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西岑溪的歷史文化
簡述:廣西岑溪市位於廣西東南部,處於東經110°3′-111°22′,北緯22°37′-23°13′,東鄰廣東羅定市,南靠廣東信宜市,西連玉林市,北接梧州市。位於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的結 合部,既是聯接華南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經濟輻射的重要腹地,又是大西南資源型經濟與沿海外向型經濟的連接點。
氣候條件:岑溪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21.4℃,年平均降水量1450mm。
自然環境:岑溪屬雲開大山北麓東段的丘陵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山脈為雲開大山及勾漏山余脈延伸,西南部土柱頂為境內最高峰,海拔1211米。最低點為西北的都目河谷,海拔50米。主要河流黃華河、義昌江分別由東南流向西北,境內流經里程分別為111.5公里和123公里,屬珠江水系,其他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6條。年日照時數為2004.7小時。全市土壤有紅壤、磚紅性紅壤、水稻土、紫色土、沖積土5個土類。
面積人口:岑溪市總面積278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0萬。其中全市男性人口416667人,佔全市人口53.2%;女性人口 366836人,佔全市人口 46.8%。農業人口 659871人,非農業人口123632人,每戶平均人數3.8人。全市人口漢族居多,有壯、瑤、苗、黎、京、布依、侗、仫佬、回、傣、毛南、彝、水族等少數民族 3357 人,佔全市總人口0.4%。
交通設施:岑溪市陸路交通發達,連接南寧、梧州、廣東的三大出口都是高等級公路,其中國道324線和國道207線在市 區交匯,在建的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山西臨汾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洛湛鐵路、岑羅鐵路都從岑溪境內經過。
目前,從岑溪到達南寧、廣州、珠海、湛江等城市,都在3小時左右車程。岑溪市到周邊城市的公路里程:南寧市298公里, 梧州市85公里,桂林市350公里,北海市400公里,廣州市300公里,深圳市450公里,珠海市380公里,湛江市280公里,東莞市360公里。
電力資源:岑溪市水電力資源儲藏量達1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7.2萬千瓦,全市共有3座11萬伏變電站、一座22萬伏變電站, 是國家「西電東送」的一個重要基地和出口。
賓館酒樓:全市旅業飲食業發達,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其中阿里香大酒店和榕湖飯店為三星級酒店,岑溪大酒店為二星級酒店。
農業:全市有耕地面積2.11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4萬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6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 4.9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 27.1 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2.03765億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7.6565萬畝,稻穀總產量22.63萬噸,平均畝產712.2千克。雜交稻優質谷樣板18個,面積8500畝,水稻旱育稀植樣板45個,面積2萬畝,塑盤拋秧樣板33個,面積6500畝;全市推廣種植優質雜交水稻30.8萬畝,占水稻播種面積的66.20%;建立「萬元田」樣板點30個,面積4.5萬畝,實現產值39812.4萬元;西瓜樣板點6個,面積950畝,種桑養蠶樣板28個,面積600畝,馬鈴薯樣板5個,面積1000畝,花卉示範園1350畝,其中糯垌花卉示範園1100畝,歸義鮮切花基地250畝;種有百合、玫瑰、劍蘭、垂蓮等花卉作物和綠化苗木。
林業:全市造林7.0335萬畝,其中建立以八角、玉桂、水果為主的經濟林基地3.8335萬畝;建立馬尾松低脂林改造基地2000畝;營造馬占相思、良種桉為主的速豐林3萬畝。引進外資900多萬元建立速豐林基地2.2萬畝,退耕還林4.02萬畝,植綠籬3500米,鋪草坪5200平方米。可供應枝椏材20726噸,木片25586噸,松脂材1614立方米,可採伐木材共120801立方米,采割松脂15918噸。
鄉鎮企業:石材、土紙、竹芒編織、煙花炮竹等為我市鄉鎮特色支柱產業,不銹鋼廠、毛織廠、鉛鋅礦廠等為骨幹企業。建有探花、思英工業園區兩個。全市現有花崗岩礦山33座,界鋸142條,磨光機644台,實現石材總產值7.8億元,總收入7.4億元;全市新辦鄉鎮企業36家,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9904萬元;改制101家鄉村集體企業,更新95家手抄土紙廠設備;如今全市共有鄉鎮企業13289家,從業人數85111人,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9.0414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50.0187億元。上交稅金7393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8293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07204億元,同比增長0.34%。
歷史沿革: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今市境隸屬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後,置蒼梧郡猛陵縣,今市境大部分為猛陵縣境。 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在今市境大部分地區置永業郡,郡治在今筋竹鎮舊縣村。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為永業縣。曾一度廢縣,於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武德五年(622年), 以永業縣地置南義州,分置安義(在今市東部)、龍城(在今市中部)、義城(在今市西部)三縣,州治設在龍城縣。唐至德二年(757年),安義縣改為永業縣,龍城縣改為岑溪縣,是為岑溪縣名之始。宋開寶六年(973年),原南義州三縣先後並歸岑溪縣。此後歷代除隸屬變遷外,岑溪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1951年和1953年,原屬藤縣的糯垌、三堡兩區先後劃歸岑溪。1995年9月,岑溪撤縣設市(縣級市),仍隸屬梧州地區。1997年4月,改由梧州市代管。至2002年,市人民政府駐岑城鎮。轄岑城、糯垌、誠諫、歸義、筋竹、大業、梨木、大隆、水汶、吉太、南渡、曇容、馬路、樟木、三堡、波塘、安平16個鄉鎮1個鄉。
自然資源:岑溪市境內蘊藏金、銀、鉛、鋅、鈦等金屬礦,磷石、螢石、沸石、稀土、珍珠岩、花崗岩等多種非金屬礦,其中 中國岑溪紅花崗岩質地優良,儲量達21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生產基地,被譽為「花崗岩之都」。全市共有宜 林山地20.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0.9%,森林蓄積量達508萬立方米,已建成松脂、玉桂、八角、竹子、水果、薪炭 等六個創匯林業生產基地,總面積17.35萬公頃,是廣西唯一的「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市」,水利資源蘊藏率達 13萬千瓦。
❷ 岑溪工業園有廠招工嗎
岑溪工業園沒看到有廠子在招工,去工業園區管委會問問吧,那裡還有招聘欄里你自己去找找。
❸ 梧州市五園八區是指哪些
五大工業園區:梧州工業園區、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梧州陶瓷產業園區、赤水臨港工業園區和塘源化工產業園區。
八大工業集中區區:梧州東部產業轉移園區—萬秀工業區、梧州東部產業轉移園區--蝶山工業區、梧州東部產業轉移園區--長洲工業區、蒼梧工業集中區、蒼梧石橋工業集中區、岑溪市工業集中區、藤縣工業集中區、蒙山縣工業集中區。
❹ 請問廣西岑溪附近那裡有煙花爆竹廠最好有電話聯系
興隆煙花炮竹廠,廠址,羊角塘工業園
❺ 岑溪市恆通石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岑溪市恆通石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位於廣西岑溪市歸義鎮工業園,是廣西恆石通石材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擁有恆通石材一廠,恆通石材二廠兩個生產加工基地,是岑溪市歸義商會會員單位。法定代表人曾日洪,公司擁有員工200多人,是一個集礦山開采、加工、石材工程項目承接、自營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石材工貿企業。工廠佔地70多畝,擁有自主大型礦山,年產能百萬方。廠區配備有國內先進的70噸大型龍門吊車、大型切機、自動磨光機、紅外線切機等流水生產線設備,產品質量國內領先,是以礦山為基礎,從源頭做起的大型板材石料加工基地。主要生產加工楓葉紅G562、三堡紅G563、浪花紅G4418、粉紅麻、海棠紅、羅源紅、桂林紅、芝麻灰、芝麻黑、廣西黑、青石等花崗岩毛板、工程規格板、地鋪、石材幹掛、石球石桌石柱、異形等,能夠達到不同國家、地區的各種質檢要求。恆通石業專注於高標准出口訂單產品的生產,具備26年出口訂單生產經驗,主要承接訂單來自中東、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地,累計出口額超過8億元。2015年後,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從專注於出口產品的生產,轉變為出口和國內兩個市場並重發展的企業。
法定代表人:曾日洪
成立時間:2016-06-23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04810000330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岑溪市歸義鎮石材工業區
❻ 產業轉移的窪地效應
在中國,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戰略,梧州市充分發揮靠近粵港澳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
產業轉移座談會載體和平台,主動融入珠三角接軌北部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使承接產業轉移呈現良好的勢頭。2004年以來,梧州市累計引進產業轉移項目1398個,投資總額351.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29.2億元,其中東部產業轉移項目1051個,投資總額301.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6億元。
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梧州市按照「布局合理、產業聚集、企業集群、主業突出、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效益較高、用地節約」的原則,著力打造專業特色工業園區,使之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
制定科學的園區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培育園區和集中區骨幹企業,大力建設工業廠房,梧州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園六區」格局:梧州工業園區主要吸納東部地區的輕工產業轉移,以及承接部分現有企業易地改造;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主要發展金屬回收、拆解、冶煉、型材深加工產業,以形成相對完整的再生資源加工回收產業鏈;蒼梧工業園區主要布局有色金屬冶煉、林產業轉移探討化、醫葯等產業;岑溪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石材、家電等產業;藤縣工業集中區主要布局林產林化、造船等產業。
隨著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梧州市搶抓國家加工貿易產業政策調整等歷史機遇,主動接軌珠三角融入北部灣,吸納 東部產業轉移進入。在以工業項目為主的整體思路下,各縣(市)區和梧州工業園區作為招商主體的地位日益明顯,建立了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市領導帶領招商團隊分區域到珠三角地區以及東盟各國進行招商推介和開展經貿活動,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步伐不斷加快。梧州市成功引進七星精進科技能源生產項目等多個大型項目。
為讓引進項目留得住、有發展,梧州市在堅守政策底線的基礎上,積極做好跟蹤服務,使外來企業投資梧州的熱情不斷高漲。
梧州市有一家由東部轉移過來的電解鋅生產企業,其行業屬國家限制類產業,有關部門經過深入了解,發現該企業的原材料是鋼鐵、冶金行業的廢渣,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范圍,於是協助該企業用最短時間做好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申請認定,最終,在自治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該企業取得了認定證書,解了燃眉之急。
❼ 廣西岑溪有些什麼
地理位置:
岑溪市位於廣西東南部,處於東經110°3′-111°22′,北緯22°37′-23°13′,東鄰廣東羅定市,南靠廣東信宜市,西連玉林市,北接梧州市。位於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的結 合部,既是聯接華南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經濟輻射的重要腹地,又是大西南資源型經濟與沿海外向型經濟的連接點。
氣候條件:
岑溪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21.4℃,年平均降水量1450mm。
自然環境:
岑溪屬雲開大山北麓東段的丘陵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山脈為雲開大山及勾漏山余脈延伸,西南部土柱頂為境內最高峰,海拔1211米。最低點為西北的都目河谷,海拔50米。主要河流黃華河、義昌江分別由東南流向西北,境內流經里程分別為111.5公里和123公里,屬珠江水系,其他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6條。年日照時數為2004.7小時。全市土壤有紅壤、磚紅性紅壤、水稻土、紫色土、沖積土5個土類。
面積人口:
岑溪市總面積278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0萬。其中全市男性人口416667人,佔全市人口53.2%;女性人口 366836人,佔全市人口 46.8%。農業人口 659871人,非農業人口123632人,每戶平均人數3.8人。全市人口漢族居多,有壯、瑤、苗、黎、京、布依、侗、仫佬、回、傣、毛南、彝、水族等少數民族 3357 人,佔全市總人口0.4%。
交通設施:
岑溪市陸路交通發達,連接南寧、梧州、廣東的三大出口都是高等級公路,其中國道324線和國道207線在市 區交匯,在建的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山西臨汾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洛湛鐵路、岑羅鐵路都從岑溪境內經過。
目前,從岑溪到達南寧、廣州、珠海、湛江等城市,都在3小時左右車程。岑溪市到周邊城市的公路里程:南寧市298公里, 梧州市85公里,桂林市350公里,北海市400公里,廣州市300公里,深圳市450公里,珠海市380公里,湛江市280公里,東莞市360公里。
電力資源:
岑溪市水電力資源儲藏量達1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7.2萬千瓦,全市共有3座11萬伏變電站、一座22萬伏變電站, 是國家「西電東送」的一個重要基地和出口。
賓館酒樓:
全市旅業飲食業發達,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其中阿里香大酒店和榕湖飯店為三星級酒店,岑溪大酒店為二星級酒店。
農業:
全市有耕地面積2.11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4萬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6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 4.9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 27.1 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2.03765億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7.6565萬畝,稻穀總產量22.63萬噸,平均畝產712.2千克。雜交稻優質谷樣板18個,面積8500畝,水稻旱育稀植樣板45個,面積2萬畝,塑盤拋秧樣板33個,面積6500畝;全市推廣種植優質雜交水稻30.8萬畝,占水稻播種面積的66.20%;建立「萬元田」樣板點30個,面積4.5萬畝,實現產值39812.4萬元;西瓜樣板點6個,面積950畝,種桑養蠶樣板28個,面積600畝,馬鈴薯樣板5個,面積1000畝,花卉示範園1350畝,其中糯垌花卉示範園1100畝,歸義鮮切花基地250畝;種有百合、玫瑰、劍蘭、垂蓮等花卉作物和綠化苗木。
林業:
全市造林7.0335萬畝,其中建立以八角、玉桂、水果為主的經濟林基地3.8335萬畝;建立馬尾松低脂林改造基地2000畝;營造馬占相思、良種桉為主的速豐林3萬畝。引進外資900多萬元建立速豐林基地2.2萬畝,退耕還林4.02萬畝,植綠籬3500米,鋪草坪5200平方米。可供應枝椏材20726噸,木片25586噸,松脂材1614立方米,可採伐木材共120801立方米,采割松脂15918噸。
鄉鎮企業:
石材、土紙、竹芒編織、煙花炮竹等為我市鄉鎮特色支柱產業,不銹鋼廠、毛織廠、鉛鋅礦廠等為骨幹企業。建有探花、思英工業園區兩個。全市現有花崗岩礦山33座,界鋸142條,磨光機644台,實現石材總產值7.8億元,總收入7.4億元;全市新辦鄉鎮企業36家,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9904萬元;改制101家鄉村集體企業,更新95家手抄土紙廠設備;如今全市共有鄉鎮企業13289家,從業人數85111人,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9.0414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50.0187億元。上交稅金7393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8293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07204億元,同比增長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