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1.
遼中南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
①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②便利的鐵路和海洋運輸條件。
不利條件:科技投入不足,工業單一,污染嚴重,淡水資源不足
。
2.
京津唐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①豐富的資源②雄厚的技術力量③交通發達④農業生產發達。
不利條件:水資源不足,城市人口過密。
3.
滬寧杭工業基地
。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①豐富的資源②雄厚的技術力量③統一的電網④發達的水陸空交通運輸
。
不利條件:煤、石油等礦產資源不足。
4.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①區位優勢:位於我國東南沿海,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及東南亞,便於引進外資,發展本區工業;②人文因素:很多地方是僑鄉,便於引進僑資;③政策因素:國家實行改革開放,鼓勵、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發展。
不利條件:煤、石油等礦產資源不足。
『貳』 我國的四大工業區的優點缺點和今後發展,最好還能有些例題講解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比較
區位條件(優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資源豐富,海運便利,鐵路發達
京津唐工業基地:科技雄厚,交通通信發達,人口城市密集
滬杭寧工業基地: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技術先進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金多,特區優勢,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方法
問題(缺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科技投入不足,工業單一,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城市人口過密,淡水不足
滬杭寧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發展方向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結構輕型化、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京津唐工業基地:鋼鐵、電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高檔輕紡
滬杭寧工業基地:更新設備,提高質量,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利用特區優勢,外引內聯,開拓國際市場
『叄』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別的不足之處是什麼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比較
區位條件(優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資源豐富,海運便利,鐵路發達
京津唐工業基地:科技雄厚,交通通信發達,人口城市密集
滬杭寧工業基地: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技術先進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金多,特區優勢,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方法
問題(缺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科技投入不足,工業單一,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城市人口過密,淡水不足
滬杭寧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發展方向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結構輕型化、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京津唐工業基地:鋼鐵、電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高檔輕紡
滬杭寧工業基地:更新設備,提高質量,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利用特區優勢,外引內聯,開拓國際市場。
『肆』 四大工業基地的各工業區的發展優勢與劣勢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產品結構單一,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該地區有稠密的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
『伍』 我國四大工業區各自的優缺點和比較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比較
區位條件(優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資源豐富,海運便利,鐵路發達
京津唐工業基地:科技雄厚,交通通信發達,人口城市密集
滬杭寧工業基地: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技術先進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金多,特區優勢,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方法
問題(缺點)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科技投入不足,工業單一,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城市人口過密,淡水不足
滬杭寧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資源不足
發展方向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結構輕型化、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京津唐工業基地:鋼鐵、電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高檔輕紡
滬杭寧工業基地:更新設備,提高質量,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利用特區優勢,外引內聯,開拓國際市場
『陸』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特點及形成原因(比如交通、礦產、勞動力、市場、地理位置等方面,最好詳細一些(*^_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該地區煤鐵資源豐富,雄厚的基礎,該地區有稠密的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和海運。 存在的問題是:煤炭枯竭,水源不足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
京津唐工業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礦產豐富,交通便利,農業基礎較好,同時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統一的電網,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基地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臨近海洋海運也較便利,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珠江三角洲:以出口為主和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對外貿易市場巨大,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不足是:能源礦產資源匱乏
『柒』 請問為何說「遼中南」工業基地水源能源不足
你指的是水源和能源,還是水能?
水源不足是因為北方地區普遍水源不足,遼中南地區雖沿海,卻沒有較大的河流湖泊這類易利用的陸地淡水.
遼中南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煤、石油資源較充足,但東北地區近年來已經面臨著能源消耗將盡的問題.
對水能的判斷有兩個條件:水源和落差.遼中南地區既無豐富水源,地勢落差也很小,因此水源缺乏
『捌』 我國四大工業區中水資源最缺乏的是哪個、能源最緊張的是哪個
水資源最缺乏:京津唐工業區 能源最緊張: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玖』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中最缺水是哪一個
西北地區降水較少,但是因為用水量少,不算缺水;我們通常所說的缺水的黃土高原不屬於西北,而屬於北方地區;北方的華北、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量在400mm以上,但是因為工農業用水量大,人口多,屬於缺水地區。南方地區有時也會發生缺水乾旱,但大多都是季節性的,在季風區很正常,總體上水量還是充足的,不屬於缺水。所以北方最缺水。我只能說降水量,北方地區400mm到800mm之間,分界線就是這樣,西北地區大部分在400mm以下。我只知道這些,用水量就不知道了;另外,提示一下,淡水來源不只有降水的,河川徑流、冰川融水都是淡水,西北地區的冰川融水是他們農業生產的主要用水
『拾』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名稱,特點
四大工業基地指的是中國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特點:
1、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2、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4、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10)我國的幾個工業基地哪個資源匱乏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品質量,升級產業結構,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①優化產業機構,引進先進技術,運用南水北調工程,發展節水型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②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③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④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⑤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⑥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佛山、惠州為副一級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汽車製造、核電、旅遊、石化、文化、電子和製造業等。
滬寧杭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上海、南京、杭州等。
2.地位:輕重工業都非常發達,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冶金和化工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