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家鄉山西陽高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陽高縣西漢置高柳縣,金改名白登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稱現名。現轄7鎮6鄉。2000年總人口26.3萬。
陽高地處山西省東北部,北隔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與渾源、廣靈為界,西與大同縣毗鄰,東與天鎮縣、河北陽原接壤,總面積1726平方公里。
陽高縣境三面環山,北為雲門山,西為采涼山,南為六棱山,中部形成南北兩個盆地。最高的六棱山,海拔2420米。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31.7%,川區佔36.5%,丘陵區佔31.8%,近於三分天下。境內有桑乾河、吾其河、白登河、黃水河的黑水河。
陽高縣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1℃,無霜期約125天,降水量400毫米。
陽高盛產穀子、黍子、豆類、莜麥、山葯蛋、高梁、玉米、胡麻、白麻和甜菜。境內多山丘陵,林業資源豐富,有木瓜、玫瑰和枸杞等。王官屯鎮的檳沙果、京杏、杏脯和羅文皂鎮的元白菜馳名國內外,是全國7大蔬菜生產基地縣之一。
地下礦藏探明的有金、鐵、銅、煤、石灰石、石英石、鐵礦石、鉀長石等22種。
「許家窯人」遺址是在1976年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人」後裔居住的地方,位於古城鎮許家窯村,這一發現彌補了從「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間的空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在下深井鄉、長城鄉天橋等處。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有雲林寺,位於縣城西南隔,始建於明代。還有聞名中外的古長城。
[編輯本段]交通
京包鐵路以及大同至河北積兒嶺的干線公路穿經境內城關;南部有大同至河北陽原的干線公路通過。西南部連接著內蒙古,此外各鄉鎮交通比較方便,縣城通往公路簡易多條,各鄉鎮間通汽車,大多村莊可通行大車。
縣城西面的土長城是山西與內蒙古的邊界,也是古代留下的歷史.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境內古跡有位於縣城內西隅的雲林寺,現存明建的大雄寶殿及雕梁壁畫,乃古建藝術之精品。此外,縣城東南30公里的古城墓群,為漢代墓群遺址。
[編輯本段]特產
陽高縣盛產京杏,歷史悠久,主要產區在陽高縣王官屯鄉西部的都司口、惡石、康窯、花窯、胡窯、唐窯等處,屬采涼山一帶。
京杏,品種繁多,有成熟季節早的「土杏」,有外青里黃的「青皮杏」,有形狀似雞蛋的「桃接杏」,亦名「雞蛋杏」,還有色彩紅艷的「紅杏」,果實肥厚、酸甜可口的「京杏」。「京杏」中,有核仁不苦與苦仁兩種,其中,以杏仁不苦的京杏為上品。
王官屯鄉產的京杏個兒大均勻,肉厚味甜,核小杏仁甜,顏色黃里透紅,以色、味、香、形俱佳出名,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京杏營養豐富,果肉廣為食用,內含蛋白質、脂肪、糖分以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甜杏仁可直接食用,亦可配製菜餚中的冷盤上宴席。苦杏仁經泡製後,可制杏仁霜、杏仁茶、杏仁露、杏仁糖、杏仁豆腐、杏仁罐頭等。此外,杏仁還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有止咳、平喘、潤肺、止血、散寒、驅風等功效。
陽高杏仁、陽高京杏,已成為名牌產品走入市場。同時,製成杏脯,包裝加工後出口銷售。陽高杏脯,打入市場,在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香港地區產生影響,人們稱之為「中國名貴小食品」。
經濟發展
陽高縣水多地廣草豐,區位優勢顯著,人文資源豐富,生態環境怡人,陽和大地呈現著蓬勃的生機,蘊藏著無限的商機。
在地理位置上,陽高縣東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去煤都大同52公里,南下省會太原350公里,北距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230公里,距中蒙邊界二連浩特市400公里,距大同飛機場45公里。境內有兩條鐵路{京包、大奏)、一條高速公路(京大)、兩條國道(大塘、大張)及一條省道(神豐公路),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1177公里,公路密度68.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縣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國省道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依託,干支結合、銜接順暢、保障有力的公路交通網路。
在資源上,礦產資源亟待開發境內主要有石灰石、石英石、金、鐵、煤、鎂等十四種礦產資源。煤炭現探明井田面積13.5平方公里,有工業地質儲量4073萬噸,可開采儲量2851.1萬噸。鐵礦石現探明儲量300萬噸,從地質構造、賦礦地層來看,估算儲量近2000萬噸,目測品位在20—65之間。花崗岩儲量585萬立方米,石灰岩儲量270億噸,石英石400萬噸,白雲岩5000萬噸,磷礦1775萬噸(未利用)。
陽高縣土地資源地廣價廉,全縣國地總面積250.2萬畝,其中農用地160萬畝,建設用地為11.7萬畝,未利用地為78.4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1%)。「十一五」期間,全縣計劃新增建設用地11.92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8%。按照國土資源部對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准,陽高縣土地等級為14等,每平方米出讓價格為84元。在大同市七縣四區中屬最低類別,我縣土地基準價格為每公頃84萬元。
陽高縣還有前景廣闊的地熱溫泉資源,全縣地熱田面積2.3平方公里,熱能為5.742MW。水溫25—32℃,熱水資源量為2200m3/山水溫43℃,熱水資源量為1200m3/d。地熱水水質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水質位居全省前列,鋰、鍶、硒等28種微量元素含量居華北地區之首。礦泉水水質優良,1994年被地礦部評定為鋰鍶偏硅酸復合型飲用天然優質礦泉水,並獲得省級證書。地熱溫泉是洗浴療養的理想水源,開發前景廣闊。
陽高縣電力通訊保障有力,境內共有220KV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7座,電力總容量37450KVA。有110KV線路3.3公里,35KV線路109.74公里,10KV線路904公里,完全能夠滿足各類企業的用電需求。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發展迅速,已建成現代化的移動、聯通通信和數據通信網路。教育、商業現代服務業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齊備。
陽高縣文化積淀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豐富。全縣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個,其中國家級3個(人類發祥地之一的許家窯人遺址、規模空前的古漢墓群、氣勢恢宏的明代建築雲林寺),省級文物1個(距今2000多年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長城)。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有50年代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的大泉山水土保持典型,北嶽恆山最高峰一六棱山主峰黃羊尖腳下的漢白玉石林、羅文皂怪坡、夏季滴水成冰的秋林冰洞、春季杏花綻放的雪海長廊等奇異美景舉不勝舉,民間藝術「二人台」唱晌京城,聲名遠揚,2007首屆「二人台」藝術節成功舉辦;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滑銀山鼓樂隊、200多年歷史的李滿山道樂享譽國外;民間工藝絢麗璀燦,精美的皮革製品、刺綉、剪紙、泥塑、布藝等地方特色產品在周邊地區曉有知名度。
陽高縣人力資源豐富充足,陽高縣人力資源豐富,全縣共有農村勞動力10.8萬人,富餘勞動力3.5萬人,本地勞動力月工資水平在1000元左右。全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998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055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5998人。
陽高工業園區騰飛在即,2002年以來,陽高縣規劃建設了龍泉工業園區,現為山西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該園區緊傍京包鐵路和大張公路,距大同市區36公里。園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3.5萬畝),區內地勢平坦開闊,地下水資源豐富。投資1億多元,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六通一平」,水、電、路、油、通訊等綜合服務均已配套。目前,園區正在興建和已經達成投資意向的大型骨幹項目達20多個,總投資額近200億元。總投資1.57億元的綠苑飲品10萬噸杏仁露生產線項目已經建成,總投資11億元的中亞合資3萬噸氯丁橡膠項目、總投資5.89億元的2X50MW熱電聯產項目、總投資2.75億元山西龍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2500~d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恆泰制葯項目、投資7000~元的利德纖維10噸碳纖維高科技項目等一批高新工業項目2008年年底將陸續建成投產。另外,總投資170多億元的大同雲岡啤酒集團、大同星宇人纖公司、大同市煤氣化總公司、同煤集團300萬噸鋼鐵技改四個整體搬遷項目也將逐步入駐工業園區。通過3—5年的不斷發展,園區力爭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超伯億元的目標。
陽高縣擁有高效便捷的招商平台
1、政策優勢
陽高縣享受國家扶貧開發和山西省「兩區」開發有關優惠政策。另外,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大同市享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大同市陽高縣等6縣(區)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山西省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省份、生態省建設試點和發展循環經濟試點省份,為上項目、搞建設、促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縣政府決定,在我縣境內新辦外商投資企業免收縣級規費。
2、政府服務
項目審批實行」一條龍」服務。受投資者委託,縣政府負責為投資者辦理一切審批事項。在各種申請材料齊備完善的情況下,審批權在本縣的,3個工作日辦妥所有上報手續,並由縣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在省市公布的辦結時限內協助辦妥上級審批手續。 對重點企業進行掛牌保護,實行「封閉式」管理。按照同一部門之間相互合並、不同部門之間相互聯合、上下級部門之間相互同步的原則,實行聯合執法。企業有權拒絕未經縣政府批準的隨意檢查收費。
純朴友善、誠實守信、熱情好客、開拓進取的陽高人民,竭誠歡迎中外客商和有實之士來這里投資創業,大展宏圖,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西漢置高柳縣,屬代郡,為西部都尉治。東漢末代郡來治,縣遂廢。晉復置,仍稱高柳。北魏永熙年於縣置高柳郡,北齊時郡縣俱廢。遼置長青縣,屬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白登縣,以白登河流貫其間,故名。
元至元二年(1265)廢白登縣為鎮,入大同縣。尋復置縣,屬大同路。明洪武初縣廢。故治在陽高縣南二十五里白登村。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陽和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衛來此同治,屬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設大同東路。清初改陽和衛為陽高衛,屬大同府。順治六年(1649)大同府來治(八年復還故治)。雍正三年(1725)改為陽高縣,屬大同府。抗日戰爭時期在本縣南部山區建立了陽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察冀邊區,1948年全縣解放。
1993年7月,陽高縣屬大同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陽高縣轄8個鎮、5個鄉:龍泉鎮、羅文皂鎮、大白登鎮、王官屯鎮、古城鎮、東小村鎮、友宰鎮、獅子屯鎮、長城鄉、北徐屯鄉、下深井鄉、馬家皂鄉、鰲石鄉。
龍泉鎮
轄:西北街村、西南街村、東南街村、東關村、南關村、八里台村、青順堡村、義合村、顏家溝村、胡窯村、花窯村、張小村、龍泉寺村、富貴村、景家廟村、興隆巷村、李官屯村、舊孫仁堡村、謝家屯村、燕家堡村、新孫仁堡村、太師庄村、守口堡村、鹿角溝村、小龍王廟村、磚樓村、乳頭山村、虎頭山村等。
羅文皂鎮
轄:羅文皂村、吳家堡村、莫家堡村、楊家堡村、柳林村、孤山村、平山村、許家園村、鎮門堡村、管家堡村、陳家堡村、五墩村、大元溝村、小元溝村、馬道溝村、角菜坪村、榆樹溝村、太平堡村、席家灣村、十九墩村、三墩村、七墩村、謝庄村、二墩村等。
大白登鎮
轄:大白登村、曹庄村、石庄村、王家堡村、小白登村、高官屯村、大泉山村、南楊官屯村、四百戶村、陳官屯村、高山屯村、周官屯村、普家梁村、四姓庄村、張園村、潘寺村、腰庄村、趙家寨村、張連庄村、上富家寨村、下富家寨村、賀塔村、賞家莊村、閆家屯村、田家屯村、劉指揮庄村、杏園村、田家寨村、吳家屯村等。
王官屯鎮
轄:王官屯村、南沙嶺村、楊庄村、大安灘村、北沙嶺村、張庄村、小安灘村、十里台村、楊官屯村、北唐窯村、南唐窯村、劉窯村、蘆窯村、樊窯村、許窯村、康窯村、惡石村、都司口村、重興鎮村、閆家坊村、邢家堡村、朱家窯頭村、半坡村、東常安堡村、西常安堡村、河兒屯村、馬官屯村、上泉村、錢家堡村、閆家台村、隨士營村、高牆框村、鵝峰澗村、正峰澗村、東李家皂村、西李家皂村、兩家營村、柳溝村等。
古城鎮
轄:古城村、許家窯村、趙家村、魯家灣村、單家窯村、東靳家窪村、西靳家窪村、下娘城村、西要泉村、寺塔村、昝娘城村、上娘城村、水泉窪村、下神峪村、碾兒屯村、靳家窯村、東雷庄村、西雷庄村、上神峪村、彭家窯村、南仁窯村、麥早村、趙石庄村、箭插村、靳娘城村、下辛庄村、郝家窯村、上辛庄村、東山莊村、西山莊村等。
東小村鎮
轄:東小村、西小村、峪家窯村、韓家梁村、東營村、西營村、神泉寺村、講理村、尉家小堡村、神泉堡村、孫啟庄村、下馬澗村、上馬澗村、永安堡村、第十其村、大咀窯村、神泉窯村、黃庄村等。
友宰鎮
轄:友宰村、西團堡村、東團堡村、大峪口村、坊城村、秋林村、東冊田村、大辛庄村、前貴仁村、後貴仁村、王官掌村、屈家窯村、黃土坡村、桃兒溝村、小北溝村等。
獅子屯鄉
轄:獅子屯村、東雙寨村、西雙寨村、汪家屯村、下樑源村、上樑源村、潘家屯村、吳家河村、羅家屯村、任家窯村、蘇家窯村、高家窯村、山口頭村、水泉窯村、後營村、上吾其村、下吾其村、前營村、新楊塔村、楊塔村、青介山村、董家屯村、鞍馬溝村、侯官屯村、燕窩村等。
長城鄉
轄:二十六村、鎮邊堡村、銀要溝村、善友溝村、黃彥溝村、九對溝村、小二對營村、大二對營村、天橋村、郭家坡村、范家窯村、斗林村、閆家窯村、龐家窯村、羅嶺村、胡成嶺村、牛馬河村、宋家溝村、十九梁村、三墩村、六墩村、磚墩窪村、十墩村、堡子灣村、鎮宏堡村等。
北徐屯鄉
轄:北徐屯村、南徐屯村、紀家莊村、夏家場村、馬家莊村、沙河台村、姚家莊村、王家莊村、柳家泉村、喬家坊村等。
下深井鄉
轄:中家溝村、新團堡村、下堡村、賈庄村、觀上村、豐稔山村、小堡村、磚井村、西坨村、上堡村、西中佃村、深井窪村、上佃村、東中佃村、東坨村、東水頭村、上深井村、孫家港村、賈峰村、下佃村、張官屯村、金家莊村、官莊村、橋頭村、董家莊村、滴滴水村、王千戶嶺村等。
馬家皂鄉
轄:馬家皂村、安家皂村、定安營村、龍池堡村、興隆堡村、強家營村、東要泉村、袁家皂村、西一柳營村、東一柳營村、張家窯村、同慶窯村、右所窯村等。
鰲石鄉
轄:鰲石村、南徐村、東馬營村、西馬營村、南曹庄村、梁營村、亂石村、龍堡村、榆林村等。
㈡ 陝西省武功縣行政區劃分,有多少個鄉鎮。解放以後有什麼變化
摘要 民國2年(1913)廢府設道,屬關中道。17年(1928)廢道,直屬省轄。27年(1938)10月,陝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成立,武功屬其管轄。
㈢ 武功縣有哪些鄉鎮
武功縣下轄1個街道:普集街道,7個鎮:蘇坊鎮、武功鎮、游鳳鎮、貞元鎮、長寧鎮、小村鎮、大庄鎮,4個社區:代家社區、河道社區、南仁社區和普集街社區。
1、蘇坊鎮
蘇坊鎮位於武功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共6440戶,2.83萬人,北與乾縣相連,南北長8.2公里,東西寬4公里,總面積32.8平方公里。
2、武功鎮
武功原為古有邰國,是炎帝後裔姜姓的封地。該鎮是陝西107個重點鎮之一,也是陝西省全力打造建設的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13年被陝西省列入31個文化旅遊名鎮建設名單,2014年8月成為全國重點鎮,2015年8月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3、游鳳鎮
游鳳鎮地處武功縣西北角,西與扶風接壤,北與乾縣交界。1956年3月游鳳鄉設立,1958年11月並入武功公社,1961年9月游鳳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5月改稱游鳳鄉,1998年改稱游鳳鎮。現轄17個行政村,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734人,其中農業人口23071人,5224戶。
4、貞元鎮
貞元鎮隸屬陝西省武功縣,位於普集鎮北8公里,北邊與乾縣接壤,西寶中線,乾普公路穿越境內。總面積40平方公里,總人口37439人。
5、長寧鎮
長寧鎮位於廣東惠州市博羅縣西部,處於「嶺南第一山」的羅浮山下,為羅浮山下第一鎮。全鎮總面積65平方公里,城鎮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30091人,常駐人口39286人,轄有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133個村民小組。
6、小村鎮
該鎮是2001年11月21日由原小村鎮和薛固鄉合並組成的新建制鎮,地處武功縣東南部,東與興平市接壤,南隔渭河與周至相望。現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8個村民小組,10821戶,42096人,其中農業人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口32789人,非農業人口9307人。
全鎮面積23.9平方米,耕地22256畝,人均耕地0.7畝。全鎮現有中、小學23所,大型醫院2所、地段醫院1所。
7、大庄鎮
大庄鎮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泗縣,位於城北25公里處,全鎮面積94.7平方公里,所轄33個行政村,現有6.2萬人口,8.7萬畝耕地。全鎮國土總面積55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人。
㈣ 古井(小學課文)
古井 古井的傳說
「水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酒中牡丹古井貢酒之所以「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人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飲譽海內外,是與釀酒所取水的一口古井分不開的。
歷史曾經顯示過這樣的畫面。公元532年,陰風怒號,戰馬嘶鳴。北魏為奪回譙城(今亳州),與南梁戍守的大將元樹拼將死戰。魏將獨孤信將軍奉命出戰。但幾經沙場,都慘遭失敗,死前將金鐧長戟投入營寨附近的一口井中。後來這口井的水質產生了很大變化。附近的井水都咸澀難飲,唯有這口井清冽甘甜。千百年來,當地人民一直用這口井水釀酒。現在的古井人,更是專門在上面建起了「古井亭」、「古井園」以示保護和紀念。
曹操與古井貢酒
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的「九醞春酒」 晉獻給漢獻帝劉協並上表釀造方法。曹操在《上九醞酒法奏》中說:「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醞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十漬曲,正月解凍,用好稻米,濾去曲滓,便釀……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臣得法,釀之,善之,其上清,滓亦可飲。若以九醞苦難飲,增為十釀,差甘易飲,不病,今謹獻上。」(載於《齊民要術》)。
「九醞酒法」是對當時亳州釀酒技術的總結,也是「九醞春酒」作為貢品的最早的文字依據。從此該酒成為皇室貢品,這便是今天古井貢酒的源頭。
古井酒文化
2006年10月,蘇魯豫皖第三屆白酒峰會,著名白酒專家沈怡公開提出:「古井首創的『綿甜凈爽香』——香融入味之中,濃而不烈、香而不艷的淡雅型白酒新風格,是我國近年來白酒市場的一次積極的革命。現在中國白酒都在朝這個趨勢發展,這一香型的白酒,質量非常好,口感很不錯,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前途。」
2007年3月,淡雅古井酒榮獲「中國酒業白酒創新產品」榮譽稱號。同年8月9日,面對全國20多家經銷商代表,古井集團把一款剛剛研發成功的淡雅型古井貢酒與五糧液、劍南春等名品放在一起盲測,其結果證明,該酒的品質與其他名酒不分上下,且獨具上升空間和市場潛力。
古井集團首席品牌顧問李青博士介紹,在「古井復興、回歸高端、回家安徽」戰略提出後,公司將全力將「淡雅型」古井貢打造成該公司高端酒主打產品,使其成為安徽白酒業進軍國內最高端白酒市場的最新武器,並以此作為與茅台五糧液分庭抗禮的支點。
現代意義上的好酒,一定是「淡雅」型
為什麼說淡雅香型白酒是好酒?
白酒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們感情交流的媒介,她體現了時代精神和人文特點。隨著人們生活品位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來的消費者最關注什麼?是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綠色、時尚、自然、和諧的生活品位。現代人強調的是清新典雅、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那種「香氣大、刺激性強」的香濃型白酒已不再為人們所推崇。由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家組組長、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認為:所謂的好酒,首先是適口性好。好酒入口一定要好,要醇和。一杯好酒,其香一定要「幽香淡雅」,入口一定要「柔順」。其次,回味一定要甘美醇和。
而在當前中國白酒市場中,「淡雅」、「柔和」聲一片,眾多白酒廠家都聲稱自己的酒體風格綿甜爽凈、幽香淡雅,是現代意義上的好酒,讓消費者不知所從。
「淡雅其實就是一種酒體風格」,國家級白酒評委、「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主持設計中國第一例淡雅香型系列酒的古井貢首席酒體設計師查樞屏先生告訴我們:「淡雅」並不僅是一種概念,沒有科技創新,沒有內在品質的提升和先進技術的支撐,任何模仿都是「老太太穿少女裝」,只會欺人欺己,貽笑大方。
早在1998年,古井就開始捕捉市場反映,構思淡雅型白酒,進行產品創新。並先後開發了相關系列產品,一經投放市場就引起了廣泛關注。直至後來進一步確立了古井貢酒「幽香、淡雅」的新風格與口感定位,結合古井貢酒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工作,逐步調整和發展新型白酒產品,改變了延續千年的香濃老傳統。
查樞屏告訴記者,不論從專家品嘗角度還是從普通消費者口感需要來說,喝好酒,聞香更要識味,也就是要把酒香融入味中,體現的是淡雅幽香。但要做到這一點卻不容易,它給企業帶來的是包括用料、制曲、工藝、儲存和酒體設計等在內的一系列深刻的變化,背後凝聚了大量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因為口感的競爭,實質上是品質與技術的競爭,不能只是簡單地模仿和炒作。因此,他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淡雅型白酒時,一定要看準廠家名稱,為保證貨真價實,最好是去購買有技術實力的中國知名釀酒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要僅僅相信於部分產品上的標牌或廣告標注。要警惕某些企業不負責任的跟風,進行一種概念炒作。
以淡雅香型古井貢為例,如今這里的「香味」是指淡雅幽香,其實質是減少酒體中的大分子雜質,是在一種香型的基礎上,既保持原香型的風格,又融合其它香型的長處,使之更加好喝,更加具有典型性,風格更加突出。從微量成份分析來看,此類型酒中的酸、酯、醇較低,酸與酯比更加協調、和諧,具有「淡中生味,雅中具香」的獨特個性,非常適合現代人的口感,突出了白酒健康化的趨勢,代表了傳統白酒創新的主流方向。
「淡雅」之風,吹遍中國白酒市場
廣大顧客和專業人士對於淡雅香型白酒,是如何評價的呢?
古井貢酒銷售公司總經理梁金輝給我們舉出了一系列數據:自2002年古井率先在中國酒界確立「淡雅、幽香」的品格定位之後,這幾年依靠典型的風格、科學的營銷,其產品在安徽等地出現了熱銷的態勢。尤其是2006年,在安徽市場年銷售額達2.3億元之多,並逐漸在河南、山東、華東等區域佔有較好的市場份額,春節國慶旺季更是供不應求,是中國白酒界區域性市場最具有競爭力的白酒品牌。
中國酒類協會商業協會秘書長劉員、國家級評酒師昌國明、高景炎以及已逝的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等白酒權威,對淡雅古井貢酒認真評定後,一致認為:其酒液無色透明,窖香濃郁,醇甜柔順,香味協調,入口綿、甜、凈、爽,風格獨特。該酒在保持古井貢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具有淡雅幽香的獨特特徵,是白酒風格、品味的發展與創新。
現在,古井白酒的淡雅之路已經漸趨成熟,以「幽香淡雅」為風格特色的龍韻、精緻、精品幽雅古井貢,精品淡雅、淡雅古井酒等系列酒已成為古井的主要賣點,並從1999年的單一品種、年產幾百噸,發展到現在的高中低檔、幾十個品種、年產兩萬多噸。隨著產量的增加,淡雅香型古井系列酒所創利潤也在逐年上升,現已成為古井的主要利潤來源。
當然,隨著以淡雅古井酒、精品幽雅古井貢等為代表的古井產品的熱銷,引得同行業諸多廠家紛紛跟進和效仿。這也表明「淡雅」作為一種白酒口感風格,在古井的首創和倡導下,正在成為白酒市場的一股強勁潮流,其發展不可限量。
中國食協將聯合古井組建「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
古井集團首席品牌顧問李青博士告訴記者,古井有了淡雅香型這個強力支撐,完全可以「另立門戶」,藉助新口感、新需求、新香型、新技術的優勢,回歸白酒高端,並有力沖擊全國市場。古井就是要搶占茅台、五糧液的地盤!
目前,他們正依據全新的古井白酒主業復興計劃,對現有的研發力量進行重新整合,並將與中國食品協會一起聯合組建國內首家也是規模最大的「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在這里,古井集團3名國家級白酒評委、14名國家品酒師、600多名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將會同國內一流白酒專家以研究院為核心載體,從事新淡雅型白酒新產品的研發。這表明古井將主導淡雅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制訂和推廣,努力讓傳統白酒在釀造過程中更加科學化、標准化,更加符合現代人飲用習慣,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的飲用需求。
古井集團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最重要的核心企業之一,中國第一家白酒類上市公司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曹操與華佗故里、葯材之鄉的安徽省亳州市。公司的前身為1959年建廠、享譽國內外的亳縣(州)古井酒廠。1992年,為適應新時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古井集團應運組建成立。自成立以來,古井集團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員工一萬余名、十多家直接投資或控股的子公司,集酒業、酒店業、商業、旅遊業、房地產業、類金融業、制葯業等產業為一體,跨行業、跨地區的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其中,白酒業、酒店業、精品零售業在品牌忠誠度、綜合競爭力和資產規模等方面已穩坐安徽省內同行第一把交椅,房地產業發展穩健,類金融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白酒業是目前古井集團的支柱產業,其主體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釀酒界的知名企業,全國輕工行業的骨幹企業,中國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自1989年以來該公司各項經營業績一直穩居白酒界前列,連續多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並位列中國白酒工業百強企業前十名和經濟效益十佳企業。其拳頭產品古井貢酒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並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國家首批「三綠工程」暢銷品牌等重大榮譽稱號。她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四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榮獲輕工部質量大賽金獎和出口產品金獎,是巴黎第十三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唯一獲金獎的中國名酒,被世人譽為「酒中牡丹」。2005年9月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首批授予象徵著中國高檔白酒的「金字招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證書,這標志著國家權威部門對古井貢酒博大精深的傳統工藝、悠久濃郁的釀酒文化及超群卓越的高貴品質,又一次充分肯定與高度贊譽。2006年7月,古井貢酒品格再獲國家高度認可,其系列產品獲中國酒類產品質量等級最高認證——優級。獲得此項認證,既可以讓古井貢酒在市場上向消費者證明自己所屬質量等級的同時,又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目前古井系列酒形成擁有以兩大香型(濃香型、兼香型)為主、兩大主要品牌(古井貢牌、古井牌)、從60度到30度不同酒精含量和高、中、低不同價格檔次的完整產品體系,其中古井貢牌和古井牌系列產品是公司白酒類主導產品。自1992年以來一直是消費者協會推薦產品。
酒店業是古井集團提升、轉型成功典範之一。酒店事業部(主體為安徽古井酒店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以酒店業、商業、旅行服務業為主的大型旅遊企業聯合體,位居中國旅遊飯店業前20強。其下屬的合肥古井假日酒店是省內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五星級酒店之一,委託國際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洲際集團進行經營管理,率先在安徽開創了由外方託管企業的先河,該酒店自1997年開業以來一直保持著合肥市同行業領先水平;上海古井假日酒店是古井進軍上海的開山之作,為一家四星級酒店,2003年開業當年便被評選為「假日(HOLIDAY INN)」品牌在亞太區的樣板酒店,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該酒店入住率均名列上海四、五星級國際品牌酒店之首;古井酒店管理公司立足安徽,向外輻射,目前,託管酒店近二十家,分布安徽、上海、江蘇、江西等地,並於2004年進軍經濟型酒店市場,創造並傾力打造了新概念酒店「城市之家」品牌;安徽瑞景商業有限公司,主要包括瑞景名品中心(原古井賽特商城)和瑞景國際購物廣場,目前已成為安徽省內最高檔次和規格的購物場所;安徽中國青年旅行社,立足於安徽旅遊市場,同時進行國內外旅遊、入境旅遊、票務代理和酒店預定等業務,2002年經國家旅遊局審核批准在安徽省內率先成為出境旅遊組團社,並於2004年成功取得了太極洞風景區三十年的經營權,公司接待國內外旅遊遊客人數已躍居安徽省旅行社前列。
房地產業是古井集團轉型和業績提升的開拓者、貢獻者之一。古井房地產集團公司是我省四家擁有國家一級房地產資質企業之一,它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兼做建築安裝、物業管理、投資等業務;目前已形成了以亳州為基礎,以合肥為重點的開發戰略布局。該公司「以創造居住新生活」為開發理念,先後與國內著名的城區規劃、房地產規劃、園林規劃機構合作,相繼開發了丹華山莊、古井假日酒店、古井豐水源、百花大廈等一批經典房產項目,以及靈津渡大橋、亳州劇場等在亳州市享有盛譽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
類金融業是古井集團的後起之秀。在類金融投資領域,古井集團根據國家政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先後設立了亳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安徽恆信典當有限公司、安徽商聯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並整合成立了以類金融、投資為主體的東方瑞景企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以上類金融企業進行控股管理,這為產業資本與類金融資本相融合、促進實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古井九方制葯公司是安徽古井集團有限公司占據葯都——亳州得天獨厚的優勢設立的又一多元化產業之一,該公司已通過GMP認證,擁有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等四條生產線,在產中葯品種20餘種。其產品葛酮通絡膠囊獲得了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二類新葯的證書和生產批件。
面對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大潮,古井貫徹「全面提升,振興古井」戰略發展方針,在進一步做大做強白酒主業的同時,積極尋求新的經濟生產點,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打造古井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的目標。
古井貢酒源於亳州
古井貢酒所在地――古城亳州,歷史上曾稱「譙」,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朝第一個王朝成湯即建都於此。它不僅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華佗的故鄉,而且是道教先祖老子、莊子,巾幗英雄花木蘭等先哲名流的誕生地。這里地居萬物滋繁的中原大地,沃野無垠,溝河縱橫,盛產小麥、高粱、大麥、豌豆等優質釀酒原料。
據考古界在該地區發掘出土的陶質酒器及穀物發酵器皿表明,亳州的釀酒業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亳州志》記載,歷史上的亳州大小酒坊林立,僅減店集(古井鎮)一地,在明萬曆年間就有釀酒作坊40多家,1925年前亳州城內大小酒坊已近百家之多,出產的酒品有高粱酒、明流酒、小葯酒、雙酸酒、福珍酒、老酒、三白酒、竹葉青、狀元酒、女兒紅等數十種,酒品之多,足見釀酒技術之發達精湛。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井貢酒就誕生於此。
古井鎮
做靚徽酒名鎮 建設魅力古井 古井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的西北部,縱貫105國道,緊靠大京九,北部與河南省接壤,今年3月份,原張集鎮整建制並入,組建了新的古井鎮,現有39個行政村,人口8.2萬人,國土面積118平方公里,城鎮規劃控制區1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2005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2.5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1500萬元。該鎮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第一批文明小村鎮」、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試點鎮」等稱號。
在建設與實踐中,我們重點抓好城鎮的規劃、建改和管理,以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和高效能管理,營造優良的外部環境。環境的優化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擴大了招商引資,加速了工業發展,推動了城鎮建設,實現了工業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的良性循環。
一、創新發展思路,加快建設步伐,把發展小城鎮作為發展經濟和實現城鎮化的一個大戰略。
1、加強領導,強化組織,把發展小城鎮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為加強城鎮建設的領導,成立了專門領導班子,鎮委書記、鎮長親任城建工作的正、副組長,並由一名副鎮長負責抓好城建工作,土地村鎮建管所具體辦理,各有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們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強化機遇與緊迫意識,不斷分析制約古井鎮城鎮建設的因素,找標桿,找差距,深挖自身潛力,並把量化考核目標作為獎懲和提拔幹部的重要依據,每年召開城鎮專題會議5次以上,確保城鎮建設有序、快速、健康發展。
2、強化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鎮區經濟,為小城鎮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多年的建設實踐使我們深知:富民強鎮靠經濟,經濟振興靠工業。發展工業的載體是工業園區,城鎮化的必然選擇是工業化,沒有工業及商貿發展,其他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以工業園建設為切入點,按照「建設新園區,拉動新城區」的理念,尋求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最佳途徑。古井鎮依託古井酒廠的崛起與發展,現已形成以白酒生產、加工、銷售為主的白酒產業集群。現有工業企業134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102家,有白酒生產許可證企業87家,佔全省有證企業的30%以上。在第七次黨代會上,我們提出了「做靚徽酒名鎮,打造中國酒都」的宏偉規劃。古井鎮工業園區與鎮區連為一體,在具體建設中我們有意識地做到鎮區、園區、景區三位一體連動發展。鎮財政主要投資於道路、橋梁、路燈、綠化、下水道等基礎設施項目,而廠方在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按照古井鎮的工業園區建設規劃進行實施,目前工業園區已形成四縱三橫七條主幹道,達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7家,從業人口萬人以上。古井鎮連續三年被評為「安徽省鄉鎮企業百強鎮」,工業經濟的發展有力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繁榮,鎮區人均純收入8000元以上。園區建設為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平台,增加了常住人口,拉動了二、三產業,推進了城鎮化的進程,拓寬了小城鎮建設的融資渠道,營造了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使小城鎮建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3、加強規劃管理,提高建設品位,譜寫城鎮建設的新篇章。規劃是建設的龍頭,規劃是是生產力,隨著古井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行政區劃的調整,該鎮先後共編制了4次城鎮總體規劃,同時編制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布點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新村建設規劃。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重點突出,注重實效,對城鎮性質、發展規模、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進行了科學分析,力求體現以白酒為主導產業的鮮明特色,我們按照規劃,堅持工業園區建設、市場建設和街道建設三位一體同步發展方針,以大范圍控制、大空間規劃、大功能分區、大環境綠化,形成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科學城鎮發展體系。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堅持用規劃指導建設,嚴格開工許可制度,做到「一書兩證」發放率100%,並做到樓房有圖紙,街道有詳規,採取強有力的措施規范建設行為,確保規劃的嚴肅性。
4、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城鎮,打造魅力古井。生產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大戰略,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體現。近幾年來,我們確立了建設綠色城鎮、生態城鎮、環境優美城鎮的發展理念,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自然環境的生態建設。在全面實施綠化工程的同時,注重景點、游園、廣場、公園的建設,把街道綠化與公共綠化、濱河綠化形成有機的統一體,營造潔凈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注重產業生態建設。我們在培植白酒產業過程中,不僅拉長產業產業鏈條,而且使每個環節都做到生態環保;三是強化資源的生態建設,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四是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結合生態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仙人掌農業產業化種植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大棚。三、強化城鎮管理,完善管理機制,推進城鎮健康持續發展。高效能的管理是鞏固建設成果、營造優美生產生活環境的關鍵,如何創新管理模式,拓寬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成效,是我們在小城鎮建設中積極探索實施的問題。
1、強化制度建設,深化管理機制。
小城鎮介於城市和農村之間,受傳統習慣和居民素質制約,管理起來可以說是困難多多。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選准突破口,掌握規律,立足鎮情,初步達到了管理中的預期效果。首先加強隊伍建設。鎮政府成立了城建領導小組,下設由城建、土地、環保、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門組成的管理辦公室,城建部門主抓環衛隊,自上而下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多年的管理探索使我們懂得了制度建設的必要性,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先後制定了《古井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古井鎮城鎮建設管理若干規定》、《門前三包實施方案》、《古井鎮環衛有償工作管理辦法》及相應的鄉規民約。這些規定性的制度,宣傳了國家的法律、法規,規范了公民的行為,提高了居民素質,也誘發了全民參與城建管理的積極性,起到了教育和倡導的雙重作用。
2、加強環衛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效能。環衛隊是城建管理中最宏觀、最能直接立竿見影的管理,抓好環衛隊等於牽住城建管理的「牛鼻子」。目前,古井鎮納入管理的環衛工人有30餘名,共分三個層次。一是由鎮政府發工資管理的環衛工人,負責鎮區內主街道、廣場等由政府管轄的分管場地。二是鎮村結合處的環衛工人屬於村委會自然村。三是個別場所如各類專業市場內的環衛人員屬於業主管理。在對不同類型的環衛工人管理中,制定了比較詳細的考核辦法,考核結果與工資浮動掛勾,並採取量化指標,科學分工,獎優罰劣,末位淘汰的動態管理,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按時傾倒垃圾及時清掃自己范圍內的地面,在居民中已形成良好的習慣,居民素質明顯提高。
3、多元化的投資機制,誘發了全民投資的熱情。資金是小城鎮快速發展的瓶頸,立足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是使小城鎮健康發展的一條良好的途徑,在小城鎮建設中,資金主渠道有政府投入,同時注重民間資金投入,並爭取與大企業投入的基礎設施共享,努力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補助及各類捐助款,使該鎮的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呈現良性發展趨勢。
4、經營城鎮,盤活資源,做強做靚城鎮規模。樹立經營城鎮理念是創新機制,盤活資源,提高管理水平的新舉措,因此我們在管理中充分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對現有的基礎設施,經濟要素進行有效地整合,促使整體資產保持增值,讓城鎮潛在價值顯現化。據統計,我鎮共盤活基礎設施600多萬元,如農電站置換,有線電視經營,自來水廠承包,路名的冠名權拍賣等。
四、開展文明創建,爭創文明村鎮。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是治理鎮容鎮貌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居民素質,倡導文明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小城鎮建設管理處於探索階段。開展文明創建可以解決諸如城鎮管理中的「三亂」、城鎮建設,環境治理、居民教育三個層面上的問題,為此我們做到:
1、創建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從1995年至今,我鎮每年都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每年選在陽歷3月和6月份兩個時間至少開展一個月的創建活動,制定詳細的創建方案,召開站街居民大會,號召全鎮干群向不文明的習慣開戰,向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轉變,並在創建中不斷創新思路,加大創建力度。
2、把文明創建工作與鎮容鎮貌治理結合起來。在創建工作中,讓群眾成為創建的重要載體,誘發全民積極參與城鎮管理。通過創建,強化規劃宣傳,做到依法創建,同時解決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通過創建活動解決一些平時懸而未決的問題。
3、把文明創建與農村工作結合起來。將農村中的新村規劃、管理建設、經濟發展等工作融入到創建工作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提高農村整體文明素質,開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等活動,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的道德水準得到進一步提高。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的加快,我鎮將以「千村百鎮」工程示範鎮為契機,不斷創新建設和管理模式,探索發展新途徑,加快發展,按照「經濟持續化,產業協調化,資金社會化,生活科學化,農村城鎮化」的要求,把古井鎮建成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和諧有序,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小城鎮。
《古井》
我們村的東頭有一口古井。井裡的水清涼可口。村裡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古井離我們家才十來米遠。每天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取水的人絡繹不絕地從我家門前走過,桶兒叮叮當當,扁擔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似的。
我們家的鄰居是一對年過六旬的老人。男的是個老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單薄,簡直像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的。老兩口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書。
鄉親們見兩位老人用水有困難,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兩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給幫他們挑水的人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
「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白出力氣啊。」老兩口帶著歉意說。
「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兩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