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扶綏縣的經濟發展
20世紀,扶綏縣經濟較為穩步發展。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崇左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實施首府後花園和富民強縣新跨越發展戰略,制訂了全力打造一流園區經濟區、生態宜居家園、現代物流服務區、休閑度假目的地等「四大目標」,深入開展了項目建設年、園區建設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年、城鎮化建設年、基層黨組織建設年等「五個建設年」活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2年,扶綏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0.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4.1億元,排全區縣域第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1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85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7034元。
工業發展
解放前,扶綏工業十分落後,除清雍正、乾隆年間有人開采鉛礦,民國初年有人采鐵鑄鍋之外, 僅有一些個體小手工業作坊。據《廣西年鑒》(1944年版)載,民國29年(1940年) 扶南縣有手工業5家,資本940元(法幣,下同);同正縣7家,資本1800元;綏淥縣25家,資本874元。三縣合共37家,資本3614元。以行業分:鐵器製造業7家,資本1090元;木器製造業3家,資本1600元;服裝用品業4家,資本500元;香燭冥鏹業兩家,資本250元;藤葵草棕業21家,資本174元。這些手工業作坊,規模小,技術落後, 產品粗劣。
建國後扶綏工業發展經歷過兩次折騰。第一次是1958—1959年「大躍進」年代,工礦企業一哄而起,只求數量,不講質量,計劃脫離現實,導致大批企業,如渠舊、扶南磚瓦廠,扶南耐火材料廠,東門松脂廠,舊城陶瓷廠,林旺鐵礦,淥井鉛鋅礦等不久即相繼下馬,縣屬工業總產值迅猛下降。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一批廠礦又告虧損甚至倒閉,196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48萬元, 比「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405.8萬元下降14.24%,其中集體工業產值下降29.5%。
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縣屬工業建設立足於依靠本地資源,1979年,著手抓具有地方優勢的食品工業、建材工業,形成了以扶南糖廠、縣酒廠與大米加工廠構成的,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食品工業企業, 成為該縣財政收入支柱。197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萬元。 縣屬工業產值1903萬元中,食品工業達1080萬元(其中製糖工業622萬元),占縣屬工業產值的56.7%。1980年、1981年,全縣工業系統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進行企業整頓。1981年,工業總產值3548萬元,國營企業利潤完成178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平均6810元, 分別比1980年增長11.82%、41%和15%。1982年,全縣國營工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在逐步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的同時,開始實行盈虧包干,超收利潤分成等辦法, 進一步調動企業積極性。 這一年, 全縣工業總產值4336萬元, 比1980年增長36.65%, 其中縣屬工業年產值2852萬元,完成利潤總額615萬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25.86%和67%。1984年,全縣工業總產值4797萬元(不包括個體工業產值3萬元),其中縣屬工業產值2706萬元,略低於1982年
1985年貫徹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開展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據工業普查統計,扶綏全縣工業企業共85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43個 ; 集體所有制企業42個;獨立核算企業69個;縣屬主要工業企業36個(其中國營企業22個,集體企業12個),鄉鎮主要工業企業36個。 工業職工總人數11547人(其中國營工業11037人,集體工業510人),比1965年增長171.6%。1985年, 全縣工業總產值5717萬元,為1950年的80.2倍,1965年的14.1倍,1978年的2倍。 縣屬工業產值2925萬元,為1950年的41.2倍,1965年的17倍和1978年的165.3%。縣屬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鐵礦石2.02萬噸,原煤6.9萬噸,重晶石4.6萬噸,片石11427立方米,白泥5599噸,水泥14147噸,機制磚2211.8萬塊,糖7611.4噸,白酒1087.3噸。
農業發展
扶綏自然條件較為優越,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十分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農業歷來是扶綏經濟的基礎,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極大。建國後,扶綏農業獲得了長足發展,1985年,縣屬農業總產值為8669萬元(包括自治區、南寧地區直屬農、林場為9097萬元),比1950年增長2.8倍。糧食總產量16898萬斤,比1950年增長54.6%。農業結構情況見右表。 甘蔗及蔗糖業
扶綏是廣西著名的甘蔗生產基地,截至2010年,全縣甘蔗種植面積100多萬畝,良種化達100%。2008/2009榨季入廠原料蔗達到506萬噸,產糖量66萬噸。全縣擁有南華糖業、東亞糖業兩家大規模製糖企業,有「甜鄉」的美譽。
劍麻及劍麻加工業
扶綏縣是中國重要的劍麻生產基地,截至2010年,全縣劍麻種植面積已近12萬畝,約佔世界劍麻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縣內有兩家全國最大的劍麻製品加工企業。
水泥建材業
扶綏縣海螺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截至2010年,隨著海螺集團扶綏年產500萬噸水泥生產基地的建成投產,扶綏又將成為廣西乃至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水泥建材生產基地。
礦產業
主要以煤礦為主,截至2010年,縣內有新東礦業公司和東羅工礦公司兩家煤礦生產企業,年產原煤40萬噸,隨著新東礦業公司3號井和5號井的恢復生產,全縣年產煤炭將提高到60-70萬噸左右。
⑵ 廣西經濟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
(一)經濟增長持續加快,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初步預計,全區生產總值5865億元,增長14.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3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363元。財政收入703.86億元,增長23.7%,年度增量首次超過100億元,達1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達到260億元左右,增長40%左右。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
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到2001億元,增長2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8.5%。農副食品加工、電力、冶金、化工、汽車、機械、建材等支柱行業合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30%左右,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6%。主營業務收入超30億元的企業比上年增加2家,達到16家。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9.9%。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總產量1551.6萬噸,增長0.82%;糖料蔗產量增長15.6%;鮮蠶繭增長14.7%;水果增長13.1%。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3億元,增長6.5%。重點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農戶300多萬戶,輻射帶動約190萬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273億元,增長14.3%。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噸,達到6300萬噸,增長27.3%;全社會貨運周轉量1517億噸公里,增長16.8%。全區旅遊總收入430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6:39.7:38.7,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比重34.1%,提高1.1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城鎮化水平由上年的34.6%提高到36.2%。
(三)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重點建設加快推進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56億元,增長31.5%。其中,城鎮投資完成2630億元,增長31.7%。投資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技改投資增長41.8%;工業投資增長32.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社會投資快速增長,其中民間投資1468億元,增長43%。桂林至興安高速公路等96個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實現新開工。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累計完成投資82億元。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項目民心工程全面實施。大石山區五縣基礎設施大會戰項目全部開工。龍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欽州、防城港、貴港火電廠,南寧至百色高速公路,華銀氧化鋁一期等69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北海林漿紙、防城港鋼鐵、湘桂鐵路擴能改造、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
(四)開放合作成效顯著,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九大論壇、第二屆泛北部灣合作論壇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由共識走向實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經濟區開放開發生機勃勃,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7%以上。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實際到位突破1000億元,增長74.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2%,其中出口增長42.3%。
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並運行。企業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改制708家。「鄉財縣管」改革范圍擴大到41個縣(市、區)。廣西北部灣銀行、鐵路投資集團、交通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抓緊組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合理制定水資源費收費標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金融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糧食流通、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五)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生態環保建設加強
自治區成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全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在全區范圍開展節能減排「百日行動」。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39台共計裝機容量63萬千瓦,淘汰煉鐵產能41.4萬噸、煉鋼504.9萬噸、鐵合金29.53萬噸、水泥258.8萬噸、造紙37.3萬噸。10個行業40家重點耗能企業在全國率先開展能效對標考評;新建建築設計階段節能強制性標准執行率達到97%;全國第一個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建成投產,車用燃料乙醇汽油試點工作扎實推進。重點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項目全部按期開工,全區近50家製糖企業實施治污工程。11大節能環保生態項目按計劃開工,生態工程加快建設。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成效顯著。
(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群眾生活不斷改善
第三輪創新計劃全面完成。「兩基」攻堅戰勝利告捷,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6萬人;普通高校招生15.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88個縣(市、區),農民參合率達77.35%。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強。第十一屆全區運動會成功舉辦。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長23.2%;農民人均純收入3224元,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8億元,增長18.6%。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4.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4.88萬人次;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25.35萬、339.31萬和223.75萬。新建五保村388個,累計建成6521個。農村未解決溫飽貧困人口減少11萬人左右,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25萬人以上。自治區為民辦10件實事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2003年以來的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2%;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年均增長48.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接近40%,成為第一大產業;與2002年相比,工業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非公經濟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7.9個百分點。發展後勁大大增強。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9223億元,年均增長28.8%;300多個重大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844萬噸,電力裝機容量1239萬千瓦。改革開放深化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我區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及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突破,對外貿易總額年均增長30.7%,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5.9%。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5.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次。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大石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和諧社會建設呈現新局面。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二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市場需求約束較大、煤炭輸入困難較多、主要原材料供應趨緊價格上升、部分工業品價格在供求變化中波動較大,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難度加大。三是融資渠道和手段單一,項目前期工作滯後,保持相應的投資規模難度加大。四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五是居民消費價格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⑶ 賓陽和武鳴發展經濟誰強
應該是賓陽吧,賓陽全國百強縣。工業比較發達,武鳴的話。。。加油
⑷ 廣西人均GDP十強縣分別是
這個太難查啦
gdp
財政收入
你可以上網去查
一個個縣的查
我告訴你十強縣是哪幾個
平果縣
北流市
靈山縣
柳江縣
臨桂縣
合浦縣
武鳴縣
桂平縣
鹿寨縣
扶綏縣
扶綏縣gdp是45億財政收入4。7億
其他你一個縣去查
⑸ 廣西有多少個城市其中最發達的是哪個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共設14個地級市;設109個縣(市、區),其中7個縣級市,57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33個市轄區;基層設748個鎮,515個鄉,61個民族鄉。 其中最發達的城市,當之無愧數首府南寧。
⑹ 橫縣、武鳴、扶綏哪個比較好
在武鳴住過,感覺還不錯,人很熱情,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⑺ 廣西縣城PK有哪些縣比較強
平果縣 北流市 靈山縣 柳江縣 臨桂縣 合浦縣 武鳴縣 桂平縣 鹿寨縣 扶綏縣
最新的廣西十強縣 如果說縣城的話 含縣級市
合蒲 北流 桂平 靈山 宜州
⑻ 南寧和崇左那些縣比較好
南寧地區要數武鳴、邕寧這兩縣相對比較好一點,離市區近,交通發達,所以經濟也發達!崇左算扶綏比較好一點的縣扶綏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單位」,「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優秀公安局」、「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
⑼ 崇左市大新和扶綏那個好,經濟和人口
扶綏比較好。扶綏離首府南寧就幾十公里,經濟、工業、教育等一直都是崇左市第一,河運、高速公路、鐵路聚全,且臨近南寧機場。大新與越南接壤,旅遊好有著名的德天瀑布,可是大新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鐵路,且遠離中心城市。扶綏的人口比大新多一點。
⑽ 廣西一共有多少個縣哪個縣比較出名比較先進
廣西一共有縣級的
縣級市 7個 自治縣12個 縣56個 市轄區34個
比較先進的論經濟 最新的一屆西部百強縣
廣西上選十個 分別是 平果縣 北流市 靈山縣 柳江縣 臨桂縣 合浦縣 武鳴縣 桂平縣 鹿寨縣 扶綏縣 這十縣也是廣西新的十強縣
出名
旅遊方面 桂林市的 陽朔縣(灕江山水 陽朔西街) 龍勝縣(龍嵴梯田) 資源縣(八角寨)
崇左市的 大新縣(德天瀑布) 憑祥市(友誼關) 寧明縣(左江花山壁畫)
百色市的 靖西縣
柳州市的 三江縣
貴港市的 桂平市(桂平西山)
其他方面比較出名的縣有
平果縣 (鋁都) 扶綏縣(中國上龍恐龍化石) 靈山縣(荔枝之鄉) 合浦縣(南珠)
橫縣 (茉莉花) 宜州市 (劉三姐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