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德的自然資源
地表水:境內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徑流形成主要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東向西漸增,差幅約100毫米。降水過程集中在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佔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積3.4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55.8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115.8億立方米,佔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積128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9.8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39.5億立方米,佔全年的79.3%。連江,集雨面積257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4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84.04億立方米,佔全年的81.2%。
英德地表水的來源,主要是以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岩溶區地表徑流比非岩溶區少,其中以溶蝕低山高丘陵、峰叢窪地類型最少,僅在雨季中才有少量地表徑流產生。市境平均地表徑流深1149.9毫米。受地質地貌和植被影響,徑流深存在差異。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山地,徑流深大於東部的丘陵、台地及其平原地區。黎溪鎮至連江口鎮自南至北,徑流深1500毫米—1300毫米;波羅鎮自北向南,徑流深1300毫米—1200毫米;其他地區徑流深一般在1000毫米—1100毫米。
地下水:英德岩溶區缺少地表徑流,但地下水較豐富,非岩溶區地下水也有一定儲量,在利用上可作地表徑流的補充水源。據水文地質資料證明,英德地下水大體上分為三大類型,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
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分布於北江、滃江、連江兩岸階地與石牯塘、橫石塘、大鎮等盆(谷)地中。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波羅、沙口、石灰鋪、大灣鎮青坑、浛洸鎮張陂、九龍、黃花等石灰岩地區。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東部和東南部等山地,其富水性變化受岩性和植被影響甚大。有關地質資料稱:僅橫石塘鎮至英德盆地(平原丘陵地)隱伏岩溶水,開采資源就達35.05萬立方米/晝夜。溫泉有4處溫泉資源,分別是望埠鎮溫泉、橫石塘鎮熱水湖溫泉、白沙鎮會英溫泉、水邊鎮熱水溫泉。
望埠溫泉:溫泉於石灰岩中湧出,水質經中山醫科大學等分析,屬醫療熱礦泉,各種化學元素配比較好,含氡和硫化物,PH值F1-F3,屬中偏鹼性溫泉,對各種關節炎和皮膚、消化器官、神經系統等疾病有輔助療效。該泉源已開發利用,建設有李屋老溫泉、望埠女足基地溫泉山莊和英德溶洞溫泉度假村。
橫石塘鎮熱水湖溫泉:位於市區北部22公里的橫石塘鎮新群村藍屋自然村,水溫48°C—60°C,溫泉水自然湧出地面,水流量3800立方米/晝夜,水質明澈,有微淡硫化氫味,經檢測有多種保健治療功能。溫泉地處小型山谷盆地,盆地中有山丘,小河盆地中部緩緩流過,滋潤桑地稻田、山林草地,具有濃郁的鄉村氣息和田園詩韻。熱水湖溫泉正在開發,將建成仙湖溫泉旅遊度假區。
白沙鎮會英溫泉:位於市區東部的白沙鎮會英村。20世紀90年代初有一台灣投資者成立綠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溫泉養殖。該公司也將溫泉旅遊納入其發展計劃。
水邊鎮熱水溫泉:位於市區西南部65公里的水邊鎮熱水村,距鎮區6公里、市區65公里。泉源在小河側,自然湧出地面,涌水量大,水溫42℃—55℃,水質清,可聞硫磺味。經華南農業大學等檢測,以含硫、鈣、銅、鋅、鉀、鈉等礦物質元素為主,有抗菌消毒作用。溫泉周邊環境相對封閉,山清水秀,具有鮮明的野外度假休閑主題和特色,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水力:境內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4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約35萬千瓦。農業灌溉,主要靠地表水。 英德地處山區,陸生動物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根據《廣東石門台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綜述》,截止2009年8月,區內發現分布的脊椎動物301種,其中兩棲綱14種、爬行綱14種、哺乳綱4種、鳥綱228種。在脊椎動物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黃腹角雉、雲豹、豹、金貂、烙鐵頭、蟒6種,屬於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小靈貓、斑林狸、領角鴞等45種。昆蟲已鑒定的有456種,其中重點作為表示生境多樣性的昆蟲蝶類135種。江河魚類及水產動物品種有各種名貴魚類,如鰻鱺(白鱔)、鰣魚(三黎魚)、重唇魚、赤眼鱷、長春鯿、三角魴、黃顙魚、鯰刺鰍、鱖魚(桂花魚)、鱸魚。江河水生動物有螺類、貝類,名貴的龜類有鱉(水魚)和水生保護動物黿(一級)、山瑞(二級)。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長湖水庫、連江口河段,分別捕獲1隻40餘公斤和1隻30餘公斤的大黿;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獲1隻36.5公斤的大黿。由於江河被工業廢水等污染,電、毒、炸魚嚴重,江河魚類日益減少,有些魚類甚至瀕於絕跡。為此,政府已採取措施,並在一些河段施放魚苗。
『貳』 英德大灣的文化特色(火麒麟 與 金山祖廟)
大灣鎮歷史悠久,享譽廣東三大祖廟的「金山祖廟」(當地人稱「大廟山」)建於明代嘉靖年和清代光緒年的「文英書院」,其建築工藝精緻,別具一格,是人們觀賞游覽的好去向,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大廟山「不登大廟,不到大灣」,確實如此。從小街盡頭,拾石級而上,攀扶石欄桿,越過石碑坊,我們暗暗為一個小鎮里,竟有這么一個文雅清麗的山峰公園而稱奇不已。大廟山儼如「獨秀峰」,雄峙在大灣潭前,三面臨水,一面依城。山頂上,有一座造工精緻的「金山祖廟」,碧瓦飛檐,題柱畫壁。當年曾在此辦過知聞遐邇的「文英書院」。在如此偏在如此偏僻的鄉鎮里看到這般廟堂大殿的書院,令人感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那綿綿的長河、頑強的觸角。
『叄』 英德大灣在那
大灣鎮位於英德市西北部,相距英德、陽山分別 60公里 。全鎮現有15個村民委員會(居委會),362個自然村,10565戶,總人口54703人,勞力24616人。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383畝,其中水稻面積25929畝,旱 【地理位置】
大灣鎮位於英德市西北部,相距英德、陽山分別60公里。全鎮現有15個村民委員會(居委會),362個自然村,10565戶,總人口54703人,勞力24616人。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383畝,其中水稻面積25929畝,旱地面積30454畝,林業面積234408畝。
【歷史】
大灣鎮歷史悠久,享譽廣東三大祖廟的「金山祖廟」建於明代嘉靖年和清代光緒年的「文英書院」,其建築工藝精緻,別具一格,是人們觀賞游覽的好去向,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交通通訊】
大灣鎮交通運輸方便,連江(小北江)橫貫全鎮,上行三連(連南、連山、連洲)一陽,下行清遠、廣州等地,鎮上船隻100餘只,運輸汽車60多輛,為群眾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條件。
【資源特產】
大灣鎮地理環境優越,一年四季氣候分明,水源、礦產較為豐富,年平均溫度20.7℃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享有盛名的土特產豆豉生抽王、竹筍、遲菇、蕎頭、花生、玉米、甘蔗、茶葉、木薯、生薑,還有珍希動物駝鳥等,大灣鎮於九四年被定為國家優質米生產基地。
『肆』 清遠分為哪幾個鎮有那幾個工業區.聽說那邊在搞開發請問是哪.我想到那邊發展
清遠現在主要的工業區~~
英東工業園區
重點發展水產養殖加工、電子、機械、玩具、鋼鐵、房地產、旅遊等項目
奄美工業村
重點發展五金製造、金屬拉絲彈簧設備等項目
太平工業園
重點發展食品加工五金製造
太和工業園
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陶瓷、電子、印染、機械製造、玩具等項目
鋁型材工業城
引進高科技大型鋁型材企業
科技工業城
重點引進電子、醫葯、化工、紡織等項目
建滔工業城
重點引進電子、化工等項目,主要生產銅箔、絕緣材料、電路集成板
建材陶瓷工業城
利用工業城周邊豐富的優質陶瓷原料瓷嶺土、粘土、長石、石英、硅石、白泥等重點發展建材陶瓷工業項目
浩良工業城
重點發展工藝禮品,飾品
雄興工業城
重點發展高機關報科技輕工\紡織\建材\電子等項目.
台灣工業園 民營科技工業園
重點引進高科技電子\醫葯等項目,按"高起點\高標准\高規劃"分布實施
毅力工業城
重點引進電子\家電\摩托車\機械製造等項目.
生態醫葯城
重點引進制葯\保健品\化妝品\中葯現代化\醫療器械製造\畜用產品\食品加工等項目.
『伍』 大灣鎮的交通概況
大灣鎮地處英德市西北部(東經11208,北緯2404),距市區60公里。東連浛洸鎮、石牯塘鎮,南接黃花鎮,西鄰陽山縣,北界波羅鎮、陽山縣。水陸交通較為便利。北江支流連江、波羅河匯流於此,連江橫貫全境,上航通陽山、連州,下航達廣州、佛山等地;省道英陽公路、258線貫穿全境,還有大灣鎮至九龍接107高速公路這一出口。總體而言,交通較為欠缺,可乘坐交通工具較為單一。
『陸』 大灣鎮的地理位置
大灣鎮位於英德市西北部,相距英德、陽山分別60公里。全鎮現有15個村民委員會(居委會),362個自然村,10565戶,總人口54703人,勞力24616人。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383畝,其中水稻面積25929畝,旱地面積30454畝,林業面積23440畝。
『柒』 大灣鎮的基本概況
大灣鎮位於吉林省梅河口市的西部,東與山城鎮相接;南與磨盤湖水庫相鄰;西與遼寧省清源縣草市鎮毗鄰;北與東豐縣和平鎮接壤。全鎮面積為70.5平方公里,下轄龍山、二龍、大灣、樺樹、小灣、東玉、西玉、保民、保興、大安10個行政村。總人口數為1.1萬人。人均收入3044元。
大灣鎮土地遼闊,水利資源豐富,是發展優質水稻的好地方。其中耕地面積5.3萬畝,林地3.4萬畝。近年來積極向優質高效農業進軍,發展綠優米8000畝,苗木花卉2000畝,菜葫蘆生產3500畝,養羊3000隻,養鵝10000隻,養鹿500頭,棚桃50棟,中草葯500畝,辣根800畝,退耕還林2400畝,發展經濟速生楊800畝,高油脂大豆1000畝。發展菜葫蘆3000畝,綠優米水稻8000畝,花卉造林苗木1350畝。
大灣鎮加大剩餘勞動力的轉化,引導農民向非農業生產轉化,向工、商、建、運、服、勞務輸出轉化。工業經濟以涌源葯業、中谷糧庫為中心發展工業小區,現有3家小型磚廠及一家鑄造廠、一家糧米加工廠(成功米業)。一家採石廠。現有國家衛生部鑒定的大安屯優質礦泉水,日出水量70噸,建有廠房300平方米,設備投資20萬元,對外承包。大灣村有玄武岩儲量10萬立方米。東玉村有硒土儲量11萬立方米。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在2005年前在鎮政府所在地沿202線建起二至三層商貿大街,推進大灣鎮的商貿流通,改善人民居住條件。大灣鎮交通十分便利,黑大公路和沈吉鐵路從鎮中穿過。信息靈通,是投資辦企業的好地方。 大灣鎮大灣鎮南與磨盤湖水庫相連,磨盤湖水庫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捌』 廣東省英德市大灣鎮位於什麼方向
首先廣東位於南方 英德位於西南方 大灣位於英德的西方
『玖』 英德市有那幾個工業園···在那個鎮上··~·
鄙視 ! 樓上賣快遞廣告
暫時知道幾個英德市工業園,
英城工業園 ;城西工業園 ;東華鎮東華工業園 ;
英紅鎮英紅工業園 ;九龍鎮工業園 ;青塘鎮工業園;
浛洸鎮工業園、、、、、、、、、、、、、
『拾』 英德大灣的英德大灣 概況
大灣建國前分為蕉岡、石蓮、古道三個鄉。建國後行政建制並為一個大灣區。(包括現在的波羅、青坑、陽山縣的江英),一九五七年撤區並鄉,改為大灣鄉。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又改名為上游公社,後又改為大灣公社(一九八七年改為現在的大灣鎮)。
大灣這個地名來源無典故記載,小江城清澄碧綠的連江由北滔滔南來,在大廟山下回轉盤旋成一個闊大的半月形河灣,這就是「大灣」名之由來罷。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平定嶺南建南海郡時,大灣當屬南海郡管轄。漢武帝元鼎六年,大灣當屬浛洭(浛洸)縣所轄。(公元1314年)湞陽浛洸並入英州,至此大灣又屬英州所轄。(公元1364年)英州降為英德縣,以後大灣一直為英德所轄。
大灣鎮歷史悠久,數百年前就有本省的南海、三水、興寧、清遠佛岡、陽山、連縣等地的移民到此地安居謀生,建設墟鎮。大灣有一座明朝嘉靖年間建成的「可與南海祖廟比隆焉」的金山祖廟。有一座清朝光緒年間建成的「文英書院」。有明朝天啟年間建成的佔地五百多平方的重華寺(此寺址建國後已尋建成了一個新村)。此外還有商會當鋪、齋堂及廣州會館等一系列的設置。這都充分體現了大灣過去文化歷史。
大灣就坐落在連江沖積的平丘上,四面環山,中腹貫河,位於英德城與陽山城均等距的60公里處。歷史上,它作為連江水運的中途港埠,曾有過繁華昌盛的時光,與南面的浛洸一道,同為英西的富州重鎮。
八十年代的大灣河邊船艇簇擁,江上汽笛時鳴。小城樓房鱗次櫛比,人流熙熙攘攘。大灣人經商風氣濃厚,商肆林立,地攤連街。逢集趁墟,城裡擠得摩肩接踵,揮汗如雨。本地名產有醬油、豆豉,茶葉和本地土榨的家寶牌花生油(現遷址到本鎮的文明街),「味道好極了」。不過,對俗語所稱的「浛洸菜,大灣妹」的後半句,卻頗遺憾地怎麼也看不出門道來。
老城區靠在江邊,碼頭斑駁陳舊,街道窄小潮濕。有條丁字街窄到只有人橫舉雙臂那麼寬。這里卻保留了較多的古樸風采,房屋具有明顯的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水渠就在街屋門前嘩嘩流過。路面砌鋪著的都是大青條石,有的磨亮光滑,有的溝紋縱橫,青石該刻系著多少歷史的煙塵,走過多少朝代的風雨。走在青石街上,恍如隔世,依稀可想見當年商賈雲集,士農如織的情景,體會到一點返樸歸古的感覺。大家也就油然地稱其為「芙蓉鎮」,當然也很容易地指稱哪處像「豆腐攤鋪」,哪處是「吊腳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