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貴州哪些工業十分落後

貴州哪些工業十分落後

發布時間:2022-07-29 00:56:20

Ⅰ 貴州具有悠久的開發歷史,為什麼在全國長期處於落後的

落後源於貴州所處的地理環境,深居內陸,交通不便,修路成本很高;即使本身蘊含極高的資源,但因為貿易不發達所以導致經濟落後;

造成此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貴州沒有大平原,這是貴州貧窮的根本原因.
1、大平原可以衍生密集的農業人口;密集的農業人口,可以發展商業.而貴州,由於沒有大平原,只有小平原.導致貴州人口密度總體不大,人口分布分散,難以體現人口積聚的優勢,商業發展相對滯後;
2、交通是工業、商業發展繁榮的重要媒介,但貴州落後的交通系統阻礙了貴州經濟的發展.導致貴州相對四川以及其它省份要遜色一些.

Ⅱ 貴州經濟為長期落後的原因是什麼僅只是因為人口少嗎

2020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17826.56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9.88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6211.62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9075.07億元,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2%,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8%,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020年,貴州省財政總收入3082.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8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稅收收入1086.02億元,下降9.8%;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23.27億元,比上年下降3.8%。
2020年,貴州省城鎮新增就業61.64萬人,比上年下降21.5%。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4.3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5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5%。
2020年,貴州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874元,比上年增長0.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587元,下降3.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818元,增長5.8%。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Ⅲ 為什麼貴州在全國長期處於落後地位

貴州之所以在全國處於落後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貴州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歷史、政策等多方面。

有心的朋友肯定會發現,全國人均GDP排名貴州排名總是在倒數行列,甚至比青海排名靠後。

此外貴州長期以來形成的官本位、世故人情等觀念濃厚,缺乏競爭意識和規則意識,看重眼前利益,短期消費開支過度。

最近幾年貴州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在旅遊、教育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旅遊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相信只要保護好當地的旅遊資源,整合集中資源建設,在不久的將來貴州的發展有了新的進步。

(文章圖片來自網路)

Ⅳ 貴州省的經濟支柱產業有哪些 工資收入如何

我就是貴州貴陽人.本土人.
支柱產業有很多,包括電力工業,旅遊.
電力工業,西部大開發的契機,「西電東送」使貴州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電力強勁拉動經濟增長 ,「黔電送粵」協議簽訂後,貴州當即開工建設「四水四火」共538萬千瓦的電源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2003年進入投產高峰後,由於這批項目不能滿足「十五」期間送電廣東省400萬千瓦、「十一五」期間再增送廣東400萬千瓦和省內用電的需求,全省又開工(或進入施工准備)11個共1584萬千瓦的電源項目,總投資620億元以上。如果加上總數2340萬噸大型煤礦和數百家中小型煤礦建設的投資,全省僅電力和與電力直接相關的煤礦的建設投資就大大超過了1000億元,預計將達1300億元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集中了這么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在貴州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在全國各省、市、區的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旅遊業,從2005年,貴州旅遊收入以49.85%的速度實現前所未有的高增長,全年旅遊總收入達250億元,充分展示了貴州旅遊資源在中國乃至世界的不可替代性,昭示了貴州旅遊業能夠成為黃金產業的燦爛前景。最具閃光點的黃果樹瀑布節、「十一」黃金周、春節黃金周、文化精品「多彩貴州風」,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遊客,成為貴州旅遊的助推器。旅遊業必然成為貴州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產業。實踐證明,旅遊產業是我省的黃金產業,最有條件實現跨越式發展。發展旅遊產業,是我省依託特色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我省建設成為自然風光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大省,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省支柱產業」的總體目標,是從省情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決策,奠定了旅遊業在貴州經濟建設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地位。當前,貴州旅遊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從總體上看,把我省建設成為旅遊大省,時機已經成熟。西部大開發的成效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發展旅遊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國成為旅遊大國為我們提供了機遇,我省旅遊業有了良好的基礎,各級領導對發展旅遊業高度重視。我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遠凝重的歷史文化,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之日漸看好的市場前景,決定了旅遊業必然會成為貴州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產業,完全有希望成為旅遊大省。
旅遊業可以成為率先實現貴州歷史性跨越發展目標的產業。旅遊業在貴州經濟發展中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中,一再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優勢,市場的比較優勢、資源的比較優勢日益彰顯出來。我省旅遊業已連續五年持續穩定地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十五」末年更是達到了35%的高增長,圓滿完成「十五」期間旅遊總收入增長25%的總體目標。旅遊總收入在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增加1.05個百分點。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省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13%,在全國已經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在我省經濟發展中,旅遊業確實具有「吹糠見米」之功效。
觀念創新的程度,決定發展的深度;工作落實的力度,決定發展的高度。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善於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努力實現旅遊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旅遊產業興,旅遊大省立。

這2個行業的工資都比較高的,尤其是電力,工資最低都是2000元以上,在貴州算是比較高的工資了,不加福利的.
旅遊的工資也還算可以的,1500+以上.

Ⅳ 貴州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省情

解放四十年來,我省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不同地區貧富差距很大。與相對發達的黔中、黔北地區相比,邊遠落後的民族地區則處在另一極點上。這些地區多少年來十分艱難、痛苦地掙扎在貧困的深淵之中而不能自拔,具體原因究竟何在呢?帶著這個問題,筆者於1989年春節期間系統地調查了我省典型的少、邊、窮縣冊亨縣。該縣位於黔西南邊緣南、北盤江夾角的崇山峻嶺地帶。全縣土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16萬9千人。主要居民為布依族,點總人口的74%。冊亨縣原是一個布依族自治縣,1984年取消自治,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並列為全省26個貧困縣之一。近四年來農村人均口糧只有350—400斤,人均年純收入130—150元,遠遠低於全國乃至本省的農民人均口糧和純收入水平,大多數農民解決不了溫飽問題。貧窮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需要探索的不僅僅是貧窮的現狀,而且還有貧窮的過去;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地區總是一直處於貧困的境地之中——一、工農業生產、交通等客觀條件十分落後,資源優勢得不到發揮農業基礎薄弱冊亨縣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縣,現有耕地面積19萬畝,人均1.2畝,比全省人均佔有的耕地面積0.71畝還多0.49畝。但耕地質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差不多佔現有旱作耕地的一半。全縣稻田面積中,中低產農田就佔了70%。沒有灌溉設施的「望天田」仍占相當大的數量(約55%),水利有效灌溉面積不足耕田總量的三分之一。近幾年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和片面抓糧食生產等原因,相當一部分農民趕山吃飯,毀林毀草開荒,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地貌類型復雜,受地形地勢的影響,天然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山多陡峭,流徑量大,土地涵養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嚴重。每年水土流失面積多達1,0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佔總面積的半數。根據有關部門對南、北盤江浸蝕模數的計算,每年縣境內通過大小溪溝、河流外泄泥沙約140萬噸,計有5千多畝耕地的表土被沖刷流失。再加上山區農民耕作技術落後,基本上是粗放經營,施肥少、產前產後服務差,缺乏科學管理,尤其是相當一部分地方的農民習慣於刀耕火種,不用肥料,不精耕細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遞減。由於土地的貧瘠,基本上是廣種薄收。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乾旱、伏旱、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如1986年下半年至1987年初的乾旱持續半年之久,水稻栽種面積大幅度減少,只及前一年的58%;緊接著又暴雨成災,秧苗長勢正旺的4,800多畝稻田被洪水淹沒,其中1,700多畝被徹底毀壞,造成糧食減產2,700多噸。耕地質量差,自然災害多,農民依附著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禦災害的能力低,法少,一遇災害就欠收,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解放初期延續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改變。該縣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不高。截至1987年,全縣農業機械動力總量僅有852.96萬瓦,平均每萬畝耕地只有農業機械動力0.43萬瓦。而且還由於管理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保養差、油料缺乏等因素,十分有限的農業機械設備多數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有農活幾乎全靠手工操作,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農業生產方面這些不利的客觀因素造成的結果是:雖然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整個農業生產尚在「自給」但不能「自足」的窘況中為解決溫飽而奮斗。(二)農村商品生產發展緩慢自解放三十多年來,該縣農業生產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歷史上形成的自然半自然經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自然條件及政策等諸主面的限制,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十分緩慢。1951年是冊亨縣解放的第一年,農業生產的商品率是13%,這個比例自然是很低的;但經過六年的發展到1957年,也只達到15%;到二十年後的1978年,商品率達到21%,仍然是很低的;到1987年增到23%;1988年又下降到19%。牧業商品生產的發展幾乎與農業是平衡的:1951年和1957年的商品率都是14%,1978年是21%,1987年是25%,1988年略有下降,接近25%,發展也是很緩慢的。林業算是該縣所長,森林覆蓋率為17%,高於全省14.5%的水平,因此林業商品生產的發展相比農業與牧業要快要高:1951年為33%,1957年為35%,1978年為50%,1987年為53%,1988年上升到73%。市場不健全、集市貿易不發達,也是制約該縣農村商品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冊亨縣農村經濟由於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半自然經濟狀況,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對於由各種生產要素專業市場組成的適宜商品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市場的要求望塵莫及。同時,農貿市場也非常殘缺,全縣區(鎮)鄉共有集市20個,平均8千農村人口才有一個集市,而且這些集市規模小,只限於少量農副產品的交易。大多數集市與集市之間距離遠,交通十分不便。因此整個流通領域沒有真正搞活,大樁農產品產銷很難直接見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總起來說,該縣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只是佔了十分有限而有利的自然條件的一點便宜。其他方面發展商品生產的後勁仍然很不足。(三)工業生產十分落後冊亨縣工業產值極低,1985年以來一直徘徊在500萬元左右。該縣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為開發礦產資源,一哄而起了很多銻廠,至1987年10月先後建起了縣銻選廠、華僑銻深加工廠、民族銻冶廠、聯合銻廠等。但由於設備簡陋,缺乏電力,原料又是由私人個體開采經營,地質勘探工作無法得到深入,找礦缺乏科學依據,生產率很低。因此原料時多時少時無,不能保證計劃供應。再加上技術、管理水平差,工廠常常處於半癱瘓狀態。目前,這些盲目投資、爭相上馬的企業正在滑向破產的邊緣。為開這些企業共向銀行貸款686萬元,其中517萬元現已無力償還。該縣酒廠本應是個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廠,所生產的「靈芝酒」被評為1985—1986年全省優秀產品三等獎,深受消費者喜好。在連年虧損、不景氣的情況下,1986年略顯生機,產量達2,000砘。但由於設備、技術、原料、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產量仍十分有限,經濟效益很低。(四)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發展交通運輸是擺脫貧困的必要條件,但該縣由於地處偏僻,交通十分落後。冊亨縣城離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廣西百色市分別為130公里和220公里。距離省城貴陽400多公里,沒有直達客車,出差貴陽要中途展轉兩天才能到達。汽車是該縣唯一的交通工具,但縣境內公路量少,現有公路13條,總長僅376公路,通車里程才310公里,還有13個鄉不通公路。以面積計算,每百平方公路才有公路1.4公里,大大低於全省(15.8公里/百平方公里)和全國(9.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水平。全縣公路沒有一條柏油路,坡陡彎急,路面狹窄,危險路面多,橋涵多,基本屬於四級和等外級公路。晴通雨阻的路段常年有100公里左右,占通車里程的三分之一。總起來說,該縣公路數量少,質量差,技術標准低,通過能力弱,且分布不均。公路運輸在工農業生產中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許多地方幾十年來運輸全靠人挑馬馱,效率很低,嚴重影響了生產的發展。(五)生產力落後,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少、邊、窮地區多是一個封閉體,是一個未開化的地帶,地上地下都有極豐富的自然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地區確是「富饒的貧困」。若論冊亨縣有什麼優勢的話,那就是自然的資源優勢佔主要地位。到目前為此,已發現的地下資源有金、銻、硫磺、雄黃、珠砂、鉛、火硝、大理石、冰川石、無煙煤、銅、鐵、錫等寶貴的礦產資源,還可能蘊藏有石油資源。據地質部門測定,冊亨金礦還是個富礦,很有開采價值。

Ⅵ 貴州最貧窮的地方在哪裡

因為歷史以來的交通閉塞、土地石漠化、高寒等等客觀因素,導致貴州整體經濟發展滯後於其它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連片貧困地區:

烏蒙山區。沒錯,那句著名的詩詞「烏蒙磅礴走泥丸」說的就是這里。地處雲貴川交界地帶,溝壑縱橫山谷幽深,土地貧瘠,嚴重缺水,少田,土地以產土豆、玉米為主。當地人的住房以石塊堆砌、土磚為牆、毛草瓦。人口眾多。這是幾十年以前的狀況,最近幾年扶貧力度空前加大,面貌煥然一新,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落後於山外。

麻山瑤山地區。這一說法也許很多80年後、90後沒有聽說過,在80年代以前,「麻山、瑤山」就是貧窮的代名詞。麻山地區說的是安順市的紫雲縣與黔南州的惠水縣、黔西南州的望謨縣交界一帶山區,這里的土地石漠化極其嚴重,缺水少糧,交通閉塞;你有沒有聽說過有個苗寨一百多號人在一個碩大的天然山洞裡住了上百年的故事?那個故事說的就是麻山腹地一處真實存在,至今仍在。

你有沒有聽說過「兩片瑤」?有沒有看過兩片瑤女子只用一塊土布搭住前胸後背而彎腰時啥也能被人看見的照片?這種服飾很奇特,形成原因之一就是窮,沒錢買布做衣服。這是瑤山,在貴州廣西交界地帶,那裡因為交通閉塞而保留下一片植被茂密的森林,形成了如今的荔波小七孔景區。

月亮山區。湖北神龍架野人傳說聞名世界,在貴州與廣西湖南交界的月亮山區也有很多關於野人的傳說。這里是苗嶺腹地,地跨貴州廣西兩地的榕江、從江、環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縣,居住著苗、侗、水、瑤等民族。十多年前,仍有零星村寨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武陵山區。這里是黔東,貴州、湖南、重慶交界地帶。紅軍長征之前,賀龍的紅三軍曾奉命開拔至此,開辟了黔東革命根據地。細想一下,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根據地都是在貧困地區。

大婁山區。婁山關你肯定知道。大婁山脈地處黔北與重慶交界處。

最近一二十年以來,隨著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這些地區的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貧困面貌有了重大改觀,許多不宜人居的村寨得到整體生態移民搬遷,脫貧了,不再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窮日子。

但是,這些連片貧困地區仍有不少人的生活處於困境,貧困程度仍是外人所無法想像的。

Ⅶ 貴州經濟相對落後目前的經濟主要是以什麼為重點

以下都是貴州的支柱產業,全部是我從截取的公開報道名稱

煙稅------近代貴州經濟的支柱——煙稅
煤電-----為主的能源工業成為貴州最大經濟支柱
建築業已發展成為貴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貴州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磷及磷化工產業
貴州省的支柱產業是電力工業,和旅遊業

旅遊業成為貴州經濟的支柱產業
貴州:茶產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經濟新支柱
貴州礦業經濟成支柱產業

Ⅷ 貴州哪些地區經濟不太發達,比較落後的

貴州地區經濟不太發達,比較落後的:
貴州境內,除了黔西南州,其他地州市(包括當地的鄉鎮和農村地區),結合多年以來了解的情況,總體來說,目前貴州最窮的地方還是畢節地區,特別是畢節的一些偏遠鄉鎮,有些屬於國家級貧困地區,但是畢節市近些年發展較快。另外銅仁也比較窮,銅仁汞礦錳礦多(有名的萬山汞礦就在銅仁),但是現在隨著汞礦等重金屬礦業的沒落,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銅仁發展還處於調整轉型期,總體經濟較為落後。

Ⅸ 經濟最落後的十個省

現在中國最窮的甘肅省,因為甘肅省近年的人均GDP一直是最低的,始終位列十大最窮省份榜首。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甘肅經濟不發達,與其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很多都是黃土高原、就是戈壁灘,不是戈壁灘就是沙漠地帶,黃土地本身容易水土流失。

(9)貴州哪些工業十分落後擴展閱讀

甘肅省的歷史發展:

甘肅之名始於西夏,我們就從西夏開始。歷史上的西夏領土基本上接近面前說到的甘肅轄區面積最大的時候。今天,很多學者都為這個地方割據政權曾經創造的燦爛文化而津津樂道,沒有錯的,但這「燦爛文化」是以當時這一區域人們的汗血甚至生命為代價的。

此後,歷經元、明、清三朝,戰亂的問題一直在這里沒有真正得到歇息。甚至到了民國馬家軍閥為發展壯大自我實力,仍然採取了嚴苛的兵役制度,使得人民難以休養生息,土地不堪重負。是為甘肅貧窮原因之二。

參考資料來源:

閱讀全文

與貴州哪些工業十分落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排期到生產要多久 瀏覽:519
雙座跑車賓士多少錢 瀏覽:403
潼南周邊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110
丹東康鈴汽車哪裡賣 瀏覽:989
老款寶馬儀表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285
奧迪a2l頭枕怎麼拆 瀏覽:463
寶馬三系皮帶輪多久換 瀏覽:980
賓士500e現在多少錢 瀏覽:274
奧迪s5導航怎麼開 瀏覽:452
常州工業用200升雙環桶多少錢 瀏覽:973
半坡人的手工業最具特色的是什麼 瀏覽:424
汽車手剎壞了修要多久 瀏覽:514
奧迪q5燒機油怎麼弄 瀏覽:297
汽車手剎燈電壓多少 瀏覽:640
蘇區工業說明了什麼 瀏覽:763
賓士s級大燈有哪些 瀏覽:596
東莞建築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686
汽車水壺標志紅燈什麼意思 瀏覽:173
賓士glb800多少錢 瀏覽:666
寶馬行駛中自動鎖門怎麼鎖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