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潤滑油4大誤解 汽車潤滑油日常使用有哪些誤區
汽車潤滑油4大誤解 汽車潤滑油日常使用有哪些誤區?
誤解一:潤滑油經常添不用換
定期檢查潤滑油是必要的,但僅僅補充而不更換只能補充數量上的不足,卻無法補償其性能的損失。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污染和氧化等原因,其質量會逐漸下降,同時也會有一定的消耗,導致數量減少。
誤解二:添加劑用處大
優質潤滑油通常已經包含了多種發動機保護成分,配方中也包括了抗磨劑等添加劑。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劑不僅不能為車輛提供額外保護,反而可能與潤滑油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導致潤滑油綜合性能下降。
誤解三:潤滑油變黑就該換油
這種理解並不完全准確。對於不含清靜分散劑的潤滑油來說,顏色變黑確實表示油品已嚴重變質。然而,現代汽車使用的潤滑油通常都含有清靜分散劑。這種清靜劑能夠將活塞上的膠膜和黑色積炭洗滌下來,並分散在油中,減少發動機高溫沉澱物的生成。因此,即使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後顏色變黑,但這並不意味著油品已經完全變質。
誤區四:潤滑油能多加就多加
潤滑油的量應在機油尺的上、下刻度線之間為宜。如果潤滑油過多,會從氣缸與活塞的間隙中竄入燃燒室燃燒,形成積炭。這些積炭會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增加爆震的風險;積炭在汽缸內呈紅熱狀態還容易引起早燃,如果落入汽缸還會加劇汽缸和活塞的磨損,加速污染潤滑油。另外,潤滑油過多還會增加曲軸連桿的攪拌阻力,導致燃油消耗增大。
Ⅱ 汽車機油的使用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機油變黑就得換
變黑的機油並不意味著已經變質,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品牌正品機油的質量都相當高,能在高溫條件下保持潤滑功能。
一般來說,加入新的機油後,機件上的油泥和積碳等沉積物分散於油中,一定時間後就會導致機油的顏色變黑。有經驗的師傅會通過機油的粘度來判別是否需要更換,而非觀察到機油顏色變黑,就斷定需要更換。
誤區二:每5000公里就得換機油
在日常保養過程中,一般車輛的保養周期都在3個月或者5000公里,一些德系車則為6個月或者10000公里。很多車主就會按照哪個標准先到就執行哪個標准,其實不然。
誤區三:機油寧可多加不能少加
機油量應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度線之間。因為機油過多就會從氣缸與活塞的間隙中竄入燃燒室燃燒形成積炭。這些積炭會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增加產生爆震的幾率。
其次,機油過多增加了曲軸連桿的攪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再有,機油加多了會使得發動機內部壓力增加,容易導致發動機密封件滲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