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車時教練說的車頭上的凹點是哪裡
引擎蓋上兩邊都有一道凹進去的地方
Ⅱ 車頭左棱線是指哪裡
你說的樁考的點~肯定是在移庫的時候用到的`我也是剛學完車的~比較熟悉!
一共是三進三退把~每一進都是對以個點~每個點都有相應的桿子對著~雨刷器的中點很簡單`在兩個雨刮器中間有段空隙的~就在那!
說明:車位(庫)長:小型車輛為1.5倍車長加1m;車位(庫)寬=車寬+80cm;車道寬=1.5倍車寬+80cm。
通過要求:機動車駕駛人駕駛車輛在不碰、擦庫位樁桿,車輪不軋碰車道邊線、庫位邊線的情況下,通過一進一退的方式,將整車移入右側庫位中。
動作要領:進行動作前,車身應盡量靠右(30~50cm),貼桿前行到項目開始的位置,但要注意右側反光鏡不要碰桿。(即車身離停車位的桿兒不要太近了。
雖然是說離桿近好,但決不能小於30cm前進,反光鏡快擦桿兒了,讓人看著很懸,考官會認為你的位置感太差)項目開始的位置是在右反光鏡內觀察車身已經過了最前面的那個桿(左前桿)。(也可以回頭看。
車尾開過了那個桿(左前桿)就行,感覺類似貼庫最後找停車點時)打輪,右2,左2,左2。用燈,打右燈駛入停車位,打左燈駛出停車位。
具體步驟:
(1)、打右燈,掛倒檔,離合控制車速倒車,同時向右扭頭,觀察前桿的位置,當前桿進入右後車門中側的直角梯形玻璃框內時,向右打2圈輪。
(2)、觀察右反光鏡,當鏡中藍色樁柱剩1/3時,向左回輪兩圈。(類似移庫中「二下」時往左回4圈輪的回輪時機點,但在這里只是往左回2圈)。
(3)、壓著點速度(以助找點),此時車身直倒,當左前桿過前擋風右斜柱(簡稱A柱)10cm時,再向左打輪2圈。
(4)、車頭左前角對左前桿,停車完成全套動作。(類似移庫中2下最後停車的位置判定)。
(5)、打左燈,從左前桿外側駛出側方停車區。駛出時,當左前桿在車頭1/2處時,向右回一圈輪,當右車頭對准左前桿時,再向右回一圈。(類似穿庫時從B庫(右側庫)經A庫駛向7米線時)。
當然,這一步也可以在車右棱對准前桿兒時,連續回輪2圈多來實現,沒有太固定的做法。回輪速度和幅度都以駛出時車頭不越線,右反光鏡不碰桿為准。
理論分析:要注意車速與打輪速度的配合。關於打輪速度、車速和車身位置的關系---規律總結:
(1)、同樣的車速,往左回輪快車身就偏左,往左回輪慢車身就偏右。
(2)、同樣的打輪速度,車速快車身就偏右,車速慢車身就偏左。
(3)、同樣的車速和打輪速度,埋藍桿兒深(藍桿消失的多)就偏左,埋藍桿兒淺(藍桿消失的少)就偏右。註:偏右說明車在行進過程中水平入位深了,偏左說明車在行進過程中水平入位淺了。
針對動作及上述規律的幾點說明:
(1)、一開始向右打的那兩圈輪,打輪速度一定要快,這個階段車速要慢,但要確保著是在車動著的情況下打輪,因為這樣可以確保車的軌跡是曲線弧裹著桿走的,而不是以一條割線直接貼桿直線插入。裹桿走可以為後面的倒車過程給出些餘量,不至於車尾出位。
(2)、隨後的兩次向左回輪兩圈,都要控制車速。因為雖然「回輪快車身偏左,車速快車身偏右」,但這兩個配合起來,效果上是不能完全抵銷的,因為回輪速度的影響追不上車速快的影響。如果車速很快的話,即使回輪速度飛快,車身還是會偏右的。
這個我已經試驗過了,我以一檔速度做側方時,回輪速度已經到我能實現的上限了,但停車的時候,水平位置幾乎擦右桿的邊了。所以,一定要控制車速!
(3)、那麼為什麼很好的控制了車速後,卻會出現車身偏左的現象呢?
這里先不提埋桿深淺的影響。之所以車身偏左,就是因為在車速緩慢的情況下,第二次的連續往左回輪兩圈,回的速度相對於車速而言,還是太快了。
(4)、下面說另外一種方法,可以徹底避免第二次的連續回輪兩圈造成的這種車身偏左的影響,即整個回輪過程是:藍桿快消失時,向左連續回輪2圈;然後當前桿與車擋風玻璃(A柱)左下角重合時,向左回輪一圈。
當前桿、車右前角小鏡子、人眼視線三點一線時,再向左回輪一圈。即把第二次的連續回輪2圈分開來做。當然,這個方法實現的前提是要能夠掌握好車速,低速而不停頓,因為這個方法有其弊病就是如果車速沒有控制好(車速偏快),會因為回輪晚而導致車身右側出位。
而連續2圈回輪的那種方式,可以確保你100%入位,但不能保證你是水平居中的。所以這兩種方法其實各有利弊,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
(5)、埋桿深淺的問題我就不說了,因為在確保了車速和打輪速度的配合後,基本藍桿快消失的時候(還剩1/3)就採取行動就可以了,畢竟能減少一個影響因素是一個。
但我想說的是「藍桿在右反光鏡內消失的時機,我希望找另外一個參考源來確定一下」,之所以提到這個,是為了在右反光鏡位置角度不合適的時候依然可以正確的判斷打輪時機。
那麼,這個時機就是----從右反光鏡里看車右後角的位置,那個位置不論鏡子怎麼不合適也能看到的,藍桿一到那個位置上,就開始往左回輪兩圈。
上坡路定點停車與坡道起步:
(必考科目)
(一)、圖形設計:說明:定點停車樁桿距坡底>1.5倍車長,全坡長>30m。
(二)、通過要求:機動車駕駛人應通過視覺和感覺及時判斷坡道的陡坦、長短及路寬等道路情況,採取恰當操作方法,控制車輛平穩停車和起步。做到轉向正確,換檔迅速,方向、制動、離合器三者配合準確協調。
(三)、動作要領:是定點停車和坡上起步兩個要點結合。首先要避免起步溜車和熄火,其次才是准確定點。
具體步驟:
(1)、打右燈進科目。首先要注意路邊距(30cm),這和靠邊停車一樣的,向右緩緩推輪,車頭1/3處看路邊(即路邊在車頭右起的1/3處)。
關於這個位置的判斷,也可以看右側反光鏡里地面白線的位置,車右側壓著/過白線就可以了,然後把方向回正。爬坡過程可以給油也可以不給,控制好車速,便於自己找點定位就行了。
(2)、保持著這個路邊距向上爬坡,下面該定點停了。定點的時候,利用車右前角小鏡子。即當車右前角小鏡子與定點標示桿快水平一線的時候(大概差1拳吧)。
就踩死剎車停住(這個定點的位置,也可以通過桿兒、車收音機部位那個高出的右上角及人眼視線三點一線來確定)。停車後馬上拉手剎摘空檔。
(3)、該坡起了。首先要打左燈。起步時方法是「兩停一動」。右腳先給油使發動機轉速到1500~2000轉(轉速在2k以下都不算轟車,稍微過點兒也沒事兒)。
Ⅲ 汽車車頭凹了一點可以修嗎
這個需要進行鈑金噴漆維修;
汽車鈑金噴漆:汽車鈑金噴漆通常分3個步驟
1)頭道底漆:填充工件底層的砂痕及微孔,增加下層塗料的附著力,也具缺陷指示作用。-
2)中塗底漆:為面漆准備一個完好潤滑的工作面,完成一切底漆工作的最後一道工序,增加參與層的附著力以及具備一定的隔離作用,以保證面漆的質量不亂性。
3)面漆:面漆分為單層漆和多層漆,是顏色確實定層和裝飾維護層
鈑金噴漆漆面處置:漆面處置是面漆最後一道工序,待漆面干固後處置其上面的瑕疵,盡了最大的努力都會流下一部門不非常圓滿的中央,那就只要後期彌補了,稱為 鏡面處置。先用1200-2000目的美容砂紙停止整平研磨〈有必要時可用2500目的〉,然後用浮岩或陶土成分組成的粗蠟停止磨切,處置掉砂紙痕跡,
下一步用細切蠟停止研磨〈不含硅〉,處置掉粗蠟痕跡,然後用復原劑處置以到達圓滿光澤,再用鏡面處置劑徹底肅清光環及抹痕,鈑金噴漆是一個對技術含量請求較高且多流程的維修項目。
Ⅳ 汽車發動機進氣口位置在哪裡
汽車進氣口在發動機艙的位置,打開車頭蓋,空氣過濾器所在位置就是汽車進氣口。
發動機進氣口的位置是汽車涉水深度的極限,絕對不可以超過,發動機一旦進水,會導致發動機報廢。汽車進氣口的作用是:
1、將清潔、乾燥、充足、穩定的空氣輸送到發動機上滿足發動機的需要,避免空氣中的雜質和發動機異常磨損導致的大顆粒灰塵進入發動機燃燒室;
2、降低車內噪音和進氣;
3、影響發動機的功率和雜訊質量。
Ⅳ 汽車進氣口在哪裡
汽車發動機進氣口位置,不同的車不一樣,有的在引擎前面,有的在後面。
汽車發動機是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裝置,是汽車的心臟,決定著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穩定性和環保性。
根據動力來源不同,汽車發動機可分為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電動汽車電動機以及混合動力等。不同車型有不同型號的發動機,相同車型採用不同發動機後,汽車性能也大大不同。
汽車進氣管漏氣的症狀如下:
1、發動機運轉無力:由於從進氣管裂縫中吸入發動機的空氣沒有經過空氣流量感測器,而這一部分氣體便會使發動機氣缸內的可燃混合氣體變稀,從而導致發動機出現運轉無力的症狀;
2、尾氣氮氧化合物排放增加:由於車輛廢氣中的氮氧化合物(NOx)是在高溫富氧環境下反應生成的,而過於稀薄的可燃混合氣體更是會助長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從而增加車輛尾氣污染物的排放;
3、啟動困難:由於發動機在啟動過程中需要較高的可燃混合氣體濃度,而由進氣管漏氣造成的稀薄可燃混合氣體便可能會導致發動機出現啟動困難等現象。
Ⅵ 靠邊停車,我們看的是車內圓凹點對准路上箭頭,請問怎麼做對的准
一般來說,我們考試的時候基本都是在指定的地方,它有一個提示,然後根據這個練車場的話,有一個磚頭在那個位置看一下就可以。
Ⅶ 車身不知怎麼的,有幾個凹點是怎麼回事
八成是別人開門磕的,如果車身凹陷掉漆的話建議鈑金噴漆,大約三百到五百左右,但是如果沒有掉漆而且又十分在意原車漆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免噴漆汽車凹陷修復技術,不需要破壞原車車漆進行車身凹面修復,原理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基於光學、力學,利用杠桿原理把不同深淺的凹坑進行慢慢的恢復到原廠的模樣,看下面的這張圖你就能一目瞭然了。
Ⅷ 車右前蓋1/3怎麼看
從駕駛位斜看過去,看路邊線到前蓋的三分之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