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宜章縣屬於哪個市
宜章縣,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地處湖南省南端,南嶺山脈中段,騎田嶺南麓,東靠汝城縣,西接臨武縣,北於郴州市北湖蘇仙區接壤,南與廣東省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交界,東北與資興市相連,西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毗鄰,總面積2117.85平方千米。
截止到2020年12月,宜章縣現轄漿水、長村、關溪、赤石、莽山瑤族鄉5個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里田、五嶺14個鎮。
(1)宜章有哪些工業園在西南方向擴展閱讀:
白石渡鎮地處湘粵邊境,位於縣城中部偏東,東鄰楊梅山鎮,北接五嶺鄉,西毗玉溪鎮,南連廣東省樂昌市坪石鎮、黃埔鎮。鎮政府駐白石渡集鎮解放路,轄大塘下、興星街、解放路3個居委會,金釵坪、白石渡、新車、車灣、高龍橋、蔬菜村6個村。
集鎮南約1公里處,有一大白色岩石矗立,高數十米,陡峭似壁,山對面的章水河畔有一村落名江邊,過去設有渡口,村內有鹽埠,上下商鋪泊此,故名白石渡。白石渡鎮基礎設施完善,屬老建制鎮,1957年設鎮,1966年曾改名紅岩鎮,1982年地名普查時恢復原名。
歷來是工業老鎮、交通要鎮、文化名鎮,是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鎮和示範鎮,1999年被省計委列為全省1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2000年被列為全市10個試點鎮之一,2003年被列為全市市直單位對口聯系城鎮建設重點鎮。
2012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鎮、湖南省特色鎮、郴州市「十二五」示範鎮。境內有宜章縣重要園區——白石渡氟化學循環工業園,落戶該鎮投資企業達56家,其中有中化藍天弘源化工、華恆礦業、南方酒業等省市縣重點項目。
網路-宜章縣
網路-白石渡鎮
Ⅱ 宜章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159條相關問答,更多宜章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Ⅲ 郴州有些什麼工業區
有出口加工區即湖南郴州柿竹園有色金屬科技工業園,內有華錄數碼、台達電子、金貴有色金屬、華磊電子(LED)、高斯貝爾、農夫機械等知名企業;開發區內有三九制葯、金箭焊料等知名企業,內有一家在建塑膠廠,預計明年可以投產;宜章出口貿易加工工業園;良田工業園;北湖工業園等。
Ⅳ 宜章縣的地理環境
宜章縣境南北兩端高,中間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個方向向中部和東部傾斜。東面長策鄉仙鵝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騎田嶺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為境內最高點。境內最低點是東面的栗源鎮老坪山村高車,海拔155米。最高與最低點相比,高差1747.3米,全縣地形平均比降44.2%。
宜章縣內山地面積共185.3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7.68%;丘陵面積共80.5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25.04%;崗地面積共17.37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41%;平原面積共32.9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0.26%;水域面積共5.1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61%。 宜章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氣候介於嶺南、嶺北之間,冬季雖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氣溫較嶺南低,但因縣北部有騎田嶺等大山作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氣的強度。以騎田嶺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熱北寒,嶺北大雪,嶺南微雪,冬季氣溫明顯高於湘中湘北。
宜章縣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早多變,夏熱期長,秋短溫冬,冬無嚴寒,霜雪不多;熱量豐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澇易旱。晴久則隆冬亦暖,雨久則盛夏生寒。宜章縣的春季要早於湖南大部分地區。夏季氣溫高,但無酷暑。 2010年,宜章縣財政總收入達到74448萬元,相較於2009年增長35.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1832萬元,同比增長37.3%。在財政收入構成中,稅收入29029萬元,同比增長36%,佔一般預算收入的69.39%。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為10.91%。財政總支出131329萬元,同比增長21%。
2010年,宜章縣生產總值682347萬元,相較於2009年增長15.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77萬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85818萬元,同比增長23.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6053萬元,同比增長11.8%;。三大產業分別占宜章縣生產總值的22.05%,56.54%,21.41%。
2011年,宜章縣生產總值109.56億元,相較於2010年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4億元,比2010年增長37.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接近100億,達95.76億元,比2010年增長22.4%,各項貸款余額29.48億元,比2010年增長24.7%;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42億元,相較於2010年增長40.0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5億元,同比增長47.05%。
2014年宜章縣生產總值16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5.61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72.66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1:45.4:43.6。 概況
2010年,宜章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5269萬元,相較於2009年增長16.2%,其中:種植業產值128190萬元,同比增長21.2%;林業產值5838萬元,同比增長13.1%;牧業產值103675萬元,同比增長11.4%;漁業產值4521萬元,同比增長4%。全縣農作物總播面積77.93千公頃,同比增長1.2%。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8.48千公頃,同比增長1.7%;油料種植面積3.89千公頃,同比增長36%;蔬菜種植面積13.05千公頃,同比增長8.8%。2010年宜章縣被評為湖南省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高標准農田建設示範縣。
農業
2010年,宜章全縣實現糧食總產量240077噸,相較於2009年增長0.8%.其中:稻穀產量166064噸,同比增長2.2%;油料產量9102噸,同比增長29.7%;烤煙產量3241噸,同比增長10%;蔬菜產量313592噸,同比增長8.9%;水果產量12401噸,同比增長0.8%。全縣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62個,其中省級3個,市級5個,縣級14個。
2011年,宜章縣糧食播種總面積達到75.52萬畝,總產量為25.54萬噸。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總產值5.73億元,同比增長34.6%。梅田「新元福」豬肉、宜章臍橙分別獲得中國(湖南)第五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博會金獎。2011年,宜章縣引進臍橙新品種16個,新增種植面積5000畝,舉辦首屆臍橙節。
2014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6.04千公頃,下降1.5%;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8.23千公頃,增長1.6%;油料種植面積6.04千公頃,增長0.2%;蔬菜種植面積12.67千公頃,增長1.5%;玉米種植面積11.18千公頃,增長4.2%;烤煙種植面積2.58千公頃,增長1.4%;水果種植面積8.72千公頃,增長0.6%。全縣糧食總產量24.21萬噸,增長2.5%;稻穀產量16.75萬噸,增長2.4%;油料產量1.12萬噸,增長7.5%;玉米產量4.45萬噸,增長3.1%;蔬菜產量31.6萬噸,增長9.3%;水果產量7.22萬噸,增長4.3%;烤煙產量0.67萬噸,增長1.5%;肉類總產量5.83萬噸,增長1.9%;禽蛋產量0.42萬噸,下降0.2%。水產品養殖面積0.99千公頃,增長6.5%;水產品產量0.68萬噸,增長4.6%。全縣出欄生豬68.35萬頭,增長2%;出欄牛2.66萬頭,增長2.7%;出欄羊2.57萬頭,增長4%;出籠家禽431.54萬羽,下降3.5%。
林業
2010年,宜章縣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2516公頃,人工造林2002公頃,育苗面積9公頃,年末實有自然保護區面積19833公頃;森林蓄積量170.97萬立方米,增長4.2%,森林覆蓋率53.19%。全縣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912處,投入資金1036.萬元,投工投勞101萬個,完成土石方121萬立方米。解決飲用水3萬人。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6.11萬午瓦,增長5.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6282噸,0.5%。
牧業
2010年,宜章縣生豬預計存欄45萬頭、出欄74萬頭,分別比2005年增長18.11%、21.58%;牛預計存欄5.9萬頭、出欄2.56萬頭,分別比2005年增長0.17%、0.79%;家禽預計出籠419萬羽、比2005年增長15.86%;水產品產量預計5582噸,比2005年增長11.8%。養殖業總產值預計達到10.33億元,比2005年增長21.52%。養殖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49%,比2005年增加3個百分點。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有30%來自養殖業。 2010年,宜章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372479萬元,同比24.3%,佔GDP比重為54.59%,比上年增加4.8個百分點點 拉動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2.13%。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53.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3億元,增長43.1%。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7%,重工業蜀中無大將值24.2%。
宜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48億元,增長44.6%。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58.8%,雙上年提高50.3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9.8%,虧損面為2.7%。
2011年,宜章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72.29億元,增長38.9%;完成增加值65.84億元,增長22.8%;規模工業企業達167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67家。投入1.65億元基本完成了31個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建設;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9.7%,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4.48%,主要污染物COD減排總量976噸。
2014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73.09億元,增長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中,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5.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9%;按行業分,采礦業增加值下降0.1%,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2%。
工業產品產量中,鉛精礦含量6.73萬噸,增長2.3%;鋅精礦含量3.36萬噸,下降2.2%;錫精礦含量0.46萬噸,增長24.2%;鎢精礦含量0.66萬噸,增長19.4%;水泥149萬噸,增長36.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40.8億元,下降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25.4億元,下降4.4%;24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利潤增長的行業9個。
全縣年末資質建築企業4個,建築業總產值4.81億元,增長10.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0.66萬平方米,下降8.5%;房屋竣工面積18.23萬平方米,下降3.4%;商品房銷售面積17.72萬平方米,增長30.4%;商品房銷售額6.09億元,增長52.9%。 旅遊
2010年,宜章縣成功舉辦2010年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暨「紅色湘鄂粵、高鐵一線牽」郴州宜章大型主題活動、中國湖南第二屆杜鵑花節暨郴州莽山第三屆高山杜鵑花節。宜章湘南起義紀念館提質改造、南關街改造、鄧中夏故居修復、莽山景區提質、旅遊服務中心建設、美食一條街等節會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旅遊產業鏈得到有效拉升。全年接待加內外遊客221.7萬人次,增長37.9%;實現旅遊總收入15億元,增長34.5%。
2011年,宜章縣舉辦中國(郴州)「林中之城、休閑之都」國際旅遊文化節閉幕式和第四屆莽山高山杜鵑花節,接待各類遊客298.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7.8億元,增長18.6%。被評為全國、全省紅色旅遊工作先進集體和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十佳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08億元,增長20%。
金融
截至2010年末,宜章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82213萬元,比年初增加97377萬元,增長14.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96387萬元,比年初增加82127萬元,增長16%;企業存款余額85310萬元,比年初增加1651萬元,增長1.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全額236361萬元,比年初增加22482萬元,增長10.5%。其中,短期貸款105606萬元,減少31.3%;中長期貸款130755萬元,增長118%。
保險
截至2010年末,宜章縣共有保險業務機構有24家,共實現保費收入13834萬元,增長3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883萬元,增長51%;壽險保費收入9952萬元,增長33%。全年賠款和給付支出合計3284萬元,增長2%。其中:財產險賠款1763萬元,增長9%;壽險給付1521萬元,減少5%。
Ⅳ 宜章有哪些鄉鎮
5鄉14鎮:漿水、長村、關溪、赤石、莽山瑤族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里田、五嶺鎮。
1、漿水
地處宜章縣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東與梅田鄉毗鄰,南與長村鄉、迎春鄉接壤,西與臨武縣同益鄉、汾市鄉交界,北與麻田鄉相連。漿水是康水的源流之一,以納入金雞塝下的瓊漿泉水而得名。
2、長村
長村鄉位於宜章縣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7.5公里,海拔高度:333米。截止2006年底,人口1.4萬人。鄉政府駐長村圩。坪梅鐵路經此。
3、赤石
赤石鄉地處宜章縣東北部,距縣城37公里,東與里田鄉相鄰,南與廣東省樂昌市黃圃鎮交界,西與楊梅山鎮、平和鄉毗連,北與蘇仙區接壤。世界第一大跨徑四塔混凝土斜拉橋——赤石特大橋如天塹橫亘赤石。
4、五嶺鎮
五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原五嶺鄉的行政區域,下轄21個建制村,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總人口3.62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桃子灣。
5、楊梅山鎮
楊梅山鎮位於宜章縣縣境東北部,東南與廣東接壤,距縣城19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1.4萬人。海拔高度:320米。
Ⅵ 宜章信息港的介紹
宜章,背倚三湘四水,面向粵港澳,古稱「楚粵之孔道」,今為湖南「南大門」,對接廣東省第一城,是革命老區縣、省級貧困縣、省際邊界縣、山區農業縣。全縣總面積2142.7平方公里,人口58.5萬,轄11鎮16鄉、347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
宜章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革命聖地。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公元617年,至今已有1393年的歷史。976年,為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章。宜章是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全縣有3780人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解放後被國家民政部認定的革命烈士有1670人。宜章養育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傑出領袖鄧中夏,以及黨政軍優秀人才毛科文、胡少海、張際春、陳光、歐陽毅、曾志、彭儒、肖新槐、吳仲廉等。
宜章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開放寶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坪梅鐵路支線、324省道貫穿縣境。武廣客運專線、宜鳳高速、廈蓉高速、衡武高速分布在我縣各個區域,從縣城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均可朝發午至。2008年,宜章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2009年5月,省委、省政府賦予郴州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34條優惠章經濟開發區。
宜章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是投資窪地。享有全國「有色金屬、煤炭之鄉」稱譽。現已探策,明確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廳對口幫扶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9類36種。國土資源部對外發布境內的騎田嶺為迄今世界最大錫礦資源基地。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宜章旅遊資源豐富,「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莽山是地球同緯度保護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首批十四個自然景觀區和新瀟湘八景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宜章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全省三大紅色旅遊主題版塊之一,湘南起義宜章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點)之一。
宜章信息港的網址就是「宜章」的拼音「yizhang」,後面加一個數字「8」,意寓「宜章,發!」切合了當前宜章發展的大好形勢,有吉祥之意。
Ⅶ 郴州工業有多少
出口加工區即湖南郴州柿竹園有色金屬科技工業園,內有華錄數碼、台達電子、金貴有色金屬、華磊電子(LED)、高斯貝爾、農夫機械等知名企業;開發區內有三九制葯、金箭焊料等知名企業,內有一家在建塑膠廠,預計明年可以投產;宜章出口貿易加工工業園;良田工業園;北湖工業園等
Ⅷ 宜章縣在那裡
宜章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南端,距郴州市人民政府駐地50公里。東靠汝城縣,西接臨武縣,北與北湖區、蘇仙區接壤,南與廣東省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交界,東北與資興市相連,西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毗鄰。
Ⅸ 株洲市有幾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幾個省級開發區。
湖南株洲現有有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省級開發區。
長沙市(9個):
1、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
2、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3、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
4、長沙雨花工業園區
5、長沙天心工業園區
6、瀏陽生物醫葯產業園區
7、望城經濟開發區
8、寧鄉經濟開發區(國家級)
9、長沙暮雲工業園區
株洲市(5個):
10、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級)
11、湖南株洲建寧經濟開發區
12、湖南株洲淥口經濟開發區
13、湖南陵陶瓷產業園區
14、湖南茶陵經濟開發區
湘潭市(4個):
15、湘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國家級)
16、湖南湘潭易俗河經濟開發區
17、湖南湘鄉工業園區
18、湖南湘潭雙馬工業園區
衡陽市(10個):
19、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級)
20、衡陽白沙洲工業園區(國家級)
21、衡陽松木經濟開發區
22、衡陽西渡高新技術開發園區
23、衡陽雲集工業園區
24、耒陽經濟開發區
25、常寧水口經濟開發區
26、衡東經濟技術開發區
27、衡山經濟開發區
28、祁東經濟開發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