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子通信領域里,「透明」是什麼概念
網路層調用數據鏈路層的服務,但不知道數據鏈路層實現服務的具體細節。
打個比方
KFC向顧客提供漢堡,但一般不會解釋製作漢堡的具體流程。這就叫「KFC對顧客透明」。
❷ 工業分類
工業的分類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國家統計局對輕重工業的劃分接近於後一種標准,《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重工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根據上述劃分原則,修理業中以重工業產品為修理作業對象的劃為重工業,反之劃為輕工業。
❸ 透明的概念是什麼水的組成與那些石頭牆壁等物質的不同在哪為什麼會存在透明的東西呢
透明的概念為無色,簡單說就是透過它能看到其他東西而且不模糊,水與石頭不同在於狀態不同,顏色不同,構成的分子不同,而且水是純凈物,石頭是混合物,透明的東西存在是因為它既不吸收光線也不反射光線。
❹ 什麼是透明性概念
計算機中的透明是指:計算機中存在的,但對於某寫開發人員而言又不需要了解的東西,這就是計算機所指的透明性。
在計算機技術中,一種本來是存在的事物或屬性,但從某個角度看似乎不存在,稱為透明性現象。通常,在計算機系統中,低層次的機器級的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對高級程序員來說是透明的。
例:編寫VC++的程序員,不需要了解加法指令是如何工作的,只要會用就可以拉,那麼就說:加法指令對VC++程序員是透明的。
定義
在計算機技術中,一種本來是存在的事物或屬性,但從某個角度看似乎不存在,稱為透明性現象。通常,在計算機系統中,低層次的機器級的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對高級程序員來說是透明的。
例子:在QQ聊天中,表面上看QQ1直接與QQ2對話,而實際上是QQ1發送的數據分別通過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的傳輸被QQ2接收,QQ實際是與傳輸層直接對話,然而表面我們把其他各層當作不存在,這就是透明現象。
❺ 工業的概念
工業設計的概念(instrial design) 2008-05-10 13:15 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它包含於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過程當中。
工業設計概念:目前被廣泛採用的定義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工業設計下的修正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
1.傳統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製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概念分析工業設計的性質:第一,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最佳匹配。這種匹配,不僅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還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處的匹配,這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第二,工業設計必須是一?quot;創造性活動"。工業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有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2.現代工業設計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於更加廣泛和深入。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 工業設計。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strial Design)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的分類
隨著工業設計領域的日益拓寬,不同領域又具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工業設計的領域進行劃分:
1. 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一維設計,泛指單以時間為變數的設計; 二維設計,亦稱平面設計,是針對在平面上變化的對象,如圖形、文字、商標、廣告的設計等。三維設計,亦稱立體設計,如產品、包裝、建築與環境等; 四維設計,是三維空間伴隨一維時間(即3+1的形式)的設計,如舞台設計等。
2. 從人、自然與社會的對應關系出發,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
人、自然、社會組成了最基本的關系圈,其分類的對應關系大致是:
◆產品設計:相當於狹義工業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主的;
◆環境設計:包括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城市與地區規劃、建築施工計劃、環境工程等;
◆傳播設計是對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等為媒介而實現的傳遞活動所進行的設計。根據媒介的不同可歸為兩大類:以文字與圖形等為媒介的視覺傳播;以語言與。音響為媒介的聽覺傳播。
3.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界限正在變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屬於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設計活動兼具了工業設計的特點,如傢具設計與服裝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迅速擴展到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
◆廣告設計:包括報紙、雜志、招貼畫、宣傳冊、商標等;
◆展示設計:包括鋪面、櫥窗、展示台、招牌、展覽會、廣告塔等;
◆包裝設計:包括包裝紙、容器、標簽、商品外包裝等;
◆裝幀設計:包括雜志、書籍、插圖、卡通與版面設計等。
即便是在自成體系的建築領域中,工業設計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工業設計的內容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因此,從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需求層次角度來分析工業設計的內容,對企業更好地運用工業設計,創造更大的價值,將提供極大的便利。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是企業運用設計的關鍵環節,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工業設計師通過對人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一切關於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認知,進行產品的功能、性能、形式、價格、使用環境的定位,結合材料、技術、結構、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成本等因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在企業生產管理中保證設計質量實現的前提下,使產品既是企業的產品、市場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達到顧客需求和企業效益的完美統一。
2.企業形象設計(Corporate ldenlti-fication System,簡稱CIS)
企業識別系統由統一的企業理念、規范的企業行為及一致的視覺形象所構成。即通過CIS設計,使企業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可以鮮明地顯示企業的個性,是企業力量和信心的體現。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對內有凝聚力,對外可使消費者產生信賴感和認同感,從而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發展目標。
3.環境設計(人與硬體之間的界面設計)
工業設計是作為溝通人與環境(建築、交通、居室、商場、街道……)之間的界面語言來介入環境設計的。通過對人的不同的行為、目的和需求的認知,來賦予設計對象--種語言,使人與環境融為-體,給人以親切方便、舒適的感覺。環境設計著重解決城市中人與建築物之間的界面的一切問題,如:信息、信號系統、環保方案等,從而也參與解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4.設計管理(Des;8n Mana8ement,簡稱DM)
即將設計活動作為企業運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項目管理、界面管理、設計系統管理等產品系列發展的管理中,善於運用設計手段,貫徹設計導向的思維和行為,並將之與戰略或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過程。設計管理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企業要依循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在企業開發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各部門進行指導,以實現設計目標,使產品增值。成功的運用設計管理,可使企業在戰略策劃階段就蘊含了經營的策略,同時,策略上的優勢也為產品和企業在競爭中莫定良好的基礎。
工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多方面的最大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產品功能。一個杯子必須能用於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工業設計是工業現代化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其設計對象是以工業化方法批量生產的產品,工業設計對現代人類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又受制於生產與生活的現實水平。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6�1設計是企業與市場的橋梁:一方面將生產和技術轉化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一方面將市場信息反饋到企業促進企業的發展。
�6�1�6�1設計是產品增值的手段:對企業的最大作用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這種附加的價值不是有形物質存在,更多表現在無形之中。外觀、產品形象等
�6�1�6�1設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好的設計會使企業具有更好的信譽、使得企業更具有活力、成為公司發展工具
�6�1�6�1設計是建立完整的企業視覺形象的手段:企業視覺形象是公司建立品牌形象最好的外觀,也就是公司一種特有的風格。
工業設計創造性是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最重要的前提,簡潔是好設計的重要標志,適用性是衡量產品設計另一條重要的標准,人機關系合理,人機界面和諧,產品自身語言應善於自我注釋,精心處理每一個細部,注重地域民族特色,蘊含文化特徵,注意生態平衡,利於保護環境,產品設計的永恆性。
工業設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創造性原則;市場需求原則;使用者優先原則;企業目標原則;易於掌握原則;美觀性原則;保護生態環境原則。
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方法學,以及設計上的三大構成基礎
========================================
歸納美國、歐洲、日本等工業設計發達國家對於工業設計定義與發展過程
美國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美國是最早進入信息時代的國家,也是信息技術最發達的國家。無論是在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方面,還是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的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更使美國社會全面邁入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全新時代。在新的經濟、文化背景下,美國工業設計從20世紀80年末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與此同時,以羅維為代表的美國設計先驅先後辭世,盡管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設計公司有些依然存在,但這些大師的位置被一批新的獨立設計事務所所取代。這些新型的設計事務所無論在知識結構、服務領域還是設計手段上都與傳統的明顯事務所大不相同,由於它們緊緊把握住了信息時代的脈搏,設計業務迅速擴展,在工業界建立了良好的聲譽,被美國商業周刊稱為美國工業新一代的英雄。這些新型的設計咨詢公司不再以著名的設計師為招牌,而是以帶有「設計」字眼的名稱來命名,強調了設計是一項團隊活動而不是個人的工作,例如紐約的Smart Design、芝加哥的Design Logic加州的Lunar Design等。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公司的負責人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歐洲移民,而著名的Forgdesign原本就是一家德國公司,這些新一代的設計師把更多的歐洲觀念帶到了美國,從而將美國先進的技術與歐洲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結合起來,使美國設計在信息時代又有了一次巨大的飛躍。這種情形在加州,特別是矽谷尤其突出,這一方面是由於有許多歐洲人定居於此,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此地的新興高技術產業與先前機器年代的美國設計前輩沒有多少聯系。在這里,不少新型的設計公司一直在為蘋果等高技術公司服務。
與傳統的工業設計事務所以提供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為主不同,新型的設計公司能夠向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它們不僅能提供產品的外形設計和工程設計,也能提供市場研究、消費者調查、人機學研究、公關策劃甚至企業網站設計與維護等諸方面的服務,並具有全球性活動的能力。事實上,一些新型設計公司已經建立起了全球性的服務網路,以應付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趨勢。工業設計的這種變化反映了企業管理上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來設在企業內部的研究機構削減,轉而採用社會合作的方式,既減少開支,也能更廣泛地尋求社會上專業資源的合作。此外,許多企業把設計作為一種提升企業經營品質,激發創造性的戰略性管理手段,而不只將設計局限於單個產品的開發活動,從而大大地擴大了工業設計的應用范圍。由於企業對設計提出了更廣泛的需求,設計公司的人員構成不僅限於設計人員,而是多專業人員的合作。另外,設計公司的設計手段也因大量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SGI(Silicon Graphic)圖形工作站和Alias、Pro-Designer等設計軟體使工業設計更加靈活、快捷,工業設計本身也因此而高科技化了。
美國工業設計在20世紀90年代的另一重大變化是高技術產品,包括計算機、現代辦公設備、醫療設備、通訊設備等成了工業設計的主要領域。工業設計在使高科技人性化,商品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正是設計師們的努力,先前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技術成了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夥伴。
總部設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奇巴(ZIBA)設計公司被認為是國際最佳的設計公司之一。奇巴的設計理念是以簡潔取勝,並強調產品的人機特性,因此公司的產品設計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上帝就在細節之中」。同時,奇巴也追求設計的趣味與和諧,通過色彩、造型、細節和平面設計使產品親切宜人和幽默可愛,達到雅俗共賞。奇巴公司近年來與微軟、惠普、富士通、英特爾等公司合作,設計了許多優秀產品,其中該公司為微軟開發的"自然"曲線鍵盤因其使用方便,人機界面舒適,造型新穎獨特而受到用戶歡迎。奇巴公司還設計了大量高技術的醫療設備,這類產品的設計多採用簡潔明快的體塊造型以方便操作和清潔,並力圖使先前復雜而且令人畏懼的醫療過程變得簡單而輕松。奇巴設計的血液透析機用簡潔明了的觸摸屏取代了先前復雜的控制鍵和開關,並安裝了自動控制軟體,使醫務人員能方便自如地操作,另外,由於採用了模塊式的設計,還可以方便地拆裝,有利於提供現場服務。
IDEO設計公司也是國際領先的設計公司之一,共有員工320人,1998年的設計費收入達3千萬美元。該公司的產品設計十分強調人機互動關系,使人們能以自然、方便的方式實現人機之間的信息傳遞,這種方式可以是視覺、觸覺的、聽覺的,也可以是味覺的,甚至可以是嗅覺的,因而使人機之間的關系更加豐富和多樣化。互動設計是由硬體與軟體的綜合而形成的,代表著信息時代產品發展的趨勢。IDEO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除了前述的設計公司以外,帕羅. 阿爾托(Palo Alto)設計公司、費奇(Fitch)設計公司等在IT業產品設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帕羅. 阿爾托公司為金字塔技術公司設計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外觀造型反映了該系統的模塊化結構,每個模塊均可疊加並可熱插,而不必停機。費奇公司為松下公司設計了一款多功能的家用通訊裝置,以探索未來產品的設計方向。由於該裝置集10種功能為一體,設計師盡量化繁為簡,根據不同功能的使用頻率將其分為兩個"層"來分別組合,巧妙地解決了難題。為了探索未來的個人資訊裝置設計,費奇提出了一款名為數碼MoCCA 的微型個人電腦概念,在這款小巧靈活的電腦裝置採用語音為交互媒介,具備語音郵件、可視會議、診斷、導航系統等多種功能,可以佩帶、手持或桌上使用。該設計獲得了1998年美國工業設計優秀獎金獎。
歐洲及日本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從總體來說,美國的信息技術比歐洲要先進,但在某些領域,如數字通訊技術方面,歐洲國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就工業設計而言,歐洲國家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歐洲悠久、燦爛的文化底蘊使設計師們在信息時代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使高技術以一種充滿人文和藝術情調,有時甚至是令人激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歐洲在從美國輸入先進技術的同時,也向美國輸出優秀的工業設計。正如20世紀40年代以包豪斯為代表的歐洲現代主義設計思潮深刻影響了美國的設計界一樣,今天的歐洲設計也在美國設計界,特別是高技術產品的設計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在國際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歐洲設計公司當數德國的青蛙設計公司。作為一家大型的綜合性國際設計公司,青蛙設計以其前衛,甚至未來派的風格不斷創造出新穎、奇特,充滿情趣的產品。公司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包括AEG、蘋果、柯達、索尼、奧林巴斯、AT&T等跨國公司。青蛙公司的設計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傢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電器、展覽、廣告等,但90年代以來該公司最重要的領域是計算機及相關的電子產品,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青蛙的美國事務所成了美國高技術產品的設計最有影響的設計機構。
青蛙設計公司的創始人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於1969年在德國黑森州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這便是青蛙設計公司的前身。艾斯林格先在斯圖加特大學學習電子工程,後來在另一所大學專攻工業設計。這樣的經歷使他能完滿地將技術與美學結合在一起。1982年,艾斯林格為維佳(Wega)公司設計了一種亮綠色的電視機,命名為青蛙,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於是艾斯林格將"青蛙"作為自己的設計公司的標志和名稱。另外,青蛙(Forg)一詞恰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縮寫,也許這並非偶然。青蛙設計也與布勞恩的設計一樣,成了德國在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
青蛙公司的設計既保持了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的嚴謹和簡練,又帶有後現代主義的新奇、怪誕、艷麗,甚至嬉戲般的特色,在設計界獨樹一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20世紀末的設計潮流。青蛙的設計哲學「形式追隨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因此許多青蛙的設計都有一種歡快、幽默的情調,令人忍俊不已。青蛙公司設計的一款兒童滑鼠器,看上去就好象一隻真老鼠,灰諧有趣,逗人喜愛,讓小孩有一種親切感。
艾斯林格認為,50年代是生產的年代,60年代是研發的年代,70年代是市場營銷的年代,80年代是金融的時代,而90年代則是綜合的時代。因此,青蛙的內部和外部結構都作了調整,使原先傳統上各自獨立的領域的專家協同工作,目標是創造最具綜合性的成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採用了綜合性的戰略設計過程,在開發過程的各種階段,企業形象設計、工業設計和工程設計三個部門通力合作。這一過程包括深入了解產品的使用環境、用戶需求、市場機遇,充分考慮產品各方面在生產工藝上的可行性等,以確保設計的一致性和高質量。此外,還必須將產品設計與企業形象,包裝和廣告宣傳統一起來,使傳達給用戶的信息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青蛙的設計原則是跨越技術與美學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實用性來定義產品。艾斯林格曾說:"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更為人性化的環境,我的目標一直是將主流產品作為藝術來設計"。由於青蛙的設計師們能應付任何前所未有的設計挑戰,從事各種不同的設計項目,大大提升了工業設計職業的社會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業設計師是產業界最基本的重要成員以及當代文化生活的創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榮登商業周刊的封面,這是自羅維1947年作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以來設計師僅有的殊榮。
對青蛙設計公司來說,設計的成功既取決於設計師,也取決於業主。"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比找到合適的業主更重要的了"。相互尊重、高度的責任心以及相互間的真正需求卻是極為重要的,而這正是青蛙公司與眾多國際性公司合作成功的基礎。
青蛙公司的全球化戰略始於1982年,當年青蛙公司在美國加州坎貝爾(Campbell)設立了事務所。1986年又在東京設立事務所,開拓亞洲業務。青蛙美國事務所為許多高科技公司提供設計服務,在設計中特別重視機器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青蛙是蘋果公司長期的合作夥伴,積極探索"對用戶友好"的計算機,通過採用簡潔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以及簡化了的操作系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1984年,青蛙為蘋果設計的蘋果II型計算機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被稱為"年度最佳設計"。從此以後,青蛙公司幾乎與美國所有重要的高科技公司都有成功的合作,其設計被廣為展覽、出版,並成了榮獲美國工業設計優秀獎品最多的設計公司之一。和其他類似公司相比,青蛙設計公司有更加豐富的經驗,因而能洞察和預測新的技術、新的社會動向和新的商機。正因為如此,青蛙設計能成功地詮釋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意義。
歐洲的一些大型電氣公司非常關注新興高科技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荷蘭的飛利浦公司,義大利的奧利維蒂公司、德國的西門子和AEG公司都在這方面成就不凡。為了探索數字化辦公環境的特點,飛利浦與奧利維蒂兩家公司的設計部合作,設計了一系列的未來產品概念,並公開向用戶、傳媒、有關專家及普通大眾展出,以求得有價值的信息反饋。它們設計的名為"魔毯"的電腦,採用了柔軟而可折疊的桌面,鋪開後可提供多媒體的辦公環境。飛利浦公司還設計了一系列的家庭數字化設備,使科技與居家生活融為一體。飛利浦的新產品Solace是一種可以遠程連接家庭的網路,以檢查家中正在進行的活動和住宅電話的攜帶型設備,其外觀酷似一隻皮夾。該公司設計的一個廚房用網際網路介面則借用了一個傳統的切菜板造型,這一概念產品用語音或觸摸啟動,在定購了食物後可下載相應的烹飪方法,並顯示在屏幕上。
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是兩家在高科技人性化方面頗有建樹的通信技術公司,它們將北歐設計獨有的簡潔、實用和自然的特點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創造了眾多充滿人情味和個性的產品。諾基亞公司以"科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率先推出了弧面機體滑蓋通話設計,滿足了使用者握機更舒適的需要。1998年,諾基亞極具特色5110"隨心換"手機,為追求個性化的現代人提供了多種色彩的外殼,可以方便迅速地隨時換裝,使高精尖的技術成為一種流行的時尚,與五彩的iMac有異曲同工之妙。
盡管日本由於缺乏基礎理論研究,在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如CPU晶元,系統軟體、網路技術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但在消費類電子產品方面,日本有其獨特的優勢,就是通過誘人的外觀、精心設計的細部、相對低廉的價格來贏得大眾市場。日本生產的數碼像機、電子游戲機、彩色列印機、液晶顯示器等在國際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信息時代,日本傳統設計中小、巧、輕、薄的特點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成了日本高科技產品的重要特色。在這方面,索尼公司依然是引導潮流。美國《大眾科學》評出的1999年全球最佳科技成果100項中,索尼公司的產品佔了5項,是入選產品最多的公司,這些產品都體現了索尼公司將先進技術轉化為消費商品的超凡能力。索尼的產品以精巧雅緻著稱,無論是台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都異常輕薄。索尼公司的Picture Book 微型筆記本電腦不僅是一部不足一千克功能強大的電腦,而且是首部帶數字像機的筆記本電腦,並能快速發送電子函件。索尼公司十分擅長應用高技術來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的Palystation游戲機獲得了堪與「隨身聽」媲美的巨大成功
❻ 什麼叫滑升工業門和透明工業門
工業滑升門:也可叫工業直升門、工業卷簾門、工業提升門、垂直提升門、透明工業門、平移工業門、超大工業門、超寬工業門、上滑道工業門、水晶工業門等叫法不同,想要實現的功能不同,例如:垂直提升門,想要實現的是垂直開啟,不佔用其它的內部空間,從而不會影響整個建築的高度空間。 詳細的有關滑升工業門的特點介紹點此!透明工業門:大而透明的門,在此不得不說的是工業門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比一般的標准門要大許多的門也可以就叫工業門。我公司研發人員最新研發透明工業門,可實現想實現工業門的基本功能,還可以實現透明的作用,從而讓你的工作更方便、直接。我們公司可根據洞口的高度和寬度設計不同的安裝方法,例如太寬的門我們可以設計中門一個活導軌,需要時可以把活導軌拿走,從而使您保證的凈洞口的寬度,不會影響更大的設備進出。工業門使用范圍:廣泛適用於各類工礦廠房、車間、倉庫、機房、車庫等場合。工業門配件
❼ 請問工業的概念,具體的分類有哪些~~具體點
本人理解,工業就是指關於三個產業劃分中的第2產業。
第一產業: 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等)。
第二產業: 工業包括括採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等供應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 除上述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
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科學研究事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❽ 透明是一個什麼概念. (在吸收和反射光方面)
折射原理
光通過空氣折射到玻璃里,又透過玻璃折射到空氣
折射的同時又少量的光會反射
反射及玻璃本身的透明度造成光的損失
沒獎勵分,。。。唉
❾ 新聞上說的「工業3.0,3.5,4.0」是什麼意思呀求通俗解釋
工業1.0是機械製造時代,即18世紀引入的機械設備製造時代;時間大概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
就是通過水力和蒸汽機實現工廠機械化。這次工業革命的結果是機械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經濟社會從以農業、手工業為基礎轉型到以工業、機械製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那時的機械設備還沒有 電氣自動化控制 的概念。
工業2.0是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即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時間大概是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
也就是在勞動分工基礎上採用電力驅動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因為有了電力,所以才進入了由 繼電器、電氣自動化控制 機械設備生產的年代。這次的工業革命,通過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的成功分離,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高效新模式。
工業3.0是電子信息化時代,即20世紀70年代開始並一直延續至現在的信息化時代。
在升級工業2.0的基礎上,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製程度再進一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機械設備壽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此階段,工廠大量採用由 PC、PLC/單片機等真正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控制的機械設備進行生產。自此,機器能夠逐步替代人類作業,不僅接管了相當比例的「體力勞動」,還接管了一些「腦力勞動」。
工業4.0概念是德國政府2013年 《高技術戰略2020》 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並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工業 4.0 是實體物理世界與虛擬網路世界融合的時代。但德國業界對 工業4.0的響應者卻不多,原因之一是所謂的虛擬網路-實體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融合的主要思想,美國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未來10年,基於 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CPS)的智能化,將使人類步入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產品全生命周期、全製造流程數字化以及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模塊集成,將形成一種高度靈活、個性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生產模式。
2013 年 12 月 12 日,美國白宮召開了第一次 CPS 成員會議。李傑教授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了會議。他們要討論的事情,與德國的工業4.0其實是一樣的內容。雖然德國先提出了概念,但他們剛剛起步、著手轉型,而美國一直在做以 CPS 為概念的先進製造。或許正是這方面的原因,德國也於2013年10月邀請李傑教授前往分享他們在美國的成功案例。
對於 CPS 的概念,李傑教授認為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見事物來解釋。正如人們在 facebook 里建立的各種關系,在物理世界裡是不可見的,卻可以得出這個人的生活社群、行為習慣、過往經歷等等。同樣,任何產品都有虛擬和實體 兩個世界(譬如:蘋果手機是實體,但 APP 是虛體),如何將虛擬世界裡的關系透明化,正是工業4.0時代需要做的。未來產品 (譬如:機床、飛機、汽車、等等) 都應該會有實與虛的價值接合。這樣的道理,是德國人提出概念的依據,但是李傑教授團隊在美國已經自 2001 年開始積累大量和工業界成功合作建立的案例。
需要強調的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和美國的 CPS,核心要義都是製造業基於數據分析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