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車產品開發分幾個階段
一、全新開發:
1、全新平台開發:公司的空白平台,含整車車身總成及底盤總成的新平台開發,包括正向、逆向的開發形式。
2、換代產品開發:現有平台的換代產品開發,包含車身、底盤、功能、性能在內全面的技術升級換代項目及資源整合式的開發項目。
3、基於三類底盤平台基本不變條件下的車身全新平台開發。
4、特種車系列、先進性技術展示車開發。
二、核心部件開發:
1、基於車身基本不變條件下的三類底盤升級換代開發。
2、動力總成升級開發的產品結構、性能、重大調整、功率、扭矩提升9%以上的及法規升級的項目開發(II→III→IV→V)。
3、車身加寬/加長/加高的變型開發項目,車身地板的改型設計。
三、重要部件開發:
1、車身部分開發:單獨的前圍的年度型改進,頂蓋改型,或內飾件年度換型改進,後圍換型改進。
2、左右置車轉換型開發。
3、車架優化開發。
4、懸架系統換型開發。
四、重要部件開發:
1、底盤軸荷的變化≥5%以上的項目。
2、以下新型(未經市場批量成熟性驗證的)部件包括車架、離合器、前/後橋、轉向器及助力器、制動器、懸架、空調、儀表台、組合儀表、車身翻轉及懸置機構等其他影響安全及汽車重要功能性能的在公司產品中首次使用的新型部件開發。
3、公告、法規的市場適應性改進。
五、拓展開發:
1、公司成熟車身總成在不同成熟底盤上的應用轉換。
2、批量生產的產品平台拓展性開發,即利用公司或社會成熟的零部件資源開展更換發動機、變速器、離合器、方向機、前後橋、轉向器、助力器、制動器、懸架、空調、儀表台、組合儀表、座椅、車身翻轉及懸置機構等任一種部件或多種部件的匹配條件與原匹配車型基本相近的條件下的應用開發。
3、社會成熟資源整合利用的三類底盤開發。
4、軸荷變化≤5%的拓展(車型在公告車型允許參數范圍內的內部擴展車型)。
六、商品改進:
1、車身、動力總成、底盤是一級部件其分解的二級部件的局部改進、包括功能、性能、質量、成本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性改進。
2、為滿足市場需求一般新型功能件、裝飾件、附件的開發改進。
3、工藝適應性改進。
4、用於改裝車相關的調整性改進。
5、產品包裝的一般性優化。
6、產品標准化,通用性,技術文件一致性的改進。
7、外飾、內飾顏色的調整設計。
(1)汽車設計概念三個階段有哪些擴展閱讀:
汽車產品分類
1、乘用車:乘用車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於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或)臨時物品,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乘用車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乘用車分為以下11種車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車、活頂乘用車、高級乘用車、小型乘用車、敞篷車、艙背乘用車、旅行車、多用途乘用車、短頭乘用車、越野乘用車、專用乘用車。
2、商用車:商用車在設計和技術特性上用於運送人員和貨物,並且可以牽引掛車,但乘用車不包括在內。主要有:客車、半掛牽引車、貨車。
⑵ 汽車結構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是什麼,各個階段的特徵有哪些
總體說來,世界汽車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在這一時期,賓士、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准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汽車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第二階段:汽車全盛時期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第三階段: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汽車產量相對穩定
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汽車產量穩定在5000萬輛左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趨於飽和,各個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而韓國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這個時期汽車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汽車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現。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空氣污染及石油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利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油車和柴油車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輕型汽車和卡車市場28%的份額,這將比2005年增加20%。現如今,汽車工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汽車正朝著智能、舒適、節能、環保的方向飛速發展。
⑶ 汽車外形的設計需要經歷哪些階段呢
第1點需要一個初期的設計的一個階段,第2點需要經歷大眾的一些評價和磨合,第三階段就是到了一個總結階段,這樣就能設計出好的汽車。
⑷ 車身概念設計階段主要有哪些工作
一、產品開發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明確產品開發的目的和工作方向。
二、汽車初步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構造汽車的形狀設計,內容如下:
(1)汽車總布置設計 總布置設計(又稱初步造型),是將汽車各個總成及其所裝載的人員或貨物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以保證各總成運轉相互協調、乘坐舒適和裝卸方便。為了保證汽車各部分合理的相互關系,需要定出許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這個階段,需要繪制汽車的總布置圖,繪出發動機、底盤各總成、駕駛操作場所、乘員和貨物的具體位置以及邊界形狀;也包括零部件的運動(如前輪轉向與跳動)范圍校核。經過汽車總布置設計,就可確定汽車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狀。
(2)效果圖是表現汽車造型效果的圖畫。造型設計師根據總布置設計所定出的汽車尺寸和基本形狀,就可勾畫出汽車的具體形象。效果圖又分為構思草圖和彩色效果圖兩種。構思草圖是記錄造型設計師靈感的速寫畫。彩色效果圖是在構思草圖的基礎上繪制的較正規的繪畫,需要正確的比例、透視關系和表達質感。彩色效果圖包括外形效果圖、室內效果圖和局部效果圖,其作用是供選型討論和審查。效果圖的表現技法多種多樣:可採用鉛筆、鋼筆,也可採用毛筆(水彩畫或水粉畫)等,而月前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麥克筆描畫、噴筆噴染以及塗抹、遮擋等同時表現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現技法可不拘一格。
(3)製作縮小比例模型
縮小比例模型是在構架上塗敷造型泥雕塑而成。轎車縮小模型常用1:5的。縮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果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表達造型構思,具有立體形象,比效果圖更有真實感,要求比例嚴格、曲線流暢、曲面光順。
(4)召開選型討論會
經過初步設計,繪制出一批彩色效果圖和塑制出幾個縮小比例模型,就可以召開選型討論會。會議的目的是從若干個造型方案中選擇出一個合適的車型方案,以便作為技術設計的依據。選型討論會主要討論審美問題,但也涉及結構、工藝等方面,故通常由負責人召集造型設計師、結構設計師和工藝師等參加會議。
⑸ 說出汽車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1.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2.第一個階段 : 中國汽車工業1953年延生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
3.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
4.第三個階段:進入2 1世紀以後. 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另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
⑹ 汽車設計的設計過程
汽車設計與製造全過程
一、汽車的設計過程
1.制訂產品開發規劃
在汽車產品開始技術設計之前,必須制訂產品開發規劃。首先,必須確定具體的車型,就是打算生產什麼樣的汽車。其次是進行可行性分析,根據用戶需求、市場情況、技術條件、工藝分析、成本核算等,預測產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符合生產廠家的技術和工藝能力,是否對國民經濟和企業有利。第三步是擬定汽車的初步方案,通過繪制方案圖和性能計算,選定汽車的技術規格和性能參數o-最後一步是制定出設計任務書,其中寫明對汽車的形式、各個主要尺寸、主要質量指標、主要性能指標以及各個
總成的形式和性能等具體要求。
產品開發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口向因素,明確產品開發的目的和工作方向。否則,不經過周密調查研究與論證,盲目草率上馬,輕則會造成產品先天不足,投產後問題成堆;重則造成產品不符合需求,在市場上滯銷,帶來重大損失。在產品開發的前期,企業為了進行各種研究與探討,概念設計和概念車在近年來逐漸興起。概念設計,是對下一代車型或未來汽車的總概念進行概括描述,確定汽車的基本參數、基本結構和基本性能的設計。概念設計同樣需要研究產品的開發目的、技術水平、企業條件、目標成本、競爭能力等。概念設計可能只停
留在圖紙上和文件上的描述,稱為「虛擬的」概念車;也可能製造出實體的樣車供試驗和研究。概念設計可能只是一種參考方案或技術儲備,也有可能納入正式的產品開發規劃。所以概念設計只供產品開發參考,但也有可能成為正式產品開發規劃的重成部分,—成為新一代車型的初步設計。
2.初步設計
汽車初步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構造汽車的形狀設計,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汽車總布置設計總布置設計(又稱初步造型),是將汽車各個總成及其所裝載的人員或貨物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以保證各總成運轉相互協
調、乘坐舒適和裝卸方便。為了保證汽車各部分合理的相互關系,需要定出許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這個階段,需要繪制汽車的總布置圖,繪出發動機、底盤各總成、駕駛操作場所、乘員和貨物的具體位置以及邊界形狀;也包括零部件的運動(如前輪轉向與跳動)范圍校核。經過汽車總布置設計,就可確定汽車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狀。
(2)效果圖是表現汽車造型效果的圖畫。造型設計師根據總布置設計所定出的汽車尺寸和基本形狀,就可勾畫出汽車的具體形象。效果圖又分為構思草圖和彩色效果圖兩種。構思草圖是記錄造型設計師靈感的速寫畫。彩色效果圖是在構思草圖的基礎上繪制的較正規的繪畫,需要正確的比例、透視關系和表達質感。彩色效果圖包括外形效果圖、室內效果圖和局部效果圖,其作用是供選型討論和審查6效果圖的表現技法多種多樣:可採用鉛筆、鋼筆,也可採用毛筆(水彩畫或水粉畫)等,而月前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麥克筆描畫、噴筆噴染以及塗抹、遮擋等同時表現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現技法可不拘一格。
(3)製作縮小比例模型
縮小比例模型是在構架上塗敷造型泥雕塑而成。轎車縮小模型常用1:5的。比例,亦即是真車尺寸的1/5。英、美等國採用英制尺寸,模型的比例是3/80造型泥是一種油性混合物,又稱油泥,在常溫下有一定硬度(比肥皂硬些),塗敷前須經烘烤。縮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果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表達造型構思,具有立體形象,比效果圖更有真實感,要求比例嚴格、曲線流暢、曲面光順。雕塑一個縮小比例汽車模型,需要從各個角度審視,反復推敲,精工細雕,因而很難在兩三天內完成。
(4)召開選型討論會
經過初步設計,繪制出一批彩色效果圖和塑制出幾個縮小比例模型,就可以召開選型討論會。會議的目的是從若干個造型方案中選擇出一個合適的車型方案,以便作為技術設計的依據。選型討論會主要討論審美問題,但也涉及結構、工藝等方面,故通常由負責人召集造型設計師、結構設計師和工藝師等參加會議。選型討論會結束,說明選定車型的造型構思基本成熟,汽車的初步設計亦結束。
3.技術設計
技術設計包括確定汽車造型和確定汽車結構兩個方面。
(1)確定汽車造型
1)繪制膠帶圖。膠帶圖是用細窄的彩色不幹膠紙帶粘貼成的1:1(全尺寸)汽車整車圖樣,可表達零部件形狀及外形曲線。膠帶圖的外形曲線數據取自選定的縮小比例模型,可用來審查整車外形曲線的全貌。如發現某條曲線不美觀或不符合要求,可將膠帶揭起重新粘貼,直到滿意為止。膠帶圖完成後,縮小比例模型放大的曲線又經過進一步修訂。
2)繪制1:1整車外形效果圖。單純由縮小比例的繪畫表達汽車的外形效果尚嫌不夠,還需要繪制等大尺度(全尺寸)的彩色效果圖。現代造型設計非常重視等大的尺度感。縮習、比例圖樣和全尺寸圖樣的真實感是截然不同的。打個比方,雛雞看上去很小巧可愛,若放大5倍就顯得太胖太臃腫。汽車也是一樣,縮小比例模型上某些圓角或曲線看上去很小巧雅緻,放大5倍後就顯得笨拙臃腫。因此,汽車形狀的最後確定,不能從縮小比例的圖樣或模型直接放大,而應經過1:1效果圖和1:1模型的修正,以符合等大的尺度感和審美要求。
3)製作1:1外部模型。1:1外部模型是汽車外形定型的首要依據。根據縮小比例模型的放大數據,結合膠帶圖和1:1效果圖的的修訂情況,就可以製造1:1外部模型。這個模型是在一個帶有車輪的構架上塗敷造型泥而雕塑成的。由於要用數以噸計的造型泥,並雕塑得細致、平整、光順,所以製造一個1:1外部模型的時間很長,通常需要幾個星期。
4)製作1:1內部模型。1:1內部模型用以審視汽車內部造型效果和檢驗汽車內部尺寸o 1:1內部模型與1:1外部模型同時製作,其設計和尺寸相互配合。1:1內部模型的形狀、色彩、覆蓋飾物的質感和紋理都應製造得十分逼真,使人具有置身於真車室內的感覺。
5)造型的審批。1:1外部模型、內部模型、效果圖完成後,需要交付企業最高領導審批,使汽車最終定型。汽車造型設計是促進汽車銷路的重要競爭手段,大公司為了擊敗對手會採用頻繁更換車型的手段,對汽車造型設計的需求就十分迫切,並在整個汽車設計過程中佔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6)確定汽車結構
汽車造型審定後,就可以著手進行汽車結構設計。汽車的結構設計,是確定汽車整車、部件(總成)和零件的結構。也就是說,設計師需要考慮由哪些部件組合成整車,又由哪些零件組合成部件。零件是構成產品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單元。毫無疑問,零件設計是產品設計的根基。零件設計時,首先要考慮這個零件在整個部件中的作用和要求;其次,為了滿足這個要求,零件應選用什麼材料和設計成什麼形狀;最後,零件如何與部件中其他零件相互配合和安裝。按照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兩大類。金屬材料又可分為鋼鐵(黑色金屬)材料和有色金屬材料兩大類。汽車所採用的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鋼鐵是汽車上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材料,佔全車重量的大部分。鋼鐵的主要優點是強度、剛度和硬度高,耐沖擊和耐高溫,因而用於汽車上載荷大、高溫、高速的重要零件。所謂強度高,就是這種材料可承受較大的力而不被破壞;所謂剛度高,就是這種材料可承受較大的力而變形很小。汽車的零件在工作時,有的零件承受拉力而有伸長的趨勢;有的零件承受壓力而有縮短的趨勢;有的零件承受彎曲力矩而趨於彎曲變形;有的零件承受扭轉力矩。事實上,許多汽車零件的受力比上述例子復雜得多。如汽車變速器的軸就同時承受了拉、壓、彎、扭多種力。汽車零件不僅是承受靜載荷,而且,由於汽車的行駛隨路況變化,還要承受十分復雜的動載荷。作為設計師,必須充分考慮零件的受力情況,經過周密的計算,確保零件的強度和剛度的數值在允許的范圍內。
確定汽車零件的形狀,也要花費設計師許多心血。例如,發動機氣缸體的形狀就非常復雜,需要設計氣缸和水套,考慮與氣缸蓋、油底殼的接合,安裝曲軸、進氣管、排氣管和各種各樣的附屬設備,乃至氣缸體內部細長的潤滑油通道……,所有這些因素都應考慮周全,每個細節均不能遺漏。汽車車身零件的形狀就更特別,既不是常見的平面或圓柱體,也不是簡單的雙曲面或拋物面,而是造型師根據審美要求而塑造的。在確定零件的形狀時,還需要考慮零件的製造方法,例如零件在機床上怎樣裝夾定位,刀具怎樣加工,半成品怎樣傳送、堆疊等。
設計師必須把所設計的汽車結構用圖紙表達出來。圖紙是設計師與企業中的工藝師、技工和其他人員交流的「工程語言」。我國頒布了10多項機械制圖的國家標准,規定了繪制機械產品圖紙的方法。在工科院校還設置專門的課程,訓練學生掌握這種標準的工程語言。圖紙繪制的方法,是按照投影原理並藉助於幾個視圖、剖面或局部放大等,把產品的立體形狀和內部結構詳細而清晰地表達出來。圖紙應按指定的比例繪制並且寫出對產品的技術要求。零件圖需要詳細地標注出各部分的尺寸。總成圖應清楚地表達零件相互裝配的關系並標注出相關的裝配尺寸。設計一輛汽車,需要繪制數以千計的圖紙。一些復雜的圖紙,圖面的長度竟達3-5m。
在設計時,設計師必須無條件地執行國家制定的有關法規和標准。對於出口的產品,還必須執行外國的標准,如ISO(國際標准化組織)、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JIS(日本工業標准)、EEC(歐洲經濟共同體)、ECE(歐洲經濟委員會)等標准。圖紙繪製成後,需要將部件和零件按照它們所屬的裝配關系編成「組」及其下屬的「分組」號碼。每個部件、每個零件及其圖紙都給定一個編號,以便於對全部圖紙進行管理。
⑺ 汽車外形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何特點
汽車車身形式的發展主要經歷了馬車型汽車、箱型汽車、甲殼蟲型汽車、船型汽車、魚型汽車和楔形汽車幾個階段。
馬車型汽車時代
最早出現的汽車,其車身造型基本沿用了馬車的形式,因此稱為「無馬的馬車」,英文名「Sedan」就是指歐洲貴族乘用的一種豪華馬車。
中國汽車發展趨勢:
一、汽車消費就入普及期
根據我國人均GDP和千人保有量等數據和國際相對比來看,目前我國汽車消費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這一點表明,中國汽車市場還處於剛需階段,還有非常的市場發展潛力。
二、消費中心的延伸到二三線城市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汽車消費市場是最先起來的,在經過各大廠商的深度耕耘之後,進入了成熟發展階段。在未來發展中總量的控制趨勢明顯,控制范圍也逐漸增大,對於汽車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三、汽車消費市場也有變化
近些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速,在國家的政策優惠支持下,更多的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會越來越多的代替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比重將會得到持續增大。
⑻ 汽車設計中的概念設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汽車設計中的概念設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