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順昌縣的交通
順昌四境環山,古道盡是羊腸小道,坎坷難行。有「十里羊腸,五里天梯嶺」之稱。通外省古道有3條。與省城和江西連接之古驛道自福州三山驛起至延平府,經王台驛,抵順昌雙峰驛,全程515里(約合297公里)。上行經富屯驛,逾拿口驛,過天步嶺至邵武樵川驛,由邵武出北門,經中坊、回龍潭至光澤杭川驛,經石岐鋪、至路口橋出杉關入江西黎川縣界,順昌至此470里(約合271公里)。是閩贛交通要道之一,沿途設有驛站,十里一鋪,若干里建一涼亭,號稱「官馬大道」,路寬2米左右,路中砌卵石,嶺多路坎坷,只可步行、騎馬、坐橋,通手推車。縣境內道長約56公里,有將軍嶺、苦株嶺、長青嶺等,砌有石階。現已改建成316線國道公路。
經建陽與浙江、江西之通路由順昌西門出城,經白布塘,沿仁壽溪上行,經河墩、洋墩、仁壽,過宸前,抵建陽建溪驛220里。轉浦城人和驛、小關驛,出仙霞關入浙江江山縣界。或由建陽轉崇安大安驛,到分水關至江西鉛山縣界。經將樂,通江西、廣東之古道由城南沿金溪西上,越桂嶺,經漠布(今謨武),過高唐,達將樂,約50公里。由將樂過泰寧、建寧入江西。現已建成下甘線省道公路。或由將樂轉汀洲(今長汀),可下廣東。沿途均有驛站、鋪,亦屬驛道。縣際古道,除上述省際古道外,還有:(1)順昌一沙縣古道,由縣城過富屯溪,經余墩、大坪、源頭至陳村後又1.5公里抵沙縣界,順昌境內23公里。另一條古道,由水南上行,經蛟溪轉南行,過槎溪、元坑、峰嶺、鄭坊、羅坊,至下嶺入沙縣之黃沙橋,經夏茂到達沙縣。(2)通建甌古道,沿通浙江省際古道北行,過仁壽,經建陽之南槎、徐市、宸前轉建甌。另一山道,由洋口往東北行,越大阜嶺,過花橋、高陽,經房道,抵建甌。沿途崇山疊翠,山道崎嶇。
縣城通鄉,各鄉通村之羊腸小道,多砌卵石,亦有少數條石階,路窄坡多,崎嶇難行,只可徒步攀行,未能通車。古道沿用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擴建改造。古道險地,設關置卡,關隘乃古代道路重要設施。順昌地處富屯溪中游,閩、浙、贛三省之要沖。仁壽,地處邵(武)、建(陽)、甌(建甌)三縣邊垂,地勢險要,宋代設仁壽寨,明洪武初年改為巡檢司,直至清末。石湖寨,在縣西北石糊都(今石糊口),富屯溪至此,兩岸石山高聳,峽水如門,岸左森林茂密,匪常出沒,自南唐大寶間左散騎張誠領兵紮寨後,歷代駐兵把守,以保水陸交通安全。 民國23年(1934),福建省政府規劃,從福州經南平、順昌、邵武、光澤,出杉關入江西,建一公路干線;又從順昌開一支線,經將樂、泰寧、建寧入江西。民國24年順昌由各鄉抽派民工,挖土方254997立方米,後因省府規劃變更,半途而廢。民國28年2月進行復測,8月開工重建延順將泰公路。民國29年冬建成簡易公路,縣境內32公里,通車兩年,民國31年5月後停止通車。兩三年後路面雜草叢生,橋梁腐朽。
建國後,1952年由華東支前公路修建指揮所福建分所重修延順將泰公路,改稱南~建路,南平至順昌、將樂路段於1953年2月修復通車。1956年11月順昌創建第一條縣鄉公路--蛟鄭公路,由省公路局工程隊協助測設施工,1957年修至元坑,1958年12月通至鄭坊。1957~1959年興起修公路熱潮,依靠國家、部門和群眾共同出錢出力,先後興建洋建線、埔何線、槎曲線、上鳳-大坪線等5條公路。3年建成的公路超過建國前30年的一倍多,這階段由於「大躍進」中瞎指揮、浮誇風、平調風的錯誤影響,無償調用群眾勞力,造成一些公路質量差、浪費勞力較多。1960~1961年,吸取前段的經驗教訓,忍受困難,堅持將已動工的公路修成。到1961年底順昌縣已有公路134.6公里。1964~1965年,實行國家投資和公建民助、民建公助、部門建、社隊建相結合的辦法,大力發展鄉村公路、林業公路,先後興建禾口-新坑線、建西-大歷線、土豐-墩頭線等8條公路。自1956~1965年國家共投資148.7萬元,新建公路165.6公里。1965年底順昌縣共有公路197.6公里,順昌縣的11個公社(不包括建西縣),社社通汽車,有力促進農林生產發展。
「文化大革命」中後期,順昌人民頂著壓力,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堅持修建公路。在這段時間里,國家投資716.9萬元,新修公路203.2公里,到1975年順昌縣已有公路400.8公里。順陽線、建嵐線、建西-路馬頭線、來布-廣嶺線、仁壽-華家山線等均在此期間建成。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公路建設進入大發展階段。1977~1985年的9年間,國家投資688.46萬元,新建公路636.95公里,公路的質量等級有所提高,橋涵工程為永久性。1977年大高線建成,實行順昌縣社社(包括建西縣)通汽車。在此基礎上,公路向山村、林區縱深延伸。如嵐下鄉公路向新源、東坑、桃源、郭城、陳際、坪科、爐下等大小村莊延伸;高陽鄉公路向邊遠的大富、安漿、南亨、大外、上村、小魯源等村莊延伸。1987年修通振科-大坋公路,實現順昌縣村村(行政村)通汽車。1987年以後轉向改善路況、提高質量等級,克服重修輕養的傾向。1988年底順昌縣通車公路為1056公里,比1978年增長一倍,為建國前的32倍,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擁有公路53公里,密度居全省首位。現有公路中,有國道316線44.722公里;省道13~309線17.822公里;縣道58公里;縣鄉道58.43公里;鄉村公路492.9公里;林區公路23條,長251公里;廠礦專用路21.48公里;不在冊等外路116.1公里。順昌縣共有等級公路685.85公里,佔65%,建成以縣城、洋口、建西、埔上為樞紐,縱橫交錯的公路運輸網,外通四鄰各縣,內聯各鄉村。但公路盤旋於崇山峻嶺間,路窄坡陡彎急,無路面路207公里,佔20%;未在冊的等外路116.1公里,這些路路況不佳,只能睛天通車。
Ⅱ 將樂高鐵站怎麼去順昌縣大幹鎮
將樂高鐵站坐車到將樂汽車站大概就五分鍾,然後有小巴直接到順昌縣城,大概一個小時,縣城就有公交車到大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