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早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我国我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成为工业制造转型的重中之重。如今,智能制造战略再获工信部关注,在智能化的大势下,智能装备下游应用领域加快拓展,工业机器人发展可期。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时工作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不显,制造业亟待向智能化转型,工业机器人呈现强劲发展的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业机器人消费大国,从2013年其就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3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6.52%,购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57000台,同比增长54%以上。
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常有工业机器人“身影”。其中汽车工业的应用最多,比例达38%。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不过,由于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尤其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受制于人,只能购买高昂的国外设备,
这需要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不断提高技术,加大研发水平,早日摆脱国外机器人品牌对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控制。
考虑到目前全球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55,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21,远低于日韩德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智能制造背景下,“机器换人”政策不断落地,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汇川技术、机器人、智云股份、科远股份、秦川机床等相关概念公司将在机器人红利下取得较好发展。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本体产值约9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约270亿元。
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2001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0%。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依然猛增54%,达到5.6万台。
第三篇:“机器换人”政策逐步落地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近日,安监总局发布通知表示,决定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开展机器人作业试点工作。这十家企业主要涉及煤炭、石油与钢铁等重要以及基础性领域,随着“机器换人”逐渐在这些领域变为现实,工业机器人应用将不断得到推广,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时工作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不显,制造业亟待向智能化转型,在此机遇下,工业机器人大有可为。
我国是工业机器人消费大国,从2013年其就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
域常有工业机器人“身影”。其中汽车工业的应用最多,比例达38%。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不过,虽然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尤其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受制于人,只能购买高昂的国外设备,这需要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不断提高技术,加大研发水平,早日摆脱国外机器人品牌对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控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6.52%,购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57000台,同比增长54%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2. 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如何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4月9日发布消息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继续提升。首先是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从工业生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生产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7和1.2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企业情况看,服务业企业营业规模稳中有升,服务业小微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创近四年最佳开局。对5.3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调查显示,一季度,83.9%的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和平稳,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3. 国家统计局: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这数据说明啥
国家统计局: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这说明了如下的内容。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持续高于规模以上产业。七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增速为5.9%,较前一个月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制药行业下降幅度加大,电脑和办公设备行业出现下降;其它工业,如电子、通讯设备、航天器和设备等,仍然保持着两位数字的发展。
4. 如何做好当前工业稳增长重点工作
近日,我市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的通知》,从促进有效产能加快释放、全力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加大工业产品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八个方面,重磅发力稳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全市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开门红”。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增幅列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利税同比增长10%;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10.6%,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技术改造投入增长24.4%,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下,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企业困难增多等矛盾十分突出。”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出台稳增长八项措施,是我市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需要,也是全市进一步坚定信心,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的需要。
5. 陕西工业发展前景
前5月陕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增速居全国第二
陕西省今年以来工业发展速度大幅提升。据前瞻网记者了解,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507.51亿元,同比增长17%,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名列全国第2位(去年居第21位)、列西部第1位(去年居第11位)、西北第1位(去年居第4位)。
中央在陕企业、省属企业、市县属企业继续保持正增长,市县属企业增速高于中、省企业。前瞻网了解到,1-5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37.21亿元,同比增长15.4%;省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2.76亿元,同比增长16.5%;市县及以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83.91亿元,同比增长30.3%。
大部分产品产量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1-5月,全省64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比去年同期增长的有44种,去年同期为48种,增长面为68.75%。增速超过50%的产品有:金属成形机床144.3%,光缆131.5%,铁矿石原矿100.0%,洗煤80.6%,磷肥72.5%,精甲醇70.6%。
据前瞻网了解,1-5月,12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开始全部实现正增长,煤炭、石化、电力、有色、 医药、食品、建材、轻工8个行业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色、建材、轻工行业累计增速超过30%。石化、煤炭、电力、有色、食品行业对工业拉动较大,分别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6.51、3.07、2.04、2.50和2.26个百分点。另外,汽车制造业开始回升,1-5月,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89.36亿元,同比增长5.0%,较上月回升2.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36%。
很高兴为你解答!如有问题欢迎追问或求助!请采纳或好评。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谢谢支持!
6. 一季度我国工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增长比例高不高
增长的比例非常高,已经达到了同比增长46.7%。
对于目前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来看,这个速度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我们已经同比增长了46.7%,就算不讨论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也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7%以上,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国的工业恢复速度特别快。
基本上从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也就是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工业就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增长速度,并且呈现复苏的态势,这个态势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的4月份,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业已经恢复到了不错的程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要用数据来看的话,目前我们的工业恢复速度已经同比增长了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