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減產的原因有哪些

工業減產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0 08:58:07

『壹』 全球多家車企因為缺芯而被迫減產,半導體晶元為何供應不足

美國廣播公司稱,受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晶元供應短缺,汽車行業也受到影響。本月8日,福特表示,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其在肯塔基州的生產線將被迫提前停產。日產還表示,半導體晶元無法滿足需求,迫使他們調整日本工廠的產量。菲亞特克萊斯勒近日宣布,將暫時關閉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以及在墨西哥的一家小型SUV工廠。大眾汽車去年12月曾表示,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將調整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生產,並將在今年一季度實施。此外,豐田、本田等車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汽車晶元生產周期長,生產能力難以規劃。這個問題在正常年份也可能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另一方面,如果規劃不好,倉庫和廢品都會有壓力,所以是把雙刃劍。上述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華高管告訴記者。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以來,中國車市持續回暖。雖然一季度市場情緒悲觀,但二、三季度整個行業明顯感受到了汽車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在這一過程中,隨著中國需求的增長和其他市場的逐步復甦,出現了汽車零部件的局部短缺。據一些零部件企業高層介紹,如果按照汽車廠商原有的產能規劃,晶元供應問題不大。然而,由於新的產能,我們需要向半導體公司追加訂單,這需要69個月的更長時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需要較長的產品開發和驗證周期,汽車晶元也是如此。而且,由於Tier1的話語權很強,汽車企業很難調整供應商體系。

『貳』 蘇聯工業化為什麼會導致減產

不是產量降低,而是產值降低。
就如現在美國對付俄羅斯一樣,美國聯合盟友打壓石油價格,讓蘇聯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產值降低。從而財政吃緊。

『叄』 在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同時,工業成本降低源於哪些方面的原因

如果說在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同時工業成本卻降低,我覺得呢主要的原因,首先一個是工廠的技術提高了相應的產品的單耗,,也就是說耗用某種材料的一個單耗水平在下降。
另外在工業成本中,一個大頭就是企業的人工成本,很有可能原材料成本上漲,但企業可能通過一些技術革新或者是優化人員組合等形式,使企業的人工成本降低,這樣總的一個工業成本也會有所下降吧。
還有一個就是在企業的整體生產過程中的一些耗費下降了,因為工業成本的三大主要原因,一個就是料工費嘛,從這三方面來考慮,如果在材料的上漲那是必要在其他兩方面有所下降,這樣總的一個工業成本才會有所下降啊。

『肆』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指下降的原因

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於混亂和癱瘓。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一後,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危機.
[編輯本段]一、「黑色星期四」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20世紀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瘋狂的股票投機終於引發一場經濟大災難。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盪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並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到來。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盪。經濟危機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編輯本段]二、羅斯福新政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並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編輯本段]三、《國家工業復興法》作用
《國家工業復興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為消除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重大破壞,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新政的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羅斯福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各行業企業指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
[編輯本段]五、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新政並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因經濟危機的根源還存在. 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本段]六、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①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及各生產部門; ②時間特別長:從1929-1933年,前後共5個年頭; ③破壞性特別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
[編輯本段]七、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編輯本段](1)對美國的影響
①金融、貨幣和信用危機;②工農業生產遭到巨大損失倒退;③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急劇下降;④國民收入減少,貧富懸殊加劇,階級矛盾尖銳;⑤美國社會出現全面危機。
[編輯本段](2)對世界的影響
①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
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興風作浪,引起社會動盪
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強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的爭奪,各國間的矛盾和摩擦日趨尖銳。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 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伍』 你覺得工業用電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許多的工業用戶都反映說,每月用電的開銷很大,電能的損失高,浪費大。其實企業用電能浪費的主要源頭在哪裡呢? 節能節電節能減排。
生產工藝普遍落後,在許多的工業企業中,很多生產工藝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水平,甚至還有部分企業採用蘇聯時期的生產技術或工藝,特別是高耗能行業,如鋼鐵、化工、建材、機械、有色金屬、紡織、石油、煤炭等行業,生產工藝普遍落後,產品產量和質量也相對很低,單位產品能耗非常大。
能源管理方式粗放,能效使用與供電系統及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態管理、維護、檢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業只從保障設備能正常運行角度對電能進行管理,沒有從使用效率、生產成本和設備使用壽命等角度,對電能進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計量、檢測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職責不明確等。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電能利用及電能質量管理手段,企業一般都不知道電能主要消耗在什麼地方,電能質量有沒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不清楚什麼時間消耗了多少,不明白電能浪費的漏洞在哪裡,更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麼樣改善等等問題。
用電設備陳舊老化,目前我國工業企業中也有不少變壓器、電動機、風機、泵類、壓縮機、電焊機等通用設備是屬於六七十年代的產品,部分設備及供電線路非常陳舊,這些設備及供電線路在運行時效率低、耗電多、浪費非常嚴重,存在著巨大的節電空間

『陸』 中國目前大量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未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企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1,中國的鋼企主要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有一個普片的問題,那就是效率低下,這點是不用懷疑的。除此以外大型的國有企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死不得」,無論如何地方政府都不會讓當地的大型國有企業死掉,當國有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後政府往往會給予大量的補貼。當然,大家要知道,這些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2.鋼鐵企業是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企業規模龐大,前期投資很大,即使出現虧損或者行業利潤下降,企業也不能馬上轉型或者減產。因為減產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只有當繼續生產產生的效益還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帶來的損失的時候企業才會停產。然而,國有企業,為了保證員工不至於失業,即使虧損很大可能也會繼續生產。這是國有企業的一個通病。3.08年為了應付經濟危機,國家拿出了4萬個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數都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家都知道,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這樣一來在08年和09年中國的鋼鐵幾乎一下子就被消化殆盡了。鋼企都賺錢了,這個時候一些鋼企開始盲目的擴大產能。然而,隨著後來通脹的越來越嚴重,中央收緊資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也開始減少。鐵路建設等的放緩甚至停工,以及房地產調控導致的建築鋼材需求的減少,導致對鋼材的需求瞬間銳減。這些變化,根本沒有給鋼鐵企業足夠多的准備時間。鋼鐵企業依然開組馬力生產,然而市場需求卻一落千丈,於是鋼鐵企業庫存急劇增加,企業效益也一落千丈。前面說過,鋼鐵企業不會一下子停產,所以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而市場消化的能力卻越來越弱。4.中國的鋼企生產的大多數都是低品質鋼材,高品質的鋼材很少,甚至需要進口。低品質的鋼材在全球都是產能過剩的,何況中國的鋼企在全球來看並不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因此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很少,遠遠不足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綜上原因,導致了我國鋼鐵過剩,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現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的減少。由於國內需求不足,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往往需要靠國外的市場來消化,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中國國內的產品就會嚴重過剩。國內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老百姓沒有錢消費,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以來,中國普通老百姓並沒有真正的富裕,房地產又對普通老百姓進行了一次洗劫,於是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弱。而企業的產能卻在不斷地擴張。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改革,怎麼改?首先調結構,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進行整合,該死的就讓它死掉。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業,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第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老百姓盡快的富裕起來。第四,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不改革,前面的一切改革都是白搭的。
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因為中國是靠製造業起家的,而製造業所產生的產能無論如何靠國內市場也是消化不完的,但是只要中國調結構能夠實現,未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危機應該會慢慢的過去。

『柒』 統計工業企業主營業收入與工業總產值比率低於97%,會有哪些原因使主營業收入變少

主要原因有收入確認不及時,銷售折扣、折扣銷售、商業折扣比較低。

工業總產值,是指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銷售產品的收入;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不等於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原因有:1、兩者確認價值的核算基準不一致,包括:確認時間點、產品單價等;2、企業同一時期內生產出來的產品並沒有全部銷售,尚有部份庫存或者盤虧;

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

1、市場問題:下游用戶不景氣,造成銷售減少,同行業產能過大,不計成本激烈競爭市場。
2、招工難:由於長期不能招滿需要的熟練工,造成企業減產。
3、資金問題:由於銀行貸款只收不放,缺乏流動資金,原料不能及時補充,造成停工待料。
4、技術革新問題:由於沒有及時跟上技術革新,被同行的新產品搶占市場。
要是出口企業就說外商訂單減小。
5、還有電力緊張、銷售效益下降等等,上述原因僅供參考,具體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要有理有據才能讓稅務部門認可。
6、客觀原因:整體經濟不景氣;主觀原因:企業銷售管理不到位、銷售獎勵制度不合理、整體營銷戰略有問題等

毛利率=1-營業成本/營業收入,毛利率受營業成本和營業收入兩個因素影響,如果收入額下降,毛利率反而增長,那就說明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的值降低了,也就是說成本率降低了,說明成本比收入下降的比例更大

營業額下降有很多原因造成呢。首先得看周邊的快餐店生意好不?如果都很好,只有你們家很淡,就說明你們家的產品還沒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鑒於你的是新店,很大可能是因為客戶還不知道有你們店,剛開始還沒接觸你們店,不知道好不好吃,就沒來,而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投資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經營稅金及附加-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所得稅費用
其中任意一項變動都會造成利潤變動。

『捌』 影響工業產能的因素有哪些啊

1、經濟規劃

在完成一個新廠的設計或對現有的生產系統進行重新設計或擴展時,需要對生產能力作出正確的決策。僅僅著眼於各類產品的年銷售量是不夠的,因為銷售情況可能會反映出季節性的波動。

如果打算按照銷售曲線來確定,則會使庫存積壓的風險減至最小,在這種情況下,工廠的勞動力數量應是可變的,除高峰期以外,工廠的生產能力部分被閑置起來。如果我們把生產能力確定為中等水平,則勞動力數量趨於穩定,工廠設備的利用趨於合理,但為了應付銷售高峰就應注意積累庫存。

在這里,關鍵的問題是進行經濟分析。這可以歸結為一個規劃問題,即將生產能力按各個經營時期進行規劃,以使上述綜合成本最低,綜合成本中的投資費用可用一個關於生產能力的非線性函數來近似地表示出來。


2、銷售預測

為了獲得超過需要的生產能力,我們在經濟上是否能負擔得起。值得一提的是,一定量後續生產能力的耗費與當前耗費並不是相等的。而且,一般的情況是,在任何規模的生產能力水平上,實際上都有些設備處於閑置狀態。因此,在改變生產能力時,其實無需購置那些已具有閑置能力的設備。

生產能力規劃用來確定未來生產所需生產能力,在制定生產能力規劃時,即使考慮到未來的預期市場需求。

也只需購進需要的設備,同時在建築物和平面布置規劃中為將來需購進的設備預留出適當的空間,這樣,在對原有的生產能力進行擴充時,就不必再重新進行工廠布置了,只需把新添機器放置到原有系統中去就行了。


3、空間成本

由此可見,問題實際上可以歸結為預留額外空間以滿足未來的預期需求。考慮到後續的擴建空間單位成本要大一些(因為原先的牆壁須打破,還需開出新門來),所以這種預先留空間的方式是合理的。更為重要的是,事後擴建方式除所增空間本身的費用需要考慮之外,還需考慮由其產生的平面 重新布置費用。

如果所增空間並不是與已有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將還需支付物資的運輸成本這一額外費用。綜上所述,在核定生產能力規模時,必須把擴增新空間所耗的額外成本,與預留空間的成本及其維持到需用 時的費用加以權衡比較。


4、外協生產

下面我們來談一下外協生產及多班工作制對生產能力的影響。生產能力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如何滿足所需的生產能力。投資與生產能力的比值隨外協生產規模及設備利用率(是實行單班制、兩班制還是三班制)的不同而異。

在需投入用於購置新設備的資金時,進行經濟分析,從而決定零部件是自製還是外購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核定未來的生產能力時,有必要首先對自製與外購作出決策。

為一個企業確定合適的班次數目,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例如,我們用兩班制代替單班制,並不會使投資成本減少一半,因為,正像我們在前面所指出的那樣,追加投資額並不與生產能力的增加量絕對成比例,通常還要牽涉到其他許多費用。

對第二班來說,一般要有10%~15%的工資增加額,對多班制而言,還常需增加監督管理費用。班次制定問題也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因為對於不同的工業部門,廠房、設備和勞動力的成本所佔的份額是不一樣的,需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經濟分析。

一般而言,對於廠房和設備的人均投資額較大的工業部門,如鋼鐵、化學、石油加工等,採用多班制較為經濟;而人均投資額為中等或較低水平的部門,由於多班制所導致的工資增加額超過了它所節省的投資,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並不合算。

(8)工業減產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可由企業對生產能力加以調節控制的因素很多。從計劃的觀點看,可將這些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時間長短,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三類。

1、長期因素

取得生產能力的時間在一年以上的都可歸入長期因素。它們包括:建設新廠、擴建舊廠、購置安裝大型成套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等。這些措施都能從根本上改變生產系統的狀況,大幅度地提高生產能力,但同時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用這些因素屬於戰略性決策。

2、中期因素

在半年到一年之內對生產能力發生影響的那些因素為中期因素。如採用新的工藝裝備、添置一些可隨時買到的通用設備,或對設備進行小規模的改造或革新;增加工人,以及將某些生產任務委託其他工廠生產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庫存來調節生產的作用。

這些因素是在現有生產設施的基礎上所作的局部擴充。它們屬於中層管理的決策。一般在年度生產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中加以考慮。

3、短期因素

在半年之內以至當月就能對生產能力產生影響的屬於短期因素。這類因素很多,如:

1)加班加點;

2)臨時增加工人,增開班次;

3)採取措施降低廢品率;

4)改善原材料質量;

5)改善設備維修制度。這能減少設備故障時間,提高設備利用率而提高生產能力;

6)採用適當的工資獎勵制度,激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

7)合理選擇批量。批量選擇的不同會影響設備調整時間的變化。合理選擇批量能減少不必要的設備調整時間,而提高設備利用率,即提高了設備的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的短期調節因素是對現有生產設施利用的改善,都屬於作業層的決策。

『玖』 為什麼工業製造業普遍不景氣

這個應該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中國的製造業是很牛的,中國的產品銷售的世界各地。但隨著中國製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許多企業倒閉或外遷。中國製造業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土地成本,稅收和工人成本。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的製造業都是比較低端的製造業,議價能力不足。馬雲不是說過嗎:「不是製造業不行了,是你的製造業不行了」。製造業要想賺錢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和提升創新能力,讓自己的商品更有競爭力,當然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很不容易。創新能力,科研能力,需要從小培養,由此可以看出提升製造業實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拾』 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它們工業的影響有什麼變化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閱讀全文

與工業減產的原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大g音響怎麼調節 瀏覽:179
賓士amg怎麼開省油 瀏覽:900
寶馬5系後排座椅頭枕怎麼調 瀏覽:464
海南省海口市有什麼工業 瀏覽:242
奧迪a6換油水分離閥多少錢 瀏覽:883
馬雲開的大眾汽車是什麼車 瀏覽:63
一汽奧迪24多少錢 瀏覽:531
寶馬x1屏幕怎麼 瀏覽:512
家用小排量汽車保險是多少 瀏覽:135
汽車過戶錢多久到賬 瀏覽:829
賓士s級有哪些顏值 瀏覽:100
汽車防護膜用什麼膠 瀏覽:628
太原工業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哪個好 瀏覽:846
小鵬汽車哪個生產車間比較輕松 瀏覽:601
吉林市哪裡有長安汽車修理部 瀏覽:466
汽車新車發票有哪些 瀏覽:895
汽車灰銀怎麼調 瀏覽:638
汽車bms是什麼意思 瀏覽:120
賓士s原廠喇叭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914
荒山變工業用地出讓金怎麼收取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