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世界第一輛汽車的發明者是法國軍事工程師:Nicolas Joseph Cugnot(尼古拉.約瑟夫.居紐),他從1765年開始著手研發,主要目的當然就是為了軍事用途,用以牽引軍用大炮。1769年完成原型設計及建造,它使用雙缸蒸汽機、驅動前輪的形制創造人類第一台使用熱力引擎推動的非畜力車輛,並於同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行駛測試,這標志著人類從馬車時代進入了汽車時代。
卡爾.本茨在1885年使用單缸引擎並安放在一輛三輪車上,申請了汽車發明專利,這個專利在1886年初被通過;幾個月之後,戴姆勒和邁巴赫則將他們研發的單缸引擎放到了一輛四輪馬車車架上,成為了全球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四輪汽車,放到了一台類似自行車的雙輪車上,成就了第一輛汽油為動力的摩托車。
B. 世界第一輛內燃機是哪年誕生的
尼科勞斯.奧古斯特.奧托(1832-1891)德國工程師,內燃機技術奠基人。
1861年受法國勒努瓦發明的啟發開始研究發動機。
1866年提出四沖程內燃機的「奧托循環」理論。
1872年建立滋道依茨發動機製造公司。
1878年展出了第一台實用的四沖程內燃機。
C.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台
汽車頻繁上路行駛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那麼如何處理這些小問題呢?下面我介紹一下內燃機是誰發明的,可能對你有幫助。卡爾· 賓士 發明了內燃機,卡爾·賓士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這也是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
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於德國。世界上第一輛車是三輪車,被稱為賓士一號,它的製造 商 是卡爾·賓士。
與內燃機不同,大多數蒸汽機是外燃發動機。蒸汽機需要用火加熱鍋爐。這樣,水可以引起蒸汽,高壓蒸汽可以驅動葉輪旋轉。這是蒸汽機的原理。
內燃機的燃燒過程在發動機內部完成。內燃機有一個氣缸,可燃混合物將在其中燃燒。
大多數車輛使用的發動機基本上是四沖程的。四沖程發動機工作時有四個沖程,分別是進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和排氣沖程。
在進氣沖程期間,進氣門打開,活塞向下運行,此時可燃混合物將被吸入氣缸。
在壓縮沖程期間,進氣門和排氣門基本關閉。此時,活塞向上移動以壓縮可燃混合物。
在做功沖程期間,進氣門和排氣門基本關閉。這時,火花塞會點燃可燃混合物,使可燃混合物燃燒。燃燒的可燃混合物會把活塞向下推。
在排氣沖程中,排氣閥將打開,活塞將向上運行以排出燃燒產生的廢氣。以上就是我給大家介紹的全部內容。那麼,看完之後,你們都知道內燃機是誰發明的嗎?看完這些知識,不是很有幫助嗎?最後,希望我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9
D. 中國第一輛內燃機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1958年。
1958年9月9日,北京長辛店機車車輛工廠(北京二七機車工廠)試制出新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機車的三萬多個配件全部由中國製造,採用的柴油機裝車功率441KW,自重60噸,最高時速85公里/小時。
該機車是仿前蘇聯TE3型直流電傳動干線內燃機車設計製造的,裝用的柴油機是從前蘇聯進口的裝車功率為1471kw的2100型中速柴油機,採用直流電力傳動,2台機車可以重聯。該型機車由於性能不過關而未能批量生產。
內燃機車工作原理
燃料在汽缸內燃燒,所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在汽缸內膨脹,推動活塞往復運動,連桿帶動曲軸旋轉對外做功,燃料的熱能轉化為機械功。
柴油機發出的動力傳輸給傳動裝置,通過對柴油機、傳動裝置的控制和調節,將適應機車運行工況的輸出轉速和轉矩送到每個車軸齒輪箱驅動動輪,動輪產生的輪周牽引力傳遞到車架,由車架端部的車鉤變為挽鉤牽引力來拖動或推送車輛。
E. 內燃機發明的過程
第一階段:固體燃料階段。1670年,荷蘭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惠更斯發明了採用火葯(固體燃料)在氣缸內燃燒膨脹推動活塞做功的機械,即「內燃機」。用火葯作燃料的火葯發動機是現代內燃機原理的萌芽。
第二階段:氣體燃料階段。1801年,法國化學家菲利普.勒本,採用煤干餾得到的煤氣和氫氣作燃料,製成了將煤氣和氫氣與空氣混合後點燃產生膨脹力推動活塞的發動機,這項發明被譽為內燃機發展史上開拓性的一步。
第三階段:液體燃料階段。1859年,比利時工程師埃迪內•萊諾創製成功了二沖程卧式內燃機。1862年法國科學家德羅夏在卡諾(法國)熱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工作原理,但他當時並未建造實體四沖程內燃機,而僅僅完成了設計工作。德國發明家奧托在1876年設計製成了世界上首台水平 四沖程氣體引擎,在當時很長一段時間內, 人們將四沖程循環稱為「奧托循環」,它們是現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第四階段:系統趨於完善。1885年,兩位曾為奧托工作的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與格 特利普•戴姆勒各自獨立發明汽油內燃機,並將這兩種內燃機安裝到當時的汽車與摩托車上。戴姆勒設計的內燃機能夠達到每分鍾900轉的轉速,使用紅熱狀態的白金管點燃燃料,同時還採用了由戴姆勒的合作夥伴、德國工程師威廉•邁巴赫發明的新式表面汽化器,以迫使一股氣體流越過汽油表面產生油-氣混合物。本茨設計的內燃機轉速僅能達到每分鍾250轉,它所能提供的動力輸出也不到1馬力,但是本茨設計的汽車卻有了許多現代特徵,包括由電池驅動的線圈點火裝置以及分流器等。
F.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內燃機是艾蒂安·勒努瓦發明的。勒努瓦是比利時–法國發明家。1822年1月12日生於比利時的穆西拉維爾;1900年8月4日卒於法國的塞納。他在1859年發明的第一台實用的內燃機。1801年,法國化學家菲利普·勒本,採用煤干餾得到的煤氣和氫氣作燃料,製成了將煤氣和氫氣與空氣混合後點燃產生膨脹力推動活塞的發動機,這項發明被譽為內燃機發展史上開拓性的一步。1859年,勒努瓦第一個設計和製造出用照明瓦斯作為燃料的內燃機。1862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創製成功了二沖程卧式內燃機。1862年法國科學家德羅夏在卡諾(法國)熱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工作原理,德國發明家奧托在1876年設計製成了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
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Diesel)受麵粉廠粉塵爆炸的啟發,他首創的壓縮點火式內燃機(柴油機)於1897年研製成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
這種內燃機以後大多用柴油為燃料,故又稱為柴油機。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於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於艦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製成,1920年左右開始用於汽車和農業機械。
望採納!
G.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內燃機是卡爾·本茨發明的,卡爾·本茨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這也是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在德國誕生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一台三輪車,這款車叫賓士一號,這款車的製造者是卡爾·本茨。
內燃機氣缸內的燃料燃燒使活塞、氣缸套、氣缸蓋和氣門等零件受熱,溫度升高。為了保證內燃機正常運轉,上述零件必須在許可的溫度下工作,不致因過熱而損壞,所以必須備有冷卻系統。
內燃機不能從停車狀態自行轉入運轉狀態,必須由外力轉動曲軸,使之起動。這種產生外力的裝置稱為起動裝置。常用的有電起動、壓縮空氣起動、汽油機起動和人力起動等方式。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內燃機的排氣過程和進氣過程統稱為換氣過程。換氣的主要作用是盡可能把上一循環的廢氣排除干凈,使本循環供入盡可能多的新鮮充量,以使盡可能多的燃料在氣缸內完全燃燒,從而發出更大的功率。
換氣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內燃機的性能。為此除了降低進、排氣系統的流動阻力外,主要是使進、排氣門在最適當的時刻開啟和關閉。
實際上,進氣門是在上止點前即開啟,以保證活塞下行時進氣門有較大的開度,這樣可在進氣過程開始時減小流動阻力,減少吸氣所消耗的功,同時也可充入較多的新鮮充量。當活塞在進氣行程中運行到下止點時,由於氣流慣性,新鮮充量仍可繼續充入氣缸,故使進氣門在下止點後延遲關閉。
H. 汽車發展史的第一輛內燃機汽車的誕生
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
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
1885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車。他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製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發明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發明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
(8)傳統內燃機汽車是如何誕生擴展閱讀
實用內燃機的發明
186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托成功地試制出動力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立式四沖程內燃機。1876年,又試制出第一台實用的活塞式四沖程煤氣內燃機。這台單缸卧式功率為2.9kw的煤氣機,壓縮比為2.5,轉速為250r/min。這台內燃機被稱為奧托內燃機而聞名於世。奧托於 1877年8月4日獲得專利。
後來,人們一直將四沖程循環稱為奧托循環。奧托以內燃機奠基人載入史冊,其發明為汽車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曾和奧托共過事的德國人G.戴姆勒發明了燃燒煉制燈用煤油副產品的汽油蒸氣內燃機,1883年取得專利,其於1885年把這種內燃機裝在了木製自行車上,翌年又裝到了四輪馬車上。同年,德國的本茨把汽油內燃機裝上了三輪車,這些自行推進的車輛,被後人稱做是汽車和摩托車的初始。
I. 非機動車到內燃機的歷史
不少人都將純電動車稱為新能源汽車,但其實純電動車並不是一個新鮮的產物,而且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其實要比第一台內燃機汽車還要早。
世界上第一台純電動車誕生於1834年,而第一台內燃機汽車誕生於1885年,也就說純電動車相比內燃機車還要早51年!但為什麼純電動車沒有發展壯大,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純電動車的發展歷史吧。
想要了解世界上第一輛純電動車首先要知道這個人,匈牙利物理學家耶德利克•阿紐什(Jedlik . nyos),由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所以也被稱為直流電機之父。
1828年的春天,耶德利克•阿紐什在他的實驗室完成了首個電傳裝置,他換向器的發明解決了之前電機無法連續旋轉的技術問題,他自己將這項發明命名為「電磁自轉子」。
直流電機之父-耶德利克•阿紐什
在這之後的不久,耶德利克•阿紐什推出了第一台包含實用直流電動機的三個主要部件的設備:定子,轉子和換向器。該設備不使用永磁體,因為固定組件和旋轉組件的磁場僅由流經它們的繞組的電流產生。
有了電動機,耶德利克•阿紐什嘗試著將它用於實際的工作中,因此他將該電機固定在一個木板上,並且底部裝上了四個輪子,這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純電動車構想了。但由於電機功率太小等等原因,這個想法始終沒有什麼實際的進展。
世界上第一台可以真正行駛起來的純電動車是美國發明家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於1834年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該車的亮點在於採用了一台直流電機作為驅動車輛的動力。
托馬斯•達文波特
雖然這台車看上去已經與常規的汽車無異,但依舊由於當時技術的阻礙,該車只能行駛很短的一段距離,並且最高時速也僅為6km/h,完全無法用它來作為代步工具,並且電池方面也非常簡單,還是一次性的,當電量用完也不可再充電。
3年之後,1837年托馬斯•達文波特發明了換向器型直流電動機,並因此獲得了美國電機行業的第一個專利,該電機在性能方面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可以以每分鍾600轉的速度運轉,但當時電池的成本太高,以至於電動機在商業上並不成功,最終托馬斯•達文波特也破產了。
就這樣純電動車的研發和進展似乎停止了。
純電動車的再次出現已經是1881年了,不過有了這40多年的沉澱和發展,純電動車終於有了突破式的進展。法國人Gustave Trouve打造了一台採用鉛酸蓄電池供電的純電動車,整車及其駕駛員的重量約106kg,速度為15km/h,續航里程為16km。
該車相比1837年托馬斯•達文波特發明的那台車明顯更加實用,不論是速度還是續航里程都有了進步。但即便是這樣的表現,也依舊不足以與馬車相抗衡,所以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
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已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該車配備三個車輪,搭載了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內燃機,世界第一輛汽車就此誕生。
賓士1號
Lohner-Porsche
而且這台汽油內燃機汽車看起來似乎都要比純電動車更加靠譜,但這些並沒有影響純電動車的發展,1899年德國人波爾舍發明了一台輪轂電動機,目的是用來代替當時內燃機汽車上使用的鏈條傳動,通過這項發明純電動車Lohner-Porsche也正式面世。沒錯!就是保時捷,只不過當時保時捷公司都還沒有成立。
該車採用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源,亮點在於該車由兩台輪轂電機作為動力源,輪轂電機被直接安裝在了車輛的前輪上,所以在效率方面有了非常明顯提升。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上,該車首次登場亮相,轟動一時。
Lohner-Porsche的外觀採用了當時流行的馬車車廂造型,位於兩個前輪的輪轂電機可以提供3馬力左右的動力用來驅動車輛行駛,而為該電機供電的是位於車廂下方的鉛酸電池。但是即便輪轂電機的效率足夠出色,也擺脫不了當時電池技術不成熟,能量密度低而且電池笨重的情況,因此該車在續航里程方面的表現並不出色。
之後波爾舍還在Lohner-Porsche的兩個後輪上也裝上了輪轂電機,世界上第一台四輪驅動的電動車就此誕生,雖然該車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60km/h,但續航里程依舊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續航里程的問題,波爾舍於1900年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動力汽車,波爾舍給車子安裝了一台水冷的DeDion Bouton汽油發電機,該發電機功率為3.5馬力,被安裝在車身的中間,該發電機可以在90伏特電壓下輸出20A的電流,發電機輸出的電能直接驅動外轉子輪轂電機,而剩餘的電能則流入電池組儲存起來。
La Jamais Contente
同樣是1900年,法國人卡米勒•詹納茲(Camille Jenatzy)設計了一台引人注目並個性十足的車子,他將該車命名為La Jamais Contente,該車最大亮點在於採用了炮彈外形的車身,同時作為一台純電動車,可以達到105.88km/h的極速,這樣的速度不僅刷新了內燃機汽車保持的速度記錄,同時也是純電動車的極速首次突破100km/h,La Jamais Contente純電動車保持著這個速度記錄,一直到20世紀。
卡米勒•詹納茲曾表示:當你開著這台車時,它彷彿離開了地面並且像顆從地面彈開的子彈一般向前投擲出去,至於車手,他身體和肩膀的肌肉在與氣壓抗衡時會變得僵硬,視線會固定在200碼的地方,感知完全處在警戒狀態。
這就是卡米勒•詹納茲駕駛La Jamais Contente純電動車時速度超過100km/h的感受,可能現在看來這樣的速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在La Jamais Contente之前,人們從來沒有通過一台車達到過這樣的速度。
La Jamais Contente純電動車的尺寸非常緊湊,與現在的小型兩廂轎車差不多,同時車重只有1450kg,兩台負責牽引的電動機總功率可以達到67馬力。這樣的表現對於當時的純電動車完全是突破性的升級。
除此之外,La Jamais Contente純電動車的車身使用鋁鎢合金、鋁合金等等材質打造,它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流線造型的汽車,另外米其林還為該車提供了輪胎。
正是因為這些技術方面的進步,純電動車的發展進步飛快,同時蓄電池方面也有了非常突出的進步,這也讓純電動車在當時頗受歡迎,而且許多關於速度和性能方面的紀錄都是由純電動車創下的,當時的內燃機汽車可以說是望塵莫及。
19世紀末20世紀初,汽車在美國開始流行起來,電動車也憑借著沒有噪音、沒有廢氣而且平穩舒適的特點讓純電動車的銷量遠遠超過內燃機汽車。有數據顯示在20世紀10年代的美國,燃油車的保有量只有22%,電動車則有38%。
但是好景不長,純電動車的輝煌歷史並沒有延續太久,汽車的發展也推動了公路的建設,而人們也越來越期待駕駛著汽車前往更遠的地方,所以汽車的續航里程就成為了人們最迫切的需求。
這對於純電動車來講無疑是致命的弱點,再加上當時世界上許多油田的開發,燃油的價格也下降到了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所以內燃機汽車漸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福特T型車
可以說是亨利-福特與他的福特車親手終結了純電動車,憑借著大批量量產的福特車,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皮實耐用,純電動車的優勢已經盪然無存,自此,純電動車一路低迷,百年沉寂。
標致VLV
不過在二戰爆發後(1939-1945)電動車也曾短暫復甦過,由於當時石油資源短缺,法國標致公司趁勢推出了VLV電動車,銷量還算不錯。
1941年標致推出了一款最大功率為1.3-3.5馬力,搭載電壓為48V的電動機的VLV純電動車型,該車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0km/h,在當時了巴黎街頭,該車非常普遍。但也僅是曇花一現,隨著戰爭的結束,VLV停產了。
通用EV1
而在電動車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台車那就是通用EV1。該車可以說是最接近現代汽車的第一台純電動車,並且還為之後純電動車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和技術標准,很多EV1車型上的研發設計思路依舊沿用至今。
雖然在EV1車型發布的時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最終該車卻並沒有成功,EV1車型的設計非常個性,圓潤的風格讓它看起來有些臃腫,一體化的車殼一直延伸到車屁股,半封閉的後輪為車尾增加了審美重心,並加重了這輛車低底盤的視覺效果。
車尾的設計與車頭遙相呼應,大角度上翹並形成較扁的嘴狀。這樣的一套設計即使用今天的審美觀念來看也是很前衛的,在某些俯視角度和車漆顏色下這輛車甚至還有不小的現代感。
動力方面,EV1搭載了一台交流非同步電機,最大功率可達100kW,可在輸出149N•m的峰值扭矩。這樣的動力表現在當時可以算作頂尖。每次十幾小時的充電時間雖然不長,但對已習慣性加滿油一次就不用管的傳統汽車,這樣的麻煩也讓顧客在最初的新鮮勁過去後越來越沒有繼續用下去的耐心。再加上一些政策法規等各種原因,最終EV1僅量產了1117台,成為了被人遺忘的歷史。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純電動車已經成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大趨勢,不只是像特斯拉這樣的廠商推出了眾多知名的車型,就連不少著名的超級跑車廠商也紛紛加入了純電動車的隊伍。而且不論是動力性能還是高科技配置,也都超越了傳統的內燃機車型,相信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未來純電動車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J. 內燃機是在何時被發明出來的
蒸汽機在汽缸外使用熱量,然後由熱量產生的蒸汽進入汽缸來驅動活塞。有人認為,某種非火焰的氣體和空氣混合物可以在汽缸內反應,燃燒產生的能量可以直接驅動活塞。這就是內燃機,它在機器內部燃燒燃料,將釋放的熱能直接轉化為動力。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花了一生的時間來開發內燃機,並在該領域進行了革命,首先是汽車。
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不可能把熱從一個冷體轉移到一個熱體而不引起任何其他問題。卡諾循環從理論上指出了提高發動機效率的可靠途徑,為後來的發動機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法國人德羅薩在吸收了卡諾在熱力學研究中提到的內燃機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這一工作原理提出了最大效率和經濟性能所需的條件:點火前的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