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是怎麼看待三缸發動機的,到底好不好,好在哪裡
三缸發動機的未來發展趨勢正朝著電氣化、智能化、節能化的方向發展。對於發動機,更不用說其他技術了。如果氣缸少,氣缸燃油產生的污染排放自然會下降。如果發動機減少一個氣缸,氣缸、活塞、連桿、氣門等部件就會減少。一般來說,製造成本也會降低。由於三缸發動機的設計缺陷,與四缸發動機相比,自然存在怠速抖動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三缸發動機望而卻步。
與四缸發動機相比,三缸發動機具有較小的排氣干擾。與小慣性渦輪技術相比,三缸發動機具有較好的低轉矩和較小的渦輪滯後性。三缸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可減輕整體車重,體積小也可節省發動機艙內的空間,為電氣化部件提供空間。一方面,混合動力系統體積大,三缸發動機體積緊湊,更適合混合動力系統;另一方面,三缸發動機效率更高。動力不足。雖然大多數三缸發動機採用渦輪增壓和缸內直接噴射技術,但在渦輪干預前扭矩不足,即低速行駛時稍微弱一些。高轉數設置會導致舒適性和穩定性與四缸發動機之間的差距。所以不建議買三缸機。雖然便宜,但是沒有駕駛舒適性和動力。還有什麼樂趣。
B. 汽車三缸發動機的優缺
狹路相逢勇者勝,現在越來越多車企推出了三缸,也有幾個原本小問題多的車企換回四缸,這個主要還是看品牌,看能力,看做工看,質量,看研發。不是為了三缸而三缸,先說一下汽車三缸機的缺點,1、抖動,抖動帶來的問題是承托發動機的腳墊很容易磨損,2、發動機聲音大,像拖拉機那樣,有損顏面。優點:1、更小的渦輪遲滯,2、更好的低轉速扭矩,3、熱效率更高,4、更少的機械摩擦,更輕質量,更小體積。全新一代奇駿搭載的三缸發動機和市面上利用平衡軸的三缸發動機是不一樣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的「變」,來源它獨有其全球獨創的多連桿結構及可變壓縮比技術。多連桿結構讓發動機做功沖程瞬間,活塞向下垂直運動,無傳統發動機因傾斜角帶來的動力損耗,抵消44%傳統發動機活塞側向力,從根源處解決傳統三缸振動問題;配以可變壓縮比技術,讓壓縮比在8:1(高性能)~14:1(高效能)之間智能切換,動力&油耗皆可最優。並且與現款奇駿搭載的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功率提升13%,扭矩提升26%,油耗降低24%。同時,比現款奇駿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油耗也要降低了6%,技術日產,回來了。C. 三缸車跟四缸車,大家都是怎麼看的
由於3缸發動機比四缸發動機少了一個行程,所以在工作中容易出現抖動,發動機聲音也會更大一些,雖然採用的平衡軸技術解決了振動強度過大的問題,但其還要比4缸、6缸等發動機的振動水平高。
另外,三缸發動機為了達成接近四缸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連貫性,不得不匹配一個更大質量的飛輪,這樣引擎的運轉慣性就更大,轉速變得遲鈍,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油門響應不積極。
雖然三缸發動機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進,但還沒有達到克服上述弱點的地步,在銷量上也不突出。即使是擁有更好的低轉速扭矩、更少的機械摩擦、更小的體積和質量等優點,但天生抖動吵鬧、動力輸出不平順、油門響應不積極等缺點,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優點,使得消費者在購車時還是首選四缸機車型。
三缸發動機,由於一個缸輸出完動力,另一個缸跟不上,有動力輸出的空缺,所以動力輸出會有不平穩的感覺,這種劣勢只能盡可能通過技術來彌補,很難完全消除。而四缸發動機因為有4個汽缸,1號在上止點位置時2號必須處於下止點,利用相反的作用力,就可以抵消掉往復運動所帶來的振動。
對三缸發動機的噪音,現在基本採取加強駕駛室的密封性來隔絕噪音,在裡面聽不見,但在外面聽就聽見了。三缸發動機油門響應不積極,是因為為了達成接近四缸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連貫性,三缸發動機就必須匹配一個更大質量的飛輪,這樣引擎的運轉慣性就會更大,因而轉速變得遲鈍,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油門響應不積極。由於目前三缸發動機多為中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中後段加速動力不夠,動力輸出不夠線性等。
三缸發動機的誕生已有一段時間,但各種抖動、雜訊等情況應接不暇,這使它在技術成熟的四缸發動機面前,競爭力顯得底氣不足。
但是三缸發動機也有優點:
結構相對簡單,體積小,重量輕
動力輸出更強
更經濟省油。所以買三缸還是買四缸就顯而易見了吧。
D. 三缸汽車有什麼缺點為何很多人都不推薦購買三缸車
三缸機歷史比四缸機還要久,技術來說已經成熟了,例如福特的1.0T發動機,通用的發動機等,三缸機順應排放,排量,以後會是一個趨勢。至於說的質量以及技術發動機的不穩定等等,我認為應該不會有問題。技術要求要是達不到的話,也就不會製造三缸發動機的車啦。所以工作中容易出現抖動的現象,發動機的聲音也會更大一些,雖然採用了平衡軸的技術解決了震動強度過大的問題,但還是要比四缸、六缸等發動機震動要強的多。三杠機大家都說它抖動,這一點不質疑肯定是抖動的,噪音大,為什噪音大,因為它抖動,不平衡所以導致的噪音。
抖動沒4缸的厲害,但也抖,尤其是紅綠燈掛D檔踩剎車的時候,踩的淺一點就是抖的厲害,踩深一點基本上就感覺不到太多抖動,我嚴重懷疑4缸的車發動機基腳有問題,三缸發動機是汽車廠家為了利益最大化來降低成本的一種方法。世界上的品牌車沒有三缸發動機製造的。三缸發動機不省心,畢竟買車是方便自己長時間安全行駛的。
別克、本田、雪鐵龍、標志……一眾的合資品牌都開涉足三缸領域,就連國產的吉利、榮威和名爵也都紛紛參與了進來。三缸是未來的趨勢,這也是汽車發展的一個方向性言論。
E. 將來汽車發動機三缸是不是主流發展趨勢你怎麼看
將來汽車發動機三缸不是主流發展趨勢,消費者根本就不接受三缸發動機。
一、三缸缺點明顯
除了上述入門車型的三缸發動機車型不好賣以外,就連寶馬的X1的三缸車型也同樣不好賣。
F. 三缸發動機很多人排斥為什麼廠家還是堅持要用在車上
雖然許多人對三缸發動機是比較排斥的,但是因為環境和有需要的人群,所以廠商還是會將三缸發動機用在車上。而且隨著汽車行業高效內燃機的不斷發展,本著單缸排量介於0.33L-0.5L的最優原則,三缸車在2.0L或以內乘用車市場中,高效能與油耗低等特點讓它更有競爭力,受到全球節能減排浪潮的影響,國內排放要求愈加嚴苛,新一代三缸車既滿足了當下的排放要求,又保障了日常的動力需求,選擇三缸著實是當下各大車企在當下大環境下的最好選擇。全新一代的奇駿搭載了VC-Turbo超變擎300,有著額定功率150kW、最大扭矩300N·m、綜合工況油耗最低僅為5.8L/100km。與現款奇駿搭載的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功率提升13%,扭矩提升26%,油耗降低24%。而且(1)壓縮比在8:1(高性能)~14:1(高性能)之間智能切換,動力&油耗皆可最優。(2)做功沖程瞬間,活塞向下垂直運動,無傳統發動機因傾斜角帶來的動力損耗。(3)VCT獨有多桿結構,抵消44%傳統發動機活塞側向力,整車NVH提升6%。日產發動機在業界有口皆碑,同源的天籟的VC-Turbo超變擎380 已經經過了市場驗證,獲得了沃德十佳發動機,口碑非常不錯,也讓我們看到了三缸車的未來,願意接受三缸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G. 汽車三缸發動機的優缺點
優點:
三缸機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油耗相對較低,氣缸少了排量自然就小了,油耗方面也會有所下降。第二個優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體積小了之後,能夠優化發動機艙的布局甚至是駕駛艙的布局,與四缸發動機相比布置更靈活。
缺點
1、抖動
三缸發動機由於設計缺陷,和四缸發動機相比,天生存在怠速抖動的問題,這一點已經人盡皆知。也正是這一點讓很多人對三缸發動機望而卻步,比如別克英朗、寶馬1系等,都避免不了抖動的通病。
2、噪音
噪音同樣是三缸發動機的通病之一,廠商通過在發動機艙增加隔音罩、在駕駛艙使用隔音更好的用料等方式來降低噪音,但在車外仍舊會很明顯。
3、動力不足
雖然現在大多數三缸機都採用了渦輪增壓及缸內直噴技術,但在渦輪沒有介入前會扭矩不足,也就是說在低速行駛時會稍顯無力。此外,偏高的轉數設定會導致舒適性和平順性和四缸機相比也有些差距。
3缸和4缸發動機的區別
相比於技術更加成熟的4缸發動機,提到3缸發動機,或許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駕駛感受不佳,抖動、噪音更被定為先天性的「原罪」。客觀地說,早期的三缸發動機,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也成為不少人排斥三缸機的理由。
但事實上,缸數的減少並不意味著體驗差。如今的三缸發動機技術,已然進入了成熟期。就拿上汽通用的新一代Ecotec 1.3T/1.0T雙噴射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由於採用了單缸燃燒最優設計,雖然排量變小了,動力性能和燃油經濟性卻提高了。
H. 汽車三缸發動機怎麼樣。。
汽車三缸發動機挺好的。
不同於四缸發動機的排氣、進氣閥門的延時開閉,三缸機減輕了出現在排氣過程中氣缸重復工作而導致發動機熱效率降低問題,也不會因此而削減渦輪工作所需要的動力。
三缸發動機性能缺點:
1、動力小。氣缸和進氣量的減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動力,再加上本身三缸發動機一般都是小排量(1.0-1.5L),如果不帶渦輪增壓,動力就顯得較弱。
2、抖動。這是三缸發動機的老毛病,三缸發動機缸數為奇數,但其一階二階旋轉慣性力和往復力其實是平衡的,但慣性力又會產生相應的力矩,其力矩並不能做到平衡,所以三缸機的一階二階慣性力矩皆不平衡,這就奇數缸引擎振動的來源。
I. 為什麼都說三缸汽車垃圾,不能買,這是為什麼呢
三缸車不是不能買,但是同價格車型裡面三缸車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
三缸新車實際看不出什麼,但是每個缸60°的空轉斷續的能量沖擊它肯定會抖。平衡軸,平衡塊還是偏心質量飛輪都能緩解抖動,但是治標不治本!抖動會折損發動機壽命,所以很多品牌都已經放棄三缸發動機。
同樣的價格你說你買個低配車,後期要是覺著配置低,咱們可以給你加裝配置,但是你要是買個三缸機,後期抖動噪音大,誰也沒有本事給你加個缸;三缸機這個東西,有不抖的,也有噪音小的,但是你無法保證你買的那台不抖,本事大不如不攤上,你要是等攤上了,那你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