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湖南省農機工業產值是多少

湖南省農機工業產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14 23:43:36

① 目前中國農村機械化水平的狀況

我國農機化水平已達61%
61%的農機化率意味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實現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然而,農機化發展的結構不平衡、農機運用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依然存在。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確保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1、10年跑贏35年

61%的農機化率意味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實現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2004年底,我國農機化發展史上第一部法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此後農機化發展迎來了黃金十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10年累計投入超過1200億元,補貼農機具超過3500萬台(套)。農機化水平增幅超過法律實施之前35年的總和,農機工業總產值從854億元增加到3571億元。目前,我國農機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主要農機產品已能滿足國內九成以上需要。中國農機市場不但沒有被洋品牌壟斷,還培養出一批競爭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
2、結構不平衡突出

不過,農機化發展的結構尚不平衡。就地區而言,目前全國只有9個省份的機械化水平在70%以上,還有4個省份低於40%,貴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糧中小麥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雙季稻地區機插秧水平、甘蔗主產區、棉花產區、油菜產區機械化提高比較緩慢,經濟作物機械化許多環節還是空白。烘乾、高效植保、初加工環節機械化也剛起步。

3、產業升級是關鍵

目前國內農機產品以中低端為主,依靠企業自主開發模式難以在短期內突破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建議國家將農業機械自主化工程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給予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支持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支持自主品牌農機企業提高高端產品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同時支持有能力的自主品牌農機企業實施海外並購。
農機研發具有長周期性,對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如果投入不足,將成為制約我國農業裝備水平進步的短板,就難以擺脫高端產品和核心部件受制於人的局面。

② 外資企業帶給中國農機工業的多多少少

與外資企業相比,我們較大的一個差距表現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培育。有的國有(集體)轉制企業,改制多年了,企業的機制還換湯不換葯,思維固化,穿新鞋走老路,在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理念、制度建設、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變革滯後,缺乏創新的活力,企業發展緩慢。一些民營企業重生產輕管理,重利潤輕研發,決策短期行為非常突出,產品一概抄襲模仿。管理不到位,市場應變能力差,缺乏競爭內涵。要參與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學習、引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內力,堅持長遠發展。

③ 湖南主要的支柱產業是哪些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為湖南省工業的支柱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傳統重化工業向高端製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

70年來,湖南省鋼鐵、有色、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行業由小到大,汽車、電子通信、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湖南省工業企業已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193個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

(3)湖南省農機工業產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南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經過7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格局。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3:12.3:20.4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8.5:39.7:5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產業高端化持續推進,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佔比提升,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④ 何為農機工業原值什麼是農機工業總產值

農機工業原值是指購買和安裝農業機械(設備)時所實際支付的金額,以及以後進行各項改造,不包括專門用於鄉、鎮、村、組辦工業、基本建設、非農業運輸、科學試驗和教學等...
具體按以下規定計算:
(1)購入的機械,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包裝費、運雜費和安裝成本等確定原值;
(2)自行製造的機械,按照製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費用確定原值;
(3)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的機械,按評估確認和合同、協議約定的價格確定原值;
(4)對原機構進行改造,按原有機械帳面原價,加改造工程中所發生的凈支出;
(5)接受饋贈的機械,按照同類機械的市場價格,或根據所提供的有關原始憑證計價,接受設備時發生的有關費用應計入原值。凈值是原值扣除累計折舊後的余額。
農機工業總產值,是指農業機械領域的總的產銷值。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⑤ 農業機械的發展

2011年,我國耕種收三個環節的農業機械綜合水平達到54.5%,創歷史新高。2011年,在新的統計口徑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標准由原來的500萬元調到2000萬元),我國農業機械製造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2846.35億元。
為了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我國政府機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由於國家加強對農業的重視力度,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也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長期發展規劃,以促進農業和農機行業的發展。
2012年農機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309.97億元,同比增長18.96%;2013年,全國農機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892.70億元,同比增長17.61%。
工信部在2011年3月發布的《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到2015年,農機工業總值達到400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產業規模至少比要提高40%。《規劃》提出,到2015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這一目標比此前提出的55%更邁進一步。「十二五」期間,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在50%以上的新起點向前發展,發展區段在大於50%-64%之間,年平均提高幅度在2.5個百分點左右。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對農業科技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並重點強調要「加快農業機械化」。

⑥ 我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如何

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總體較好,但在諸多因素作用下增速正逐月回落;預計下半年將延續下行走勢,但全年仍有望實現20%左右的增長。

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總體較好

1、產銷全面高速增長

工業增加值:今年1-5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增速位居工業各行業之首,比同期全國工業的平均增速18.5%高出5.9個百分點。

工業總產值:今年1-5月機械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2854億元,同比增長38.93%,增速創近數年來新高。其中:工程機械、汽車增速最高,超過50%;機床、基礎件、內燃機次之,為40%左右;電工、儀器儀表、文辦、石化通用再次,為30%左右;農機、食品包裝機械、重機較低,為20-25%。

產銷率:今年1-5月機械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63%,同比提高0.62個百分點;1-5月機械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38.93%,而「存貨」總值同比增幅為21.44%,比銷售產值增速低17個百分點;「存貨」中的「產成品」同比增幅只有8.74%,比「存貨」總值增幅低13個百分點;這一組數字說明,產品銷售形勢不錯。

產品產量:今年1-5月累計,118種主要產品中,104種產量同比增長,佔88%;14種下降,佔12%。產品產量下降的產品主要是: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部分農機產品,變壓器、水電設備等電力設備以及金屬軋機等冶金機械。

產品價格:金融危機以來,直到去年11月為止,機械產品價格指數一直呈下行之勢;但從去年11月開始,機械產品價格指數止跌回升,今年以來繼續延續了這一逐月上揚態勢。

2、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今年1-5月累計,機械工業:

實現利潤3536億元,同比增長86.13%;其中:汽車、工程機械同比增速最高,超過110%;機床、儀表、文辦、基礎件、內燃機次之,為80%左右;電工、重型礦山、石化通用再次,為40%左右;農機、食品包裝機械較低,但也達到25%以上。

稅金總額1740億元,同比增長39.8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94%,同比提高1.62個百分點,達歷史最高水平;企業虧損面同比下降5.12%;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同比減少32.69%。

3、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繼續取得進展

(1)新產品研發趨於活躍

今年1-5月累計,機械工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0141億元,同比增長46.24%,明顯快於同期工業總產值38.93%的同比增速。

(2)關鍵零部件和專用優質原材料自主創新步伐加快

一些長期受制於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專用優質原材料自主創新步伐加快,如:北方重工依靠自製的3.6萬噸垂直擠壓機,研製成功了超臨界鍋爐所急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寶鋼和武鋼研製的優質冷軋取向矽鋼片已開始在國產大型變壓器生產中擴大應用;宜興企業與寶鋼合作研製成功了大型火電和核電設備所急需的U形管,西電公司和特變電工(600089,股吧)建成了高水平的交直流高壓絕緣套管卷制生產線,上海華明50萬伏變壓器用分接開關3個系列產品近日通過鑒定,大全集團研製成功了大型直驅式風電設備配套所需的變頻控制系統,天然氣長輸管線用大型閥門國產化取得突破;等等,這些產品長期受制於進口的局面即將改變。

⑦ 農業機械產值如何進出口總額如何

2011年上半年,在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機工業各項指標繼續增長,自四月以來,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幅均保持在34%左右,出口交貨同比增長保持在10%以上。2011年1-6月統計的主要農機產品產量繼續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長,但除中型拖拉機、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和棉花加工機械產量同比增幅較上月略有上升外,其餘產品產量同比增幅均比上月下降。其中降幅較大的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收獲機械和小型拖拉機,分別為10.24、9.45和8.44個百分點。1-6月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40.74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34.34%,工業銷售產值共完成1297.72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34.48%,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0.41%。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都保持了34%以上的穩定增長,出口交貨值增幅比上月下降3.76個百分點。其中:拖拉機製造業、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製造業和農牧漁機配件製造業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68.29億元、358.22億元和175.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8%、38.34%和36.63%。其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較大的為畜牧機械製造業,為98.82%,但同比增幅較上月有比較大的下降。據海關統計,1-6月農機行業進出口總額為50.5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3%,增幅繼續回落,其中進口12.46億美元,同比增長19.58%,出口38.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18%,貿易差額為25.62億美元,貿易順差繼續加大。 我國農機動力總量雖呈連年快速增長態勢,但農機裝備結構「三多三少」(動力機械較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較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較多、高性能機具少)的問題與「四重四輕」(重主機,輕機具;重製造,輕流通;重銷售、輕服務;重整體,輕零件)的問題仍是當前農機行業最突出的問題。尤其在主機與機具的配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以大、中型拖拉機與其配套機具比例為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配套比高達1:7,而我國僅1:2.8左右。配套比不足,將使主機閑置嚴重,這種浪費會影響到農民購機熱情,從而導致農機市場的低迷。近年來,在農機補貼政策中,國家和地方政策也很重視對農機具產業的扶持和對農機具銷售的支持,從近兩年主機與機具市場表現看,農機具銷量增長速度在迅速上升,而主機在市場保有量快速提高中,增長速度在同比例下降,這說明國家的支持政策效果在逐步顯現。在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土地流轉、連片種植、規模化生產等因素的影響下,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著巨變,近幾年動力產品功率向上延伸和機具產品向高效率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拖拉機產品是這種趨勢的一個縮影。 參考資料: http://www.bosidata.com/jixie/1111/N419847SUJ.html

⑧ 高中地理: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水平高低會產生哪些影響,為什麼。謝謝

高度的機械化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轉變農業經濟模式,提高糧食產量維持國家糧食安全,降低勞動力的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糧食商品率和農民持續增收。

以下是參考資料:
我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機化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把發展現代農機化作為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的重要內容來抓,全省農機化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對促進全省糧食穩產增產、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一、農機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導和引領作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農業機械化是運用農機裝備進行農業生產的具體過程,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方式和重要標志。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均以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為前提。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省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長足發展。2010年全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比2005年增長近17個百分點,進入了農機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87%,增長了20個百分點,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其中,玉米機收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機收率達到71.5%,在全國率先實現機械化。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56%,畜牧、水產、林果和農產品加工機械化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實現了三個「解放」,即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多數人靠土地搞飯吃的局面;把農業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靠人力畜力為主的落後低效的生產方式;把農民從高強度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機械化方式在農業生產中已佔據主導地位,沒有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
二、農機化在促進糧食穩定增產中發揮了支撐和載體作用。實踐證明,現代科學技術每向前發展一步,其在農業中的擴散與應用,都帶來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是科技的物化,機械化生產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率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已成為引領農藝制度深刻變革,促進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的主要載體。 「十一五」期間,機械作業使全省小麥、玉米收獲時間縮短了7天和10天左右,確保了小麥及時收獲、顆粒歸倉,損失率減少5%以上;推廣應用機械化玉米適時晚收、小麥適時晚播技術畝均增產糧食10%左右;通過機械化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種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增產糧食10%左右。據專家測算,目前農業機械化對增加糧食產量的貢獻率達到20%。我省糧食實現了「八連增」,總產連創新高。特別是去年,在比1996年減少1720萬畝糧田的情況下,達到了867.2億斤,刷新了1996年的最高糧食生產記錄。創造了山東歷史最高紀錄。在這個過程中,農機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發展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應用離不開農機。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已成為大規模應用先進農業科技、實現現代精準化作業的主要途徑。
三、農機化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中發揮了替代和推動作用。農業機械不僅是先進的生產工具,還是農民致富的手段。發展農業機械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息息相關。通過發展農業機械化,一是可以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直接創造財富。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實行機械化作業,既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還能夠節約種子、水源、肥料、人工等生產要素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二是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富裕農民就要減少農民。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高效率地完成農業生產,顯著地替代了農村勞動力,為我省每年向非農產業轉移勞動力100萬人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由於聯合收獲機的廣泛應用,這些年在「三夏」農忙季節,已經看不到農民工「返鄉潮」,做到了「人不回、田不荒、糧食一樣進糧倉」。「十一五」期間,全省在710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台階,農業機械化功不可沒。三是可以吸納農民從事農機服務業,實現農業內部的再就業。2010年,全省農機從業人員達到675萬人,農忙時季節性吸納農村勞動力800萬人,全年實現農機服務總產值420億元、增加值280億元,農機化在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貢獻率保持在7%以上,為全省農民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農機化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發揮了領跑和帶頭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必然要求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過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的過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的歷史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農業機械化水平與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顯著正相關,農業機械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就提高0.24。據調查,活躍在我省農村的數百萬農機手,大多是有相對較高文化素質和較好身體素質的中青年農民,其中的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負責人懂農藝技術、會操作機械、善經營管理,是新型農民的代表。可以說,將來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以農機手為代表的、以機械化生產方式為主導的新型職業農民。隨著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和農機化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將會涌現出更多的農機作業能手、維修能手、經營能手,催生更多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造就更多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跑者、帶頭人。
五、農機化在促進農機裝備製造業發展中發揮了骨乾和拉動作用。「十一五」期間,全省各級累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資金29億多元,推動全省農機總動力年均增加480萬千瓦,農機總值年均增加34億元,農機化綜合水平年均增長近3.5個百分點。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的累積實施,大大激發了農民投資發展農機化的內在潛力,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直接帶動農民購機投入達60多億元,有效拉動了農村消費需求,推動了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全省農機工業在嚴峻的金融危機形勢下逆勢蓬勃發展,總產值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2010年全省農機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農機化扶持政策的杠桿作用撬動了農機工業的全面發展,不僅使農機生產企業在全省裝備製造業中獨樹一幟,也帶動了鋼鐵、橡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全省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⑨ 湖南省五大產業是什麼

湖南省五大產業:
文化產業:湖南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一種「湖南文化現象」,「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全國知名:湖南衛視收視率一直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湖南出版成為了中國地方出版實力三強之一;湖南原創動漫總產量連續排名全國第一;湖南《體壇周報》占據全國體育類報紙60%以上的發行和廣告份額,北京奧運會期間日發行量達100萬份。 同時,湖南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廣電、出版、報業、動漫、演出、娛樂等已形成優勢,數字媒體、電視購物、手機報、網路等新興業態悄然崛起,創造了紅網、湖南在線、華聲在線、星辰在線、女性在線、金鷹網等有影響的品牌。
電子信息產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光伏產業從無到有高速躍進,產業鏈全線拉通,形成了200兆瓦生產能力,千兆瓦規劃正加緊實施,投資20億元的硅材料、LED晶元製造完成了產業布局;7個種類的手機生產項目相繼落戶本省,手機年產量達到500萬部,其中神經傳導手機項目異軍突起;軟體產業居中部地區首位;原創動漫產量居全國第一。
高新技術產業: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529.86億元,實現增加值1098.84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9.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2%,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為54.35億美元,實現利稅334.52億元。產業高度集聚,輻射作用明顯。藉助國家級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平台,依靠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勁的研發實力以及較完善的配套體系,長株潭地區信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和窪地效應明顯。
汽車產業:全省汽車產量由1.76萬輛增加至14.50萬輛,增長了7.2倍,年均增長30.2%;其中「十五」時期年均增長39.4%,在區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長株潭」為核心,衡陽、邵陽、常德、永州相呼應的格局。全省231家汽車製造規模工業企業中,長沙100家、株洲16家、湘潭6家, 3市企業數佔全省的52.8%,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63.7%;其他4市企業數佔全省的36.8%,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31.3%。
物流產業:物流業規模快速擴張。初步測算,2010年末,全省社會物流總額27066億元;實現增加值946.03億元,比2005年的498.47億元增加了447.56億元,增長89.79%,年均增長13.67%;社會物流總費用2962億元,增長1.42倍;完成貨運周轉量2958億噸公里,增長78.1%;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6267.16萬噸,增長3.97倍;物流行業從業人員135萬人,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產業之一。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0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227998公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總里程6450公里,其中已通車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度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長1.82倍;鐵路通車里程4893公里,增長1.74倍;內河通航里程達11968公里,居全國第3位,千噸級航道達到607公里,建成千噸級泊位87個;形成了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中心、5個機場相互配合、輻射全國的航空運輸網路。物流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到2010年底,全省法人物流企業3100多家,注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170多家,有62家物流企業通過國家A級標准評估,其中2家5A級企業,15家4A級企業。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物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長沙金霞現代物流園被列為全國物流示範基地。

閱讀全文

與湖南省農機工業產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輝汽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945
狂野飆車汽車有哪些 瀏覽:700
奧迪的車機網怎麼突然沒有了 瀏覽:195
奧迪q5技術版上附加稅多少錢 瀏覽:87
汽車耦合器包括多少種零件 瀏覽:273
汽車控制風口是什麼 瀏覽:859
汽車防凍液在哪裡打開 瀏覽:754
奧迪s擋d擋哪個更省油 瀏覽:136
賓士音響柏林之聲怎麼分辨 瀏覽:801
汽車鑰匙怎麼打開車門 瀏覽:11
汽車導線板多少錢 瀏覽:192
工業噪音擾民找哪個部門 瀏覽:70
工業常用的濃縮設備有哪些 瀏覽:768
汾陽汽車坐墊哪裡賣 瀏覽:499
寶馬3做漆多少錢 瀏覽:741
汽車b柱哪裡容易抓臟 瀏覽:109
工業大件搬遷如何收費 瀏覽:453
奧迪a4舒適版電加熱怎麼打開 瀏覽:306
寶馬x1門上光帶的開關在哪裡 瀏覽:745
賓士c一年開五萬公里要花多少錢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