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增加值是什麼是怎樣計算的
增加值是反應企業生產過程中產出超過這一過程中間投入的價值,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按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之和。參考公式為:增加值=全年應發工資總額+勞動保險費和待業保險費+當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總額+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本年應交稅金-儲備糧油差價-預算彌補虧損及補貼本年應補數-增值稅本年度應收出口退稅。
或者: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本年應交增值稅-工業中間投入(指生產經營中材料等的中間投入)
❷ 工業增加值率的影響指標
工業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業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效益,反映投入產出的效果。工業增加值率越高,企業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產出的效果越佳。增加值率是一個地區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其增加值率高低直接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和效益水平。
❸ 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
一、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二、工業增加值通常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
1、生產法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扣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生產法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
2、收入法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收入法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工業增加值與哪個財務指標關聯擴展閱讀:
工業增加值的實際應用:
1、目前實際工作中,由於受到統計調查頻率、時效性和企業財務核算的制約,年度和月度工業增加值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年度工業增加值採用「收入法」計算,所含四個部分的資料通過「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年報表中基礎數據計算得到。
月度統計對時效性要求較高,難以取得詳細的財務核算資料,無法直接計算,因此月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採用推算的計算方法,即根據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得到工業增加值率,用月度工業總產值,乘以上年度工業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業增加值。
2、工業增加值分兩部分統計,分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自2011年開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根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逐級上報數據的匯總資料,利用分行業增加值率進行測算;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根據抽樣調查推算的資料,利用分行業增加值率進行測算。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工業增加值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工業總產值
❹ 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有什麼聯系嗎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
❺ 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工業總產值目前採用「工廠法」計算,一個企業內部自產自用的產品,半成品不允許重復計算產值,但各企業間存在著重復計算。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針對工業總產值計算原規定的缺陷,對其作了下列四個方面的修訂:1.凡用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不論其加工的繁簡程度如何,一律按全價計算。2.凡承接來料加工生產的產品,加工企業一律按加工費計算。3.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如果會計的產品成本核算了這部分價值,工業總產值中也應包括,否則可不包括。4.現價工業總產值一律採用不含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❻ 請把我計算一下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中間投入等數
你好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們工作中涉及到的
但是你給我的數字不是針對統計提出的
而是會計提出的
一般正規的企業不會把會計和統計的活交給會計一個做
所以如果你給我的是會計資料
不足以讓我們計算
我可以給你一些公式
工業總產值的兩種計算方法:
1、
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不含稅)
2、
當月主營業務收入+產成品期末余額—產成品期初余額
+應收賬款期末數額-應收賬期初余額
工業銷售產值和工業總產值區別
這兩個財務指標沒有換算關系,現在的產值都是按現行價計算的;
工業銷售產值=銷售量*現行價
工業總產值=生產總量*現行價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銷項-進項
中間投入有2種演算法
生產法和分配法
第一種: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製造費用中的中間投入+管理費用的中間投入+營業費用中的中間投入+直接材料
附件中有詳細的表
第二種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附件:20071226833570.xls
❼ 與增加值有關的企業財務指標包括哪些
這是統計工作的必修課 工業增加值計算方法
工業增加值核算不僅涉及指標多,而且對相關指標的細化、分類有較為嚴格要求,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根據統計調查周期和指標詳細程度的不同,工業增加值核算一般分為三種情況:普查年度工業增加值核算,一般年度工業增加值核算和月度工業增加值核算。其中,普查年度工業增加值核算最為詳實。
(一)普查年度工業增加值計算方法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調查制度,工業增加值計算范圍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其他行業附屬的工業產業活動單位、工業執行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法人單位以及工業個體經營戶。普查年度工業增加值按生產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計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以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結果的加權平均數為准;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工業執行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法人單位、其他行業附屬的工業產業活動單位增加值以收入法的計算結果為准;工業個體經營戶增加值以生產法的計算結果為准。
在計算中,首先分別計算39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增加值,然後合並生成3個行業門類增加值,最後合並生成工業增加值。
1.生產法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出-工業中間投入
工業總產出=工業總產值 + 工業企業本年應交增值稅
2.收入法
工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法和收入法增加值數據的調整
從理論上講,按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結果應基本一致。但是,由於部分工業企業統計基礎和水平達不到增加值核算要求,往往使得採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呈現出不同程度偏差。一般情況下,生產法工業增加值偏大,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偏小,因此有必要將採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增加值進行加權平均,使工業增加值更加接近實際。鑒於經濟普查方案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指標較為詳細,便於增加值核算和調整,因此,國家統計局規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結果的加權平均數。調整方法如下:
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生產法工業增加值×0.75 + 收入法工業增加值×0.25
(二)一般年度工業增加值計算方法
在一般年份(非普查年份),將工業增加值分成規模以上工業和規模以下工業兩個部分分別計算,再加總全部工業增加值。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是生產法增加值經過調整計算的結果;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增加值以工業總產值乘以工業增加值率的計算結果為准。
在計算中,先分別計算39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增加值,然後合並生成3個行業門類增加值,最後合並生成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生產法) × 增加值調整系數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生產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中間投入+規模以上工業本年應交增值稅
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 × 增加值率(%)
其中:
增加值調整系數=經濟普查調整後的增加值÷經濟普查調整前的生產法增加值
(三)月度工業增加值計算方法
月度工業增加值計算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為了更加准確地計算規模以上工業月度增加值,並使之與經濟普查和一般年份數據相銜接,國家統計局於2006年2月下發了《關於調整月度工業發展速度中增加值率計算方法的通知》(國統字〔2006〕49號),對月度工業增加值計算方法作了新的規定。
在計算中,先分別計算國民經濟行業中類的增加值,然後合並生成39個行業大類增加值,最後合並生成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上年度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率(%)
上年度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率(%)= 上年度工業增加值率(%)×增加值率調整系數
增加值率調整系數=經濟普查調整後的增加值率÷經濟普查調整前的生產法增加值率
其中:「增加值率調整系數」由國家統計局根據各省統計數據分別計算,並反饋各省使用。
五、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計算方法
由於工業增加值是以現行價格計算的,包含了價格變動因素,因此,在計算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時要予以剔除。方法是先計算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再計算增長速度。可比價格工業增加採用工業品價格指數單縮法按行業類別分別計算,即:先分別計算國民經濟行業中類的可比價格增加值,然後合並生成39個行業大類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最後合並生成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報告期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基期現價工業增加值-1)×100
報告期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報告期現價工業增加值÷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其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使用分行業中類的指數。
❽ 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總產值是指經濟活動的成果(產品或勞動)的總價值,增加值是指經濟活動的新增價值.以工業生產為例,可以說明總產值和增加值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工業總產值是全部工業產品價值的總和.它既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物質和勞務消耗轉移的價值,也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不允許把企業內部各車間的生產成果相加重復計算,但企業之間可以重復計算.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一個產品從初始原料到最終可用於消費和投資或出口的產品之間需要多個企業加工生產,因此,總產值也越來越大,而靜態的產品規模並沒有增多.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新增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就是工業總產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和各項勞務消耗以後的新增價值. 由此可見,總產值和增加值這兩個指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復計算,它不能確切地反映全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增加值是生產活動所增加的價值,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的成果和速度.因此,目前大多以增加值代替總產值來反映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水平. 全社會所有行業的增加值之和即構成國內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