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岁的理想,已经提前完成了“成人考核”
今年初,李想在一次直播中说:“特斯拉的市值短期会在1000亿美元上下波动,长期会突破3000亿美元。”彼时,特斯拉的市值快速飞涨到1000亿时,已经有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更不看懂。
如果你见证过特斯拉在今年接连创造的市值神话后,就应该知道,当李想抛出以上言论时,他其实已经比在座的99%的看客,提前对智能电动车这个行业看得更懂,也看得更远。
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上说:“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会成倍的增长。”所以,不是理想不舍得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该用的地方上。如果某项技术对公司有利,理想愿意倾囊而出,不计其数地往里投钱。
舍得花钱不是本事,会花钱才是真本事。理想显然属于后者。
理想财报的首秀就如此亮眼,你还有何理由不继续支持这家中国造车的明日之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理想汽车Q3财报解读:毛利率19.8%,挣钱能力叫板特斯拉
各车企9月单门店月销量
结语:理想汽车不断向好
智能电动车时代,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们已经用实力证明,自己将成为影响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一环。
作为其中的关键玩家、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一个创新者,理想汽车也在变得越来越好,让人开始期待,它以后还会给产业带来哪些惊喜。
从发展路径看,不管是打造增程式电动汽车还是坚定地发展L4,理想汽车从为什么要做到如何去做,都已经想得很明白了。上市后首份财报则表明,理想汽车还是一家实干、高效的新造车公司。丰富的资金和人才储备,为其实现自己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三大新造车品牌11月销量榜,理想单店平均销量居首
?在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下,不少新势力车企的市场表现已逐渐向好,例如头部新势力的蔚来、小鹏及理想汽车在国内疫情有效控制下,领跑新能源市场。日前,三家车企均公布最新销量数据,并创下新高。
三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25.11亿元,环比增长28.9%,毛利率达到19.8%的高水准,逐步逼近特斯拉同期的23.5%。而蔚来汽车,汽车销售毛利率(14.5%)与综合毛利率(12.9%)双双达到两位数,以及而小鹏汽车在今年三季度才刚刚实现转正。
此外,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理想的现金储备为189.16亿元,基于正向现金流的扩张,也将成为理想汽车的战略基础,毕竟在当下新势力市场的竞争下较高的现金流才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一直高质量的扩张和另一种缓慢的扩张,也会随时间逐渐凸显差距。
数据显示,蔚来前11月累计36721辆,单店平均交付194辆;小鹏前11月累计21341辆,单店累计交付164辆;理想前11月累计销量26498辆,单店平均销量达589辆,已是小鹏的3.6倍和蔚来的3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理想汽车三季度财报:19.8%毛利逼近特斯拉,190亿现金储备无忧虑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汽车技术路线明显,增程式电动汽车获得认可。规划指出,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不过,于此时的理想ONE而言,无论是毛利率大幅提升也好,政策支持增程也罢,长时间"单腿"跑是跑不过对手的,第二款车也得抓紧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新能源“三杰”Q3财报公布,业绩亮眼,理想毛利率接近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去年开始进入洗牌阶段,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退出舞台,而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则从洗牌阶段脱颖而出,成为目前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中坚力量。
理想汽车在今年第三季度末的现金储备也达到了189.16亿元,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根据近日透露出的消息,理想汽车目前已经开始了下一款全尺寸SUV的研发,预计在2022年上市,届时理想汽车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的强势增长。如果不出意外,理想汽车在未来还会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节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理想汽车证明了自己,上市4个月市值达千亿,现金储备近190亿
尽管特斯拉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汽车厂商,还涉及航空等不同领域,可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特斯拉最为出名的地方,还是它所打造的新能源车。事实上,特斯拉本身也确实在不断地往新能源车市场发力,在国内投资建立上海奇迹工厂,将特斯拉Model3国产,还在有序推进特斯拉ModelY等车型的国产化,获得更高销量与热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的收益和市值自然在节节攀升,根据特斯拉所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它的总营收已达87.71亿美元。
当然,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理想汽车,目前将它们和特斯拉放在一起,确实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毕竟特斯拉进入新能源市场更早,又拥有航空领域的技术加持,所生产的车型更是销往全球市场,还有品牌力加持,在这些方面特斯拉确实要比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表现更好一些。只不过透过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快速的销量增长来看,新能源车市的前景值得看好,而这些自主新造车势力在后续的日子中,销量增长速度或许会更快,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的市值很有可能比肩特斯拉。
a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理想汽车发布2021年二季度财报 营收达50.4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财务摘要
2021年第二季度的车辆销售收入为49.0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34.6亿元增加41.6%。
2021年第二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18.7%,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16.9%。
2021年第二季度的收入总额为50.4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35.8亿元增加40.9%。
2021年第二季度的毛利为9.52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6.167亿元增加54.5%。
2021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8.9%,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17.3%。
2021年第二季度的经营亏损为5.359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4.077亿元增加31.4%。2021年第二季度的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经营亏损为3.655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248亿元增加62.6%。
2021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2.355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3.6亿元,减少34.6%。2021年第二季度的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为651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净亏损1.77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为14.07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9.263亿元增加52.0%。
2021年第二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9.821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5.702亿元增加72.2%。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总额为365.3亿元。
理想汽车预计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将在25000至26000辆之间,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188.7%至200.2%。收入总额为69.8亿元人民币至72.5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加177.8%至188.9%。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先生评论道:“我们第二季度的出色业绩反映了理想ONE不可否认的产品力。2021款理想ONE获得用户的好评和支持,我们第二季度的交付量达到17575辆,7月的交付量达到8589辆,累计交付量超过70000辆。我们也很高兴地分享,理想ONE在7月的中大型SUV车型及新能源SUV车型的销量排行榜均排名第一,我们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本土新能源汽车生产商。”
‘捌’ 新能源的“希望”,理想成立5年市值千亿,单车销量比特斯拉都高
虽然说新能源车拥有较高的热度,但在销量方面,新能源车的表现却不算好,车市中的绝大多数新能源车,销量都维持在1千多台左右,只有少数几款口碑不错的新能源车,才能拿下高销量。出现这一情况,在于现阶段国内新能源车的使用情况并不算太好,很多城市中充电桩都没有普及,对于车主来说,驾驶新能源车自然不如驾驶燃油车方便。为了解决这个用车痛点问题,各家新能源车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像特斯拉、小鹏等车企,在不断推动建设超级充电站,而像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则分别给出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总之,在现阶段的新能源车市场中,理想汽车或许能成为大家的“希望”,它主打的增程式动力,更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和用车情况,可以在市场转型中起到过渡作用。而且理想汽车至今才成立5年,市值就已破千亿,未来前景可期,因此将理想汽车视为新能源车的“希望”并无不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理想汽车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
12月2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净筹资额约为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将筹资约18.405亿美元。所筹资金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公告中,理想汽车表示此次增发A类股最高价不超过18.4美元,以每份ADS代表两股A类股计算,增发ADS价格不超过36.8美元。
理想汽车现任董事、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有意购买最多2000万美元的ADS。本次增发完成后,王兴及美团将持有理想汽车累计21.7%的股份,是理想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创始人李想持有19.8%的股份。
4)完成自动驾驶全景图
9月15日,理想汽车正式任命王凯为理想汽车CTO,负责理想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业务。
9月22日,理想汽车与英伟达、德赛西威,在理想汽车北京交付中心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理想汽车宣布将在2022年量产的全尺寸SUV上,搭载英伟达全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Orin,单片算力达200TOPS,德赛西威负责供应集成该芯片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理想汽车在三季度财报中透露,该公司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200Tops)的全新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开始测试,到2021年上半年,将把自动驾驶团队规模扩大3倍。
此次增发筹集的资金中约20%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将有约20%的资金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理想汽车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车型及技术研发做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理想汽车为什么能成为新造车活到最后的3家之一李想讲了这三点
4 月的最后一天,理想汽车宣布,当月交付超?2600 辆。
自 2019 年 12 月开启交付到 4 月底,理想累计交付新车超?6500 辆。
5 个月时间达到 6500 辆的交付数量,期间还有 1 个多月时间受疫情影响,这个成绩意味着理想 ONE 有机会冲入豪华中大型 SUV 的年销量榜中的前十名。
2019 年国内豪华中大型 SUV 销量排行中,排名首位的宝马 X5 销量约 38000 辆,排名第 10 位的路虎发现销量约 8000 辆。
按照去年的榜单数字,理想 ONE 只要再卖 1500 辆,就能进入前十。
4 月 29 日,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项目正式签署协议,这场签约将蔚来从生死线上拉回了战场。
李想不禁感叹,“虽然汽车市场足够大,但是难度也特别高。”
他还表示,“中国这上百个新造车企业如果最后只能活下来三家,我们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家,而我们希望身边的战友是蔚来和小鹏。这是我和王兴、张颖一直在说的观点。抱歉,这么说肯定得罪其他新势力了。”
在与传统造车的竞争中,理想汽车要成为最后存活下的三家之一,李想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其实可以归结为三点:坚定不移地造智能汽车;围绕智能汽车软硬件开发的组织变革;以及开源节流,死守经营现金流。
1、三年打磨一款智能汽车
4 月 27 日,理想汽车通过 OTA 向理想 One 用户推送了 V1.1.9 版本的软件。
这是理想今年第三次版本更新。
自今年 1 月起,理想 ONE 以每个月更新一次的频率,完成了 1.0.6 和 1.0.7 版本的升级。此后,由于疫情影响,理想在 4 月 27 日推送 1.1.9 版本,并将在今年 5 月底推送 1.2.0 版本。
不过这种月度的更新并非常态,理想此后的计划是进行常规的季度更新。
“OTA 涉及的不只是软件部分,还有对于硬件的控制,所以需要大量的测试。早期基本上是每个月更新一次,车辆系统稳定以后,再往下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功能,这时我们大概会每季度更新一次。因为过于频繁的更新,对用户没有什么好处。”
V1.1.9 版本主要增加了五项功能:
(1)能源模式操作更清晰。新的软件版本中,理想 One 目前提供“纯电优先”和“燃油优先”模式。
前者适合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后者适合日常不充电的用户。官方透露,今年 5 月底还将在在 V 1.2.O 版本中增加“油电混合”模式。
(2)新增“越野脱困”模式。主要是提升理想 ONE 的四驱低速脱困能力,用户在启动该模式时,可以低速通过崎岖路段。
(3)智能驾驶方面,在防加塞和自动泊车成功率方面,进行了优化。理想在这版更新上优化了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的舒适性,重点提升跟车积极性以及应对前方车辆并线的反应速度。
(4)新增?WLTC?及?NEDC 工况续航里程显示。WLTC 是理想汽车根据用户日常的使用能耗所涉及的电量管理标准,可以让车辆的使用更接近实际能耗情况。虽然作为一款以燃油动力为主的增程式汽车,理想 ONE 的车主应该很少会感受到“续航里程焦虑”。但新的续航里程显示方式,会让这款车的驾驶体验更加友好。
(5)新增?360°环视轮毂视角功能,辅助用户在泊车时防止擦到道沿石。
可以看到,虽然此次版本升级的功能有些零散,但均是实用性的功能,且大多是基于已有功能的优化,比如防加塞、“越野脱困”和轮毂视角。
这些功能都是在车辆本身已经配置的传感器、ADAS 系统以及中控屏等硬件的支持下,仅仅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的功能迭代。
一定程度上,这反映了理想 ONE 的智能化程度。
当然,遇到部分车主提出的座椅偏硬的反馈,理想汽车只能通过对座椅的硬度标准进行优化,并通过生产切换的方式完成迭代。
李想直言,未来三年只关注理想 ONE 的升级,并认为“可升级”将是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本质的差别。
他认为,汽车销量的多少取决于产品价值高低。产品价值又由产品力(比如性能、造型设计)、产品质量(比如故障率等)和产品价格三者构成。而“智能汽车最大的价值是产品力和产品质量都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2、定位汽车科技公司
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打造一款真正好用的智能汽车并非易事。
背后的原因,其实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的转型类似。
基于燃油车平台生产出来的电动车俗称“油改电”,这种车型无论在空间和续航方面均显得捉襟见肘。只有从电动底盘、电子电气架构到外观设计重新做起,才能实现纯电动车在空间和性能方面的综合提升。
智能汽车的开发,同样需要车企对传统的开发流程作出巨大的改变。
在李想看来,做一款智能汽车,需要从组织管理方式上进行变革。
这一点体会是理想走过弯路后才得来的。在理想汽车研发到第三年后,李想发现,如果按照传统车企的那样的流程来进行研发,后面的软件研发几乎无处下手。
因为,传统汽车制造的工作流程是一条线,各项工作的本质是针对线里的点做加减法,最后的结果是可预测、可衡量的。但是当引入软件研发后,便需要在点里做乘除法,如果多个点都要做乘除法,结果就变得完全不可预测。
这就需要对整个管理架构进行很大的调整,要求“理想必须像一个科技公司一样来管理企业”。从第一天开始,系统架构必须设计好。
如果再深入一步来看,转变管理架构,除了适应软硬件研发周期不同步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车企想要掌握软件的主导权,而不是沦为汽车硬件制造的代工厂。
在这一点上,一些车企已经表现出了强势姿态。比如大众成立 Car.Sofeware 部门,正是为了适应软件对汽车制造业的冲击。
李想的态度与大众一致。
他认为,如果由自己来做 OTA,必须对系统、BSP、FrameWork、ECU 等的研发掌握主导权。过去,这些领域的方案主要由传统供应商提供,但是今天大量的关键模块要求车企必须自主开发。车企还必须建立自己的帐号系统、云服务和安全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正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这套系统在内部叫做“Li OS”。
李想透露,Li OS 将主要会应用于自动驾驶方向的开发,“信息娱乐系统方面我们使用安卓,因为安卓有非常好的开发者生态。”
Li OS 已经完成前期的原型验证。
3、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
“很多人说需要花三五百亿进入汽车行业,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我们上一轮融的五亿美金,到今天为止,动还没有动。”
这是李想在 4 月和雪球 CEO 方三文的一次线上对话中提到的。
2019 年 8 月,理想汽车宣布完成 C 轮融资 5.3 亿美元。其中,美团创始人王兴个人投资 3 亿美元,李想个人投资近 1 亿美元。
至此,理想汽车累计融资达到?15.75 亿美元。
假设理想汽车的营收来源以新车销售为主,实现盈利即意味着收入超过了支出。
截至目前,理想共销售 6500 辆,按每辆车 32.8 万元计算,相当于营收 21.3 亿元。
虽然理想 One 的毛利率究竟是多少尚未可知,但有 Model 3 高达 30% 的毛利率在前,同样做智能汽车的理想 ONE 应该不会太低。
参照头部自主品牌吉利 17% 的毛利率,假设理想 ONE 的毛利率为 15%,相当于理想汽车的毛利润为 3.19 亿元左右。
“我们 50% 的钱放在了研发上,大概超 30% 的钱放在了工厂,到现在为止,估计花的这些钱里,只有不到 20% 的钱在人员和营销上。”李想在雪球线上分享中提到。
目前,理想有一家名为常州制造基地的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这个工厂总占地面积达 50 万平方米,基地设计产能达到 30 万辆/年,整体投资高达 50 亿元。工厂分为一期和二期进行建设,一期已经在 2017 年年底前竣工投产。按照工厂的先期投资为 10 亿元计算,理想目前造车的总投入大概在 30 亿元的量级。
一方面是研发与工厂等关键环节都在投入期,理想 One 的量产交付刚刚开始,此时实现盈利,只能说明李想在开源节流上实现了另辟蹊径。
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每平米的费用是一块多钱。“在整个的销售过程中、服务过程中都是对自己很克制的,这些会让我们的运营结果非常好。”
也难怪,在内部,有人戏称理想是抠厂。有意思的是,理想上一轮投资人美团的王兴,也是圈内知名的抠厂厂长。
末了,发布会上,有人问及理想汽车的 IPO 传闻,李想不置可否:
“回答是和不是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们自己比较好地做到了经营现金流为正,所以不需要外部的输血来解决经营问题。让自己可以健康地发展,而不是依赖于大量的外部输血才能够发展下来,这是我们经营的核心指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