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哪些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中:
1、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2、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1)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相关报道:我国工业的急速增长
2018年9月5日报道,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工业实力:从基础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着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
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充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转型升级:加快向工业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10.0%、10.5%和1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4.5和4.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5700万吨等。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工业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到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国有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价合计293839亿元,较1978年的3193亿元,增长91倍。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惊艳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民营企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5.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8.4%。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国大陆落户的外资企业仅有3家,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达2088.6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12.9%和23.6%。
B. 工业企业指的是什么
“工业企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属于工业行业的企业。在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前两位为06-46的企业就属于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工业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直接从事工业产品 (或工业性劳务) 的生产经营活动;
2、拥有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的物质资源和场所;
3、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资格。工业企业,按社会性质可划分为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和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按技术水平可划分为手工工业企业和现代工业企业;按规模可划分为大型工业企业、中型工业企业和小型工业企业;
按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街道企业和乡镇企业;按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划分为采掘型、合成型、分解型、调制型、装配型;按生产方式可划分为单件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大量生产类型;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单厂企业和多厂企业,等等。
(2)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工业实力:从基础薄弱到世界最大制造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工业增加值只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着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制造大国。
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2.7%居世界第九;2000年上升到6%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世界第二;2010年比例上升到19.8%,居世界第一。此后多年居世界第一。
199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2007年超过10万亿元。201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工业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中华民族从崛起、富裕到强大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
C. 工业有哪些分类
重工业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轻工业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3)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
1、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例如中国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产煤区,以利用煤炭为主。水电主要集中分布于南方水能丰富的河源区。核电分布还不是很典型。
2、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例如,中国最大的输电工程有西电东送工程等。
3、变电;
4、配电;
5、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
D. 国民行业经济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有97类,其分类如下:
农业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林业
铁路运输业
畜牧业
道路运输业
渔业
水上运输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航空运输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管道运输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仓储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邮政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开采辅助活动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其他采矿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批发业
食品制造业
零售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住宿业
烟草制品业
餐饮业
纺织业
货币金融服务
纺织服装、服饰业
资本市场服务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保险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其他金融业
家具制造业
房地产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租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商务服务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医药制造业
水利管理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居民服务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其他服务业
金属制品业
教育
通用设备制造业
卫生
专用设备制造业
社会工作
汽车制造业
新闻和出版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文化艺术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体育
仪器仪表制造业
娱乐业
其他制造业
中国共产党机关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国家机构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社会保障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房屋建筑业
国际组织
土木工程建筑业
使领馆
建筑安装业
拓展资料
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构成细胞就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对国民经济的观察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从静态上看,国民经济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行各业的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构成。从动态上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依次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达到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利用过程。
E. 中国的工业有哪些
中国工业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大类。
轻工业如:食品、纺织、家具、造纸、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工业等。
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等工业。
一、纺织业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食品业
食品工业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原料主要是农、林、牧、渔及副业部门生产的初级产品。
三、印刷业
印刷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体系。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发明以来,印刷技术就一步步深入生产、生活,并一步步壮大、发展,形成一整个大的工业。
四、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指开采、精选、烧结金属矿石并对其进行冶炼、加工成金属材料的工业部门。分为:
(1) 黑色冶金工业,即生产铁、铬、锰及其合金的工业部门,它主要为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军事装备提供原材料。
(2) 有色冶金工业,即生产非黑色金属的金属炼制工业部门,如炼铜工业、制铝工业、铅锌工业、镍钴工业、炼锡工业、贵金属工业、稀有金属工业等部门。
五、化学业
化学工业是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由最初只生产纯碱、硫酸等少数几种无机产品和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茜素制成染料的有机产品。
逐步发展为一个多行业、多品种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一大批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大型化的化工企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F. 工业指的是什么
工业定义:
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活动部门。工业划分标准为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有关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分类。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加工、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修理等,不包括属于居民服务业的日用品修理。
工业企业定义:
工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生产组织、场所、设备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常年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或全年开工三个月以上的季节性工业生产活动;能够同农业及其他生产行业分开核算(会计上独立核算);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在实际中,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工业企业,若符合前三个条件,也包括在企业范围内。
G.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领域
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将国民经济划分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
第三产业:其他 。
我国推出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GB/T4754-2002,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按照该分类,运输业和商业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但担负着把产品由生产地点转移到消费地点,和把商品分配给消费者的生产活动。
是生产过程的继续,物质产品经过流通和分配过程,追加了运输业和商业的价值,增加了原有产品的价值。因而也包括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内。
其他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公用事业、生活服务、旅游等行业则划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7)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的规定,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和经济净现值或经济净现值率。项目初选时,也可采用投资净效益率等静态指标。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建设初期)的现值之和。
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除可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补偿外,还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经济净现值率是反映项目单位投资为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经济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
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应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在选择方案时,应选择经济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经济净现值率来衡量。
3、投资净效益率。投资净效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内,其年净效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是反映项目投产后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的指标。对在生产期内各年的净效益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净效益与总投资的比率。
H. 工业包括哪些行业
中国的制造业分为三类:
一类是轻纺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加工、服装、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印刷等,占我国制造业比重为30.2%。
一类为资源加工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学纤维、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黑色金属等,占33%。
还有一类为机械、电子制造业,其中包括机床、专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仪器等,约占35.5%。
(8)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设备组装、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I. 39个工业大类是指哪些类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国民经济分类中哪些属于工业扩展阅读: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战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进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值和就业人员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是:起初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随后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在发达国家比较突出。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除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外,总的说来其产业结构层次都相对落后,转变的进程也不快。但从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J.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是什么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上述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具体又分为两大部门: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2)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