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服務 > 初級汽車如何選購自行車

初級汽車如何選購自行車

發布時間:2022-10-09 10:21:46

1.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自行車,自行車不僅僅只是一種代步工具,更多的人會使用自行車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那麼怎麼樣才能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呢?別急,一起來看看下面內容的詳細介紹。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1

1、龍頭把手的尺寸

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裁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桿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

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你的身材的話,那麼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可以在11至13公分之間來選擇。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

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沖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

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

2、車架材質

鋁合金的騎乘質感屬於靈敏輕巧、高剛性,但同時也傳達了地面每一丁點的振動反應,而略為犧牲了舒適性。

碳纖維

碳纖維的特性是較具彈性、騎乘感穩定、長途巡航持續感佳、舒適性高。

鈦合金

鈦合金的特性很類似鋁合金與碳纖維的綜合,它可以有類似碳纖維的彈性也可以享有鋁合金般的輕巧與剛性,但是這些好處都得以遠高於其它材質的價格才能達到。

鋼材

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代的多種合金鋼材可以在剛性、彈性、傳動性、穩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點是在重量上鋼材是幾種材質中較重的。

我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上述每一種材質都有高低等級之分,此處所描述的特性均是以高等級的產品(也就是高價品)為對象,在低文件的產品中以上的優劣可說是不存在的(均為劣質)。

另外有些產品雖然高價,但由於對材質處理能力的不足(例如碳纖維及鈦合金),或是廠商對車架幾何設計的不良,也可能會有騎乘感很差的產品出現,總而言之任何的材質都會有等級好壞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3、車架尺寸

選購一台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准,立管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

也可以坐在座墊上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擺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以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級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大至62公分共8或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上述公式來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車架尺寸。

就越野車而言,是以中軸心到上管接頭中心,是每二英寸1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以從14英寸逐漸增到22英寸,一共是5個尺寸。

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

台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准,約為14英寸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170公分、18英寸為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盡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的自行車2

自行車在有些人眼裡只是一個工具,沒有必要太追求什麼。在我看來那是他對騎行沒有愛好,如果他也愛好騎行,那他的態度肯定會360度的大轉變。愛好是一個無法形容的東西,它會領你痴迷,甚至是瘋狂。

那騎行和愛好有毛關系,又如何影響自己選車呢?

按自行車的用途自行車可以分為:公路競速、山地越野、城市休閑三大類。而騎友一般又分速度黨、山馬黨和休閑黨三大派。如果你是一個追求速度激情的騎友那公路車是你的最愛,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在崇山峻嶺中穿行的騎士那山地會是你的忠實良駒,如果是一個城市休閑的.田園派喜歡優雅的野鶴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那城市休閑會讓你更優雅的呈現在城市的風景中。

作為一名愛好騎行的車店經營者,我個人認為選到一款適合自己的自行車,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騎行目的也就是需求,你是想追求速度的激情、越野的刺激還是休閑的悠然。其次的車輛的性能和質量,最後是可控的預算成本。

有些車店為了成交不顧騎行者的使用用途,上來直接問預算強力灌輸不符合實際需求的車型,為了迎合顧客也不顧及客戶騎行的舒適性,在我看來就是耍流氓。騎友是在自己的預算之內買到了車,卻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和沒有愛情的婚姻有什麼區別呢?

騎友也應該明白自己的實際需求是什麼,現在的經濟條件已經不是過去需要先計劃,不要一味的為了預算而預算,你要明白買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劃算的。

說完需求,在看看自行車本身。一輛好的自行車主要看車架、零件、組裝將這三個完美的組合後才是一輛好的自行車。

車架相當於人的骨架、有了車架才能裝上各種自行車零件。現在主流車架材質一般為鋼、鋁合金、碳纖維三大類。根據管材的長短構成的角度等影響整體自行車的特性。

一個好的車架輕、牢、韌是不必不可少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要看各個車架生產廠家的工藝。如設計的車架是否根據材料的強度和特點來設計、焊接工藝是否成熟。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車架的外觀、強度和彈性。還有較重要的就是噴漆,好的車架噴漆均勻,而且噴3-4層的漆。別小看噴漆,好的噴漆可使自行車容易保養、不易生銹。

好的零部件:簡單的講就是既輕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為具備了這些條件自行車騎起來才輕松、安全、方便。但是要達到所有的以上條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車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車價格的一個具體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夠參加各種自行車比賽的零部件。不管是強度性能還是重量上都採用了最好的材料。

車架、輪胎、腳踏、剎車、鏈條等25個部件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車架是自行車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貨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點,大致可將其分為導向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

組裝技術:好的零件如果組裝不好,就會象既沒經過建築設計師經心設計的建築,沒有經驗豐富的工匠來建的房子一樣,看起來不協調,又使您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它會倒塌。一個好自行車技師會賦予自行車獨特的靈魂。它會讓這個靈魂獨特而不失功能。TREK的訂制系統把這個發揮到極致,讓每一輛訂制車獨特而富有藝術,迷幻而不嘩眾。

最後在簡單說下,購車預算問題。每個人都希望花最少的錢買到最超值的商品,但商品又有一個亘古不變的定律好貨不便宜。在自己可控的預算范圍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單車,最好多關注商家活動說不定你就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一樣的車。

2. 新手如何挑選山地車 挑選山地車技巧分享

1、車架。論通用性,鋼架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適用性,一旦發生損壞,任何一個小縣城,或者是汽車修理店,都可以得到解決。只是現在重量適中,結實耐用的鋼架子已經非常難買到了。雖然鋁合金架一旦損壞就只能找特種焊接的地方來修理,但因為輕量,廉價,一直在運動自行車市場上大行其道,而其強度也隨著工藝的提高,達到了一定的標准,所以鋁合金架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選擇鋁合金架子,請盡量選擇帶補強的,對於一些抽管較多,重量較輕的要慎重選擇,它們不一定會在焊接相連的地方開裂,但是很有可能在抽管的地方受到意外的撞擊後開裂。碳和鈦以及其他材料暫時不予討論。提醒你注意的是,不少架子出廠後,後尾鉤的螺絲都沒有鎖緊,一定記得擰緊,否則,後爪鉤脫落很麻煩。

2、前叉。選擇軟叉還是硬叉,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硬叉顯然效率更高,重量更輕,但是遇到顛簸路面,震的手臂發麻也是常有的事情。軟叉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來自地面的震動,但是自然犧牲了效率,且重量較重,一旦發生故障,維修也很困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應該根據長途沿途情況來與針對性的選擇,如果主要是在平坦公路上跑,硬叉完全可以勝任,如果路況非常差,軟叉是必須的。選擇一根質量不錯的帶鎖死的避震前叉是個好主意。如果要裝前貨架或擋泥板的話,一定要注意購買的叉子是否有對應的螺絲孔。

3、碗組。現在的碗組質量都比較好了,哪怕是最普及的VP,正常使用也很少有損壞的,但是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安裝好碗組後,一定記得固定好碗組蓋上的固定螺絲,鎖的太緊,轉向發皺,影響操控。太鬆了,碗組很容易被來自地面的震動導致變形損壞,架子頭管就很容易在叉子的攪動下裂開,那損失就更大了。另外,跑一定公里數後,就記得把車上所有應該鎖緊的螺絲檢查一下。

4、車把。毫無疑問,蝴蝶把是最佳選擇。缺點是偏重,但是考慮到其對舒適性的大大改善,可以隨意選擇握把姿勢,能有效的緩解長途中上半身的疲勞,這點重量上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理論上來說,燕把比直把應該有更好的彈性,但是實際使用中,我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到這一點,這2種把用來跑長途也是可以的,加裝副把效果更好,但總的重量也自然接近蝴蝶把了。

5、把立。選擇可調角度把立。其效果不僅僅是可以調整角度,其實也有效的調整了上管等效長度,能夠更好的適應路況的變化,做有針對性的調整。只是這種把立結構稍微復雜一點,重量也要重很多,市場上可選擇的不多。實在買不到,找個尺寸合適,強度足夠的把立也行。

6、座桿。是否該選擇減震座桿?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減震往往帶來的是騎行效率的降低,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歡,但是長途旅行舒適第一,效率其次,放棄了舒適性,往往會讓人難以忍受,而最後被迫放棄計劃。減震座桿可以有效緩解長途顛簸,值得考慮。現在幾乎所有的品牌山地車上,都把減震座桿做為標准配置,相信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7、把套。蝴蝶把自然要選擇那種長長的把套了,那樣你就可以用任何一種你喜歡的姿勢趴在車上。其他車把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海綿的把套不是特別耐用,很容易破,但是吸汗,硅膠的硬一些,但是握持感很好,也比較耐用。可根據個人喜好或大家的共同推薦來購買。長途旅行,帶一對備用把套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東西也很輕便。

8、貨架。長途旅行時,山地車可以通過安裝前後貨架來達到大量負重的目的。貨架一定要結實,且負重能力強。必須是在後三角上用螺絲固定的那種,通過座桿固定的那種長途旅行非常不可取,不僅不能大量負重,而且對騎行影響很大,非常容易失控,還容易導致座桿斷裂或車架變形。不少前叉還有配套的螺絲孔,可以安裝前貨架,能進一步的提高車子的負載能力。

9、

10、輪胎。或許你喜歡1.50的光頭胎帶來的高速感覺,或許你喜歡2.35甚至更寬的胎帶來的抓地力,但是長途旅行,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選擇。26X1.95的內外胎是最常見,也是最通用的選擇,內胎應考慮美嘴的,法嘴的適用性太差,另外,准備兩個美嘴轉英嘴(大街上最常見的那種氣嘴)的轉接環,這樣,隨便找人借個氣筒斗可以打氣了,尤其是在你沒有氣筒或工具不能用的情況下。700C絕對不是一個是好的選擇,試問:一旦你的輪胎出了任何狀況,在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修車攤,能拿得出700C的內外胎嗎?長途旅行事事難料,在偉大的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穿行,選擇 26寸輪胎的山地車,絕對是最穩妥的選擇。

11、牙盤。寬大的褲腳是非常容易被牙盤刮到的,甚至卷進去,所以,帶護盤的牙盤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護盤的牙盤多見於一些低端入門產品,有的牙盤也可以額外安裝護盤,只是不太容易買到),但並不強求,因為你完全可以用一根束腿帶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個人非常推薦在牙盤上多加投資,強度好的牙盤可以顯著的提高效率,而且很少變形和快速磨損,需要提醒你的是:牙盤上如果有盤釘的話,一定要記得自己再鎖緊一次,而且長途途中最好定期檢查一下,這是非常容易松動的地方,當你發現的時候,往往螺絲已經丟失,而丟失了一個,其他的也會跟風,旅途難免半途而廢。

12、腳踏。非自鎖腳踏較好,如果使用自鎖,推薦自己准備修補件,開拓者的培林腳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請一定注意,第一次上腳踏一定要上緊,否則在大腿的驅動下,松動的腳踏會損壞曲柄上的螺紋,最後螺絲孔損壞變形,腳踏和牙盤都會報廢,長途騎行也就變成戶外徒步了。

13、剎車。毫無疑問,V剎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沿途道路非常泥濘,甚至可以考慮吊剎(當然,現在好的吊剎不是很好買到)。我沒有說公路的夾器,因為我前面已經說過,跑長途最好還是用山地車,不推薦碟剎是因為不好維護,我有朋友的車在長途中,受到輕微的碰撞,就導致碟片變形了,騎行非常費力,後來只好拆掉,慢行,才勉強對付回來。

14、車圈。一定要購買雙層圈,至於是刀圈還是平圈看個人喜歡,長途旅行的話可以選擇平圈,強度不一定比刀圈差太多,但彈性好一點,能非常有限的緩解一些路途的顛簸,現在基本都是鋁合金的車圈了,越貴的圈不一定越好,只是可能更輕量而已,便宜的圈不一定強度不好,只是厚重一點而已。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圈編制的好,只要特別便宜、質量太差的圈,都可以支撐很長時間不發生較明顯的偏擺。

15、鏈條。首先鏈條要和其他零件配套,雖然9速的鏈條可以用在7-8速上,但 9-10速的鏈條往往更薄,沒有8速的來的皮實。還有一個小秘訣可以告訴你的是,萬一鏈條斷了或壞了,把損壞的那幾節拆下,在修車攤找一段國產變速車的鏈條裝上,也可以支撐一段時間,足夠有時間找到新的修補零件。越專業的東西,針對性越強,通用性就越差。

16、坐墊。人在旅途,舒適第一,效率其次,各個廠家都有不少的旅行坐墊,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坐墊並非越寬大越厚越好,坐墊要舒服,關鍵要看坐墊表面對人盆骨的支撐如何,過於寬大的坐墊,甚至會摩擦大腿內側皮膚,導致擦傷。太軟的坐墊,沒有很好的支撐力,人也很容易疲勞,軟硬適中,有很好的彈性,並且對臀部有很好的支撐,才是一個好坐墊。

3. 如何選購自行車

1,看價位,當然是選自己能接受的;
2,看用用途,城市公路?山地?周末閑遠足?通勤?
3,確定好上面兩點,再確認一下自認為可靠的品牌就可以出來了;
4,車車尺寸,跨站在上橫管上,襠部與上橫管至少要有10CM或以上的安全尺寸為好。
5,如果對修車不是很精通,建議在自己家附近找實體店購買,後期有什麼需要修修什麼的,都方便。

供參考

4. 自行車選購攻略:如何選擇一輛適合自己的自行車

一、車架尺寸

選購一台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准,立管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
也可以坐在座墊上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擺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以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級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大至62公分共8或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上述公式來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車架尺寸。
就越野車而言,是以中軸心到上管接頭中心,是每二英寸1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以從14英寸逐漸增到22英寸,一共是5個尺寸。
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
台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准,約為14英寸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170公分、18英寸為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盡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

二、龍頭把手的尺寸

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裁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桿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你的身材的話,那麼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可以在11至13公分之間來選擇。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
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沖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
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

三、車架材質

車架是自行車的靈魂,好的自行車架必須符合重量輕、強度夠、剛性高三個條件。作為自行車運動的車種當然是重量越輕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騎得越快;強度夠是指車架在高強度的騎乘之下不會有斷裂彎曲的安全顧慮;剛性高是指車架要夠硬。
有時候一台剛性差的車架也許沒有安全顧慮,但是騎起來車架力量傳導過差,使得騎乘者踩踏起來有車子拖重的感覺,即使是夠輕、夠強的車架但剛性過差這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運動自行車。
在市售的車種中,能符合上述好車架標準的車架材質有鋁合金、碳纖維、鈦合金及合金鋼材四種。
1.鋁合金:鋁合金的騎乘質感屬於靈敏輕巧、高剛性,但同時也傳達了地面每一丁點的振動反應,而略為犧牲了舒適性。
2.碳纖維:碳纖維的特性是較具彈性、騎乘感穩定、長途巡航持續感佳、舒適性高。
3.鈦合金:鈦合金的特性很類似鋁合金與碳纖維的綜合,它可以有類似碳纖維的彈性也可以享有鋁合金般的輕巧與剛性,但是這些好處都得以遠高於其它材質的價格才能達到。
4.鋼材: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代的多種合金鋼材可以在剛性、彈性、傳動性、穩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點是在重量上鋼材是幾種材質中較重的。
我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上述每一種材質都有高低等級之分,此處所描述的特性均是以高等級的產品(也就是高價品)為對象,在低文件的產品中以上的優劣可說是不存在的(均為劣質)。
另外有些產品雖然高價,但由於對材質處理能力的不足(例如碳纖維及鈦合金),或是廠商對車架幾何設計的不良,也可能會有騎乘感很差的產品出現,總而言之任何的材質都會有等級好壞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5. 自行車如何選購

要想買到一輛堅固、耐用、輕便、靈活的自行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分別轉動前後車輪,看其是否靈活。當車輪停轉前,不應突然停止。

2.左右搖動車輪的輪緣,不應有明顯的晃動間隙,擺動量不超過1—。

3.看前後車輪與車架中心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後輪是否對稱地處於車架立叉的中間。

4.看車閘制動效果,緊握閘把,強制推動自行車時,車輪不應有明顯的滾動。

5.轉動鏈輪,看鏈條是否發卡或松動,應松緊適當。不應與鏈罩等部件碰擦。

6.轉動前後輪,檢查車圈有無上、下明顯的跳動現象。

7.用手試,輻條是否均勻拉緊。

8.查看外表,有無碰、擦傷、掉皮、銹蝕;車叉各接頭有無脫焊、開裂現象;電鍍部件的光亮程度,鍍層是否有氣泡、剝落、露底及嚴重的毛刺。

6. 如何挑選自行車從那幾個方面入手

選擇自行車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車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組成,三看組裝技術好不好。將這三個因素科學地加以組合後,才能算是一輛好的自行車。

一、車架:

1.車架是什麼?

車架相當於人的骨架、有了車架才能裝上各種自行車零件。車架由鐵、鋁合金等材料組成、根據管材的長短構成的角度等影響整體自行車的特性。比如,直線騎行較好的自行車、易轉的自行車、騎行舒暢的自行車等,決定這些因素的很多都來自於車架。

2.怎樣才能算是好車架?

輕、牢、彈性好等是車架追求的目標之一,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要看各個車架生產廠家的工藝。如設計的車架是否根據材料的強度和特點來設計、焊接工藝是否成熟。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車架的外觀、強度和彈性。還有較重要的就是噴漆,好的車架噴漆均勻,而且噴3-4層的漆。別小看噴漆,好的噴漆可使自行車容易保養、不易生銹。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車架來裝車的話、就有可能生產出不能直線騎行或不易轉彎的自行車,或很快就退的自行車。

3.車架是由哪些材料組成的?

最多的是鐵車架,但是,鐵車架也分成鉻鉬鋼、高強鋼、普通鋼等在鐵中加入其它萬分的車架,加入了這些其它成分後,可以做成比如較薄的管材,使得整體車架變輕。最近,在不減低強度的基礎上,出現了採用鐵以外的材料的車架,比如鋁合金材料。以自行車比賽中有使用鈦金屬炭纖維材料的車架。

二、零件組成

1.什麼是自行車零件

裝在車架上各種各樣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剎車是為了讓自行車安全停止;腳踏是為了將動力傳到車輪等等、生產和銷售這些零件的專門工廠稱為自行車零件製造廠商、有名的零件廠商每年都開發新的產品、這些產品又提供給各大自行車製造廠商、然後出現在市場上。

2.怎樣才是最好的自行車零件?

簡單的講就是既輕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為具備了這些條件自行車騎起來才輕松、安全、方便。但是要達到所有的以上條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車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車價格的一個具體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夠參加奧林匹克自行車比賽的零部件。不管是強度性能還是重量上都採用了最好的材料。

三、組裝技術

1.組裝技術

好的零件如果組裝不好,就會象既沒經過建築設計師經心設計,也沒有經驗豐富的工匠來建的房子一樣,使您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它會倒塌。所以,如果你不想買了以後後悔,就應該了解這些知識。

2.自行車的舒適功能

A.變速器?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行車裝有變速器是為了可以加快騎行速度,其實人能夠發出的力最大隻有0.4馬力。變速器是為幫助人們將這最大馬力輕松地發揮出來的工具而已。

B.變速器有什麼好處?

一般自行車都在城市內使用,城市內其實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時您騎車時會感到腳踏突然變沉,用眼睛無法判斷的斜坡往往比較多。在此時,變速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體現出來,如果有變速器的話,此時只要能換成較輕的齒輪即可輕松自如的騎行。當然,同樣可使用在逆風的時候。 變速器的優點還在於,它可幫助您在體力不佳的情況下,有效的減少您的體力消耗。比如感冒時,體力消耗不能過大,所以如果您騎車時選擇較輕的齒數比騎行時就會很輕松。還有女性身體不佳時、學生應試疲倦時、年紀較大者都可靈活地使用變速自行車。所以變速車的好處確實是太多了。

C.以前的變速系統需要微調整

(現在也有一部分的變速車需要微調)、但隨著SIS(SHIMANO INDEX SYSTEM)機能的開發成功,使得很多的自行車上都裝配了SIS系統,變速時只要按動變速把即可隨著「啪啪」的響聲而完成變速,所以已經不用再擔心如何操作了。

D.騎行時不知道現在在第幾變速段?

現在在變速把上都有數字顯示器、只要看一下數字顯示器即可,最新產品中還有採用了電腦液晶顯示的FLIGHT DECK電子顯示系統。此顯示系統還可顯示時間、平均速度、騎行總距離等17種的功能。

E.內變速和外變速

在了解他們之前,有必要知道內變速和外變速的概念。簡單的講外變速是指將變速器裝在自行車的外部作為一個單獨的零件存在,而內變速是指暗藏於後花鼓中的內藏式零件。
外變速直接呈現於外部,直接接觸外部空間。內變速卻暗藏於內部,不直接接觸外部空間。這樣,外變由於設計的空間較大,變速的范圍也較大,多用於山地車。但由於接觸外界雨水、泥土、油污等,所以必須定期地清洗保養,而內變速就不用定期的保養,但內變速由於設計的空間有限,所以,變速的范圍較有限,一般都用於在城市內騎行的輕便車為多。

F.為什麼內變速車現在還未普及?

國內市場由於消費者還未能體會到內變速的魅力,所以現階段還未普遍,但在日本和西歐發達國家內變速已經是非常普遍了(在日本50%的自行車都是內變速車)。當然理由就是不用維修。最近的新產品中還有通過電腦感應和微型馬達來自動進行變速的全自動內變速系統。

G.剎車很重要的零件

剎車的好壞關繫到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剎車力和剎車的制動時間是決定剎車好壞的主要因素,所以剎車制動性能好,所用操作力輕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市場有一種較普遍的羅拉式剎車,除在雨天也能象平時一樣得到滿意效果外,剎車時不會有噪音,並且不維修。
四、什麼樣的自行車最適合您呢?

首先是看您騎自行車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上班、上學、買東西的話使用一般的輕便車即可,最好是比較大的籃子,可放書包什麼的。還有如有條件可買內變速的車或外變速的自行車。
如果您騎的路上有斜坡或橋,您又覺得上坡、上橋得累很麻煩的話,您不應該選擇有變速器的自行車。 如果您騎的路上不是平坦的鋪裝道路時,您就應該選擇較寬的輪胎和有變速器的自行車。 如果您一天騎行的距離很長的話,您就應該選擇帶變速器且輪胎較窄的自行車。如果是短距離的話就應該選擇輕便車。
如果您所處的地方經常下雨,您就應該選擇帶擋泥板的自行車,如果夜間騎行機會較多的話,就應該選擇帶車燈的自行車等等。
在自行車店往往有很多種的外觀、顏色的自行車,所以,在您去自行車店前,最好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將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自行車確定焉,然後再到自行車店去購買。自行車的選擇 雖然上大學的時候,騎一輛幾百塊錢的自行車也會玩得很痛快,但作為一個真正玩車的人來說,這就遠遠不夠了。
自行車種類很多。大致分為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場地自行車、小輪車、技巧車等。一般來說,玩小輪車、技巧車與滑板、滾軸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青少年中很流行。對於以外出旅行為目的的人來說,依所去地點不同,一般選擇公路車、山地車和旅行車三種。 公路自行車輪胎窄而薄、車身輕便、檔位靈活准確,車速快;山地自行車車身結實、剎車靈、減震性好;旅行自行車介於公路車和山地車之間,樣子像山地車,但輪子比山地車細,比較輕便。
一輛國外進口的整車,如被玩車族所推崇的美國Canondale(佳能得)賽車,價格要幾萬元,國人很難問津。 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如果你只是初次嘗試自行車運動,一款1500元左右的中、低檔國產捷安特牌運動自行車就可以了。品種有公路車、山地車、旅行車等。
自己動手攢一輛自行車
如果您想真正加入玩車一族,那麼不妨自己動手「攢」一輛自行車。
選擇配件時,你需要考慮的因素有:感興趣的自行車項目、你的身體條件、需要的功能和結實的程度,當然還有你的經濟實力。 像玩電腦的人會攢電腦一樣,玩兒車人都有一套「理想配製」方案:車架和車圈要結實。運動車有別於普通的自行車,它的突出要求是要結實。車架必須是可承受巨大的壓力、撞擊和震動而不至出現斷裂或變形。車圈必須是雙層的,這樣內胎在運動中不會損傷。需要注意的是,車帶要成對購買(前、後帶的花紋不同,這是運動中前、後用力不同的需要)。套件性能要好。「性能好「是一句很常用的話,每個玩兒車的人都會不時帶出一句。其實這是個很模糊的術語,可以代表結實、舒適、輕便等多重含義。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感覺特好。「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套件要盡量選擇高檔的。一套日本產的ShimanoXTR97款套件包括:前後軸、飛輪、牙盤、前後剎車、前後拔鏈器、中軸、閘把、線管、鏈子等,是目前比較高檔的配件、價格自然不菲。車座、把套要舒服。

在這里職業選手們所騎的越野登山車,與我們在店裡面看到的庫存或高等級的自行車都不一樣,職業選手會為了獲取勝利而選擇輕量化,及能獲得更高效率的裝備。為此,他們往往要忍受很多的不舒適,像較窄的輪胎,較硬的座墊,這些都是他們為了要得到較快的速度下所作的犧牲。在越野登山車的設計上,是以上坡時能爬得愈快愈好,而不太在意下坡時或遇到凹凸不平路面的特殊狀況。職業選手級的登山車相當的輕,有時連前減震器包括在內一般在23磅(10.5kg)以下。

下坡賽的登山車選手所騎的山地車,長久以來,都與越野賽所乘騎的山地車一樣,只是在前叉多裝上較長距的減震器。但是到了今天,幾乎所有下坡賽的騎士們都選擇了全減震的登山車,它的減震器伸縮距離至少達到6英吋以上,重量比一般的越野登山車要超過10到15磅(20-30kg)。在下坡賽所使用的車身一定要非常的堅固,因為下坡時的沖撞力量,會由前叉傳到車架,普通的山地車是承受不住的,甚至會造成車架的支解,在這個大前提下,重量已經不是下坡登山車的主要考慮因素,堅固才是重要。

登山車中有一種最特殊的,主要用來躍過各種障礙物,不像一般在普通山道中乘騎的登山車。這種登山車的特性 是它專們為了蹦、跳、扭、爬而設計。這種特技車用來跳過各種不同的障礙物像木塊、石塊、長桌子,甚至汽車。這種登山車與一般的越野車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車身很低,選手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在車上扭轉。

多用途山地車這種山地車是為既愛好山地車活動又要常在城市與山路間乘騎單車的人士所設計。它的車身雖然不必要擁有和山地車一樣特別堅固的車身,但是還是必需達到堅固耐用的要求。車身的噴漆一定要好,來對抗城市中的刮、割、擦、撞。因為要適應城市內的路面,您可能也需要加上置物架與擋泥板。它的車身大多是用鋼做的,也有用鋁合金為材料,但仍以鋼材為多

旅遊山地車山地車實在是最理想的旅行伴侶了。很多人都喜歡在旅行時,攜帶登山車在外國的名勝風景區來乘騎游覽,有些甚至是沒有多少騎車經驗的人士,不管怎麼樣,在決定將騎車規劃成你旅遊一部份之前,必須要注意一些事項。 首先要注意的是車身材料的選擇,因為不論在世界各地旅行時,如果車身出毛病,都能經過焊接修理的材料只有鋼,所以鋼制的車身是最合適用做旅遊山地車。 堅固耐用的組件是必要的條件之一,輕的組件是不適合裝置行李,背包或旅行用品的,更何況在旅行的情況下通常乘騎的時間,距離都比較長,耐力才是最重要的。 旅行前的另一個重要的准備是要仔細檢查輪圈的組件。如果沒有辦法訂做新的輪圈組,你必須要把整個登山車拿到好的車行去檢查翻修,將飛輪檢查一遍,換新的外胎及內胎,這樣才不會受到在異國荒郊野外拋錨之苦。 座墊要選擇非常適合自己又舒適的,最好是在旅行前試騎一段時間,不要在旅行期間才來試驗,如果不適合,連換的機會都沒有,總之,要考慮很長時間都要騎在車上,座墊的舒適非常重要。 行李架的材料要堅固,廉價的鋁製品有時很容易彎折,一分錢一分貨,價錢較高的架子會堅固一些。

山地車小常識:

車架
車架的材質有鋼、鋁、鈦合金及碳纖維。其中鋼制的車架最便宜,不過重量也最重,表面的油漆脫落後便有生銹的危險,所以平時在保養上要下功夫。再高級點就是鋁合金,重量較輕,但是需要較粗的管徑才能達到與鋼管相同的強度,為大部分登山車所採用。表面拋光後整台車呈現銀白色,很好看。碳纖維車架的特點是可以一體成型,不需要焊接,不過每個車架需要特殊的模具製造,成本也很高。鈦合金不但重量輕,不生銹,強度高,材料特性最佳,不過原料昂貴,加工困難。

座墊
座墊的高度對騎車的舒適性有很大影響,計算方法是人坐於坐墊上,把踏板踩到離身體最遠的地方,此時腳伸直後,腳跟要恰恰能踩在踏板,注意是腳跟。如果腳跟踩不到就是坐墊太高了,膝蓋伸不直的話就是太低了。有一點要注意,這個坐墊高度遠遠高過大部分人習慣的騎車高度,停車時甚至要單腳墊腳尖才夠到地,剛開始騎的時候會不習慣,所以在都市中,車多、紅綠燈多的地方要小心。不過對於長距離的騎車,這個高度能夠讓你的腿部對踏板提供最佳的施力。所以你的腳踏車只是騎幾百公尺的話。為了安全還是不要把座墊抬到最高。

變速
一般人騎變速車時,想騎慢時就調到輕的齒輪比,想騎快時就調到重的齒輪比,這是錯誤的方法。正確的方法是要維持一定的踩踏速度,通常是1分鍾90轉。當以此速率穩定的騎車時,要是發現腳有點吃力,踩不了那麼快,就應改變到較輕的齒輪比,反之則變速到較重的齒輪比,讓腿部始終維持相同的施力,這才是變速系統正確的操作方法。所以21、24,乃至最新的27段變速,並不是提供更大的變速范圍,而是在相同的范圍中提供更細的變速,以維持踩踏速度的穩定。

牛角
牛角是指裝在車把兩端的小把手,或叫做附把,除了用來掛檔,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手腕不同的抓握方式,減少疲勞,此外也有保護手部的作用。一般車把都是左右水平的,抓握時類似吊單桿;牛角則是前後平等,抓握時手臂的姿勢與開汽車差不多。上坡時,雙手握住牛角比較容易施力。下坡時,因為牛角的轉向操控性不良,同時也拉不到剎車,所以還是握原來的車把比較安全。牛角的裝設角度因人而異,通常是先調到與手臂垂直,然後往下調整,使手腕在最自然的狀態下便能抓握。

避震的分類及簡要介紹
避震有彈簧、阻力膠、氣壓、油壓之分。彈簧一般是一些國產的或者台灣的,用於廉價的、普通使用(即僅僅用作代步)的交通工具,這種避震有兩極:很軟/很硬,有的是軟得一坐上去沖程就已經過半的,有的是根本壓不下去的,如果是自行車發燒者,都不會用這種,這也是避震當中最低級的。

阻力膠比彈簧要好,而且一般都比彈簧要輕,調節方便,保養也方便,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阻力膠會老化,用久了會變硬,但是價格中下,適合有心無錢的愛好者。(如MANITOU的5代、ROCKSHOX的Q系列等)。

氣壓就是利用密封的氣體的壓力實現避震的,優點有:輕(因為阻力的來源是氣體,氣體的重量有多請大家都知道)、不怕老化,缺點就是因為是氣壓,密封再好也會漏氣,就需要經常測試並調准氣壓,否則可能會因為氣壓的不平衡而損壞叉體。(如ROCKSHOX的SID系列就是半氣壓半油壓的)。

油壓就是用一個油壓膽代替阻力膠、彈簧等實現避震,優點是不用經常料理,也比阻力膠輕,缺點就是如果油壓膽損壞了,就要整個膽換掉,費用不菲。

自行車服飾
運動自行車玩起來有一定的強度,所以配套服飾必不可少。主要包括:
·頭盔:由高強度塑料製成,里襯壓縮泡沫塑料,上有散熱孔。騎車時如果不幸摔倒,可保護頭部不受重傷。
·騎行服:緊身,由特殊材料製成。可保證快速騎行時不被風吹起影響速度,尤其可防止大腿內側磨傷。
·騎行鞋:鞋底由一個凹進的小槽,與車上腳踏板的小槽吻合,快速騎行時腳與腳踏板的小槽吻合,快速騎行時腳與腳踏板不脫離,便於用力。
·騎行手套:主要起到防滑的作用。但在這里提醒您,自行車運動唯一的弊病就是對手有一定損傷。
·騎行鏡:擋光、防曬。

7. 新手如何挑選山地車

1、車架尺寸的挑選

一些常見的車架高度參考條例:

XS:自行車尺寸13-14英寸:一般用於1.52m到1.62m之間的騎手

S:自行車尺寸14-16英寸:一般適用於1.62m到1.70m之間的騎手

M:自行車尺寸16-18英寸:一般適用於1.70m到1.78m之間的騎手

L:自行車尺寸18-20英寸:一般適用於1.78m到1.85m之間的騎手

XL:自行車尺寸20-22英寸:一般適用於1.85m以上的騎手

2、車架的大小選擇

在選擇車架大小時,還有兩件事要注意,即車把的大小與站立時車把與胯部的間隙。站起來時,座管距離其胯部應當留有適當空隙。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騎著車的狀態時盡可能後退,確保上管到胯部至少有一英寸的空間。這一步的意義在於,讓車架有一個很大的范圍可供調整,而這對於找到適合的坐墊高度很重要。

3、上管的長度范圍

在選購山地車時,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上管長度。從坐墊、上管到車把,上管長度決定了身體騎行時的舒適度和騎車的速率。只要在合理范圍內,都可以通過自由調整坐墊、把立和把橫,讓本來並不完全適合自己的車子,調整的騎行體驗。

(7)初級汽車如何選購自行車擴展閱讀:

過大的車架可能會帶來以下事故:

1、因過度的伸展,導致長時間騎車帶來了背部疼痛

2、站立因沒有足夠的空隙,會讓你在某處感受到什麼叫痛不欲生(你懂得)

3、自行車會變得很難控制

過小的車架可能會帶來以下事故:

1、過小的車架會讓你的腿無法伸展開,長時間的騎行會容易受傷

2、站起來時胯部與車架的距離過大,會導致長時間騎行中的背部受傷

8. 自行車初級愛好者,請經驗人士指點如何選車

中途旅行的話1000的車不夠用的,1000以下及左右的山地車前叉都是擺設,基本上都騎泄力的作用,遇到大坑才會有回彈。1500以下都買不到平把公路車,旅行車或手變公路車
至少要上1300,這個價位推薦13款ATX660 ATX666 14款勇士500 600 13款逐日200 13款阿帕奇V

9. 如何選購自行車

選擇自行車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車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組成,三看組裝技術好不好。將這三個因素科學地加以組合後,才能算是一輛好的自行車。

怎樣才能算是好車架?
輕、牢、彈性好等是車架追求的目標之一,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要看各個車架生產廠家的工藝。如設計的車架是否根據材料的強度和特點來設計、焊接工藝是否成熟。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車架的外觀、強度和彈性。還有較重要的就是噴漆,好的車架噴漆均勻,而且噴3-4層的漆。別小看噴漆,好的噴漆可使自行車容易保養、不易生銹。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車架來裝車的話、就有可能生產出不能直線騎行或不易轉彎的自行車,或很快就退的自行車。

怎樣才是最好的自行車零件?
簡單的講就是既輕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為具備了這些條件自行車騎起來才輕松、安全、方便。但是要達到所有的以上條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車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車價格的一個具體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夠參加奧林匹克自行車比賽的零部件。不管是強度性能還是重量上都採用了最好的材料。

10. 挑選自行車方法

想買自行車,光聽別人說不準,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騎車用途,且要親自試騎看看,才能買得准?我特別為想買車的車友擬出買車五大法則,大家只要確實掌握這五大原則,就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單車。

挑選自行車法則:選擇車種

以用途分

1、通勤代步

若專為上下班通勤或短程代步使用,那必須先考慮通勤距離,如果距離不遠,如5公里內,那騎什麼車都沒多大差別,買輛便宜的通勤車即可,如果距離在5公里以上,就必須考慮好一點的車,通勤會較輕松。其次是停放的問題,如果必須鎖在戶外停放,那也建議買低價的通勤車,若是停放在室內,那就可以選擇較高價位的車,除了平日作為通勤使用,假日也能外出運動,若選擇折疊車則更能節省擺放空間或方便將車帶上其它交通工具。

2、休閑運動

買車的目的如果是為了要運動,那選購的先決條件,就是這輛自行車不管是在騎乘的速度或距離上,要能構成運動的條件,並且要能讓使用者騎得舒適,開心,足以讓人對自行車運動產生興趣,所以一輛作為運動用的自行車,應該是一輛騎得快的自行車,要騎得快,車身就不能太重,且整車的傳動系統,車架的剛性和零件的轉動順暢度也必須達到一定水平。有了一輛省力,舒適又跑得快的自行車,當然就會讓人騎得遠也騎得有樂趣,山地車,公路車,旅行車都是好選擇。

從車種分

1、山地車

分無避震,單避震車,有避震前叉,和雙避震車,有避震前叉與後避震器,有舒適的避震,輕松的操控和范圍較大的齒輪比,雖然從入門款到頂級款的價格差異很大,但若是作為休閑,運動之用,各大品牌定價2000RMB以上的單避震車就夠用了,也是目前市場主流。 優點,舒適,適合爬坡,操控輕松,保養容易,適用於各種路面 缺點,車身重,速度有限

2、 公路車

主要的競賽車種,彎把加上窄胎,讓騎士能盡情享受高速的快感.不過窄胎加上沒有避震,操控性和舒適性都遠不如山地車;公路車的車把分為彎把(正宗)與平把(改良),考量正統彎把公路車必須彎腰騎車讓一些人不太習慣,業者也推出一些平把公路車。

優點:速度快,省力,騎得遠,車身輕

缺點:較不舒適,操控難度較高,須注意保養

3-旅行車

不少車友喜歡騎單車進行長途旅行,業者也針對長途騎車所需要的舒適性等需求設計相應的旅行車,有貨架設計,可承載馬鞍車袋,側袋與行李,還有休息把設計,騎再遠都不怕累!

優點:舒適,穩固,承載空間大,適合長途騎乘

缺點:車身重,速度有限

4、輕便折疊車

主要用在休閑與都市通勤用途,適合4+2放入轎車中帶著走,設計訴求為體積小和可折疊,方便收納與攜帶,外型強調休閑與城市風,可說專為在城市中通勤,代步和休閑騎乘而設計.雖然過去一般認為只能供輕度騎乘,不過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高階折疊車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且外型時尚精巧,近年來在國內也相當紅火。

優點:造型精巧,易收,適合4+2,汽車+單車,旅遊

缺點:抓地力較差,速度有限,不適合騎遠

5、 小輪車

以城市中通勤,代步和休閑騎乘為主,與折疊車一樣體積小,輕巧,方便攜帶,可放入轎車中一起出遊,最大的不同是車架不能折疊,因此剛性以及操控性比小折好許多,近年也受到許多車友的喜愛.

優點: 造型精巧,易收納,適合4+2輪旅遊,剛性比小折佳

缺點: 抓地力較差,速度有限,不適合騎遠

挑選自行車法則:選擇價位

自行車價格差異極大,從幾百元人民幣到十幾萬元都有;買車時應著重在符合自己需求,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車!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經濟能力不同,不需要為了和別人比較而買下無法負擔的高價位自行車,甚至還有人因此捨不得騎出門,也不要貪便宜而在網路上購買沒有保障或來路不明的車,建議讀者可到專業車店選購,除了可試騎,售後維修保養服務也較有保障。

在價位方面,RMB1000以下的自行車通常都只適合通勤代步用,若要以自行車作為休閑運動,建議購買RMB1000以上的車,一般來說,價位在RMB1000-5000元之間的入門款山地車,是目前市面主流的山地車產品,已足供日常休閑,運動之用,大多數新手的第一輛自行車都落在這個價位,尤其對於想花點錢趕上這股單車熱潮,卻又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持之以恆的人,特別適合?

對於車子質量與配件較講究。希望參加比賽的車友,或者買第二輛車的人,則多會進階到RMB5000~15000元以上的單車,大多為中高級的單避震山地車或入門到中階的公路車為主?其搭配的零件等級與整體的質量,性能都在一定水平之上

挑選自行車法則:選擇零組件

車架材質

車架材質是最早的鉻鉬鋼,進化至鋁合金,然後是復合材料的運用如碳纖維,其它還有鈧合金,鈦合金等,各有其特色和優缺點,各種材質擁有不同的特性,影響車的重量,剛性,強度,騎乘感受,外觀和價格,最常見的車架材質有鋼材,鋁合金和碳纖維三種,每一種材質都有高低等級之分,所以價格的高低並非絕對的。

鋼材: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在仍為通勤車與鋼管公路車所使用,其車架的剛性,彈性,路感,傳動性和穩定性都有不錯,所以也有許多車友特別偏好鋼管公路車,其最大的缺點就是相對重了許多。

鋁合金:目前市場上最普通的材質,入門級進階車款多為鋁合金材質,優點在於重量輕,短時間的硬度和剛性表現最佳,不會生銹,而缺點則是幾乎沒有彈性可言,也由於其靈敏輕巧與高鋼性,容易傳達地面振動而犧牲舒適性。

碳纖維:其最重要的特徵是輕量,吸震,舒適性佳,近年來廣為進階及高階車款所採用,此外碳纖維的特色還有較具彈性,吸震佳,騎乘感穩定。長途循跡持續感佳,舒適性高,但表面硬度不佳,當施予之外力高於其破壞強度時,會造成斷裂

鈦合金:特性類似鋁合金與碳纖維的綜合體,有燈似碳纖維的彈性,也有鋁合金般的輕巧與剛性,且耐腐蝕不生銹,騎乘路感佳,但缺點是材料成本昂貴,且加工製程復雜。焊接技術難度高,因此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無法普及化。

變速系統

變速的檔位越多,並不會讓人騎起來越快,多段變速的用意是在讓騎乘者依體能或路況,來調整變速,讓踩踏發揮最大效率。一般通勤代步車多使用10-18段變速,而休閑,運動則建議要有21-24段變速,若是爬坡或是競賽,當然就要選擇27-30段變速。所謂變速的段數,是指由左手控制的大齒盤與右手控制的飛輪相配合,所產生出來的齒比變化,例如大盤有3片,飛輪有9片,搭配起來共有27種齒比變化,就是27段。目前公路車跟山地車都已經進化到30段變速,甚至CAMPAGNOLO還推出11速飛輪,讓公路車更進階!

完整的變速系統套件包括前撥鏈器,後撥鏈器,變速把手,大齒盤曲柄組,飛輪,鏈條,花鼓,剎車等等。以SHIMANO的山地車變速套件來看,從入門至頂級依次為,ALTUS/ACERA?ALIVIO,DEORE,SLX?XT和XTR,2011年全新XTR就是車友口中的一級套件。一般辨別自行車等級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看搭配的變速系統是哪一個等級而定。?

避震系統

單避震或是雙避震,以山地車來說,這是消費者首先需要考慮的.單避震指的是前避震,而雙避震則是前後避震,如果騎乘者經常接觸到林道,越野等路況,或是非常注重舒適性,無法忍受一丁點路面震動,那雙避震會是好選擇.而對於一般運動,休閑車友來說,只要有單避震就足夠了,且單避震車較雙避震車也相對便宜,輕量。

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好的避震系統可有效吸收路面的顛簸和沖撞震動,但也會將踩踏時的力道照單全收,所以有死鎖,LOCK-OUT,或調節功能的避震系統,可以在爬坡時暫停或調節避震的動作,讓踩踏更有效率。

前避震指的就是避震前叉,其材質由輕到重為優力膠,油壓式和氣壓式,當然越輕的前叉也就越貴,若作為休閑,運動之用,並在柏油路面騎乘,就不需要特別去更換前叉,若是經常接觸顛簸路面,競賽或爬坡,就可考慮更換較高階的前叉。

剎車系統

一般山地車的剎車系統分為V夾與碟剎,入門級車款大多配備V夾,中高階的車款多以剎車較靈敏且較不受天氣影響的碟剎為主。V夾構造簡單,重量輕。故障率低,保養容易,價格便宜,但是如果輪圈遇潮濕,下雨,剎車性能會減弱,且散熱慢,尤其下長坡容易因為溫度長高而使剎車效能降低,再者,輪圈稍有偏差,也會影響剎車效能。碟剎最大的特性就是穩定,適合下長坡,剎車散熱快,不易因為溫度升高而影響剎車,防水性強,但是需要勤保養,再者碟剎構造復雜,精密度高,相對問題,故障率,較多,碟剎又分為機械式以及油壓碟剎。

挑選自行車法則:選擇尺寸

買車就像買鞋子,一定要合身才會舒適,有然再好的鞋也是枉然,雖然很少人會因為喜歡一雙鞋而屈就於不合的尺寸,但常常看到有車友騎著尺寸不合的自行車。會有這樣的狀況可能有幾個原因:?

1?沒有適當尺寸仍勉強買下。

2?經由網路購買,或買別人二手車,卻尺寸沒概念。

3?車店老闆為出清庫存將不適合商品賣給消費者。

4?為省錢,家人,情侶同騎一車或讓小朋友騎大車。

所以常有車友花了大把銀子,卻仍然騎得不舒服,還以為是不是車子不夠好,或是自己不適合騎車,所以想騎車的朋友,雖然不用對自行車非常專精,但對尺寸一定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能找到一輛最適合自己的車。

挑選自行車法則:選擇車店

想好要買哪輛車之後,還得要決定在哪裡買,而幾乎大多數第一次買車的人,首先考慮的都是(折扣)。其實各大品牌都會規定其經銷商的售價與合理利潤,所以店老闆都能給的折扣有限,比來比去,價格往往差不了多少.所以與其耗費時間在比價上,還不如花點時間向車友打聽,找當地風評,服務比較好的車店,畢竟自行車在長期的使用下,多少會需要維修,調整,除非本身相當熟悉自行車,否則還是會常須要向車店報到,雖然大部分的車店服務態度都很好,不過相信大家也不好意思騎著從甲店買來的車去給已店老闆修,所以買車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買服務]。

閱讀全文

與初級汽車如何選購自行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輔助小電瓶的電壓在多少 瀏覽:688
賓士在哪個位置最好 瀏覽:977
保定有哪些汽車廠什麼公司 瀏覽:978
奧迪a3接電怎麼接 瀏覽:269
賓士c級整車組裝需要多少錢 瀏覽:202
為實現工業化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瀏覽:387
奧迪8加長版多少錢 瀏覽:726
汽車搖控器哪裡配 瀏覽:674
怎麼向奧迪總公司投訴 瀏覽:207
汽車油加滿多少錢 瀏覽:760
賓士s400雨刷片怎麼拆 瀏覽:35
輕工業退稅多少 瀏覽:573
如何對待工業污染 瀏覽:940
工業高溫風管怎麼冷卻 瀏覽:182
無邊框的奧迪車有哪些 瀏覽:176
寶馬並線輔助功能如何設置 瀏覽:911
汽車噴漆多久能過戶 瀏覽:572
寶馬3系偏航自動校正如何關閉 瀏覽:788
京津工業基地什麼資源豐富 瀏覽:602
寶馬530什麼時候開始國幾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