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歸納法國的主要經濟特點
法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同時又擁有國家干預經濟的歷史傳統。正因為法國經濟的這一特點,戰後法國政府選擇了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管理體制,全面地、大規模地推行國家經濟計劃成為法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突出形式」。自1947年起40餘年來,它已連續執行了九個國民經濟中期計劃,現在正在執行第十個計劃(1989~1992年)。70年代以後,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法國政府對計劃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法國是經濟發達國家,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為西歐最大的國家,人口5800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為2500萬人。法國目前的經濟與分配狀況有如下特點:
1.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造循序漸進。
法國的經濟體制是一種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就業人數2200萬人,其中,私有企業人員為1300萬人,在國有企業、政府和公共部門工作的人員為900萬人。由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法國擁有著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其比重在歐洲各國居首位。法國在80年代就探索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重組,政府逐步放棄了私有化,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股份制已經成為法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最基本的資產組織形式。
2.就業人口分布合理,但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2200萬就業者中,分布在第三產業的佔2/3,符合發達國家就業人數在三個產業間的合理配置比例。當今法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一個300多萬人的失業大軍,其中,長期失業的為100萬人,失業率高達12%。法國的高失業率給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社會保障機構為此要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失業救濟金,結果使社會保險金本來就入不敷出的矛盾更加突出;許多年輕人由於遭受失業之苦而意志消沉;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徘徊不前。
3.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穩定。
在法國,其最低生活需要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共有三種人:一是沒有多少技能,從事最簡單勞動的那些人。他們受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保護。目前,全國約有10%的人領取最低工資。二是失業者,約有200多萬人(不包括長期失業者),他們領取失業保險金。三是因喪失勞動能力、無工作等原因而沒有收入來源的人。這些人是長期失業者,現有100萬人。他們從社會救濟部門領取永久性的最低生活費。目前的標準是:2200法郎/月。最低生活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其資金來源是個人所得稅。法定最低工資、失業救濟金和最低生活費三條保證了最低層社會群體的最低生活需要。盡管法國陷入了高失業的困擾,但社會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這不能不說是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4.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兩極分化有所緩和。
中間收入階層擴大,是法國歷屆政府重視抓教育,使人們職位身份普遍提高的結果。幾十年來,法國的職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蘭領」減少、「白領」增加,多數人具有了中間層的職業身份。職位身份的提高,帶動了工資的提高。現在,企業沒有技能的普通工人越來越少,工人與工程師的工資差別也已從50年代的3.9倍縮小到2.6倍。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工資收入差距縮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極分化。當然,高額累進徵收財產稅、個人所得稅,將一部分收入轉移給中低層家庭,也是促進分配狀況改善的重要原因。
❷ 法國發展史(詳細點的)
法國發現的最早人類遺跡大約200萬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在法國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
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法國作為歐洲五大強國之一,與其的歷史根源性有很大關系,法國有著歐洲交通樞紐的優越地理位置,讓它能快速的發展變強,但是由於法國的面積並不太美好,又被歐洲其它五大強國包圍,所以實力一直很一般。
當歐洲逐漸從羅馬崩潰的陰影中走出,當時阿拉伯帝國也在東方崛起,在近東重創拜占庭帝國,沿著北非攻佔西班牙,入侵法國。
由於阿拉伯軍隊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敗給法蘭克王國,最終入侵歐洲的核心區的理想沒有實現,攻佔西班牙已經是阿拉伯帝國對歐洲擴張的極限了。
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為歐洲帶去沉重的災難,同時也給歐洲人帶來了適合他們的重騎兵技術。
但是當時的重騎兵的昂貴開銷,讓法蘭克帝國難以承受,於是分封土地分攤成本的封建主義在法蘭西漸趨流行,以至於封建主之間相互爭斗,弱化了中央權威,此時的法國分崩離析,而這種時刻更大的災難在等待著法國,法國周邊的群狼正在等待法國的自相殘殺,而後進行吞噬。
法國這個歐洲樞紐的位置早有多人貪慕,這次恰好給了這些國家機會,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在此刻發生了,當一個國家內部分裂外部入侵的時候,往往國家會放棄私仇選擇大義法國就是這樣,法國的統一也由此開始;
一個叫做勃艮第的態度影響了當時法國的統一,勃墾第是第一個願意在英法戰爭中鼎力相助的諸侯,而後更多的諸侯加入進來,一起為法國而戰,那一刻法國是統一的,是一心對外的。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重騎兵在英國長弓、火葯、防禦工事面前極其脆弱,而更強大的軍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權對資源的統一調度,這再一次讓法國看到統一的必要性,這次法國的統一勢在必行,因為法國人面對的外敵不僅僅是英國人。
由於法國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在維持一支海軍抗衡英國人的同時,也要有一支龐大陸軍面對來自歐洲大陸的競爭,法國面臨的是多線作戰,這種情況也迫使著法國政治朝著集權化發展。
❸ 法國宣布投資8億歐元發展機器人產業,你如何看待這個產業
我覺得這個產業是非常適合法國經濟的發展的。
自從英國國內出現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匱乏,不僅導致民眾出現了恐慌式消費,所有的日用品被洗劫一空,就連鮮肉市場和運輸行業都出現了嚴重的癱瘓狀態,雖然官方已經在大面積范圍內開展了高薪招聘技術型人才的措施,同時對勞動力資源放寬了移民政策,但是想要這些措施奏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國內各產業的癱瘓問題。以此為鑒,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起對於勞動力資源技術性的培養,以求實體行業能夠健康穩步的發展。其實法國本身是不缺乏優秀的勞動力人才的,但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某些產業的高速發展,官方還是決定花費巨額投資進行機器人產業的生產製作。
和英國不同的是,法國一直都非常注重對於國內技術性人才的培養,並且將員工的技能當作固定投資的一部分,以保證人才資源的不斷增值。這種培養方式雖然可以發揮員工的最大的工作價值,但是由於培訓周期過長,導致優秀人才的數量始終無法得到快速提升。但是如果將這些資金和精力都投注在尖端機器工人上面,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他們對於企業的忠心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並且還會加大生產效率,有利於促進高端產業的快速發展,總的來說這一舉措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❹ 法國在中國的投資情況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表示,未來10年亞洲能源市場的50%會在中國,因此公司將會加大其在中國內地的投資。
據中華工商時報1月25日報道,盡管自2006年以來中國已經開始顯現出電力的階段性過剩,但這並沒有妨礙跨國公司對中國能源市場需求的看好。世界財富500強之一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日前表示,未來10年亞洲能源市場的50%會在中國,因此他們將會加大其在中國內地的投資。
阿爾斯通是全球發電及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市場的領先公司,其發電設備現已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25%,並在世界軌道交通市場擁有18%的市場份額,1979年進入中國後,目前已在中國開設9家合資廠。
阿爾斯通在總結中國發展戰略時,將對華戰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直接出口能源設備到中國;第二階段是在中國建廠,生產能源設備出口到中國;第三階段是建立中國生產基地,生產能源設備出口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的重點在第二階段,但是已經開始向第三階段邁進。最近,阿爾斯通在天津的生產基地就接到了一筆來自越南的大單,將為其生產180兆瓦的水力發電設備,這是一個100%在中國融資、設計、生產和出口的項目。
天津基地是阿爾斯通在全球最大的水電設備生產基地,2006年迎來了10周年慶典。據悉,今後兩年內這個生產基地的投資將再擴大一倍,用工規模從2006年的1000名工程技術人員擴大到1500人左右。此外,阿爾斯通在中國武漢還有一個出口份額佔90%以上的工程技術公司,近兩年內該公司的規模也將至少再擴大一倍。
❺ 你如何看待法國宣布投資8億歐元發展機器人產業這件事
法國投資8億歐元去做機器人相關產業,證明對方還是比較重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的。但是說實話,這8億歐元還遠遠稱不上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投資,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80億左右這只能說是一個開始而已。
我國有很多的公司在做尖端的科技研發,機器人智能產業也有很多公司在做,但現在總體來說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規模,應該說有好多國內的科技公司在研究相關的技術,但並沒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這個研究之道上面。所以在國內的影響力還不算特別大,但這也是未來大的一個趨勢,也將成為另外一個風口,看誰能夠首先有核心技術的突破。
❻ 法國的工業經濟如何
雖然1936年5月,由法國無產階級領導的、廣大勞動人民和進步階層參加的人民陣線上台執政,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一度使法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從1937年下半年起,法國再度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來勢很猛,致使當年法國的工業生產比上年減少了15.5%。這對法國脆弱的經濟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如以1928年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00,1937年下降到82.8,1938年4月下降到82。冶金工業在1937~1938年的危機中受的打擊最大,同1937年相比,1938年冶金工業的產量下降了16%,造船業和建築業也受到了嚴重打擊。在汽車生產上,法國落後於英國和德國。在飛機製造上,法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從第一位迅速下降到第四位;法國的鋼產量在1932~1937年間只增加了30%,而德國卻增長300%。
❼ 法國聖戈班的MAIN DATA
2007年主要數據
法國聖戈班在全球57個國家均設有生產企業 在世界各地擁有1400多家財務可合並子公司 全球員工206,000人 營業額達434億歐元 凈利潤21億歐元 現金流量38億歐元 工業投資23億歐元 集團每年用於科研的費用高達3.45億歐元 2/3的員工在法國以外的地區工作
平板玻璃
玻璃包裝
陶瓷及塑料
磨料磨具
工業砂漿
管道系統
隔音保溫材料
石膏材料
建材分銷
歐洲第一 世界第三
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
世界第一(熱機及機械應用領域)
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外牆塗料及瓷磚粘結劑)
世界第一(球磨鑄鐵管)
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
歐洲第一(建築材料分銷)
世界第二(瓷磚分銷)
❽ 法國的經濟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由於發債問題,法國發行了43億歐元的10年期國債。盡管融資規模達到了預期上限,但收益率情況卻並不樂觀。平均的中標收益率為2.98%,超過了3月1日同類發行中的2.91%。認購倍數為2.56倍。在法國國債發行結果公布後,該國基準的10年期國債價格走低。10年期法國國債收益率周四早盤升至3%上方,5年和30年期法國國債的收益率也不同程度走高。 法國的法定貨幣為歐元。1999年1月1日,法國和其他11個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國法郎。截止2014年04月19日,1歐元=8.60人民幣元,1歐元=1.38美元。
法國外匯儲備主要由黃金、外匯存款及外國有價證券、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特別提款權組成。自2000年5月以來,法國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系統實行的標准結算外匯儲備,以月底匯率為基準進行換算,並用歐元計價。截至2012年5月底(5月份的數據使用的官方換算標准為1歐元兌換1.2403美元),外匯儲備為1630.15億歐元(約合2021.87億美元);黃金儲備982.34億歐元(約合1218.4億美元);外匯存款及外國有價證券為460.93億歐元(約合571.7億美元),包括特別提款權在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權182.59億歐元(約合226.5億美元),其他儲備資產4.29億歐元(約合5.3億美元)。 法國經濟部長莫斯科維奇在2013年2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剛剛結束的內閣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吸引外國投資的具體目標。法國確定的目標:從2013年起到2017年,每年新增 1,000個外國直接投資項目,以增加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目前有2萬家外國企業落戶法國,外國對法國直接投資項目每年新增約700個,法國將採取措施吸引外國投資,使外國投資項目每年增加1,000個,增幅近50%。莫斯科維奇表示,各國都在加緊吸引外資和人才,國際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法國希望繼續保持法國在吸引工業投資上的歐洲領先地位,並擴大其他方面的外國投資項目。
法國從2010年開始將自己吸引力第二的位置讓給了德國。不過法國保住了工業吸引力第二的位置,2013年共吸引了166項工業投資。據EY咨詢公司公布的法國吸引力年度晴雨表顯示,2013年法國本土共吸引外國企業投資或增資項目514項,排名歐洲吸引外資第三位,英國排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