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潮汕工業品有哪些
潮汕地區工藝品有草工藝品、潮汕竹簾畫、壓克力工藝品。 工業品是農副業產品和小手工業品,如大批出口的土糖,染料,陶瓷等等。
海產品有醉蝦、龍蝦片、象鼻蚶,蝦蛄為潮汕地區沿海特有海產品。水果有種貌似西紅杮的水果叫西番蓮,屬於熱帶、亞熱帶水果,原產於中南美洲,俗稱「巴西果」、橄欖。
『貳』 湛江特產有什麼工業品
白切雞,紅星橙,菠蘿,芒果,生蚝,對蝦,鮑魚,沙蟲,釣魚仔。
『叄』 工業品有哪些
工業品(Instrial goods)是指那些購買者購買後以社會再生產為目的的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
從生產目的的角度,工業品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工業中間品,也可以稱為中間型工業品(如原輔材料、零部件等),如柴油機、杜邦萊卡、AMD處理器等,服務於下游工業品企業,但最終的產品可能是工業品也可能是消費品,其中消費品可能是耐用消費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費品;第二類是最終工業品,主要服務於工業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產品。 根據參與生產過程的程度和價值大小角度也可劃分為材料和部件、資本項目、供應品和服務三大類:
(1)材料和部件(Material and 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參與生產過程,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最終產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為原材料以及半製成品和部件兩大類。
(2)資本項目(Capital items)。資本項目指輔助生產進行,其實體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通過折舊、攤銷的方式部分轉移到最終產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裝備和附屬設備。
(3)供應品和服務(Supplies and services)。供應品和服務指不行成最終產品,價值較低、消耗較快那類物品。
『肆』 雷州的經濟
雷州市地處亞熱帶,土地肥沃,以盛產水稻、糖蔗、花生、芒果、菠蘿、香蕉、西瓜、蔬菜等農作物聞名於世。全市建立起糧食、甘蔗、水產、珍珠、畜牧、水果、蠶桑和北運菜、林業等8大基地,使「三高」農業不斷發展。2011年雷州市有農作物212萬畝,其中糧食92萬畝,擁有22萬畝連片的東西洋田素有「雷州糧倉」之稱;水果92萬畝,其中芒果6.4萬畝,素有「芒果之鄉」之稱,菠蘿12萬畝,西瓜10萬畝,香蕉、楊桃、石榴等均以萬畝計。
2013年雷州市投入600多萬元,動工建設8個現代農業示範區。伊齊爽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和「雷城牌」白砂糖、「鷹峰牌」冰糖蘆薈等20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雷穗牌」優質大米等4個產品被評為省名牌產品。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3.45億元,比增7.2%。 建國前,海康工業十分落後,除去百多家手工作坊外,僅有幾家設備簡陋、操作流程簡單的織布廠、印刷廠、皮具加工廠和一個小鹽場。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只有114萬元。建國後,工業發展勢頭迅猛。1952年,工業企業達1599家,比1949年增加512家,產值384萬元,同比增長約2.4倍。1958年的「大躍進」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近20年間,海康工業處於停滯徘徊、萎靡不振狀態,直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重新煥發生機。1985年,工業總產值1.83億元,比1978年的1.02億元,增長79%。1994年,全縣貫徹實施「工業興市,農業穩市,商業活市,旅遊旺市」的經濟發展戰略,全縣工業企業達5992家,其中個體私營企業4224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縣形成以糖業為龍頭,製糖、制鹽、醫療、化工、紡織服裝、罐頭飲料、木材加工、工藝美術品等行業協調發展,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2013年引進國電電力東里風電場(三期)等16個工業項目,投資總額37.7億元。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04.32億元,比增15.7%;完成工業增加值24.38億元,比增15.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個,比2011年增加了8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3.78億元,比增21.3%;實現增加值14.46億元,比增19.8%。 文化:雷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全市21個鎮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區辦起了文化室和圖書室。全市現有專業和民間職業劇團52個,長年累月活躍在城鄉舞台,夜夜星歌,成為名聞遺跡的戲劇之鄉。
教育:2011年雷州市各類學校892所,其中,廣播電視大學1所,中專3所(教師進修學校、成人中專、衛生學校),普通中學51所,農村職業中學5所,小學568所,幼兒園263所,在校學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職工11655人,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9483人。中學教師2417人,其中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344人,二級教師1198人,三級教師191人。小學教師7066人,高級教師815人,一級教師3009人,二、三級教師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築總面積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學276992平方米,職業中學33733平方米。全市先後投入各類學校的建設資金達1.8億元,興建教學樓1556幢,更新校舍面積9萬平方米。
科技:2011年雷州市有農業科學研究所、林業科學研究所、白蟻防治研究所、畜牧所、對蝦研究所、獸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機構;有機械工程學會、農學會、林學會、醫學會、鹽學會、畜牧獸醫學會、水產學會、水電學會、教育學會、會計學會、建築學會、氣功學會、甘蔗學會、西瓜協會、財政學會、青少年科普學會、電力企管協會等17個市級學會,共有會員2766人。廠礦科協2個(建材總廠科協、獸葯廠科協),成員147人。21個鎮科協人員1427人,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19個,共有會員1791人。全市現有科技人員1127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4人,中級職稱的1564人,初級職稱的9661人。
體育:2011年雷州市現已建有達標田徑運動場6個,燈光籃球場50多個,足球場30個,游泳池2個,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學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達省規定標准。烏石、覃斗、客路3個鎮中心小學的體育場地和器材達國家規定標准。雷州市現有中級教練員4人,助理教練員12人,一級裁判員6人,二級裁判員15人。南拳運動員1990年代表國家隊參加亞運會和1993年代表省隊參加全運會均奪取了金牌,散打運動員鄧家堅1986年代表中國隊參加新加坡國際武術錦標賽奪取金牌,劃艇運動員鄭康生參加亞運會劃艇比賽奪取金牌。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隊參加省女子手球賽榮獲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隊出席全國比賽獲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隊多次參加省市比賽均獲得好成績。1993年10月雷州市體育代表隊參加湛江市人運會奪取了金牌11枚,銀牌18.5枚,銅牌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辦了湛江市八運會武術比賽。1986年被評為全省「對體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先進縣。老人體協被評為國家、省的先進單位。 50年代初,在「宏濟」中醫院的舊址創辦了海康縣衛生院。繼而建立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各鎮衛生院、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等衛生管理機構。
80年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已達12家,擁有衛生行政管理、衛生防疫、愛國衛生和食品衛生監督、葯檢等醫療衛生指導中心及醫療中心。全市有醫療機構80個,衛生技術人員2931人,其中縣級以上醫療單位13個,鎮級衛生院21個,全市開放病床2385張,病床使用率為6596%。醫務人員678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525人。占總人數77%。村級衛生站覆蓋率99%。全市醫療單位業務總收入2347萬元,比同期的2061萬元增長12.19%。該市被評為廣東省鄉鎮衛生院「一無三配套」建設先進縣(市),市人民醫院榮獲湛江市衛生宣傳一等獎,中醫院榮獲省振興中華先進中醫院的光榮稱號。
2011年雷州市投入建改資金838 8萬元,新建門診大樓和住院大樓10幢,有9個鎮衛生院改為園林式醫院。此外,購置醫療設備200多台(件),共計92.8萬元,總值比1990年15萬元增6.4倍,全市醫療單位擁有CT、磁共振、X光多功能機、B超、碎石機,體外反搏機、e動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
『伍』 雷州的特產有哪些
雷州的特產有:
1、糯米甜糟是廣東省雷州的特產,雷州半島居民做甜糟,在本地歷史悠久,十分盛行。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煮成飯,後加酒餅,用較為密封的容器裝好,若冬天則加一定溫度,發酵36~48小時即成,這些甜糟味道醇甜。
『陸』 雷州特產有哪些
劍麻是湛江市的特色作物,所形成的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湛江市委、市0在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時,已把劍麻產業列為湛江市八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之一,這對加快湛江市劍麻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劍麻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現根據市委農辦的要求,由湛江農墾局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的專家,對湛江市乃至國內外的劍麻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調研和分析、並提出應對措施和策略,供市委、市0謀劃農業經濟工作時參考。
湛江市的劍麻種植業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主要由湛江農墾局(原粵西農墾局)進行生產種植。
劍麻的纖維含量由於不足5%,必須經過初加工,提取出纖維才能投放市場。因此,湛江地區的劍麻從一開始就注重劍麻的加工問題,並從初、中級加工開始不斷向劍麻製品的深加工發展。到目前止,研製開發的劍麻產品已有10多個系列,上百個品種,主要包括劍麻纖維、劍麻紗條、白棕繩、劍麻地毯、拋光布、拋光輪、劍麻牆紙、鋼絲繩芯等。
『柒』 雷州特產有哪些
1、湛江劍麻纖維
劍麻是湛江市的特色作物,所形成的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湛江市委、市0在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時,已把劍麻產業列為湛江市八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之一,這對加快湛江市劍麻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劍麻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捌』 雷州市有工業區嗎
雷州市的話,目前並沒有很大規模的工業區,大部分都是房地產。或者是服務業的比較多或者是以農業為準的
『玖』 湛江雷州地區適宜種植哪些農作物或者經濟作物
荔枝,龍眼,芒果,台灣青棗,火龍果,廉江紅橙,李子,楊桃,甘蔗,辣椒,茄子,花生,黃皮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