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製造業大多集中在那些地區或省份
1、中國的製造業大多集中在遼中南 、京津唐、長三角 、珠三角;
2、製造業是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3、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
(1)國內哪些省有工業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業介紹:
中國製造業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
中電聯22日公布的1-4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環比有所提高,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明顯放緩;日均製造業用電量創月新高,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同比略有回升,環比較3月份有所回落。就電力行業本身而言,水電表現優異,火電的投資也在增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製造業
2. 全國工業城市主要有哪些分部在哪些地區各自注重什麼產業
我國主要的工業城市有首都北京以及北京附近的天津,大連,唐山以及東三省的沈陽,長春哈爾濱,和東部的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和南方的廣州,深圳,以及中部地區的重慶,成都等城市。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到那種集體的工業發展,其實是對工業資源的一種浪費,而這種多元化齊頭並進的工業發展,才越來越適應當代社會,正如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說的是先富幫帶後富,最先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的那些城市已經富起來了,那麼就要實行自東部到西部深入的發展,以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所以現在人們提起經濟發展,再也不說是什麼工業基地了,而是說到經濟帶和城市圈。因為經濟發展,最終要追求的還是平衡,我想這才是先富幫帶後富的真諦。
3. 中國工業體系最完備的省份
中國工業體系最完備的省份?是廣東。
廣東屬於我國工業數量最多的省會,而且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為強盛的省會,我們從數據上面可以看到,廣東的工業數量共有47257家,可以說是工業數量最多的一個省會,而且工業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廣東作為我國重點省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務工人員來此就業,這也間接性的帶動了當地工業的發展,而且廣東靠近沿海,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通過海上運輸把所生產的物品,運往世界各地!
4. 中國哪個省工業門類最全
目前在聯合國分類的41個工業大類中,中國是唯一一個41個大類齊全的國家,而山東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在207個工業中類中山東擁有197個,其中製造業佔179個,在全部666個工業小類當中山東有擁有526個,所以山東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和製造業大省。
5. 關於中國十大工業省份這份榜單,你有何看法
許多人特別關注形形色色的“排名”。
固然,某方面的數據統計、尤其那些具體的企業財務數據,的確能夠幫助人們認識經濟活動的情況。
再看該份榜單,我們還能發現,北京、上海等城市,排名非常靠後。
那難道這兩座大城市的居民、工作者,日常真就因為“排名靠後”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肯定不是。
最明顯一點,發布該數據該榜單的國家統計局,它們的工作人員,日常就選擇在北京辦公、生活,很可能一家子人都生活在北京;他們就能從各地收來數據,不配合上報數據的話會遭到罰款處罰;而且,他們弄一個榜單,媒體也會爭相報道。——試問,那些排名靠前的省份、舉全省之力能不能見到這類工作人員,舉全省之力有一個這樣的人嗎?
意思就是說,我們非常非常關注、更應該關注,數字背後的人的生活形態。
6. 中國有哪幾個工業區
中國有六大工業區:
1.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2.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發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3.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庄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4.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5.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6.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7. 中國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中國重工業城市有: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
1、沈陽
沈陽市,簡稱「沈」,古稱奉天、盛京,是遼寧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撫順
撫順市,遼寧省地級市,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西距省會沈陽市45公里,北與鐵嶺毗鄰,南與本溪相望。
3、鞍山
鞍山,簡稱「鞍」,別稱鋼都、玉都,是遼寧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4、本溪
本溪市,遼寧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5、大連
大連市,遼寧省轄市,別稱濱城,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確定的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8.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別位於那個省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指的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四大工業基地簡介編輯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