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业化时代的艺术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文档介绍:早期工业化社会的设计艺术 第一节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 设计艺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又称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已相继完成。大量的工业产品投入市场,而设计却仍远远落后,艺术和技术是处于相对立的状态,出现了工业产品外型粗陋不堪,手工艺人们还是以少量的手工生产为贵族们制作用品。直到19世纪中叶,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刺激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出现,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也是受到这次世界博览会的影响,对于机械化大生产造成的设计水平低下感到痛恨,他主张哥特式,主张回归自然,强调艺术与工程师力量结合,让艺术重新回归到手工,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反对维多利亚女王风格。 一 莫里斯的学说与实践 莫里斯于1834 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为了给新婚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小商店,竟无法买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这使他十分震惊。在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下,他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标准设计和制作家庭用品 .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莫里斯设计理论 ①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主张通过艺术家和工艺匠人的合作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 他的名言:不要在你的家中放一件虽然有用,但不美的东西 ②重视传统手工业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广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 相信一切艺术的根在于手工艺。 不足: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莫里斯有关设计
‘贰’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什么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化的设计: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构件和模块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在建筑工业化中,构配件如墙板、楼板等在工厂内进行预制生产,可以实现批量化、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质量。
施工装配化:将工厂预制好的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有利于环保和节能。
组织管理科学化: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障。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施工,全过程都应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确保各环节的顺畅进行。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的装配化以及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建筑行业的高效、环保、节能发展。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向。
‘叁’ 工业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总平面布置和防腐蚀设计。
首先,建筑设计必须以生产工艺为出发点,包括流程的布局、运输工具的选择、生产特点的适应等。流程设计直接影响平面布局,运输方式则影响厂房结构和经济效益。生产特点如热量排放、腐蚀性物质处理等,也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其次,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耐火耐蚀性常用在单层和多层厂房,而钢结构则适用于大跨度、高振动环境,需注意防火防腐措施。工业化体系建筑有利于节省投资和工期。
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采光照明、通风、噪声控制、特殊工艺要求的环境处理,以及厂房内外的整体环境设计。生活用房和行政管理用房的布置需适应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
总平面布置是设计的核心环节,需要依据工艺流程进行全厂用地的选址、分区、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等,并考虑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关键在于合理分隔和联系,通常通过多方案比较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最佳方案。
防腐蚀设计是防止建筑物遭受酸碱盐等侵蚀的重要环节,原则包括限制侵蚀性介质影响范围、稀释排放、采用防护措施等。具体布置要点如集中布置、排水设计、管道管理、建筑设计细节等,都需严格遵循。
工业建筑 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肆’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有哪些
一、定义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二、类型
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可分为钢铁厂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航空工厂建筑、造船厂建筑、水泥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纺织厂建筑、火力发电厂建筑、水电站建筑和核电站建筑等。工业厂房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仓库、动力站,以及各种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滑道、烟囱、料斗、水塔等;按生产特征可分为热加工厂房、冷加工厂房和洁净厂房等;按工业建筑的空间形式可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类。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这是确定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与工业建筑有关的工艺要求是:①流程。直接影响各工段、各部门平面的次序和相互关系。②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与厂房平面、结构类型和经济效果密切相关。③生产特点。如散发大量余热和烟尘,排出大量酸、碱等腐蚀物质或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以及有温度、湿度、防尘、防菌等卫生要求等。
2、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材料、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易得,施工方便,耐火耐蚀,适应面广,可以预制,也可现场浇注,为中国目前的单层和多层厂房所常用。钢结构则多用在大跨度、大空间或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但要采取防火、防腐蚀措施。最好采用工业化体系建筑,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3、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
①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见工业建筑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如纺织厂的精纺和织布车间多为自然采光,但应解决日光直射问题。如果自然采光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则采用人工照明(见工业建筑照明)。②有良好的通风。如采用自然通风,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散热量、热源状况等)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某些散发大量余热的热加工和有粉尘的车间(如铸造车间)应重点解决好自然通风问题。③控制噪声。除采取一般降噪措施外,还可设置隔声间。④对于某些在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防微振、电磁屏蔽、防辐射等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则要在工业建筑平面、结构以及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⑤要注意厂房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包括色彩和绿化等。
4、合理布置用房
生活用房包括存衣间、厕所、盥洗室、淋浴室、保健站、餐室等,布置方式按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而定。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可以和生活用房布置在一起。
5、总平面布置
这是工业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在厂址选定后,总平面布置应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确定全厂用地的选址和分区、工厂总体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以及公用设施的配置,运输道路和管道网路的分布等。此外,生产经营管理用房和全厂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用房的安排也属于总平面布置的内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保护环境质量也是总平面布置必须考虑的。总平面布置的关键是合理地解决全厂各部分之间的分隔和联系,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全局问题。总平面布置涉及面广,因素复杂,常采用多方案比较或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选出最佳方案。
四、发展趋势
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生产体制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厂房在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同时普遍要求工业建筑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利发展和扩建,并便于运输机具的设置和改装。
工业建筑设计的趋向是:①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扩大柱网尺寸,平面参数、剖面层高尽量统一,楼面、地面荷载的适应范围扩大;厂房的结构形式和墙体材料向高强、轻型和配套化发展。②适应产品运输的机械化自动化要求。为提高产品和零部件运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将运输荷载直接放到地面,以简化厂房结构。③适应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要求,对厂房的工作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如采用全空调的无窗厂房(也称密闭厂房),或利用地下温湿条件相对稳定、防振性能好的地下厂房。地下厂房现已成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新领域。④适应生产向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不少国家采用工业小区(或称工业园地)的作法,或集中一个行业的各类工厂,或集中若干行业的工厂,在小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下进行设计,小区面积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⑤适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因用地紧张,因而多层工业厂房日渐增加,除独立的厂家外,多家工厂共用一幢厂房的“工业大厦”也已出现。⑥提高环境质量,做好工业建筑的环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