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時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亘古,盤古開天劈地,女媧造人,誇父逐日,後裔射日,大禹治水,反正就在那時候左右吧
Ⅱ 中國是好多年進入工業化時代的
1953年因為中國在朝鮮戰爭的表現,蘇聯和中國簽訂的156個工業項目的援助協議讓中國從一個封建小農經濟國家一躍成為一個擁有基本完整健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的獨立國家,一項人類歷史至今從未有過的基本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的援助。所謂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是所有工業門類可以初步掌握從最初的原材料尋找開采冶煉到產品出廠並形成一套相關技術的學習改進研究升級的機構和知識理論體系。舉個例子,一顆簡單的螺絲釘的產生,擁有專業技能和設備的勘探人員找到鐵礦然後需要工程隊伍進行最初的清理並修建道路運輸或依靠專業設計師就地設計專業建設相關廠房,然後就是一群擁有專業技能的行政管理生產後勤等等人員通過各種生產機械和用具來冶煉礦石,初級加工的鐵塊會被運到生產鐵釘的工廠來加工,最後才生產出一枚鐵釘。這種所有的技能知識、操作人員、工業設備都需要自己能夠生產,更重要的是這個援助教會中國工業到底需要經過一個怎樣的流程,需要怎樣的配合以及被封建文人鄙夷壓制的工業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中國目前是唯一擁有聯合國歸納的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在礦產種類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基本可以維持一定先進水平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獨立製造和研發教育。很多人誤解了建國前三十年的發展策略認為那些項目和技術產品是不需要的是錯誤的發展。這個觀點其實是違背了現代工業發展的規律,如果要建立一個現代獨立自主的大國強國,在工業上就必須先建立自主完整的重工業用以軍工產業來保護國家和自主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重工業產品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基本所有產品的生產流程從尋找開采天然礦物或生物到出廠房後的運輸都是需要重工業產業生產的各種機械設備來運轉,只有這些工業母機能夠自主製造才能在國家間的經濟競爭或戰爭封鎖時保證武器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生產!所以只有在前30年的重工業成果上,中國才會迎來改開後經濟的騰飛和和平!
Ⅲ 工業時代是什麼意思
【工業時代(時代) 】
工業時代指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主要是對能量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表現為現代學校的創辦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崛起和重工業,及化學科學的興起。
【工業革命的興起】
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在英國的新興行業--棉紡織行業中出現一系列重要發明,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後來又擴張到其他行業,這場在工業、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叫做工業革命。一種新的動力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新階段】
工業革命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在19世紀後半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技術發明層出不窮,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特點是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發電機的問世,使電力逐步取代蒸汽力,成為重要的動力。為了讓電力帶動機器,比利時人格拉姆與1870年發明了電動機。與蒸汽機相比,電動機功效高、污染小、應用范圍大、使用便利,在工業生產中逐步推廣開來。
【工業革命的成就】
在19世紀40年代的英國,以人力為主的手工工場,基本上被機器工廠取代,生產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市場需求逐步提高,英國逐漸走向繁榮。
Ⅳ 1960年是工業時代嗎
工業時代指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主要是對能量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表現為現代學校的創辦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崛起和重工業,及化學科學的興起。
60年的時候在年代上符合,但飢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當時計劃經濟時代。
Ⅳ 人類歷史發展的四大時代是什麼
分為原始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
原始時代是從人類誕生到文明誕生前之間,大致為250萬年前-公元前3500年,包括起步期的舊石器早期、發展期的舊石器中期、成熟期的舊石器晚期、過渡期的新石器時期4個階段。
農業時代是從文明誕生到工業革命前之間,大致為公元前3500年-公元176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的古代文明時期及城市和國家出現、發展期的古典文明時期及科學和宗教誕生、成熟期的東方文明繁榮階段和歐洲中世紀文明、過渡期的現代文明啟蒙時期。
工業時代是從工業革命到知識革命前之間,大致為1760年-1970年,包括起步期的機械化和城市化、發展期的電氣化和民主化、成熟期的家庭機械化和電器化、過渡期的自動化和社會福利化。
後工業時代是從知識革命到21世紀末,大致為1970年-210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1970-1992年)的信息革命和高技術、發展期(約1992-2020年)的網路化和智能化、成熟期(約2020-2050年)的仿生人進入家庭和人體再生、過渡期(約2050-2100年)的時空革命和宇宙旅行,這當中,成熟期和過渡期的特點是一種預測。
詳細介紹:
人類從誕生到21世紀末的文明進程,分為原始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4個發展周期,每個周期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4個發展階段,22世紀還會有新變化。每一次轉移,都促進人類文明實現巨大進步。
Ⅵ 工業時代如何定義
工業時代指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主要是對能量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表現為現代學校的創辦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崛起和重工業,及化學科學的興起
Ⅶ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什麼時候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建設計劃。按可比價格計算,如以1952年為100,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67.8,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24.8,工業總產值增加到228.6,其中輕工業總產值增加到183.3,重工業總產值增加到310.7。
在這個期間,不僅經濟發展比較快,而且各重要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也比較協調,經濟效益較好,市場繁榮,物價穩定,人民生活普遍得到顯著改善。
這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7)工業時代是哪些年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變落後的農業國家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用機器大工業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使國家由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通常以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為其實現的標志。
由於具體條件不同,各國應走與本國情況相適應的工業化道路。
我國在1952年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努力奮斗的「總任務」之一,並在隨後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網路
Ⅷ 歷史上的大工業時代是什麼時候
指歐洲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這段時期。
Ⅸ 1900到1999是不是工業時代
是的,1900年到1999年是工業的時代。那時候回憶是很花的。
Ⅹ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局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系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局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空間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
1958年,美國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
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
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
1969年,美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1981年,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太空梭試飛成功,並於2天後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1945年,美國成功試制原子彈。
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個原子能電站。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1946年,出現第一代計算機為電子管計算機。
1959年,出現第二代計算機為晶體管計算機。
1964年,出現第三代計算機為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0年,發展為第四代計算機為大規模集成電路機。
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
時間: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比較模糊,2010年7月,德國政府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把工業確定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並沒有覆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規模。我們現如今應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的過渡期。
特點:在《高技術戰略2020》中,德國政府希望在未來10-15年的時間里,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承擔核心技術支持,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會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實現「無人工廠」。雖然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極致,但是有關於高度智能的機器人在具有「思維」後會對人類產生不利企圖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家電、人機交互、3D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物聯網、資源整合、移動互聯網、數字化製造、大數據革命、機器自組織、雲計算、高度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