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汽車行業起步於哪一年
所謂汽車工業起步即汽車的生產製造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所以選: 2 1885年10月,卡爾•賓士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汽車,她的妻子貝爾塔駕駛它時走時停地開了100多公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駕駛員。1886年1月26日,賓士取得了專利權,德國人便把1886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發明了一部四輪汽油汽車。兩人各自成立了自已的汽車公司,1926年兩家合並為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 汽車的誘人前景使德國的汽車廠紛紛出現,一些其他行業的廠家也轉向汽車生產。1901年,德國共有12家汽車廠,職工1773人,年產884輛,而到1908年,汽車廠達到53家,職工12400多人,年產5547輛。1914年「一戰」前,德國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年產量達2萬輛。汽車工業的發達從某種程度上也激發了「一戰」的爆發。 望採納,謝謝!
⑵ 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汽車工業的成長經歷了漫長的萌芽和發育時期,汽車的誕生在歐洲,但是,以大規模生產為標志的汽車工業的形成是在美國,以後又擴展到歐洲、日本直至世界。
1.流水線生產方式——福特T型車製造的神話
對於汽車工業的形成,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yd)做出了突出貢獻。福特首先提出並實現了「讓汽車成為廣大群眾的需要」。福特於1883年開始從事汽車製造業,他製造第一輛汽油車,結構簡單而使用,最高時速可達32km/h.1903年,福特(Ford)汽車公司誕生。福特汽車公司積極研製結構簡單、實用、性能完善而售價低廉的普及型轎車。1908年10月,福特汽車公司正式投產T型汽車,該車發動機排量為2.89L、18KW(25馬力)、四缸、四沖程。福特汽車公司1913年創建世界上第一條汽車裝配生產流水線,並實行了工業大生產管理方式,實現了產品系列化和零件標准化。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年產量達到30萬輛,1926年達到200萬輛。而每輛汽車售價由首批的850美元下降到1923年的265美元。到1929年T型車停產時,總共生產了1500萬輛。福特T型車使汽車在美國得到了普及,讓汽車進入了普通的美國家庭。福特生產T型車的經驗不僅為美國,甚至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福特汽車公司被譽為「汽車現代化的先驅」。
美國汽車工業的形成和發展與當時美國在資本、國民收入、石油資源、市場等各方面都存在優於歐洲的具體條件有關,而且美國政府十分重視國民交通工具的現代化,有意識地引導人們購買汽車。巨大的國內市場造成了美國汽車工業的大發展,出現了一大批諸如後來聞名世界的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最多是美國曾有181家汽車廠。到了1927年,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僅存留了44家,其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公司的銷售量佔美國汽車總銷售量的90%以上。這一時期在汽車大規模生產的組織模式上,出現了以福特公司為代表的全能的生產模式,以及以通用汽車公司為代表的通過專業化協作,由一些汽車製造企業聯合起來,建立集中管理和銷售體系的生產模式。以後的事實表明,後者優於前者,並為世界上許多企業所仿效。那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歐洲剛剛形成的汽車工業幾乎停產了5年,這使得美國成為第一個以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美國汽車工業的突飛猛進,也使美國首先進入了現代化。
2.以歐洲為重心的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期
1930年後,歐洲各國為了保護本國名族工業,開始對美國汽車進口提高了
關稅,特別是對汽車零部件進口加以重稅,迫使美國在歐洲各國的汽車總裝廠改造成汽車製造廠,由此也促進了歐洲各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歐洲各國還利用本國的技術優勢,以多品種和輕便普及型新產品與美國汽車進行競爭。例如,義大利的菲亞特轎車、德國大眾的甲殼蟲普及型轎車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汽車工業均為軍事目的服務,生產坦克、裝甲車等軍用裝備和物質。戰後,隨著經濟復甦與政府的支持,歐洲汽車工業開始大發展。特別是原聯邦德國在戰後僅用了5年時間,就使汽車產量達到30萬輛,超過其戰前的最高水平。1960年,德國汽車年產量已達205.5萬輛,超過了英國,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汽車製造國。原聯邦德國汽車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將轎車迅速普及到國內勞動階層。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同時擴大國際市場,如大眾汽車公司的甲殼蟲普及型轎車對德國轎車的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1970年後,西歐共同體的汽車製造公司還紛紛到美國去投資建廠,明顯地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到歐洲投資建廠的格局。
歐洲汽車工業的大發展使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逐漸由美國移到歐洲。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歐各國的汽車產量僅為北美的11.5%;而到戰後的1950年,這一數字提高到16%;而到1970年,北美僅生產749.1萬輛汽車,而歐洲各國卻超過北美產量的38.5%,達到1037.8萬輛。許多歐洲汽車生產廠家,如德國大眾、賓士、寶馬,法國雷諾、標致、雪鐵龍,義大利菲亞特,瑞典沃爾沃等,均以聞名遐邇。歐洲汽車工業的特點,既有美國式的大規模生產的特徵,又有歐洲式多品種高技術的趨勢。
在這一時期汽車工業保持了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世界汽車保有量激增,汽車工業發展的中心由美國轉移到歐洲。汽車技術的高科技含量增加,汽車品種進一步增多。汽車工業界對於汽車造成的安全問題、污染問題,在政府的督促和支持下制定了許多對策,並使汽車在結構、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精益的生產方式——日本汽車工業的騰飛日本汽車工業在20世紀50年
代形成完整體系,20世紀60年代是突飛猛進的時期。1960年,正當美國與歐洲的汽車工業激烈競爭的時期,日本推行了終身僱傭制及全面質量管理(TQC),促進了勞動者與管理者之間的相互信任,提高了人員素質,調動了積極因素,使工業發展出現了飛躍。特別是汽車工業,出現了有名的豐田生產方式,從而在生產組織管理上出現了突破,生產出高質量、低消耗、廉價精巧的汽車並暢銷全世界。1961年,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義大利躍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過法國居第四位;1966年,超過英國升為第三位;1968年追上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日本認識到包括能源在內的資源短缺是日本的致命弱點,於是,日本政府不斷強化汽車法規。1978年修改的排放及雜訊法規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准,從而迫使日本汽車工業放棄了向大功率、高車速、豪華大型車輛發展的意圖,形成了經濟、實用的日本汽車的風格。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國外進口汽車進行了嚴格限制,並鼓勵各公司積極引進美國的汽車技術,從而保護了日本的名族汽車工業。
日本人對世界汽車工業的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精益生產方式。這種精益生產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來控制和管理汽車的設計開發、工程技術、采購、製造、儲運、銷售和售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從而達到以最小的投入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的目的。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都市經過精心籌劃和計算的。日本人這一創舉具有劃時代意義。像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日產汽車公司出現的活動板生產方式,五十鈴公司採取的流通生產法等生產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資金周轉,使產品更具競爭力。日本的這種先進生產方式目前已被各國所仿效。
日本汽車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引進電子技術,並廣泛用於汽車設計、試制、試驗、製造及產品等各個領域。目前,日本汽車產品的開發周期普遍比歐美國家短。日本民用轎車的電子化程度和各種自動設施也遠遠高於歐美國家。
1980年,日本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達到1104萬輛,一舉擊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1987年,日本汽車的年總產量佔世界年總產量的26.6%,而美國和西歐四國各分別佔23.7%和24.8%。此時,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已轉移到日本。
當前,盡管世界汽車市場日趨飽和,但日本汽車仍以其優越的性能、合理的價格、可靠的質量、完善的電子設施、低排放、低油耗和多樣化的品種不斷擴大世界汽車市場的佔有率。
4.韓國汽車工業異軍突起
20世紀80年代,韓國汽車工業利用學習、消化國外生產技術和實現主要技
術的國產化,使其汽車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美國從1900-1950年,利用了50年才成為世界之強,日本從1950-1980年,利用30年成為汽車大國,韓國從1980-1997年,僅用了17年便成為廉價車之王,韓國也一躍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
韓國最早從事汽車生產的公司是起亞汽車公司。起亞汽車公司始建於1944年12月,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局勢動盪,公司長期處於不景氣的狀態。韓國汽車公司的真正起步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各汽車廠商以組裝進口零部件生產整車的方式開始試制汽車,直到1970年,韓國的汽車年產量僅為2.8萬輛。20世紀70年代初,韓國人均國民收入約為300多美元,較好的經濟狀況提供了生產汽車的良好環境。1973年,現代韓國政府實行汽車國產化政策,各汽車公司開始大規模引進國外生產技術。1973年,現代汽車公司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發動機、傳動系和底盤技術,1975年便開始自己開發生產汽車,並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車公司於1972年與美國通用汽車合資,1990年第一輛自主設計的名為王子的國產車推出,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汽車的國產化政策使韓國的汽車工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1985年,韓國的汽車年產量為37萬輛,1986年達到60萬輛,1989年年產量為113萬輛,1990年年產量達到132萬輛。在隨後的5年時間里,年均增長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1995年達254萬輛。
隨著汽車國產化的實現,韓國政府又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汽車開始大量出口。1984年6月,美國通用公司入股50%的韓國大宇公司,將其從歐寶公司引進的轎車通過通用公司進入美國市場。1985年,現代公司在美國組建了240家經營店。1986年,由義大利著名設計師設計造型的優越牌轎車開始進入美國市場,適逢日元升值,優越牌轎車比同級日本車便宜大約1000美元,因而大獲全勝,當年就銷售出16萬輛。1988年,韓國起亞公司生產的馬自達212型轎車,通過福特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1988年,韓國在美國共銷售了50萬輛汽車,佔美國市場的4%。
1994年,韓國汽車的年出口量達到73.8萬輛,而1995年則為110萬輛,增長48.6%,從而在世界汽車出口國中排名第6。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韓國汽車業在西歐、美洲、東歐、中亞、亞洲和大洋洲均建立了生產基地,實現生產本地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海外生產體系和全球營銷網路。1996年,韓國汽車總產量達到281.3萬輛。
⑶ 19世紀80年代,現代汽車工業率先起步於
所謂汽車工業起步即汽車的生產製造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所以選:
2
1885年10月,卡爾•賓士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汽車,她的妻子貝爾塔駕駛它時走時停地開了100多公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駕駛員。1886年1月26日,賓士取得了專利權,德國人便把1886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發明了一部四輪汽油汽車。兩人各自成立了自已的汽車公司,1926年兩家合並為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
汽車的誘人前景使德國的汽車廠紛紛出現,一些其他行業的廠家也轉向汽車生產。1901年,德國共有12家汽車廠,職工1773人,年產884輛,而到1908年,汽車廠達到53家,職工12400多人,年產5547輛。1914年「一戰」前,德國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年產量達2萬輛。汽車工業的發達從某種程度上也激發了「一戰」的爆發。
美國1900年起步
日本1904年起步
⑷ 德國有哪三大汽車公司
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分別為戴姆勒股份公司(賓士)、寶馬、大眾。
1、戴姆勒股份公司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AG),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製造商,全球第一大豪華車生產商、第二大卡車生產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賽德斯-賓士汽車、梅賽德斯-賓士輕型商用車、戴姆勒載重車和戴姆勒金融服務等四大業務單元。
2019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於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2、大眾集團
大眾集團,即大眾汽車集團,成立於1938年,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是世界汽車行業中最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之一。2004年,大眾汽車集團向全球消費者共銷售汽車500萬輛。
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建有68家全資和參股企業,業務領域包括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汽車租賃、金融服務、汽車保險、銀行、IT服務等。
3、寶馬公司
寶馬公司是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的簡稱,1916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與菲亞特、福特、雷諾、勞斯萊斯相比顯得年輕。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它卻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跑車和豪華轎車,它從二戰的破壞和50年代的財政衰退中恢復過來。
70年代早期,它再度成為世界高性能和豪華轎車市場上的主角之一,並一直延續至今。寶馬的全稱是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它是由一個製造飛機引擎的公司於1916年3月注冊而成立的。這家公司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由費茲設計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裝配在德國飛機上。
德國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把他們成功的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寶馬的引擎。2018年10月,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布,股東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
(4)德國汽車現代工業多少年擴展閱讀: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發明實驗」、「不斷完善」、「迅速發展」和「高科技廣泛應用」這樣四個階段。
20世紀末以來德國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國內汽車的銷售大幅下滑,自1999年以來,德國國內市場汽車銷量已累計下跌了15%。德國汽車工業開始危機四伏,進入了「多事之秋」。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全球汽車業發生的最重要事件莫過於資產重組、聯合兼並的浪潮了。這一時期德國汽車業發生的比較引人注目和產生較大反響的重組及聯合兼並事件主要有:賓士與克萊斯勒的合並;大眾與寶馬收購勞斯萊斯、賓利等。
⑸ 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是啥
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是分別為賓士、寶馬、大眾。
1、賓士。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於1926年由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創建的。1885和1886年,卡爾與戈特利布製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輛汽車,1883年卡爾先起爐灶,在曼海姆建立了賓士汽車公司,1890年戈特利布緊隨其後在斯圖加特建立起戴姆勒汽車公司。經過了初期的競爭與發展和一戰後的經濟衰退、國外同行業產品的沖擊,為了生存兩家公司聯手御敵,於1926年合並正式成立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
(5)德國汽車現代工業多少年擴展閱讀: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發明實驗」、「不斷完善」、「迅速發展」和「高科技廣泛應用」這樣四個階段。
20世紀末以來德國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國內汽車的銷售大幅下滑,自1999年以來,德國國內市場汽車銷量已累計下跌了15%。德國汽車工業開始危機四伏,進入了「多事之秋」。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全球汽車業發生的最重要事件莫過於資產重組、聯合兼並的浪潮了。這一時期德國汽車業發生的比較引人注目和產生較大反響的重組及聯合兼並事件主要有:賓士與克萊斯勒的合並;大眾與寶馬收購勞斯萊斯、賓利等。
⑹ 為什麼1923-1929被稱作德國汽車工業的黃金般的20年代
因為盡管一戰給德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戰爭結束以後,德國人僅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大大超過了戰前的繁榮。其中1923年到1929年這7年時間,被稱為是德國汽車工業「黃金般的二十年代」。這一時期,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現代汽車技術不斷得到完善。
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發明實驗」、「不斷完善」、「迅速發展」和「高科技廣泛應用」這樣四個階段。而且每一個階段的發展,一直都與德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重大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
(6)德國汽車現代工業多少年擴展閱讀
作為現代汽車的發祥地,德國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早在19世紀70年代,德國人Carl Benz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燃發動機,然後又在1987年給它安了個車身,世界第一台汽車就這樣誕生了。目前,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
由於的受普魯士文化影響很大,德國上下形成了理性、服從的民族文化特點。由於汽車是一密集型製造業,創造性思維固然重要,但嚴謹、服從這些特質卻必不可少,或者說是左右車企存亡的特質也不為過。
⑺ 德國汽車有什麼特點
德國車質量穩定,德國車清晰路感,德國車最突出的特點是高速穩定性很好。
⑻ 德國工業的特點
德國工業中的傳統行會勢力強大,真正的職業自由在1869年後才開始出現,而德國的傳統行會和手工匠的地位並未被替代,結果形成了德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個特點,即「雙重經濟」的特點。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與產業技術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
因此,德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農村未受到如同英國圈地運動那樣的沖擊,農業人口是逐步地離開土地,加入城市的就業大軍的。同時,城市的工業構成也十分復雜,並非單一的現代工業經濟。這種逐步演化,多種性質行業並存的現象,盡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保持了社會在轉型時期的基本穩定,有利於德國人將自己傳統的精細作風融進新的行業中。
其工業布局有以下幾點特點:
1、傳統工業區諸如魯爾區一帶,以鋼鐵,煤炭工業等重工業為主,著名工業城市如多特蒙德,蓋爾森基興等,但魯爾工業區曾經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環境污染嚴重等原因出現衰落,近年來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治理環境污染,採用新能源,重現魯爾雄風!
2、新興工業區以慕尼黑為首的南部工業區發展迅猛,以航天,微電子等工業為主。
3、北部工業區如不萊梅,漢堡,柏林等,不萊梅和漢堡臨近海洋,故海洋工業發展前景遠大。
4、德國汽車工業發達,足跡幾乎遍布全國,賓士總部在西南的斯圖加特,寶馬總部在南部的慕尼黑,大眾總部在中北部的沃爾夫斯堡。
5、德國城市以中小城市為主,分布較為分散,小型工業區分布較多,大型歷史悠久的工業區就屬魯爾區最有名。
6、近年來德國的工業有往西北部遷移的趨勢,原因有靠近魯爾區能源資源豐富,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好,交通便利,靠近荷蘭比利時市場廣闊,沿海便於運輸。
⑼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汽車品牌
邁巴赫、賓士、寶馬、歐寶、保時捷、奧迪、大眾,
1、邁巴赫:
邁巴赫一個汽車品牌。邁巴赫(德文:Maybach)與邁巴赫引擎製造廠(德文:Maybach-Motorenbau GmbH)是一曾經在1921年到1940年間活躍於歐洲地區的德國超豪華汽車品牌與製造廠。
車廠創始人卡爾·邁巴赫(Karl Maybach)的父親威廉·邁巴赫(Wilhelm Maybach)曾擔任戴姆勒發動機公司(今日戴姆勒集團前身)的首席技術總監,兩廠淵源甚深。1997年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在東京車展會場中展出一輛以Maybach為名的概念性超豪華四門轎車,正式讓這個德國汽車品牌在銷聲匿跡多年後再次復活。
2、賓士:
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賓士三叉星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及品牌標志之一。
3、寶馬
寶馬(BMW)是享譽世界的豪華汽車品牌。寶馬的車系有1、2、3、4、5、6、7、i、X、Z等幾個系列,還有在各系基礎上進行改進的M系(寶馬官方的高性能改裝部門)。
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BMW的藍白標志寶馬總部所在地巴伐利亞州州旗的顏色。百年來,寶馬汽車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列。寶馬也被譯為「巴依爾」。
4、歐寶
OPEL在中國大陸稱為歐寶、在中國台灣稱為歐普。德國歐寶公司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子公司,是通用公司在歐洲的一個窗口。歐寶的產品已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市場。
5、保時捷
保時捷(Porsche),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又叫波爾舍,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是歐美汽車的主要代表。主要車型有911、Boxster、Cayman、Panamera、Cayenne、Macan。
1931年,保時捷成立於斯圖加特,以生產高級跑車聞名於世界車壇。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同費迪南德·保時捷)是一位享譽世界車壇的著名設計師。
6、奧迪
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
7、大眾
大眾汽車(德語:Volkswagen)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7位。
Volks在德語中意思為「國民」,Wagen在德語中意思為「汽車」,全名的意思即「國民的汽車」,故又常簡稱為「VW」。台灣譯為福斯汽車,港澳、大陸譯為大眾汽車或福士汽車,意思是「人民的汽車」。整個汽車集團在2012年產銷超過907萬輛,大眾品牌則超過574萬輛。
註:經典車型有賓士s600,寶馬745i,保時捷卡宴(越野)、911(後置後驅跑車),大眾途銳(越野)、輝騰(轎車),奧迪A8等
(9)德國汽車現代工業多少年擴展閱讀
1、奧迪
AUDI 奧迪乘用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並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於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並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徵。已被大眾收購。
2、賓士
NZ 1909年6月申請戴姆勒公司登記了三叉星做為乘用車的標志,象徵著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個圓圈,在圓的上方鑲嵌了4個小星,下面有梅賽德斯「Mercedes」字樣。「梅賽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為戴姆勒生產的汽車將為車主們帶來幸福。
3、大眾
Volkswagen大眾汽車公司的德文Volks Wagenwerk,意為大眾使用的汽車,標志中的VW為全稱中頭一個字母。標志像是由三個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組成,表示大眾公司及其產品必勝-必勝-必勝。
4、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
品牌文化
學習是人員素質提高的源動力,超強的學習能力可以適應各種環境變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創新能使管理不斷的向深層次發展。
合作貫穿於各個工作環節之中,中德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團隊建設是工作目標得以完成的保證。
奉獻是一種責任的體現,主動工作,聰明地工作是現代人必備素質。
5、大眾汽車(德語:Volkswagen)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7位。 Volks在德語中意思為「國民」,Wagen在德語中意思為「汽車」,全名的意思即「國民的汽車」,故又常簡稱為「VW」。台灣譯為福斯汽車,港澳、大陸譯為大眾汽車或福士汽車,意思是「人民的汽車」。
2013年11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決定自2013年11月25日起,召回部分大眾、奧迪和斯柯達汽車,共計640309輛(落地)。2014年10月,一汽-大眾再次宣布召回部分新速騰和甲殼蟲汽車。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說明,大眾將在華召回7.8萬輛進口汽車,因車輛的轉向柱存在缺陷。召回的車型包括2009年1月22日至2014年5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09-2014年款途威、奕鷗、尚酷、尚酷R、跨界高爾夫、高爾夫旅行版、高爾夫R、邁騰旅行轎車、
邁騰全路況車、CC及夏朗汽車。[2]2018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大眾途銳發動機進水故障導致無法啟動。 2018年8月25日,大眾官方宣布,將獨立推出電動「We Share」汽車共享服務。這項汽車共享服務將於明年春季首次在德國柏林推出。
⑽ 第一輛汽車是哪年又是誰發明的
第一輛汽車是在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發明的。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
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
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10)德國汽車現代工業多少年擴展閱讀: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國人,發明家,汽車的發明者( 他和戴姆勒各自獨立發明了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