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車維修保養行業如何
近年來隨著國內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大環境下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很多行業出現不景氣的狀況,然而我國汽車行業卻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汽車銷量高速增長,汽車保有量即將超越美國躍居第一。根據這些數據與未來前景綜合看來,汽車維修行業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汽車維修發展前景被看好源於汽車從一開始買來就開始涉及汽車維修與保養,小到換個車燈、大到發動機大修、變速器大修都需要懂汽修技術。
假使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即使沒有發生任何的事故故障,也要每年一次以上以檢查、調整為主的保養,大概2200元。如果發動機大修則費用更高,車主若要整車大修則需要花費超過1萬元。
隨著汽車使用時間變長,維修費用也會隨之增加。一般汽車在壽命期間所使用費用大概為汽車價格的2倍,也就說一輛十萬元的車在它的壽命使用期間所需花費大概20萬元。
這20萬中除了汽車保險、汽車路費等相關費用就幾乎全部花在汽車維修上,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汽修人才緊缺是市場一大缺口,它需要數量龐大的汽修技術人才才能填補。
❷ 汽車後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規模超5萬億,發展空間巨大
通過對本文定義的汽車後市場細分市場的市場規模進行詳細測算後,前瞻大致估算出了現階段我國整體市場規模情況,從估計數據來看,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早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了3萬億元。2016-2020年,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成熟,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達到5.2萬億元,同比增長7.77%。
根據「1:8」慣例推算2020年我國汽車後規模約為65.25萬億元,而實際測算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僅為5.3萬億元,我國汽車後市場發展僅占國際慣例測算市場的8.12%,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後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行業研究院《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國外汽車維修行業現狀如何
一般而言,汽車維修是汽車維護和修理的泛稱,指對出現故障的汽車通過技術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並採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並恢復達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標准。
近兩年全球汽車產業低迷 產銷量均出現下降
縱觀汽車發展史,根據汽車動力的不同,全球汽車工業可分為六個發展階段,如下圖所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度融合,全球製造業集中度逐步從歐美等發達地區向亞太、南美以及非洲等欠發達地區轉移。汽車工業的全球化生產近些年體現的格外突出。中國近些年經濟增速、經濟體量增長明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給汽車製造業提供了優質的生產環境,促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但是受近兩年中國汽車產銷低迷,全球汽車工業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2010-2017年,全球汽車產量呈逐年增加態勢,但在2018年開始出現下降,截至2019年全球汽車產量9178.69萬輛,同比下降3.77%,降幅相比2018年擴大了2.53個百分點。
2010-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不斷上升,但增速波動變化。2018-2019年全球汽車銷售明顯遇冷,增速出現負值。
截至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9129.67萬輛,同比下降3.96%。全球汽車銷售下降,主要由於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汽車消費意願下降,同時中國電動車補貼標准提高,其柴油車購置稅補貼取消等因素,進一步抑制了汽車銷量增長。
全球汽車保有量逐年增長 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低
根據OICA數據,2010-2018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呈穩步增長態勢,截止2018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為14.19億輛,假設2019-2020年保持3.0%的增速,則至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14.91億輛。不斷增長的保有量為汽車售後市場提供了一條強勁的新業務渠道,意味著未來有更多的服務和維修機會。
2019年8月,世界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20個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榜單中美國位列第一,千人汽車擁有量達837輛,是中國的近5倍;排在第2-10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馬來西亞、俄羅斯。
在這份榜單中,中國每1000人擁車量為173輛,位列榜單第17名,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不僅不敵歐、美發達國家,甚至也比不上伊朗(千人汽車擁有量178)和南非(千人汽車擁有量174)。
從原因上看,影響千人汽車擁有量的主要維度是人均GDP水平。總覽上述榜單,排名前十的國家人均GDP均超過10000美元,而中國則為9201美元,與歐洲、美國等發達地區或國家仍有一定差距。
歐美國家汽車老齡化程度高 中國平均車齡相對較低
高車齡車輛車主對維修和保養的需求相對新車用戶而言更高,也即對零配件的需求更高,從而將推動整體售後配件需求提升。目前全球乘用車平均報廢年限約15年,具體來說,美國約15.6年,日本約12.8年,英國約14年(數據來自美國商業資訊(Business
Wire)及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JAMA)等)。
在歐盟市場,根據ACEA(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的報告,歐洲在用車輛中,各個車齡的分布極為平均,且大於10年的車輛佔比達50%,整體的平均車齡也達到10.5年,遠高於目前國內的平均車齡(4.5年),是典型的成熟市場。
根據美國商業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發布的美國最新的乘用車研究數據,2019年,美國乘用車(包括輕型卡車)平均車齡從2000年的9.8年上升至2019年的約11.8年。平均車齡的增加導致每年維修保養支出增長。
調研發現,2005年,美國道路上行駛的輕型汽車的平均年限為9.8年,2008年至2013年期間,美國車齡增速迎來了「高峰」,達到12.2%。此後5年,平均車齡增長了4%。增速高低背後跟美國整體經濟息息相關。
相比而言,我國汽車平均車齡相對較小,這與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有關。F6汽車科技大數據研究院、同濟大學汽車市場與行為數據研兗所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汽車後市場維保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社會平均車齡將達到6.06年。
對照國際市場用車經驗,車齡超過5年後將迎來大型維修保養高峰期。同時隨著中國汽車製造業逐漸走向成熟,耐用性和汽車質量的改善也不斷延長了車輛平均生命周期,「車齡+保有量」雙效驅動中國汽車後市場高速發展,成為汽車產業的新增長點。
全球汽車維修服務規模不斷增長 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根據全球細分行業調查的領導者QYResearch的數據,全球汽車維修服務規模由2014年的5619.2億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6973.9億美元,伴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上升、車齡老化趨勢以及消費升級和服務價格上漲,全球汽車維修服務規模未來仍會保持繼續增長態勢,預計到2025年達8660.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3.68%,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市場運行狀況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