是日不落帝國英國了。英國作為最先完成資本主義革命的國家,自然也是最有機會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了。第1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60年代,這是世界技術發展史上第一次巨大的革命,它還是開創了以機器代替舊有的手工勞動的時代。
而工業革命出現的原因也正是為了滿足手工業需求,因此在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紡棉紡織業開展了最早的工業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20年之後,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這更是為當時的人民提供了便利的動力。並且瓦特改良蒸汽機得到了迅速的推廣,這也是使人類社會也是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改革,更是一次劇烈的社會變革,它推動了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思想領域等各個領域諸多方面的變革,這也極大的提高當時的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地位。
F. 我國工業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18世紀英國出現工業革命,使原來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逐步轉變為機器工業,工業才最終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現代工業的發展階段。
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以生產過程自動化為主要特徵,採用電子控制的自動化機器和生產線進行生產,改變了機器體系。
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80年代後,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導纖維、新能源、新材料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和新興工業蓬勃興起。這些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工業生產的基本面貌。
工業的地位:
工業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還為自身和國民經濟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工業消費品。
工業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除此以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業的發展還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是逐步消除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推動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
G.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最先出現在哪個地區
1、興起的時間:19世紀70年代前後, 2、興起的地點:首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H. 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開始於什麼時候
開始於19世紀洋務運動。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的股票,不僅是當時中國人實業救國努力的見證,也是近代中國工業化開始起步的標志。
I. 新中國工業發展歷史
一、近代工業的起步
洋務運動引進機器生產,傳播了自然科學知識,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創辦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這是不同於傳統手工業生產的新興工業形式。他的出現表明中國經濟領域近代化開始起步。
二、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
隨著封建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中國民族工業(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興起。代表企業:陳啟沅在南海創辦的機器繅絲廠。
三、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
主要是《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放鬆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成為戊戌變法運動的根本原因)。
四、「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黃金時代」,短暫繁榮。
其原因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資產階級;「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五、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一戰」後,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尤其日本),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發動內戰等因素,民族工業停滯不前。
J.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時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創辦工業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資的近代工業。著名企業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時期
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3、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912年~1922年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4、近代民族工業的顯著發展時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業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發展時期,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廣大群眾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
5、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時期
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日益萎縮。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空前野蠻的洗劫和破壞使淪陷區民族工業受到毀滅性打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極大地破壞了經濟發展;國民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的打擊。
(10)近代工業在哪裡起步擴展閱讀:
清朝晚期中國民族工業步履維艱、發展緩慢的社會原因:
1、資本主義列強依仗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和利用他們的雄厚強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壓制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2、腐敗政府徵收高額厘金、各級政府敲詐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民族工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和資產階級領導的社會變革的挫折,使中國的民族工業難以獲得真正的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