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河子市屬於哪個地區
石河子市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石河子市(八師墾區)地處天山北麓中段,准噶爾盆地南部。 東以瑪納斯河為界,與瑪納斯縣為鄰。南、西、北三面與沙灣縣環接。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150千米,西距邊境重鎮伊犁州伊寧市549千米,轄區總面積6007平方千米。
主要景點
1、石河子北湖旅遊風景區
開發於1985年,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常年水面面積11平方公里,14公里長的湖岸線上有粗壯濃郁的湖岸林,茂密的蘆葦、紅柳、毛臘等野生自然植物,春秋之季吸引著黑頸鶴、大小天鵝、疣鼻天鵝、黑顴、丹頂鶴、白鷺、野鴨等3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2、巴音山莊國家AA級旅遊景區
巴音山莊地處天山北坡巴音溝河渠首黑山頭腳下,在佔地800多畝的原始水柳林中,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3、遊憩廣場
位於石河子市中心二號小區,佔地24.13公頃。整個廣場由中、東、西、南四部分組成。中間為中心廣場,是主景區,東西兩側為園林綠地,南側由綠地和工人文化宮組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石河子
『貳』 石河子屬於新疆哪個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直轄市。石河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
地處天山北麓中段,准噶爾盆地南部,面積460平方公里,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150千米,擁有新疆兩所211大學之一的石河子大學。
石河子曾經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部所在地,後總部遷至烏魯木齊。石河子市以農場為依託、以工業為主導、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農工商一體化的軍墾新城,以「戈壁明珠」的美譽著稱於世。
2017年6月,石河子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同年,石河子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叄』 石河子屬於哪個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直轄市(縣級市)
石河子市的全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也是省級單位,在地理上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互包容,雖然在國家地圖上,只標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個單位,知道的人也非常少,但它和自治區是分開存在的。
(3)石河子工業園在哪個區縣擴展閱讀:
石河子墾區(兵團八師,石河子市)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古爾班通南部古特大沙漠邊緣,面積?7529平方公里,人口72萬人,常住人口60萬,其中少數民族320萬,佔5.4%。自治縣的直轄市 - 石河子墾區位於中央行政區域內的46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29萬。
八師和石河子市實行一個黨委領導,領導劃分,部門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機構。八師下轄18個農場,2個河道管理辦公室及商業企業建立160多個工業和通信,包括業務預算35。石河子市5個街道辦事處和鎮,村。 平均海拔450.8米的。
[區域資源]
在這里和那裡,「戈壁明珠」。石河子墾區坐落在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景的沙漠南緣,東徑84'58「-86'24」,北緯43'26「-45'20中間。」全墾區?7529平方公里,自治區和直轄市 - 填海石河子市位於中部,南部天堂山和東瑪納斯瑪納斯河為界,毗鄰南,西,北和沙灣循環的,行政區域460平方公里。地區首府烏魯木齊以東150公里,500公里以西霍爾果斯。
墾區地形由南向北的天山山脈,山前丘陵,山前傾斜平原,沖積平原,風沙荒漠區。土壤多為灰漠土,土,草甸土,土質多為礫質土,沙質土,粘土等。美利奴後幾代人的努力,山區,丘陵區已成為鬱郁蔥蔥,豐富的「美利奴型」美麗的美利奴羊牧場,其他各區也從舊的荒原,葦湖,鹼灘開墾成肥沃的農田。
填海鬱郁蔥蔥,綠色是很好,茂密的森林,自然環境都沒有被嚴重破壞,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鳥類是鷹,鵝,鴨,天鵝,喜鵲等20種,有天鵝,仙鶴,白鷺等鳥類棲息在蘑菇湖水庫。動物有鹿,黃羊,狐狸,狼等20多種。 62第314野草是567種,包括那些誰可能有葯用麻黃,黃,黃芪,益母草,仙鶴草,薄荷,荊芥,防風,甘草,枸杞,柴胡等140種。常見的樹木有楊樹,柳樹,榆樹,岑樹,灌木梭梭柴,紅柳,沙棗。北方沙漠地區有石油儲備,南山煤礦可開采。
參考資料:網路—石河子
『肆』 石河子屬於新疆哪個區
石河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石河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地處天山北麓中段,准噶爾盆地南部,介於東經84°58′-86°24′,北緯43°26′-45°20′之間。東以瑪納斯河為界,與瑪納斯縣為鄰。南、西、北三面與沙灣縣環接。截至2021年3月,石河子市下轄5個街道、2個鎮:新城街道、向陽街道、紅山街道、老街街道、東城街道、北泉鎮、石河子鎮。
(4)石河子工業園在哪個區縣擴展閱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截至2021年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4個地級市、5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分別為:
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吐魯番市、哈密市,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鐵門關市、雙河市、可克達拉市、昆玉市、胡楊河市 、新星市。
『伍』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本信息
石河子開發區位於天山北坡腹心地帶,位於石河子市東郊,東至河灘路,西至東四路、東七路,南至北疆鐵路,北至312國道,規劃面積11.2平方公里。開發區1992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1996年自治區科委批准在區內設立高新工業技術園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2005年11月,八師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將自治區級的北工業園區委託由開發區管委會進行統一開發建設。石河子開發區管委會實際是「三塊牌子、一套機構」的管理運行體制。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下設職能部門和辦事機構有:綜合辦公室、財政局、土地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局、社會發展局、投資服務中心、信息中心和按事業單位性質、企業管理的招商中心,共有工作人員80人。下轄東城街道辦事處,另有實行雙重領導的派出機構工商、地稅、國稅、司法和公安派出所等。 圍繞三化主導、實現兩區聯動、增強綜合競爭能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八師石河子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
1、三化主導,就是結構適度重型化、建設生態化、產業集群化。
在結構適度重型化上,就是盡快做大做強有比較優勢的氯鹼化工和煤化工為主的重化工產業,以農業機械製造業為主的裝備製造業,啟動發展為石油化工產業相配套的精深加工業和輔助產業。
在建設生態化上,就是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可循環、再利用」的原則,大力推廣清潔生產,發展生態工業,搶占循環經濟制高點。
在產業集群化上,就是力爭再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形成紡織、食品、化工三大產業集群,其中氯鹼化工生產總規模達到年產120萬噸,棉紡織產業紡錠規模達到100萬錠以上,食品產業的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以上。
2、兩區聯動,就是提升完善南區,大力推進建設北工業園區。
——提升完善南區,就是按照「完善功能、提升產業、整合資源」的原則,完成二類口岸、海關、商檢和消防特勤站等功能性機構的建設;大力發展紡織、食品和現代農業裝備等產業,形成100—120億元工業加工能力。同時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大力推進建設北工業園區,就是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梯度推進」的原則和發展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的要求,做到產品項目、公用工程、物流傳輸、環境保護和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把北工業園區建設成為以氯鹼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化合一」的生態工業園區。力爭再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使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
3、增強綜合競爭能力,主要從以下三個層次進行:一是管委會機關運行機制改革以「招商先行、服務為本、流程再造、條塊結合」為原則,形成以投資促進為鮮明特色的行政運行機制。二是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加強天業集團等企業的國家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的建設,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力爭建立國家或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5個,申報國家或自治區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家,申報國家或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品認定20個。三是以天山北坡經濟帶為主,依託自治區、兵團、石河子墾區,輻射周邊及中亞國家,進一步加大工業原材料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力度。採取兼並、收購、入股、訂單農業等形式,實行原煤、工業原鹽、石灰石、石油、天然氣、棉花等農畜產品基地或礦山的開發建設,以進一步降低商務成本,為開發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預期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75億元,比2005年預計增加54.5億元,翻1.87番,年均遞增30.2%。其中,工業增加值60億元,比2005年預計增加46.1億元,翻2.2番,年均遞增34.5%,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顯。
開發區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5年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億元以上。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調整,非公有制經濟占開發區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4%。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進口4億美元,出口8億美元),年均遞增44.5%。實現稅收7億元,年均遞增29.8%。
積極實施產業集群戰略,圍繞龍頭核心項目、重點產業開展招商,通過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關聯帶動作用的產業集群骨幹項目,帶動相關企業的聚集和配套,實現上下游企業的聚集和產業鏈的延伸。
企業規模發展壯大,有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1家,超30億元的企業2家,超10億元的企業3家,超1億元的企業20家以上。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實現同步發展。文教體衛支出占財政經常性支出達到15%。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初中升高中入學率達到70%。建立職業培訓中心,創造職工再就業的能力。繼續完善醫療衛生設施,醫院擴建床位達到200張。健全醫療預防、健康保障與衛生監督「三位一體」的衛生體系。從2006年開始,管委會員工每年進行一次免費體檢。按規定執行年度休假制度。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城鄉居民富裕程度,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以內。大力開展職前培訓和崗位培訓,提高1—2個技術等級。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使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女工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達到90%以上。
到2010年,區內職均貨幣工資每年增長15%,達到28000元,人口達到80000人。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的收入得到穩步增長,綜合福利待遇得到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均收入達到5萬元左右。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結構優化、技術先進、環境優良的綜合性多功能產業區 「十一五」以來,國家級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外向帶動和自主創新戰略,全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培育支柱產業,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招商引資實現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間,預計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0億元。開發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研究,產業門類由氯鹼化工、食品飲料、紡織、農業機械等傳統行業向有色金屬延壓、冶煉、玻璃製品、礦產資源冶煉、有機化工等方面拓展,棉紡產業從棉紗向棉布、印染、服裝延伸,單一項目的計劃投資規模從「十五」期間多數為3億元左右逐步向5億元、10億元、幾十乃至上百億元邁進,逐步引進了新疆宏遠電子有限公司、新疆天富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項目。
支柱產業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開發區累計投產工業項目6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年均增速28%。開發區有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11家,環錠紡規模將達到155萬錠、轉杯紡2.1萬頭、織機900台,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棉紡產業基地;有規模以上食品飲料生產企業23家,生產加工能力將達到150萬噸,成為新疆規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的生產加工基地;聚氯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12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氯鹼化工產業生產基地;采棉機年組裝能力達到150台,成為全球第三家采棉機組裝生產廠家;節水器材年供應能力達到1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達到年產200萬噸,成為新疆最大的節水器材和重要的建材生產基地。
投資軟環境持續優化。開發區不斷弘揚「誠信做人、用心做事」的精神,賦予其新的內涵,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建立了項目從洽談——籌建——投產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和形式多樣的服務流程。同時,根據項目、企業日益增加的資金需求,積極引導進出口銀行陝西省分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到石河子開發區開拓業務。「十一五」期間,石河子開發區幫助企業解決銀行貸款30億元,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15億元。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石河子開發區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在選擇招商項目時,絕不考慮高污染項目;在引進項目時,充分調研項目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現狀,預測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時,嚴格要求業主單位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並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在項目建設時,認真監督、檢查環保設施的實施情況;在項目投產前,積極配合環保部門進行驗收;在項目投產後,及時檢查、監督環保設施的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的達標情況。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十一五」期間,投資816萬元改擴建校舍面積23540平方米。通過「兩基」等攻堅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1530名外來農民工子女得到了良好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引進中山高等專修學校,區內職業院校增至3所,在校生人數達到1.5萬人,專業涉及紡織技術、食品生物工藝、機電一體化等45個,為開發區培養技工人才奠定了基礎。2008年,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被授予「國家100所重點職業院校」。投資449萬元擴建了開發區醫院住院部,購置了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增設了外婦科、骨科及針炙、輸液室、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等科室,醫療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開發區醫院已擁有床位100張,醫療隊伍不斷壯大,醫療水平穩步提高。
2010年,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75.57億元,石河子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75.57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工業增加值54.3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工業總產值201.6億元,同比增長19.3%;實現稅收11.95億元,同比增長3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7億元,同比增長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