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能夠驅動行駛的工作原理
兩輪驅動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Ⅱ 新能源汽車如何驅動
從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傳統的汽車不同這處在於新能源電動這五個字,也就說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不是傳統的柴油各汽油而是新型能源——電能。 新能源電動汽的組成可以分為: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繫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①、電源電源為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提供電能,電動機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有別於老式的電網電車,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源主要是高能蓄電池,這樣新能源電動汽車行車范圍就不會局限於電車電網,也不用擔心電網停電,這就使的新能源電動汽車行車的范圍與傳統汽車一樣了。②. 驅動電動機驅動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三相非同步交流電動機相比其它的類型的電動機的優勢:製造工藝相對簡單成熟、製造成本相對低、輸出功率大、穩定性好、維護成本較低。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採用的是自家生產的三相非同步交流電機。 ③. 電機控制器該裝置是為電動汽車的變速和方向變換等設置的,其作用是控制驅動電動機的電壓或電流,完成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和旋轉方向的控制。採用交流電動機及變頻調速控制技術,使電動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控制更加方便,控制電路更加簡單。 ④. 傳動裝置電動汽車傳動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傳給汽車的驅動軸,當採用電動輪驅動時,傳動裝置的多數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為電動機可以帶負載啟動,所以電動汽車上無需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離合器。因為驅動電機的旋向可以通過電路控制實現變換,所以電動汽車無需內燃機汽車變速器中的倒檔。當採用電動機無級調速控制時,電動汽車可以忽略傳統汽車的變速器。在採用電動輪驅動時,電動汽車也可以省略傳統內燃機汽車傳動系統的差速器。⑤. 行駛裝置行駛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力矩通過車輪變成對地面的作用力,驅動車輪行走。它同其他汽車的構成是相同的,由車輪、輪胎和懸架等組成⑥. 轉向裝置專項裝置是為實現汽車的轉彎而設置的,由轉向機、方向盤、轉向機構和轉向輪等組成。作用在方向盤上的控制力,通過轉向機和轉向機構使轉向輪偏轉一定的角度,實現汽車的轉向。多數電動汽車為前輪轉向,工業中用的電動叉車常常採用後輪轉向。電動汽車的轉向裝置有機械轉向、液壓轉向和液壓助力轉向等類型。⑦. 制動裝置電動汽車的制動裝置同其他汽車一樣,是為汽車減速或停車而設置的,通常由制動器及其操縱裝置組成。在電動汽車上,一般還有電磁製動裝置,它可以利用驅動電動機的控制電路實現電動機的發電運行,使減速制動時的能量轉換成對蓄電池充電的電流,從而得到再生利用。⑧. 工作裝置工作裝置是工業用電動汽車為完成作業要求而專門設置的,如電動叉車的起升裝置、門架、貨叉等。貨叉的起升和門架的傾斜通常由電動機驅動的液壓系統完成。
Ⅲ 汽車的驅動形式有哪些
你好!汽車的驅動形式一般有下面五種: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quattro)四輪驅動。前置前驅(FF):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優點:機構簡單,成本較低,能夠抱枕車內比較大的空間。缺點:操控性不好,高速過彎時很容易轉向不足,不適合爬坡。FR(前置後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驅動形式。採用這種驅動形式的轎車,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後輪承擔驅動工作。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前置後驅的車輛轉彎時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優點:能夠平衡車輛前後比重,提高車輛的操控性,爬坡能力較強。缺點:車內空間益受傳動軸的影響,同級別車型車內空間較小,雨雪天氣車輛不穩定。
MR(中置後驅),是指將發動機放置駕乘室與後軸之間,並採用後輪作為驅動輪。MR這種設計已是高級跑車的主流驅動方式。優點:相比FR更加均衡的前後比重,優越的操控性與爬坡能力。缺點:因為中置引擎的關系,MR平台車型基本為雙座車型(適合跑車)。RR(後置後驅), 從結構上來說,這種布置方式和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相似,只不過把前後顛倒了一下而已。優點:因後置引擎,後輪驅動,車輛重心全部集中在了後輪,從而擁有卓越的爬坡能力亦加速能力。缺點:因為重點集中在後輪的關系,非常容易轉向過度。
quattro(四輪驅動),四輪驅動又稱之為全輪驅動也就是指汽車的前後輪都有動力,可以按照行駛路面的狀態不同,然後將發動機輸出的按鈕按在不同的比例,這樣在應用的過程中就能夠得到的更多的保障,缺點在於成分,相對來說昂貴結構比較復雜,而且油耗偏高。無論是何種驅動方式都有其在特定使用環境以及不同需求之下的優勢,如果只是一般代步、通常前輪驅動的車型最為合適,喜歡挑戰車輛操控特性的可以選擇後輪驅動的車型,希望在不同路況都擁有最佳穩定性、安全性與抓地力的小夥伴就相當適合四輪傳動車型。
Ⅳ 汽車驅動原理
1. 汽車驅動的原理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
2. 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
3.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4. 兩輪驅動
5.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6.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7. 四輪驅動
8. 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
9. 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10.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Ⅳ 汽車是藉助於什麼進行驅動的啊
汽車是藉助於自身的動力裝置驅動,且具有4個或4個以上的車輪的非軌道無架線車輛。
Ⅵ 汽車的驅動方式
有前驅,後驅和四輪驅動。
Ⅶ 汽車常見的驅動形式是什麼
所謂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
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 分時四驅(Part-time 4WD) 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 全時四驅(Full-time 4WD) 這種傳動系統不需要駕駛人選擇操作,前後車輪永遠維持四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使前後排車輪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時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有了全時四驅系統,就可以在鋪覆路面上順利駕駛。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夠好。而且,車輛沒有任何裝置來控制輪胎轉速的差異,一旦一個輪胎離開地面,往往會使你停滯在那裡,不能前進。但是,今年來也發展了一些智能化的全時四驅系統,比如奧迪的quattro,遇到特殊路面時,他可以重新分配扭矩,把更多的扭矩分配在不打滑的驅動輪上,從而解決了老式全時四驅的弊端。適時驅動(Real-time 4WD) 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 在面對汽車市場里形形色色的車輛、貨比三家時,別忘了仔細地考慮一下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討價還價的同時,認真地研究一下車輛的驅動系統和越野性能,選擇合適的驅動方式才能使你選擇的愛車更適合你的需要。
Ⅷ 汽車當中的驅動方式有哪幾種
你好,一般的,汽車的驅動方式有
前驅,後驅和四驅。
我個人的觀點,首先,
前驅車都是前置前驅,意思是發動機置於車的前部,由車子的兩個前輪驅動車子行走。
好處是省去了傳動軸,節省了成本,同時減少動力損耗,同時車內後排地板中間也不會有凸起,提高乘坐舒適。
缺點是,因為發動機重量位於車前輪,且車子又是前輪驅動,在轉彎時容易出現轉向不足,影響穩定。
前置後驅,是一般高檔車選用的驅動方式。相比前驅,前置後驅車的前輪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驅動,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穩定性好。
明顯的缺點是容易在轉彎時出現轉向過度。
有一種在轎車上比較少見,但在越野車上非常常見的驅動形式:前置四驅,在一些轎車,比如寶馬325Xi
,賓士4
matic版本,上都配有全時四驅功能,全時四驅的好處在於無論在任何路況下,四個車輪同時驅動可以帶來最好的抓地力,達到最高的穩定性。
除了前置,還有中置後驅和中置四驅,
中置後驅一般用於跑車,比如保時捷和法拉利。好處在於發動機位於車身中間,車子的前後配重達到理想的
50比50,這樣車子四輪抓地力基本相同,前後重量也接近,提高了高速穩定性,以及高速過彎的能力。
中置四驅則出現在
類似於賓士
SLS
AMG這類終極跑車上,為的是達到最高的穩定性。設計和製造成本很高。
這些就是最常見的汽車驅動形式,根據不同車子的性能和要求,每款車會採用合理的驅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