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是什麼
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有哪些,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島。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的。
總結: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有哪些,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島。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的,非常厲害。
B. 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
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內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沈陽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C. 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資源及工業
主要資源有盤錦的石油、本溪的鐵礦石、鎂礦、瓦房店的金剛石、營口的海鹽、岫岩的玉石等。工業主要有本溪鞍山的鋼鐵工業、營口的紡織工業、盤錦和大連的石油化工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大連和營口的海洋運輸業、瓦房店的軸承製造業。
D. 請教各位,阜新有什麼比較大的工業區,感謝!
阜新經濟技術開發區,最大的工業區,現在阜新大部分企業都搬到開發區來了,具體在開發區轉盤再往前走,錦州方向的路,過唐王集團就到了,這就是開發區,全是工業企業。有空壓機廠,液壓件廠,機械制廠,泵業廠,葯廠,好多,來了夠你逛一天走不完。
E. 我國的四大工業區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工業區分別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5)阜新有哪些重工業基地擴展閱讀:
除四大傳統工業基地外,中國還有京津石、滬寧杭、珠三角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帶。
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一般經濟都比較發達,教育、科技人才集中,經過20年的發展,經濟上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傳統結構正面臨著根本性的轉變。這類地區選擇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結構轉變、增強效益的客觀需求。
我國目前有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形成一定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基地。
F. 地理問題
遼中南地區
區位因素
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
政策支持
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地理因素
靠海,有縱貫東西的鐵路,海運等交通因素較好.
政策因素
黨中央的有利政策.
市場因素
近靠北京天津長春等經濟發達地區
主要偏向重工業,輕工業不太發達。
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
大連——造船工業。
由此我們得出該工業基地是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基地,所以是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有利條件
接下來,我們共同分析一下形成遼中南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第一,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在本區豐富的煤(阜新)
鐵(鞍山,本溪)石油(遼河油田)等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重工業基地。
第二,區內交通便利,哈大線貫通南北,沈丹線聯系東西,便於資源的地區調配。
第三,遼中南地區在解放前日軍侵華時就建設了不同規模,能源,冶金,鋼鐵工業部為今天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足
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一般來說它的最西點定義在三水。
簡介
中國珠江在廣東中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東江沖積的三個小三角洲組成,面積約1.13萬平方公里。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佔1/10。三角洲上有160多個基岩殘丘,距今約6,000∼2,000年時原是淺海灣中的島嶼。珠江含沙量不多,每年總沙量不過1億噸,多島嶼的淺海灣有利於泥沙滯積,所以2,000年來三角洲發展較快。殘丘海拔300∼500公尺,往往成為秀麗的風景區,如西樵山、五桂山、崖山等。
舊稱粵江平原。簡稱珠三角。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復合體。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 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三角洲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在中國名列前茅。熱帶、亞熱帶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蘿、龍眼、楊桃、芒果、柚子、檸檬等 50 多種 。 發展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等立體農業結構形式,成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範。有製糖、絲織、食品、造紙、機械、化工、建築材料、造船等工業,有南海明珠之稱。
目前三角洲上較大水道近百條,較小的港汊更多,交織成網。珠江分別由八個口門入海。入海處常有殘丘夾峙,形勢險要,稱為「門」。著名的有虎門、磨刀門、崖門等。各個口門由於分水分沙的條件不同,淤漲速度也不一致。蕉門與洪奇瀝間的萬頃沙平均每年外漲110公尺,磨刀門的燈籠沙為80∼100公尺,而虎門、虎跳門一帶則不足10公尺。珠江三角洲位於南亞熱帶,當地人民創造了「桑基漁塘」、「果基漁塘」、「蔗基漁塘」等經營方式,即利用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又護養了農業生態系統。又由於修築堤防,建立電力排灌系統,防止了洪澇災害和海潮侵襲,更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盛產水稻、甘蔗、蠶繭、黃麻以及香蕉、菠蘿、木瓜、荔枝、龍眼、橙、檸檬等,淡水漁業亦稱發達。
珠江三角洲地區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後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出現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來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實際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個不同層面既相互區分又緊密關聯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中明確說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區、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區、高要市、四會市,總人口4230萬,土地總面積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建制鎮建設用地和村莊建設用地)面積6640平方公里。
G. 東北地區的老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遼寧省:
1、沈陽市: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航空工業學院、沈陽風動工具廠
2、撫順市:撫順西露天礦、撫順鋁廠、撫順勝利礦
3、阜新市:阜新平安(五龍)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礦、阜新電站
吉林省: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2、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3、吉林染料廠
黑龍江:
1、哈爾濱: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東安機械廠
2、其他:鶴崗東山1號立井、鶴崗興安台洗煤廠、雞西城子河洗煤廠
(7)阜新有哪些重工業基地擴展閱讀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目標: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2年翻一番。
2、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服務業比重、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均有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3、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遼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4、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改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
5、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邊和主要城市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有較大提高。
H. 三大鋼鐵基地
四大工業基地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指的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是目前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
遼中南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是我國一個老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平方公里,人口約3500萬。
遼中南工業基地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業基礎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沈陽、撫順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撫順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京津唐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位於華北平原北部,瀕臨渤海,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廊坊市、秦皇島市。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逐漸取代了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提法。因此,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唐山來說是一次新的機遇。
京津唐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
1.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等資源。
2.有統一的京津唐電網(河北北網)。
3.有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海洋運輸。
4.臨近山西能源基地。
5.有輸油管道接連東北、華北的油田。
6.有科技和人才優勢。
發展工業的主要不利因素:
本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工業產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滬寧杭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上海為中心,以杭州,南京為兩翼,此外包含蘇州,無錫,鎮江,常州,泰州,南通,寧波,舟山,紹興,嘉興,湖州等多個城市。
其產業涉及電子,機械,化學,紡織,化纖,電器,金屬,交通設備,金屬製品,食品,服裝等多個行業。也是我國新興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比如微電子,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飛機製造,新能源汽車,機電一體等等。
滬寧杭工業基地也是我國利用外資最多的一個工業基地,外貿進出口總量也是全國最多的。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同時,這一地區也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中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餘兩個為京津冀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該地區煤炭、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貧乏,不適宜發展鋼鐵、煤炭能源等重工業;該地區是我國蠶桑基地,適宜發展絲綢紡織業,而羊毛則需從北方畜牧業區輸入,不適宜羊毛紡織業。如今珠江三角洲的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迅速發展,已形成以深圳高新區為中心的東南沿海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
I. 阜新市五大產業基地、產業集群指的是什麼
來源:阜新日報 進入6月份以來,阜蒙縣縣委書記、縣長等親自掛帥,全縣各主管部門、各產業基地積極參與,全縣共派出25個小分隊50餘人,緊扣鑄造、氟化工、農副產品(食品)加工、瑪瑙業和旅遊產業這「五大產業」建設
阜新市圍繞「三大基地」和「五大產業集群」建設做好服務工作
阜新市提出「十一五」期間要以「工業年」活動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力打造「三大產業基地」的核心目標,「三大產業基地」即: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供應基地、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具體為:第一加快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基地建設形成十大加工系列和20個產業化鏈條,實現產業總值120億元以上;第二發展火電、風電、熱電,搞好煤層氣、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綜合利用,全市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第三加快推進一期年產200萬噸甲醇及系列深加工產品項目,為達到年產400萬噸規模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